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表越冬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

2021-01-09 網易

2019-12-24 00:24:09 來源: BioArt植物

舉報

  生長在高緯度地區的許多越冬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寒冬),才能在春季開花,這種現象即為「春化作用」。解析植物春化作用的調控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引種與分子育種,使其能在合適季節開花結實,提高作物的產量。近日,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題為Experiencing winter forspring flowering—a molecular epigenetic perspective on vernalization的綜述文章。該文概述了十字花科的擬南芥及溫帶禾本科植物(小麥及短柄草等)春化路徑的分子與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十字花科越冬植物 (如冬性擬南芥) 冬性生長習性的形成依賴於兩個基因:抑制開花的MADS-box轉錄因子FLOWERING LOCUS C (FLC) 及促進FLC高表達的植物特有基因FRIGIDA (FRI) 。基於作者實驗室多年來的研究工作,文中總結了冬性習性形成的分子機制,即FRI作為支架蛋白與多個激活性染色質修飾或重塑因子互作、在FLC位點形成一個超級複合體 (FRIsuper complex) ,促進FLC染色質形成一個轉錄激活狀態。冬性擬南芥種子秋天發芽後,FRI super complex在幼苗中維持高水平的FLC表達,抑制成花轉變;冬季來臨,長時間寒冷 (春化作用) 促進具有B3結構域的VAL1和VAL2蛋白通過識別FLC位點的順式「冷記憶」元件 (cold memory element, CME) 在FLC染色質富集,並招募組蛋白H3K27三甲基轉移酶複合體PRC2,提高H3K27me3程度,H3K27me3修飾抑制FLC表達。FLC染色質的沉默狀態在第二年春季回暖後依然保持 (即「春化記憶」維持) ,當氣溫回升日照變長,植物開花結實。冬性擬南芥下一代胚胎發育的早期,隨著胚胎特異先驅轉錄因子LEC1結合在FLC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胚胎B3轉錄因子LEC2和FUS3識別CME,與VAL1和VAL2競爭,將其從FLC位點剔除,並招募FRI supercomplex,將FLC染色質的沉默狀態重置為激活狀態,消除親本的「春化記憶」,重新激活FLC表達 (即「春化記憶」重置) (圖1) 。

  

  圖1:冬性擬南芥成花抑制基因FLC表達響應季節變化的分子與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溫帶地區不同科屬的冬性植物通過趨同進化形成了冬季低溫促進成花這一習性,以適應寒冬而確保繁衍後代。與十字花科越冬植物不同,溫帶早熟禾亞科植物 (如小麥、大麥及二穗短柄草等) 的春化響應受到VRN1、VRN2和VRN3等基因調控。VRN1編碼類似擬南芥FRUITFULL的MADS-box 轉錄因子,VRN2編碼抑制開花的鋅指蛋白,VRN3編碼促進成花轉變的成花素。冬小麥通常在秋天發芽,抑制開花的VRN2基因在幼苗中高水平表達從而抑制成花素基因VRN3表達,防止其開花。在冬季的春化期間,低溫誘導VRN1基因表達並抑制VRN2表達;來年春天升溫後,VRN1基因的高表達仍被維持,VRN1直接抑制VRN2表達,此時、長日照路徑能激活VRN3表達,VRN3同時亦促進VRN1表達;VRN1和VRN3的協同作用最終促進冬麥在春末夏初的季節開花結實 (圖2) 。文中概述了小麥和二穗短柄草春化作用的分子遺傳調控基礎;此外、作者初步探討了早熟禾亞科植物「春化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

  

