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白菜花序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玉科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MIR398genes suppress microR398 processing and attenuate plant thermotolerance」的學術論文。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的研究,曾經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大批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了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該結果為人們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的秘密,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了科學依據。

研究過程:

在真核生物中,miRNA參與多種多樣的生命過程,天然反義轉錄本是一類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基因組中的編碼或非編碼的RNAs分子,它與正義基因互補,在轉錄水平或轉錄後水平調節正義基因的表達。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天然反義轉錄本與miRNA之間的調控關係。通過對白菜和擬南芥全基因組和轉錄組測序數據以及相關資料庫的分析,作者發現一系列MIRNA基因的順式天然反義轉錄本,包括白菜中的BrpMIR398b-1BrpMIR398b-2以及擬南芥中的MIR398bMIR398c。作者首先分析了MIR398b/cNAT398b/c在擬南芥植株中的表達模式,發現MIR398bMIR398c在維管束組織中分別與它們的反義基因NAT398bNAT398c共表達。作者培育了過表達NAT398bNAT398c的轉基因植株,發現其轉基因植株中pri-miR398b或pri-miR398c表達量和miR398水平顯著降低, miR398靶標基因CSD1上調。人為降低它們反義基因NAT398bNAT398c表達水平,則分別增加了pri-miR398b或pri-miR398c和miR398的積累,引起miR398靶標基因的下調。結果表明,MIR398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的生物合成。RNA酶保護實驗表明,NAT398bNAT398c轉錄本分別與pri-miR398b和pri-miR398c形成雙鏈結構。如果增加NAT398b/c的表達,植株葉片中pri-miR398b/c降解速率增加,pri-miR398b/c的表達量會顯著降低,表明NAT398bNAT398c分別降低pri-miR398b和pri-miR398c的穩定性。作者通過sRNA深度測序發現了一些21 nt的nat-siRNA,人工過表達nat-siR398-1有效抑制了pri-miR398b/c的表達(圖1)。

圖1. MIR398b/c和它們的cis-NATs之間的調控模式圖

研究結果:

為了確認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的生物學效應,作者檢測了過表達和knockdownNAT398bNAT398c轉基因植株的抗熱性。結果表明,過表達NAT398bNAT398c基因減弱轉基因植株的抗熱性,人工降低NAT398bNAT398c基因的表達量則增強轉基因植株的抗熱性。這些結果表明,MIR398b/c反義轉錄本的存在是在削弱植物的抗熱性,並且NAT398b/c是通過調控miR398的生物合成來調控植物抗熱性。

何玉科研究組合影

相關情況:

