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研究獲進展

2020-12-04 科學網

 

PcG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在基因沉默和發育調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超過10%的基因受該種修飾調控,擬南芥中超過7,000個基因受該修飾調控。擬南芥中H3K27me3主要由CLF和SWN兩個甲基轉移酶催化,並招募LHP1結合以有效抑制基因表達。在哺乳動物中H3K27me3修飾是可逆的,但植物中並不存在哺乳動物中H3K27me3去甲基化酶KDM6的直系同源物。此前有研究表明,擬南芥中H3K27me3甲基化也是可以被主動去除的,因此揭示H3K27me3去甲基化的分子機制是植物表觀遺傳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科學問題。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曹曉風研究組對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基因家族進行了系統鑑定和功能分析。該研究組首先建立了植物細胞內組蛋白去甲基化酶活性檢測體系,通過該體系發現擬南芥REF6/JMJ12可以特異性地去除H3K27雙甲基化和三甲基化修飾。過表達REF6的植物與H3K27me3功能異常突變體具有相似的表型。

 

遺傳學研究證明,clf swn對ref6表現上位效應,同時ref6可以部分回復clf的表型,表明REF6和H3K27me3甲基轉移酶起著相互拮抗的作用。通過H3K27me3抗體進行染色質免疫共沉澱結合大規模測序分析鑑定了數百個基因H3K27me3水平上升,這些基因多數是REF6的靶基因,參與植物發育以及對各種刺激響應等多種生物學過程。轉錄組分析表明,這些基因上H3K27me3水平上升與其轉錄抑制呈正相關。

 

綜上所述,REF6是在植物中首次發現的H3K27me3去甲基化酶。REF6在動物中的同源蛋白KDM4可以去甲基化H3K9me3,LHP1在動物中的同源蛋白HP1在體內結合H3K9me3。由於擬南芥中H3K9me3水平很低,因此REF6和LHP1可能在進化中獲得了新的功能,參與到H3K27me3介導基因沉默的調控途徑中。

 

