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囊括了最新的春化作用調控和感知機制,並展望了未來深入研究春化的方向以及在分子設計育種中的應用。
研究人員在文中指出,春化作用的分子與表觀遺傳控制機理在雙子葉植物(例如擬南芥)和單子葉植物(例如小麥)中的模式完全不同。在小麥和大麥等溫帶作物中,春化促進開花途徑包括多個等春化基因的調控,其中一個基因VRN1編碼一個MADS-box轉錄因子,在春化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麥中,春化作用的調控基因VER2通過改變一個RNA結合蛋白的亞細胞定位,解除對VRN1前體mRNA可變剪接的抑制作用,促進小麥開花,因此VRN1在小麥育種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春化作用是指冬性植物、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的開花需要長時間環境低溫誘導的過程。春化作用對植物物候期和地理分布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解析植物春化作用特別是其感知記憶冬季時長機制,對於作物的分子設計育種至關重要。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38/s41477-018-0301-z
《中國科學報》 (2018-12-03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