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調控氣孔動態變化速率的關鍵分子元件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調控氣孔動態變化速率的關鍵分子元件

2020-10-20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朱新廣研究組在The Plant Journal上,發表題為Alterations in Stomatal Response to Fluctuating Light Increase Biomass and Yield of Rice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的研究論文,揭示水稻氣孔調控動態新機制,並用於創製抗旱水稻品系,為培育抗旱作物提供新思路。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水稻耐旱性育種的關鍵。目前,學界已闡明極度乾旱條件下作物維持存活的調控機制,但是在實際生產的中等乾旱條件下,如何保證糧食穩產甚至增產的分子靶標尚未見報導。該研究提供了提高作物在生理乾旱下抗旱性的新途徑。

  在田間條件下,作物長期處於高低光動態環境中。葉片氣孔是協調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關鍵因子,葉片從高光轉換到低光動態過程中,氣孔關閉緩慢導致水分喪失,進而影響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Qu et al. 2016a;Qu et al. 2016b)。該研究以217份全球微核心種質資源為材料,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在波動光狀態下調控氣孔關閉速度的基因NHX2。該基因屬於鈉離子與氫離子交換反向轉運蛋白,強烈受乾旱脅迫誘導表達;可通過影響質子跨膜電勢變化,調控保衛細胞膨壓,進而影響氣孔開關速度。乾旱條件下,過量表達該基因可提高其氣孔反應速度,但是CRISPR敲除株系比對照的氣孔反應速度慢,導致較大控制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通過對該水稻群體基因序列變異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該基因(包含啟動子和編碼區)共有3個單倍型,其中,具有單倍型III的水稻材料具有更快氣孔反應速度。為驗證單倍型I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人員構建以02428為供體(單倍型III)、明輝63為受體(單倍型II)的高代近等基因系;通過不同年限(2018年至2019年)和地點重複(上海、海南),證明在乾旱條件下,與明輝63對照相比,該近等基因系具有至少高於10%的小區產量。研究人員分析該群體的氣候起源環境發現,大多含有單倍型III的水稻材料起源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區,單倍型II的材料起源於熱帶溼潤氣候。兩種材料群體起源地區的年均降水量相差3倍,表明水分環境選擇壓力對氣孔反應速度的遺傳效應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提供調控氣孔動態的遺傳因子NHX2的優良等位變異信息,為篩選水稻耐旱分子育種關鍵靶點、緩和我國糧食生產與淡水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節水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利用NHX2的基因變異,有利於培育抗旱性水稻品系、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朱新廣研究組的副研究員曲明南為論文第一作者,朱新廣、研究員儲成才和陳根云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論文連結

NHX2的自然變異與氣孔動態變化和乾旱氣候環境高度相關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朱新廣研究組在The Plant Journal上,發表題為Alterations in Stomatal Response to Fluctuating Light Increase Biomass and Yield of Rice under Drought conditions的研究論文,揭示水稻氣孔調控動態新機制,並用於創製抗旱水稻品系,為培育抗旱作物提供新思路。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水稻耐旱性育種的關鍵。目前,學界已闡明極度乾旱條件下作物維持存活的調控機制,但是在實際生產的中等乾旱條件下,如何保證糧食穩產甚至增產的分子靶標尚未見報導。該研究提供了提高作物在生理乾旱下抗旱性的新途徑。
  在田間條件下,作物長期處於高低光動態環境中。葉片氣孔是協調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關鍵因子,葉片從高光轉換到低光動態過程中,氣孔關閉緩慢導致水分喪失,進而影響水分利用效率和耐旱性(Qu et al. 2016a;Qu et al. 2016b)。該研究以217份全球微核心種質資源為材料,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發現在波動光狀態下調控氣孔關閉速度的基因NHX2。該基因屬於鈉離子與氫離子交換反向轉運蛋白,強烈受乾旱脅迫誘導表達;可通過影響質子跨膜電勢變化,調控保衛細胞膨壓,進而影響氣孔開關速度。乾旱條件下,過量表達該基因可提高其氣孔反應速度,但是CRISPR敲除株系比對照的氣孔反應速度慢,導致較大控制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通過對該水稻群體基因序列變異分析,研究人員發現該基因(包含啟動子和編碼區)共有3個單倍型,其中,具有單倍型III的水稻材料具有更快氣孔反應速度。為驗證單倍型I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人員構建以02428為供體(單倍型III)、明輝63為受體(單倍型II)的高代近等基因系;通過不同年限(2018年至2019年)和地點重複(上海、海南),證明在乾旱條件下,與明輝63對照相比,該近等基因系具有至少高於10%的小區產量。研究人員分析該群體的氣候起源環境發現,大多含有單倍型III的水稻材料起源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區,單倍型II的材料起源於熱帶溼潤氣候。兩種材料群體起源地區的年均降水量相差3倍,表明水分環境選擇壓力對氣孔反應速度的遺傳效應發揮重要作用。
  該研究提供調控氣孔動態的遺傳因子NHX2的優良等位變異信息,為篩選水稻耐旱分子育種關鍵靶點、緩和我國糧食生產與淡水資源缺乏之間的矛盾、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節水農業持續發展提供新思路。利用NHX2的基因變異,有利於培育抗旱性水稻品系、維護全球糧食安全。朱新廣研究組的副研究員曲明南為論文第一作者,朱新廣、研究員儲成才和陳根云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論文連結
  NHX2的自然變異與氣孔動態變化和乾旱氣候環境高度相關
  