這一研究工作填補了植物H3K27me3調控機制的一個重要空白,並表明該機制在高等動植物中是保守的,為進一步研究H3K27me3在植物生長發育及對環境響應過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結果已於6月5日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曹曉風實驗室博士研究生陸發隆和副研究員崔霞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來源: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H3K27me3去甲基化酶KDM6家族調控人神經發生的關鍵作用
    該研究發現H3K27me3去甲基化酶JMJD3和UTX在人神經幹細胞的維持及神經亞類細胞命運特化過程中的必要且一致的作用。神經發生是一個連續且高度有序的過程,是從多能幹細胞到神經幹細胞及各種各樣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等特化細胞譜系的過程,在人胚胎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5-09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組蛋白H3K27me3閱讀器,並揭示了該閱讀器抑制轉錄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通過抑制Pol II末端磷酸化抑制轉錄的起始。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是一類重要的轉錄抑制性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生物進程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
  • 研究揭示H3K27me3修飾和DNA甲基化對胚胎命運決定過程中的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組,與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的合作論文,以Silencing of developmental genes by H3K27me3該研究揭示了原腸運動時期胚胎不同部位細胞的DNA甲基化和H3K27me3修飾模式的變化規律,並發現了發育相關基因在胚外區域富集DNA甲基化修飾、在胚胎區域富集H3K27me3修飾的現象,闡明了兩種表觀調控機制對於介導胚外和胚胎部分細胞發育潛能的差異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命運決定過程的調控機制是發育生物學及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
  • 研究揭示擬南芥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3的結構功能
    組蛋白修飾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基因沉默、基因激活、染色體形態建成以及遺傳物質修復等生物學問題密切相關。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組蛋白修飾的動態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之前杜嘉木課題組和曹曉風課題組合作完成了擬南芥H3K4me3去甲基化酶JMJ14的複合物結構和功能,該研究於2018年發表在Plant Cell 雜誌上。該研究中,杜嘉木課題組和曹曉風課題組及孫大業課題組繼續合作,首先,通過體內和體外實驗分別證明了JMJ13是H3K27me3位點特異性的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 JBC:H3K36甲基化可以拮抗PRC2對H3K27的修飾
    2011年1月14日,我所朱冰實驗室在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上在線發表題為「H3K36 methylation antagonizes PRC2 mediated H3K27 methylation」的文章。
  •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 Cell Research: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可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
    2011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組蛋白修飾在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RC2複合體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修飾對於基因的轉錄,聚梳蛋白複合物的沉默機制,果蠅的分節,哺乳動物X染色體的失活以及癌症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單甲基化水平並未因為PRC2複合體的破壞而受到影響,說明在體內一定存在著其它催化H3第27位賴氨酸單甲基化的酶.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Molecular cell:去甲基化酶也能促進泛素化,到底怎麼回事?
    2015年3月1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徐彥輝研究小組在著名國際期刊molecular cell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揭示了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底物特異性及調控染色質濃縮的分子機制。H3K4的組蛋白去甲基化酶(圖 1)。分析目的基因如CAP-D3的啟動子區域組蛋白修飾,發現H3K4me1/2/3 變化不顯著,而H3K9me3顯著增加。由於動物中JMJ16的同源蛋白KDM5/JARID本身含有PHD結構域,研究人員推測JMJ16的定位可能依賴MMD1的PHD結構域識別H3K4me3,而MMD1的MMD結構域招募JMJ16,進而影響其底物特異性,最後調控了目的基因的表達。
  • 研究發現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多能性-全能性轉換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發現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全能性重編程中的作用,其敲除可促進多能性向全能性轉換,且Setdb1敲除在2iL ground state 條件下可通過激活程序性壞死通路necroptosis從而引起mES細胞死亡。該研究結果表明Setdb1介導的H3K9甲基化對多能性建立以及胚胎幹細胞存活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強調了SETDB1在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 上海生科院等揭示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KDM5亞家族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識別機制。  組蛋白修飾在生物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基因沉默、基因激活、腫瘤生成、染色體形態建成以及遺傳物質修復等生物學問題密切相關。對其分子機制的研究為探索生命本質以及開發相應的靶點藥物提供了理論依據。  以往研究表明,擬南芥JMJ14是一個含有jumonji結構域的組蛋白H3K4me3的去甲基化酶,從序列分析上屬於KDM5亞家族。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緊接著,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晶體衍射的方法分別解析了SHL與H3K4me3及H3K27me3的複合物結構,並結合其他生化實驗證實證明了SHL能夠分別通過其PHD和BAH域獨立識別活性組蛋白標記H3K4me3和抑制標記H3K27me3。通過Chip-seq實驗證實SHL在體內分布與共富集H3K4me3和H3K27me3的區域相關。
  • 【科技前沿】Protein & Cell:文波組發現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7A相...
    2020年9月16日,復旦大學代謝分子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院文波課題組在Protein & Cell上在線發表題為「The Nuclear bodies formed by histone demethylase KDM7A」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細胞在飢餓狀態下通過上調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7A的蛋白水平形成一類以染色質為骨架的新型核體。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解讀/景傑學術2019年年初,我們回顧了過去一年表觀遺傳領域的亮點研究(回顧 | 2018年表觀遺傳學亮點研究(上)、表觀遺傳學亮點研究(下)),了解到組蛋白修飾在癌症發生、衰老、HIV與宿主互作、腸道微生物代謝等領域的關鍵調控作用
  • JBC:靶向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治療結直腸癌提供新靶點
    2018年5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1A在多種腫瘤中存在過表達能夠促進癌症進展。之前研究表明JMJD1A能夠促進結直腸癌進展,但是該分子在結直腸癌中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完全了解。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研究揭示SETD3蛋白作為β-actin組氨酸甲基化酶的結構與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許超課題組與波蘭華沙大學Jakub Drozak實驗室合作,解析了SETD3與β-actin多肽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酶活實驗揭示了肌動蛋白(Actin)第73位組氨酸(His73)的N3位甲基化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於2月20日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TD3-mediated
  • H3K4去甲基化作用機制研究獲進展
    Required for Stem Elongation in Rice」的文章,通過分析一種關鍵的去甲基化酶的核心催化結構,為解析H3K4去甲基化作用機制提供了結構基礎,將有助於進一步分析植物莖生長的去甲基化作用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