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蛋白H2A的單泛素化調控轉錄熱點染色質開關的分子機制

2021-01-15 BioArt生物藝術

#BioArt植物#

來源 |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

責編 | 王一

Polycomb Group (PcG)蛋白最早於果蠅中發現,在動物和植物中功能保守。PcG蛋白通過負向修飾染色質抑制基因表達,主要的作用分為三種:單泛素化修飾組蛋白H2A(H2AK121ub)、三甲基化修飾組蛋白H3(H3K27me3)、壓縮染色質。相比較PcG介導的兩種組蛋白修飾,PcG蛋白如何調控染色質結構仍不清楚。

2021年1月12日,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周嶽課題組與西班牙植物生物化學和光合作用研究所Myriam Calonje研究員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H2AK121ub in Arabidopsis associates with a less accessible chromatin state at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hotspot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擬南芥PcG蛋白對轉錄調控熱點進行組蛋白H2A的單泛素化修飾,進而通過PRC2和EMF1壓縮染色質狀態,抑制基因表達參與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機制。

周嶽課題組首先構建了所有擬南芥PcG蛋白的突變體。由於PRC2本質上是一個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複合體,在孢子體階段核心成員是兩個SET結構域蛋白,CLF和SWN2,因此用 clfswn雙突代表PRC2突變體。植物PRC1有4個成員,相互關係並不清楚,功能也有所區別,所以構建了4種突變體,用以代表所有PRC1突變體,包括 lhp1 、 ring1ab 、 bmi1abc 和 emf1 。研究人員通過ATAC-seq解析了所有PcG突變體的染色質狀態,發現PcG突變體染色質開放程度大幅增加,而且出現了很多新的開放位點。通過整合100個已經發表的轉錄因子ChIP-seq數據,發現Tn5高敏感位點 (THS) 與轉錄因子結合位點共定位,揭示了PcG蛋白參與壓縮轉錄調控熱點的染色質狀態。

進一步對所有PcG突變體進行H2AK121ub和H3K27me3修飾的ChIP-seq分析,結果表明大約80%的THS區域附近存在H2AK121ub修飾,而只有30%的THS區域存在H3K27me3修飾,這30%的THS同時具有H2AK121ub修飾。相比於野生型,被H3K27me3修飾的位點總是關閉的,而同時擁有兩種修飾的區域染色質狀態可以在突變體中被打開。

綜上所述,該研究揭示了植物轉錄因子需要在不同生長階段或環境響應中結合轉錄調控熱點,而轉錄調控熱點的染色質狀態受到PcG蛋白的調控。

PcG蛋白通過組蛋白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博士後尹曉暢和西班牙植物生物化學和光合作用研究所的Francisco J Romero-Campero助理研究員為本文並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周嶽研究員、西班牙植物生物化學和光合作用研究所Myriam Calonje研究員和Francisco J Romero-Campero助理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浙江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山東師範大學等單位也參與了該研究。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614-1