何玉科研究員的博士畢業生李亞潔為第一作者,何玉科研究員和楊軍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來源: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機制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研究,曾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研究結果為學界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機制,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科學依據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
    該研究組長期從事miRNA生物合成分子機制及其應用技術研究,曾在模式植物擬南芥和蔬菜作物白菜中識別出miRNA基因的天然反義轉錄本(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NATs),新發表的論文首次報導miR398基因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R398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的新機制,研究結果為學界深入探究生物體內基因沉默和表達調控機制,在實踐中通過miRNA和天然反義轉錄本改良作物重要農藝性狀提供科學依據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發表論文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
  • 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MYC2轉錄因子受赤黴素GA和茉莉酸JA信號的協同調控。此外,一些萜類化合物還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如抗癌藥物紫杉醇、抗瘧藥物青蒿素,同時還可作為化妝品、香料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原料。 轉錄因子對植物的發育、生長和代謝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研究發現,擬南芥bHLH類的轉錄因子MYC2是茉莉酸JA信號重要的轉錄因子,同時參與了多種信號途徑之間的互作等。
  •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
    The Plant Journal 重慶大學李正國團隊揭示番茄果實成熟轉錄調控新機制責編 | 奕梵通過對番茄果實成熟突變體的研究,現已鑑定出了多個調控果實成熟的基因。乙烯作為一種重要的植物激素,在呼吸躍變型果實(番茄、蘋果、香蕉等)的成熟過程中發揮關鍵調控作用。目前報導較多的果實成熟調控基因多為正調控因子,且很多基因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科學網—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黃繼榮課題組,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
  • 研究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文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蛋白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通過調控次生代謝產物合成適應環境變化的新機制。植物雖然不會移動,但也能像動物一樣感知環境的變化並精準應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強大武器就是產生種類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
  • 上海生科院揭示植物花青素合成調控機理
    本文通過解析赤黴素信號轉導途徑中關鍵因子DELLA蛋白調控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機理,揭示了植物通過調控次生代謝產物合成適應環境變化的新機制。  植物雖然不會移動,但也能像動物一樣感知環境的變化並精準應對。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抵禦環境脅迫的強大武器就是產生種類豐富的次生代謝產物。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了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的研究論文,本文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發現油菜素甾醇(BR)信號通過控制植物「防曬霜」--黃酮醇的合成抑制擬南芥和多種作物的UV-B脅迫反應。BES1介導植物生長和UV-B防禦反應之間的平衡。BR激活的BES1抑制黃酮醇生物合成關鍵轉錄因子MYB11、MYB12和MYB111表達,從而減少黃酮醇的積累。引起脅迫的UV-B會抑制BES1的表達,從而促進黃酮醇的積累。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植物鹽脅迫「記憶」調控新機制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華學軍研究組與研究員金京波研究組合作,針對植物鹽脅迫「記憶」的調控機制展開了研究,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
  • 陳曉亞院士小組研究揭示植物次生代謝調控新機制
    MYC2轉錄因子受赤黴素GA和茉莉酸JA信號的協同調控。此外,一些萜類化合物還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如抗癌藥物紫杉醇、抗瘧藥物青蒿素,同時還可作為化妝品、香料和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原料。 轉錄因子對植物的發育、生長和代謝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研究發現,擬南芥bHLH類的轉錄因子MYC2是茉莉酸JA信號重要的轉錄因子,同時參與了多種信號途徑之間的互作等。
  • 研究揭示絲狀真菌天然產物生物合成新機制
    與此同時,該研究組還圍繞絲狀真菌天然產物基因組挖掘和生物合成機制展開了系統的探索性研究,於近期在土麴黴中發現了一種複雜、新穎的絲狀真菌次級代謝產物合成及調控機制,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期刊上(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20,DOI: 10.1002/anie.201915514)。
  • 植物是何如防曬的?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13日,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組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類黃酮和花青素的積累等。全波段UV-B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引發活性氧積累,並損害光合作用。
  • 科學家揭示植物平衡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劉宏濤研究團隊的研究有了新發現,揭示了油菜素甾醇信號平衡植物生長和抗紫外脅迫的新機制,相關研究論文近日發表於《植物細胞》。紫外光UV—B是太陽光的一部分,其中窄波段UV-B調控植物發育,如:抑制下胚軸伸長,促進子葉張開,促進類黃酮和花青素的積累等。全波段UV—B會引起脅迫,對植物造成損傷。引起脅迫反應的UV—B會破壞DNA,引發活性氧積累,並損害光合作用。
  • MYB轉錄因子調控苦蕎蘆丁合成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揭示了茉莉酸誘導的MYB轉錄抑制子調控苦蕎蘆丁生物合成的新機制。  蕎麥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糧食作物,不僅富含蛋白質、澱粉、纖維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還富含其他糧食作物所不具有的生物黃酮類活性物質,其中蘆丁是最主要的抗氧化、降三高、通血管的活性物質。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以往作物病毒病害的研究注重於病毒和植物宿主兩個方面,而實際上參與病毒傳播、病害發生的因子還有傳毒媒介昆蟲以及光照、溫度、氣候、生物周期節律等環境因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生化反應,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並存儲為化學能,最終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光作為主要的環境因子,不僅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每個環節,而且同病害的流行爆發緊密相關。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綜述 | 植物次生細胞壁生物合成的轉錄調控網絡
    植物不同組織的細胞具有不同類型的細胞壁, 根據其成分及其在生長過程中是否延伸可分為兩種類型:初生細胞壁(Primary cell wall, PCW)和次生細胞壁(Secondary cell wall, SCW)。PCW是指細胞分裂後期細胞板形成後, 由原生質體分泌物質在中層的表面最初階段所沉積的壁, 具有較大的彈性。PCW普遍存在於所有的植物細胞中。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以往的作物病毒病害研究注重病毒和植物宿主兩方面,但實際參與病毒傳播、病害發生的因子還包括傳毒媒介昆蟲和光照、溫度、氣候、生物周期節律等環境因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化反應,植物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並存儲為化學能,最終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提供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光作為主要的環境因子,不僅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的每個環節,而且與病害的流行爆發緊密相關。
  •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新聞...
    朱健康院士等揭示SnRK2蛋白激酶調控miRNA合成的新機制 miRNA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體內的長度為20-24個核苷酸的非編碼的小RNA。通過調控mRNA的剪切和翻譯,miRNA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脅迫應答等許多生物學過程。III型核糖核酸酶DCL1、鋅指蛋白SE以及雙鏈RNA結合蛋白HYL1是miRNA合成複合體的核心組分。已知植物激素脫落酸和滲透脅迫應答途徑能夠影響miRNA的積累,但詳細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