鉀離子通道選擇性研究獲新發現

2021-01-09 科學網

 

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美國西南醫學中心,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結構分析和功能實驗為離子通道領域中幾十年前就發現但一直沒有清晰機制的一個生物物理現象—anomalous mole-fraction effect提供了一個有強有力實驗依據的解釋。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之一是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0年引進的葉升教授,論文的其他作者有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的李揚博士以及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姜有星博士。姜有星博士和葉升博士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鈉、鉀離子帶相同電荷,同屬一族,性質相似,僅在離子直徑上有區別。然而鉀離子通道能夠選擇性地通透鉀離子,而不通透直徑比鉀離子更小的鈉離子。是什麼機制使得鉀離子通道能夠選擇性通透鉀離子呢?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MacKinnon通過對鉀離子通道KcsA的研究發現,當鈉離子濃度升高而鉀離子濃度降低到3mM以下時,KcsA通道的離子篩結構塌陷為不通透構象,因此MacKinnon認為是離子篩結構的構象變化使得鉀離子通道選擇性地通透鉀離子。然而許多離子通道專家基於他們的實驗現象並不完全認同此機制。

 

這項研究報導了鉀離子通道選擇性通透鉀離子的一種新機制。研究人員在研究MthK通道時發現:MthK通道在極端條件下(鉀離子完全不存在)是可以通透鈉離子的,在此基礎上加入微量(1mM)的鉀離子則阻斷鈉電流,MthK這個性質和KcsA通道完全不同,反而和前述的其他離子通道專家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類似,這個現象在離子通道領域叫anomalous mole-fraction effect。為了深入理解MthK的離子選擇性質,研究人員通過結晶MthK通道。在得到初始低解析度晶體生長條件之後,結合兩個定點突變將晶體的衍射能力推進到1.45埃,得到了目前世界上最高解析度的鉀離子通道晶體結構。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還通過分析MthK鉀離子通道選擇性離子篩在三種不同條件下的結構發現在完全沒有鉀離子存在的條件下,MthK通道的離子篩仍然維持通透構象,和功能實驗發現的MthK通道在極端條件下可以通透鈉離子現象相符。這個極高的原子解析度還使得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鉀離子的反常散射看到在高鉀離子濃度條件下,鉀離子在離子篩四個結合位點均衡分布;在低鉀離子濃度條件下,鉀離子在離子篩內傾向結合1,3位點,和功能實驗發現的微量鉀離子阻斷鈉電流現象相符。這些結構分析和功能實驗為離子通道領域中幾十年前就發現但一直沒有清晰機制的一個生物物理現象- anomalous mole-fraction effect提供了一個有強有力實驗依據的解釋。

 