相關焦點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由145-147bp的DNA雙鏈以左手螺旋環繞核心組蛋白八聚體構成。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真核細胞基因組DNA被組裝形成染色質存儲在細胞核中。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在上海"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曉峰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在報告中鄭教授提到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磷酸化、乙醯化和泛素化等多種翻譯後修飾。組蛋白H2Ashi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的泛素E3連接酶PRC1複合體的自身泛素化對於其E3連接酶活性至關重要,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二敬慕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該研究發現MRG15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表觀調控因子在調控肝臟組織染色質開放狀態和脂代謝基因轉錄活性的節律性振蕩中行使重要的分子開關作用。研究提示MRG15複合物在肝臟組織感應外界營養狀態,並在營養豐富環境下進行有效能量儲存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營養過剩環境下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
  • 研究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調控大腦發育的機制
    由多樣的神經元以及神經膠質細胞等構成複雜的神經元網絡,調控著語音、情緒、學習、記憶和思維活動等功能。胚胎大腦是研究腦發育機理以及探究某些神經發育疾病的重要模式系統。一直以來,圍繞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神經元的遷移、突觸的重塑等的機制研究是神經科學領域研究熱點。組蛋白變異體參與染色體組裝和調控。與常規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結構相比,組蛋白變異體可以形成一些獨特的染色質結構,進而在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決定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組蛋白變體H2A.z是常規組蛋白H2A的重要變體之一。
  • 泛素化是最近發現的組蛋白的另外種重要的化學修飾
    組蛋白磷酸化在哺乳動物細胞和醇每細胞基因轉錄的激活中也發揮著作用。生長因子刺激哺乳動物細胞啟動一系列早期基因如e-fos和c-jun的表達,該過程中,組蛋白H3磷酸化的水平明顯開高,面且磷酸化同樣發生在組蛋白H3第10位絲氨酸上。
  • 清華陳柱成研究組發文闡述「模擬開關」染色質重塑蛋白的結構與...
    該研究通過X-射線晶體衍射的手段,解析了嗜熱酵母的染色質重塑蛋白ISWI (imitation switch, 模擬開關)及其與組蛋白H4複合物的原子解析度結構;結合相應的生化實驗,揭示了「模擬開關」 蛋白的自抑制、被底物識別和激活以及感知接頭DNA長度,進而發揮染色質組裝功能的分子機理。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maps reveal regulatory programs driv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文章,利用單細胞染色質圖譜分析技術,對哺乳動物器官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 研究發現PANDAS複合物在piRNA調控異染色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有多種調控機制沉默轉座元件並維持基因組完整性,例如組蛋白修飾和DNA的甲基化等。為了抵抗轉座子,動物的生殖系統進化出了一類小非編碼RNA——piRNA(Piwi-Interacting RNA)——來嚴格調控轉座子的表達。概念上,真核生物的piRNA通路在功能上類似於原核生物的CRISPR系統。
  • 研究揭示H2A.Z染色質組裝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SWR複合物亞基Swc5特異性識別組蛋白H2A-H2B並調控組蛋白H2A.Z進行染色質組裝的分子機制。H2A.Z是組蛋白H2A的一類變體。酵母及哺乳動物細胞中的H2A.Z具有高度保守的序列,並且在基因轉錄、DNA複製、基因組穩定性維持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H2A.Z通過精確定位於基因組的特定位點來改變染色質結構並實現其功能。
  • ...Ausin 團隊發現植物組蛋白變體H2A.Z從染色質中移除的分子途徑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中組蛋白變體H2A.Z從染色質中移除的分子途徑,發現擬南芥組蛋白伴侶蛋白NRP1和NRP2(NRPs)可以減少全基因組中H2A.Z的含量。由於在基因表達調控方面靈活多變的作用,H2A.Z在植物發育和適應環境的很多方面都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研究學者的關注。 組蛋白伴侶蛋白複合體SWR1介導H2A.Z替換H2A的分子機制在各物種中都有著較為廣泛的研究。
  • 單細胞染色質開放性圖譜帶你認識器官發生的分子調控機制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劉峰課題組與劍橋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上合作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maps reveal regulatory programs driving early mouse organogenesis」的文章,利用單細胞染色質圖譜分析技術,對哺乳動物器官發育的分子調控機制有了新的認識
  • 中國科大在染色質重塑SWI/SNF與INO80複合體結構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蔡剛教授課題組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染色質重塑SWI/SNF與INO80複合體及其不同核小體結合狀態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SWI/SNF與INO80複合體共有的肌動蛋白(Actin)和核肌動蛋白相關蛋白(Arps)組成的Actin/Arp模塊作為構象調控的分子開關,調控核小體結合及可能調節重塑核小體活性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分別在國際權威雜誌《Protein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和染色質重塑蛋白ATRX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勇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basis for DAXX interaction with ATRX為題,發表在Protein & Cell上,該成果揭示了組蛋白分子伴侶DAXX
  • Nature:王橫濱等—組蛋白H2A去泛素化過程機理研究
    來自阿拉巴馬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系,細胞生物學系,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識別出了組蛋白H2A的主要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過程,也證明H2A去泛素化是細胞周期和基因表達的關鍵步驟。
  • 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新聞...
    《科學》發表同濟大學高亞威教授團隊聯合研究成果
  • EMBO J | 開放核小體導致染色質鬆散的分子機制
    ,一條在組蛋白核心上纏繞1.6圈,長度為147 bp的雙鏈DNA。核小體結構非常穩定,對DNA組成和組蛋白修飾的改變均不敏感。組蛋白變體可以改變核小體和染色質結構調控基因轉錄,迄今為止測定的所有單核小體結構中,構象改變最大的CENP-A核小體就是組蛋白H3變體核小體,結構顯示CENP-A核小體包含的DNA為121bp,但其蛋白核心結構變化不大。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黃晶課題組首次揭示了染色質的核小體結構對組蛋白修飾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
  • 《科學》首次揭示RNA的m6A修飾調控染色質狀態和轉錄活性的重要機制
    為發育和疾病的調控和靶點開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1月17日,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附屬東方醫院高亞威教授聯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韓大力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染色體相關RNA上的m6A 修飾參與染色質狀態與轉錄活性的調控》,在線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孫育傑教授課題組4月15日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題為「Nuclear actin regulates inducible transcription by enhancing RNA polymerase II clustering」的文章,結合高通量轉錄組測序和超分辨顯微成像,闡明nuclear actin促進轉錄工廠形成、調控可誘導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