  圖2:溫帶早熟禾亞科植物(作物)VRN基因在其生命周期中的動態調控

  該綜述論文也提出了春化作用調控機制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不同科屬植物有各自特異的春化調控元件與模塊,進一步研究不同植物的春化途徑無疑會帶來新機制、新發現;另外僅長時間連續低溫處理才有誘導成花的效果,植物是如何「度量」冷處理的時間或劑量仍有待挖掘。何躍輝團隊長期致力於環境因素調控植物成花轉變時間的分子與表觀遺傳機理。何躍輝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羅曉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相關經費的資助。 信息來源:JIPB公眾號。 論文連結: h ttps ://o 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ipb.128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小】 語音播報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研究組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10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研究組,以Embryonic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by a pioneer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plants為題的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Nature上。
  • 2018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張蘅課題組博士後招聘公告
    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極端耐逆生物與表觀遺傳課題組(http://www.psc.ac.cn/zjj.asp?id=69)因工作需要,欲招聘博士後2-3名。該招聘信息長期有效,招滿為止。崗位職責:1.
  • 【中國科學報】為什麼植物越冬後才開花
    沒有春化的植物,晚花(左);低溫處理的植物,早花(右)。羅曉、何躍輝供圖  春回大地,李白桃紅,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令人流連忘返。殊不知,這是寒冬留給世人的饋贈,不經歷寒冬,有些花兒不會開。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何躍輝和杜嘉木課題組關於一年生或雙年生越冬十字花科植物開花機理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關閉和重新開啟B3結構域蛋白亞家族,可以實現開花基因在特定季節表達,從而實現植物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自然—植物》。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央廣網上海10月2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Nature《自然》雜誌今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研究組完成的題為「Embryonic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by a pioneer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plants(植物基因在胚胎發育早期的從頭激活分子機理)」的研究論文。
  • 植物為何越冬後才開花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和杜嘉木課題組關於一年生或雙年生越冬十字花科植物開花機理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關閉和重新開啟B3結構域蛋白亞家族,可以實現開花基因在特定季節表達,從而實現植物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步。相關研究結果4月9日發表於《自然—植物》。
  • Plant Physiol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課題組揭示植物...
    201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課題組在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Two Chloroplast Proteins Negatively Regulate Plant Drought Resistance Through Separate Pathways
  • 中科院植物所發表植物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囊括了最新的春化作用調控和感知機制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滬舉行
    4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上海辰山植物園舉行,由中科院與上海市聯合通過中央「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引進的朱健康教授將領銜該研究中心的建設。中央組織部副部長、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李智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希,中科院副院長張亞平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 朱健康領銜中科院上海逆境生物學中心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智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上海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希,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張亞平等領導接見朱健康教授及其核心團隊,李智勇、白春禮、李希、張亞平為研究中心揭牌,李智勇為朱健康教授頒發「國家特聘科學家」證書。
  • 科學網—綜述植物春化開花機制
    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
  • 【Nat Communi】植物逆境中心Kim組揭示葉綠體如何識別活性氧分子(ROS)
    2019年6月2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
  • 吳建國調研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
    8月7日下午,中科院副秘書長兼基本建設局局長吳建國調研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逆境中心)。吳建國一行先後實地考察了逆境中心位於上海辰山植物園內的租賃科研用房以及中心建設用地,詳細了解了逆境中心籌建進展情況。吳建國希望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進一步優化逆境中心基本建設規劃方案,在各方支持下加快推進中心籌建工作。
  • 逆境中心合作研究揭示復甦植物旋蒴苣苔的耐旱機理
    4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員和首都師範大學何奕騉教授及密蘇裡大學合作研究的研究論文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2021年推免生面試報名通知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2021年推免生面試將分兩批進行,暫定7月上旬和8月下旬,望有志於植物生物學研究的學子踴躍報名!  一、招生名額:  植物逆境中心將面向全國各高校招收優秀本科生40名作為本中心2021年入學的免試推薦碩博連讀生。
  • 研究人員發表植物記憶冬天的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
    冬性及二年生植物開花必須經歷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這一現象被稱為「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影響植物物候期和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在作物育種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解析植物感知記憶冬季時長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分子設計育種。
  • 2020年朱健康團隊連續發表2項研究成果,在植物脅迫取得新進展
    在2019 年,朱健康團隊(通訊作者)發表了20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基因編輯,表觀遺傳及生物脅迫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於篇幅有限,iNature盤點其中的17篇文章(點擊閱讀): 【1】2019年9月27日,國際頂級綜合類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3.22)在線發表了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完成的題為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
    Current Biology | 中科院植物逆境中心趙楊/朱健康合作發現植物滲透脅迫應答新機制責編 | 王一乾旱、鹽脅迫以及低溫等非生物逆境導致的滲透脅迫造成作物生產的巨大損失植物因其固著生長的特性而難以躲避所受到的滲透脅迫,被迫進化出感知和適應逆境的機制,主要包括信號接收與傳導、植物激素脫落酸(ABA)相關調控和後期應答等過程。目前ABA途徑的信號傳導與滲透脅迫後期應答機制已基本解析,然而,對於植物如何感受外界的滲透脅迫信號,以及如何傳遞信號到細胞內並引起早期應答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植物春化表觀水平新調控點—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通過表觀組學分析,發現了春化作用中表觀水平的一個新的重要調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