葉升教授於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學系。1991-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完成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獲得了博士學位,期間師從中國結構生物學前輩梁棟材院士和常文瑞院士。1996-2001年,分別在貝勒醫科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2005年,分別在聖地牙哥SYRRX INC公司以及德克薩斯A&M健康科學中心從事科研工作。2005-2008年,在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擔任講師。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在哈佛霍普金斯醫學研究所擔任研究專家。2009年至今,擔任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助理教授。(來源:生物通 萬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研究團隊揭示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
    . | 中科大研究團隊揭示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來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責編 | 逸雲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能選擇性通透不同離子(如:K+,Na+,Ca2+,Cl-等)。
  • . | 中科大研究團隊揭示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
    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能選擇性通透不同離子(如:K+,Na+,Ca2+,Cl-等)。植物利用細胞膜表面的鉀離子通道進行鉀離子吸收或者外排,從而維持體內鉀平衡並實現生理功能調節。KAT1是表達於擬南芥葉片氣孔保衛細胞(guard cell)中的鉀離子通道。研究表明KAT1是一種電壓門控的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介導K+內流,引起氣孔膨脹和開放,在調節植物葉片表面氣孔孔隙變化中起關鍵作用。
  • 2018教材考點挖掘:有點魔性的鉀離子通道.
    (由顯示綠色的抗體固定好的鉀離子通道)接著上一篇文章,今天談談鉀離子通道。
  • ...技術大學揭示調節植物葉片氣孔孔隙變化的鉀離子通道KAT1超極化...
    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能選擇性通透不同離子(如:K+,Na+,Ca2+,Cl-等)。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示調節植物葉片氣孔孔隙變化的鉀離子通道KAT1...
    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能選擇性通透不同離子(如:K+,Na+,Ca植物利用細胞膜表面的鉀離子通道進行鉀離子吸收或者外排,從而維持體內鉀平衡並實現生理功能調節。KAT1是表達於擬南芥葉片氣孔保衛細胞(guard cell)中的鉀離子通道。研究表明KAT1是一種電壓門控的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介導K+內流,引起氣孔膨脹和開放,在調節植物葉片表面氣孔孔隙變化中起關鍵作用。
  • 「Science:我解不出鉀離子通道-小分子複合物結構」
    這篇工作,拿了三個K+通道,分別挑選了文獻報導的三個激活劑,文章圍繞著這三個通道蛋白-小分子複合物展開。我猜測這個工作本來想解出鉀離子通道複合物的結構,看上去是想主打小分子抑制的結構生物學,但是結構的質量根本不行。我們來看看作者為了救局做了哪些事情。
  • 研究首次報導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晶體結構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首次報導了一種具有陰離子選擇性的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的晶體結構,並指出了一種β-barrel結構對這種通道離子選擇性的重要意義
  • 長篇回顧:細胞膜水通道、離子通道的發現|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但要想進行信息或物質的交換,就必須要有讓各種各樣的分子從細胞內到外、外到內移動的通道和泵。擔當這個任務的是細胞膜裡的特殊形狀的蛋白質。2003年,兩位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並研究了這個作為通道的蛋白質,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們是發現了水通道的彼得·阿格雷和發現了離子通道的羅德裡克·麥金農。
  • 我國學者創建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 合理闡釋細胞動作電位...
    黑龍江省亞歐腦科學研究院孫作東研究員在腦科學基礎理論研究領域又獲新突破,近日在美國醫學科學期刊Journal of US-China Medical Science(UCMS)同期刊發3篇論文——《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用鉀離子通道「摺紙風車」模型闡釋細胞動作電位發生機制》《鳩子論的修訂與補充》,首次對細胞動作電位與靜息電位產生機制和鈉
  • 《分子細胞》發表西湖大學申懷宗課題組KCNQ4鉀通道結構研究成果
    鈉通道(只能通過鈉離子的離子通道),是烽火臺負責點火的「士兵」;而鉀通道(只能通過鉀離子的離子通道),則是負責熄火的「士兵」。這些關鍵發現將有利於對現有的RTG藥物進行優化,有望提高它對與癲癇直接相關的蛋白複合物M通道的選擇性。同時,研究人員還揭開了KCNQ4和可能的增強認知的藥物利諾吡啶(linopirdine,縮寫為LPD)的結合結構,解析度為3.3 。
  • 【中國日報網】中科院研製出近紅外激發的納米探針用於鉀離子成像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可用近紅外光激發的鉀離子螢光納米探針,成功監測了斑馬魚和小鼠腦中伴隨神經活動的鉀離子濃度的動態變化。  細胞外鉀離子濃度變化直接反映神經元電活動的改變,進而又影響神經元的興奮性和神經元間的突觸傳遞。因此,鉀離子濃度的改變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神經活動的異常,鉀離子成像成為研究神經系統功能及其異常的新手段。
  • 田長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提出離子通道動態雙構象轉換的離子選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長麟教授研究組與德國萊布尼茨分子藥物所Adam Lange及孫涵課題組合作,應用固體核磁共振、單通道電生理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法揭示了NaK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新機制。絕大多數離子通道對不同的離子(K+, Na+, Ca2+, Cl-等)有選擇性的通透,但仍有一部分離子通道可以非選擇性的通過幾種離子。研究人員在KcsA鉀離子通道結構基礎上,提出了「鉀離子通道通過選擇過濾器(Selective filter)中主鏈C=O形成水合離子配位方式實現離子選擇性」的靜態機制模型,獲得了廣泛認同。
  • 西湖大學閆湞等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以神經細胞為例,細胞膜兩側的靜息膜電位(RMP)約為-50~-80 mV,高於鉀離子的平衡電勢(-92 mV)。這一去極化趨勢主要由鈉漏通道NALCN介導的鈉離子電流來維持,這對調節神經元興奮性非常重要。
  • Nature:在線粒體中鑑定出一種ATP敏感性的鉀離子通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義大利帕多瓦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一種存在於線粒體中的蛋白複合物介導ATP依賴性鉀電流,這種蛋白複合物稱為mitoKATP。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dentification of an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 in mitochondria」。
  • 合肥研究院發現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選擇性PI3Kδ抑制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青松和劉靜藥學團隊研發出一種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OPD)的新型高選擇性PI3Kδ抑制劑IHMT-PI3Kδ-372。多項研究表明,主要在白細胞中表達的脂質激酶PI3Kδ與呼吸道炎症密切相關,靶向PI3Kδ的藥物可能是一種潛在的減輕氣道炎症的策略。因此,研發出安全、高效的PI3Kδ抑制劑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臨床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 人源鈉離子滲漏通道NALCN結構獲解析
    人源鈉離子滲漏通道NALCN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Jian Payandeh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出人源鈉離子滲漏通道NALCN的結構。
  • 鉀離子電池電解質界面膜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高倍率鉀離子電池合理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為題在線發表於《納米能源》。 近年來,碳負極材料因價格低廉且具高的電子電導率等優點,成為了鉀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過多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電解液並導致較高的不可逆容量是碳材料科學研究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河北科技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合作提出了構建均勻穩定電解質界面膜的新思路。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圖1.論文截圖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667-z細胞內外的鈉離子和鉀離子濃度差導致了細胞膜兩側存在電勢差,這種電勢差對於興奮性細胞的信號轉導至關重要。以神經細胞為例,細胞膜兩側的靜息膜電位(RMP)約為-50~-80 mV,高於鉀離子的平衡電勢(-92 mV)。
  • 研究發現添加鉀離子可防止金屬鋰電池枝晶的形成
    導讀:哥倫比亞工程公司的研究人員發現鹼金屬添加劑,如鉀離子,可以防止電池使用過程中的鋰微結構生成。 哥倫比亞工程公司的研究人員發現鹼金屬添加劑,如鉀離子,可以防止電池使用過程中的鋰微結構生成
  • 鈉離子如何影響鉀離子通道
    科學家們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鈉離子是如何影響一組鉀離子通道的。新發現提高了我們對離子通道的認識,也許還有助於我們了解強心苷等藥物的作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