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大學揭示調節植物葉片氣孔孔隙變化的鉀離子通道KAT1超極化...

2021-01-07 中國科大新聞網

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能選擇性通透不同離子(如:K+,Na+,Ca2+,Cl-等)。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孔道開放與關閉受細胞膜兩邊的膜電位調節。不同離子通道受膜電位影響的方式不一樣,包括去極化(depolarization膜內電壓高於膜外電壓) 或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膜外電壓高於膜內電壓)調節。

鉀離子是植物生命過程中的關鍵元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各種生理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植物利用細胞膜表面的鉀離子通道進行鉀離子吸收或者外排,從而維持體內鉀平衡並實現生理功能調節。KAT1是表達於擬南芥葉片氣孔保衛細胞(guard cell)中的鉀離子通道。研究表明KAT1是一種電壓門控的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介導K+內流,引起氣孔膨脹和開放,在調節植物葉片表面氣孔孔隙變化中起關鍵作用。

KAT1屬於一種較為罕見的超極化激活-內向整流離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 inward rectifying K+ channel)與典型的去極化激活K +通道相比,KAT1具有獨特的反向電壓依賴性:去極化導致通道關閉,超極化導致通道開放,並開放K+向內流動(高等動物中電壓門控K+通道通常為外向整流K+離子通道)。目前,超極化激活的內向整流離子通道的研究非常少,其獨特門控特性的結構機制仍然不夠清楚。

2020年9月8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長麟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KAT1 from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了來源於擬南芥的超極化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KAT1的冷凍電鏡結構,整體解析度為3.2 Å。KAT1的結構是目前報導的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

KAT1冷凍電鏡結構表明KAT1具有典型的「非結構域交換(non-domain-swapped)」的拓撲結構,這與來源於動物的Eag (Kv10.1),hErg (Kv11.1),HCN1等通道具有較高的結構相似性,而與Kv1.2, Nav, Cav等通道的拓撲結構存在較大差別。KAT1具有由Thr-Thr-Gly-Tyr-Gly等胺基酸構成的K+離子選擇過濾器(selectivity filter),以及由(RIL)(SML)(RLW)(RLR)(RVS)等胺基酸構成的電壓感受器(voltage sensor),符合經典的鉀離子通道結構特徵。通過與Kv1.2, Eag, hErg以及HCN1等離子通道進行結構比較發現,作為電壓感受器的S4跨膜螺旋自身並不決定KAT1的超極化激活。

結合KAT1的膜片鉗電生理和KAT1冷凍電鏡結構數據表明,KAT1的S4, S5跨膜螺旋之間的linker結構與S6螺旋後端的C-linker結構之間存在較為穩定的相互作用,在超極化條件下,S4螺旋向細胞膜內滑動,推動S6螺旋,進而打開通道。該工作揭示了KAT1與經典鉀離子通道之間的結構相似性以及差異,為闡明離子通道的門控機制,特別是超極化激活的內向整流K+通道的物理化學機制提供了新的線索。

