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2021-01-09 瀟湘晨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段成國課題組和研究員朱健康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Coupling of H3K27me3 recognition with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through the BAH-PHD-CPL2 complex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組蛋白H3K27me3閱讀器,並揭示了該閱讀器抑制轉錄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通過抑制Pol II末端磷酸化抑制轉錄的起始。

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是一類重要的轉錄抑制性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生物進程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傳統觀點認為,多梳抑制複合體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負責催化並維持H3K27me3;PRC1複合體負責識別H3K27me3並催化組蛋白H2Aub修飾,促進染色質凝集,抑制轉錄起始複合物的招募,從而抑制轉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挑戰了該傳統觀點,認為除PRC1複合物之外,生物體還有多種識別H3K27me3並調控靶位點沉默的機制。

研究人員通過質譜篩選,在擬南芥中鑑定到一個由含有BAH結構域蛋白AIPP3、含有PHD結構域的同源蛋白AIPP2和PAIPP2,以及植物特異的RNA Pol II磷酸酶CPL2組成的蛋白複合體(BAH-PHD-CPL2複合體,BPC複合體)。表型分析表明,BPC複合體的突變體呈現不依賴於光周期的早花表型和嚴重的發育缺陷,表明該複合體對於植物的正常發育和開花是必須的。遺傳學證據表明,BPC複合體主要通過抑制開花節點基因FT的表達調控開花,在BPC突變體中,FT的表達呈現組成型上調。

BAH和PHD結構域主要與組蛋白識別有關。研究發現,AIPP3能夠特異地識別結合H3K27me3修飾,並通過結構生物學手段,進一步解析了AIPP3-BAH結合H3K27me3的複合體結構。研究人員通過ITC和結構模擬發現,AIPP2和PAIPP2的PHD結構域特異性識別結合未修飾的H3K4。因此,AIPP3與AIPP2/PAIPP2互作形成一個識別H3K27me3/H3K4me0雙修飾的組蛋白閱讀器模塊BAH-PHD。通過mRNA-seq分析,發現BPC複合體突變後主要造成大量基因表達的上調,顯示該複合體是一個轉錄抑制複合體。與結構生物學的結論一致,從mRNA-seq中上調的差異基因及ChIP實驗中,發現BAH-PHD分子模塊可以靶向基因組上富含有H3K27me3-H3K4me0修飾的基因,並抑制mRNA的產生。當BPC複合體被破壞時,部分靶點在不丟失H3K27me3的情況下,呈現出表達激活的狀態,暗示了BPC複合體作為H3K27me3維持途徑的下遊,抑制基因轉錄。通過ChIP-seq和ChIP-qPCR分析,發現BPC複合物特異結合在一類H3K27me3/H3K4me0標記的基因上。

在BPC複合體中,含有一個已知的植物特異的Pol II磷酸酶CPL2,被報導可去除Pol II最大亞基C末端結構域(CTD)五號位絲氨酸磷酸化(ser5P)。通過Pol II ChIP-qPCR已發表的Pol II NET-seq數據,研究人員發現,BPC複合體的靶基因轉錄起始位點富含末端未磷酸化的Pol II,但Ser5P-Pol II和Ser2P-Pol II的水平幾乎檢測不到,說明BPC複合體不影響Pol II的招募,可能影響了Pol II轉錄的起始。在BPC複合體的突變體中,靶位點Ser5P-Pol II水平顯著上調。研究表明,BAH-PHD組蛋白閱讀器模塊可招募CPL2到被H3K27me3/H3K4me0標記的靶基因,通過去磷酸化Ser5P-Pol II抑制轉錄。一旦BAH-PHD模塊被破壞,CPL2無法在靶點富集。

該研究首次將H3K27me3的識別直接與Pol II CTD的磷酸化調控相偶聯,表明植物體內存在獨立於經典PRC2/PRC1-H2AKub1的非典型H3K27me3表觀沉默機制。雖然CPL2是一類植物特有的磷酸酶,但這種組蛋白修飾與Pol II PTM的協同機制,可能廣泛存在真核生物中。近年來,已有多個課題組報導了BAH-H3K27me3調控模式存在於植物、動物和真菌系統中。植物中,EBS和SHL通過其BAH結構域識別H3K27me3,並和植物特異的PRC1組分EMF1物理互作,同另一種H3K27me3閱讀器蛋白LHP1一起,參與經典的PRC2-PRC1途徑中。動物中,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BAHD1及BAHCC1(BAHD2)蛋白同樣含有識別H3K27me3的BAH結構域,但功能存在差別。BAHD1可與PRC2物理互作,BAHCC1與組蛋白去乙醯化組分形成複合體,同PRC1共同抑制H3K27me3位點的基因表達。上述研究表明,生物體通過H3K27me3調控轉錄沉默的機制比之前設想的要複雜。