列印 責任編輯:張芳丹

相關焦點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巫永睿課題組在Plant 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B3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ZmABI19 Coordinates Expression of Key Factors
  • 示植物能量感受器SnRK1促進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被發現
    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體內碳水化合物往往隨著發育狀態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植物通過感應碳水化合物的變化,調控SnRK1的激酶活性;同時,SnRK1蛋白激酶能控制下遊與能量相關的關鍵代謝酶類的酶活,反饋調控植物碳水化合物水平,來進一步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周圍環境。但SnRK1如何響應外界環境刺激和激素信號,以及激活的SnRK1如何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能量穩態,目前都還不清楚。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何玉科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MIR398 genes suppress microR398 processing and
  • Plant Com |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組發現在調控...
    目前,對樹木莖稈增粗生長的分子調控機制還很不清楚。  近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研究組在Plant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Two MADS-box genes regulate vascular cambium activity and secondary growth via modulating auxin homeostasis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作者CEMPS進展根是植物登陸後進化的器官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是我們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建立基於細胞內源性群體感應和CRISPRi的新型多靶點動態調控系統
    7月16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姜衛紅研究組的題為Developing an endogenous quorum-sensing based CRISPRi circuit for autonomous and tunable dynamic regulation of multiple targets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8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佳偉研究組的研究論文。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段成國課題組和研究員朱健康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Coupling of H3K27me3 recognition with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 研究發現植物氣孔開閉調控新機制
    為適應環境的影響,植物的氣孔會經常開閉,這對於植物平衡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攝入和蒸騰過程中水分的釋放是很重要的。但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機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日前,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中國浙江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表在《植物細胞》雜誌的一篇綜述論文指出,葡萄糖是保衛細胞(植物氣孔的兩個「唇」)中主要的澱粉代謝產物,並且在藍光誘導的氣孔開放過程中,葡萄糖是氣孔的主要能量來源,這一發現有助於揭示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新機制。保衛細胞中的澱粉降解是藍光誘導下氣孔打開的標誌之一。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表植物DNA去甲基化的機理和功能綜述文章...
    10月19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
    Current Biology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責編 | 王一乾旱、鹽脅迫以及低溫等非生物逆境導致的滲透脅迫造成作物生產的巨大損失植物因其固著生長的特性而難以躲避所受到的滲透脅迫,被迫進化出感知和適應逆境的機制,主要包括信號接收與傳導、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相關調控和後期應答等過程。目前ABA途徑的信號傳導與滲透脅迫後期應答機制已基本解析,然而,對於植物如何感受外界的滲透脅迫信號,以及如何傳遞信號到細胞內並引起早期應答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發現YAP調控巨噬細胞極化並加劇腸炎的新功能
    4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豔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YAP aggravat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regulating M1/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gut microbial
  • 廣州大揭示生物鐘基因GmLHY調控大豆乾旱脅迫響應的分子機制
    >生物鐘在植物開花、植物激素生物合成和非生物脅迫響應等多種生物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GmLHYs基因功能同時缺失會增強氣孔對乾旱的響應,降低大豆葉片失水速率,進而增強植株的耐旱性,說明它們在大豆耐乾旱脅迫中起負調控作用。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通過測定非法重組頻率挖掘優質蛋白玉米修飾基因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通過測定非法重組頻率挖掘優質蛋白玉米修飾基因  12月10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巫永睿研究組團隊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High frequency DNA rearrangement at qγ27 creates a novel allele for Quality Protein Maize breeding 的研究文章。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餘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CueR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a DNA distortion mechanism的研究論文,主要研究細菌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餘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CueR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a DNA distortion mechanism的研究論文,主要研究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11月26日,EMBO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abl2 GTP hydrolysis licenses BBSome-mediated export to fine-tune ciliary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水稻糖基轉移酶影響代謝流進而調控粒型與抗...
    5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林鴻宣研究組的研究成果,題為UDP-glucosyltransferase regulates grain size and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associated with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捕獲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動態過程
    3月3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餘研究組與美國Rutgers University的Richard Ebright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RNA extension drives a stepwise displacement of an initiation-factor
  • 2018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等財務處會計等崗位招聘...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系由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與原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於1999整合而成。2015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建立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心面向國家糧食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植物遺傳多樣性、植物生長發育調控和植物與環境互作機理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和原創性的研究,以期建立起我國在植物前沿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並最終服務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