本工作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思宇,楊帆,張勇及特任副研究員孫德猛等共同完成,田長麟教授,張隆華副教授,孫德猛特任副研究員指導本項工作,並作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科學院先導專項等的經費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本項工作還在評審期間,芝加哥大學Eduardo Perozo課題組5月27日在Nature發表了同一個蛋白的冷凍電鏡結構,並揭示與本項工作類似的超極化激活機制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335-4)。本項工作經過評審後,於8月14日被國內雜誌Cell Research接收,9月8日公開發布(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0407-3#accession-codes)。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科研部)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示調節植物葉片氣孔孔隙變化的鉀離子通道KAT1...
    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孔道開放與關閉受細胞膜兩邊的膜電位調節。不同離子通道受膜電位影響的方式不一樣,包括去極化(depolarization膜內電壓高於膜外電壓) 或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膜外電壓高於膜內電壓)調節。
  • 中科大研究團隊揭示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
    . | 中科大研究團隊揭示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來源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責編 | 逸雲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孔道開放與關閉受細胞膜兩邊的膜電位調節。不同離子通道受膜電位影響的方式不一樣,包括去極化(depolarization膜內電壓高於膜外電壓)或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膜外電壓高於膜內電壓)調節。
  • . | 中科大研究團隊揭示第一個來源於植物的鉀離子通道結構
    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孔道開放與關閉受細胞膜兩邊的膜電位調節。不同離子通道受膜電位影響的方式不一樣,包括去極化(depolarization膜內電壓高於膜外電壓)或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膜外電壓高於膜內電壓)調節。
  • 植物表面的氣孔是如何形成的?
    氣孔是植物表面由不對稱細胞分裂產生的微小孔隙。氣孔前體細胞的不對稱分裂或分化是氣孔形成的決定性步驟。來自比利時佛蘭德斯的生命科學研究所(VIB)和根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決定氣孔前體細胞命運的新機制,論文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在擬南芥中,科學家們鑑定出了一種支架蛋白——POLAR,並證明了POLAR會將一組GSK3樣激酶帶到氣孔前體細胞極化末端的互作分子伴侶處,以啟動不對稱細胞分裂。
  • 《Science》文章導讀:研究者在擬南芥葉片氣孔保衛細胞中引入了離子通道,氣孔可更快的打開和關閉,提高了碳同化和水分利用效率
    Glasgow大學和浙江大學作物所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單位。植物細胞代謝可較迅速適應光照條件的變化,但氣孔的響應較慢。由於反應滯後,葉片光合作用效率較低。在黑暗條件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實驗發現,自然條件下保衛細胞對光照波動變化響應速度慢,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不高。 研究者借用了神經生物學中的一種工具——光遺傳學技術。這項技術使研究者能夠利用光來控制膜電壓,從而激活神經元。
  • 中國農大王毅研究組揭示K+通道蛋白通過調節保衛細胞內向K+電流參與玉米葉片氣孔運動
    王毅研究組揭示K+通道蛋白KZM2通過調節保衛細胞內向K+電流參與玉米葉片氣孔運動。       氣孔是植物葉片水和氣體交換的主要通道,在植物蒸騰和光合作用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氣孔運動主要由保衛細胞中的離子通道和轉運蛋白調控。在擬南芥中,內向Shaker K+通道,如KAT1和KAT2,與氣孔開放有關。然而,關於玉米保衛細胞內向K+通道的表徵卻較為有限。
  • 植物氣孔控制的進化機制
    氣孔器是由植物葉片表皮上成對的保衛細胞以及之間的孔隙所組成的結構,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門戶,影響著植物光合、呼吸、蒸騰等生理活動。氣孔的開閉與保衛細胞的水勢有關, 保衛細胞水勢下降而吸水膨脹,氣孔就張開,水勢上升而失水縮小,使氣孔關閉。
  • 英國研究揭示植物氣孔免疫機制
    和人類一樣,植物也能保護自己免受病原菌的侵害。植物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可以通過關閉氣孔來抵禦病原菌。植物氣孔由兩個保護細胞包圍,對鈣離子信號作出反應,調控細胞擴張或收縮,並觸發先天的免疫信號,啟動植物的防禦反應。由於鈣離子不能直接通過細胞膜,所以一定有一個鈣離子通道在工作。但不知道是哪種蛋白充當了鈣離子通道。
  • 科研團隊找到提升植物碳水利用效率的「鑰匙」
    近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研究員王一州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增強氣孔動力學可以在不影響植物碳固定的情況下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團隊開發了首個動態氣孔保衛細胞計算生物學模型OnGuard,為植物氣孔分子生理學的研究開闢了一條嶄新的研究途徑。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儘管鈣離子濃度在響應多種刺激的氣孔關閉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相應的鈣離子通道的身份仍然未知。2020年8月,東英吉利大學Cyril Zipfel團隊在Nature發表題為「The calcium-permeable channel OSCA1.3 regulates plant stomatal immunity」(鈣離子滲透通道OSCA1.3調節植物氣孔免疫)的研究論文。
  • 植物葉片的氣孔如何開閉自如?
    植物通過氣孔進行氣體交換:每吸收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就有100個水分子逸出。植物通過精密的傳感器網絡,在乾燥和飢餓之間實現平衡。當光線充足時,植物會打開葉片上的氣孔,吸收二氧化碳(CO2,2為下標),然後通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碳水化合物。
  • 應用可攜式顯微鏡觀察小麥葉片氣孔
    氣孔是植物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氣體交換(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的重要通道,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蒸騰作用以及水分利用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小麥是三大穀物之一,也是人類的主食之一。氣孔是高等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結構。一般氣孔位於植物葉片的背面,如薔薇花科植物蘋果;禾本科植物葉片兩面都有氣孔,如小麥;但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蓮,氣孔只分布於葉片正面。對小麥葉片氣孔的研究對小麥成長狀況等評估,具有重要作用。
  • 鈣離子通道OSCA1.3調控植物氣孔免疫
    鈣離子通道OSCA1.3調控植物氣孔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7 15:14:30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Cyril Zipfel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示植物能量感受器SnRK1促進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被發現
    Nature Comm | 山東大學白明義課題組揭示植物能量感受器SnRK1促進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責編 | 奕梵植物SnRK1 [sucrose non-fermenting-1 (SNF1)-related
  • 西湖大學閆湞等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以神經細胞為例,細胞膜兩側的靜息膜電位(RMP)約為-50~-80 mV,高於鉀離子的平衡電勢(-92 mV)。這一去極化趨勢主要由鈉漏通道NALCN介導的鈉離子電流來維持,這對調節神經元興奮性非常重要。
  • 西湖大學閆湞等《自然通訊》發文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這一去極化趨勢主要由鈉漏通道NALCN介導的鈉離子電流來維持,這對調節神經元興奮性非常重要。NALCN的功能異常會導致諸如精神運動發育遲緩(IHPRF)、肌張力減退和發育遲緩(CLIFAHDD)、嬰兒神經軸索營養不良(INAD)、精神分裂症和雙相情感障礙等眾多神經相關疾病。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報導NALCN在運動功能、疼痛敏感性和晝夜節律等許多其他基本的生理過程中也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調控氣孔動態變化速率的關鍵分子元件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調控氣孔動態變化速率的關鍵分子元件 2020-10-20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自然》:植物是如何關閉被感染的通道!
    馬裡蘭大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教授、該研究論文的合著者、何塞·費約(José Feijó)說。「這是一項重大進步,因為世界上農業生產的大部分食物都被病原體所損失,並且我們現在知道植物對病原體免疫反應的第一個也是最相關的信號之一背後的分子機制是感染」,「找到與此鈣通道相關的機制可以進一步研究其調節,這將增進我們對通道活性調節方式的理解,並最終增強植物對病原體的免疫反應。」
  • 科學網—闡明茉莉酸如何調控植物氣孔運動
    本報訊 (記者鄭金武 通訊員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沈應柏帶領團隊,揭示了質膜氫泵介導的H+流在茉莉酸誘導的氣孔關閉信號過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