段成國、朱健康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杜嘉木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張以哲和袁建龍以及博士後張玲瑞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的支持。

論文連結

BAH-PHD-CPL2複合體偶聯H3K27me3識別與Pol II磷酸化的轉錄抑制工作模型

【來源: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原標題:上海科學家揭示染色質修飾調控植物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植物沒法靠遷徙躲避不利的自然困境,它們又是如何適應環境開花結果的呢?8月6日,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何躍輝研究組,和杜嘉木研究組合作,分別在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遺傳學》上背靠背發表研究論文。
  • 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研究獲進展
    小鼠胚胎幹細胞中超過10%的基因受該種修飾調控,擬南芥中超過7,000個基因受該修飾調控。擬南芥中H3K27me3主要由CLF和SWN兩個甲基轉移酶催化,並招募LHP1結合以有效抑制基因表達。在哺乳動物中H3K27me3修飾是可逆的,但植物中並不存在哺乳動物中H3K27me3去甲基化酶KDM6的直系同源物。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杜嘉木研究組和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鍾雪花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ual recognition of H3K4me3 and H3K27me3 by a plant histone reader SHL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綜合利用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等手段聯合揭示了植物特有的組蛋白識別蛋白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何玉科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MIR398 genes suppress microR398 processing and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餘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CueR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a DNA distortion mechanism的研究論文,主要研究細菌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細菌Class III轉錄激活機制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餘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在線發表題為CueR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a DNA distortion mechanism的研究論文,主要研究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8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佳偉研究組的研究論文。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
  • 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
    白菜花序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玉科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曾經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大批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了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該結果為人們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的秘密,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了科學依據
  • 組蛋白H2A的單泛素化調控轉錄熱點染色質開關的分子機制
    PcG蛋白通過負向修飾染色質抑制基因表達,主要的作用分為三種:單泛素化修飾組蛋白H2A(H2AK121ub)、三甲基化修飾組蛋白H3(H3K27me3)、壓縮染色質。相比較PcG介導的兩種組蛋白修飾,PcG蛋白如何調控染色質結構仍不清楚。
  • 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表越冬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
    解析植物春化作用的調控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引種與分子育種,使其能在合適季節開花結實,提高作物的產量。近日,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題為Experiencing winter forspring flowering—a molecular epigenetic perspective on vernalization的綜述文章。
  • 科學網—科學家破譯「組蛋白密碼」識別新機制
    本報訊(記者黃辛)記者日前從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悉,清華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和結構生物學中心李海濤課題組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敲除IPMK提升自噬活性並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進一步研究發現,IPMK對於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調控依賴於轉錄因子TFEB。IPMK缺失可以特異性地提高TFEB的轉錄活性,促進TFEB下遊基因的轉錄,進而促進溶酶體的產生和功能,提升自噬活性。敲減TFEB能夠抑制IPMK敲除細胞中異常增強的自噬活性和增多的溶酶體。
  • 研究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何玉科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MIR398 genes suppress microR398 processing and attenuate plant thermotolerance的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H3K27me3去甲基化酶KDM6家族調控人神經發生的關鍵作用
    該研究發現H3K27me3去甲基化酶JMJD3和UTX在人神經幹細胞的維持及神經亞類細胞命運特化過程中的必要且一致的作用。神經發生是一個連續且高度有序的過程,是從多能幹細胞到神經幹細胞及各種各樣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等特化細胞譜系的過程,在人胚胎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2020年8月13日, 國際學術期刊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組題為「Brassinosteroid-Activated BRI1-EMS-SUPPRESSOR 1 Inhibits Flavonoid Biosynthesis and Coordinates Growth and UV-B Stress Responses in Plants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玉米籽粒發育與灌漿協同調控中心因子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巫永睿課題組在Plant 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The B3 Domain-Contain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ZmABI19 Coordinates Expression of Key Factors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研究揭示H3K27me3修飾和DNA甲基化對胚胎命運決定過程中的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的合作論文,以Silencing of developmental genes by H3K27me3該研究揭示了原腸運動時期胚胎不同部位細胞的DNA甲基化和H3K27me3修飾模式的變化規律,並發現了發育相關基因在胚外區域富集DNA甲基化修飾、在胚胎區域富集H3K27me3修飾的現象,闡明了兩種表觀調控機制對於介導胚外和胚胎部分細胞發育潛能的差異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命運決定過程的調控機制是發育生物學及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Nature Chem Biol | 張餘研究組揭示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以下文章來源於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作者CEMPS2020年9月28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張餘研究組題為
  • 研究揭示蛋白質SUMO化修飾精細調控植物次生細胞壁增厚新機制
    1月18日,PLOS Genetics 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題目為SUMO modification of LBD30 by SIZ1 regulates second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