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 揭示春化作用使植物的源庫身份發生逆轉的分子機制

2020-08-28 eplants

植物具有非凡的儲存能量的能力,首先是利用光子的能量將碳固定在光合組織器官(源)中。反過來,固定下來的碳被運輸到不同的植物組織(庫),以推動生長和發育。同時,富含碳儲存的庫器官後來可以成為源,因為它們可以調動其儲存的產物來為新出現的源組織供能。植物器官作為庫或源的身份是一個動態過程,既由內源發育信號指定,也由特定環境刺激的響應,這是一個由內源發育信號和特定環境刺激共同決定的動態過程。庫和源之間的平衡可以通過兩組蛋白質來調節:其一是蔗糖合成和降解酶;其二是位於韌皮部細胞質膜上的蔗糖轉運蛋白。因此,蔗糖代謝酶和轉運蛋白是育種和生物技術戰略的相關目標,目的是通過釋放更多儲存的糖用於生長來提高作物產量。

2020年8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The Plant Cell 在線報導了德國凱澤斯勞滕大學Benjamin Pommerrenig教授團隊的題為Vernalization Alters Sink and Source Identities and Reverses Phloem Translocation from Taproots to Shoots in Sugar Beet (Beta vulgari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春化使甜菜主根經歷了從庫到源的逆轉。在這一轉變過程中,TST2;1和SUT4(蔗糖轉運子4)被反向調控,伴隨著相應的糖流量從主根到地上部的重定向。該研究將有助於剖析甜菜抽薹的代謝和發育觸發因素,為實現甜菜的抗抽薹和抗寒性提供了新的基因編輯目標。

甜菜(Beta vulgaris,BV)是歐洲和北美溫帶地區生產蔗糖的主要商業作物。甜菜為兩年生植物,在它們的第一年生長期內,快速形成一個巨大的直根,並儲存了大量的蔗糖(高達其鮮重的20%,可以是1公斤或更多)。其中,蔗糖裝載蛋白TONOPLAST SUGAR TRANSPORTER2;1 (BV-TST2;1)對直根中的糖積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第二個生長年份,主根由庫器官切換到源器官,從而提供先前儲存的蔗糖,以維持大花序和種子的生長。甜菜在由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時,需要在兩個生長周期之間經歷一段低於15°C的低溫,即春化作用,才能開花(或抽薹)。開花導致直根糖和生物量的顯著損失,從而導致淨產量下降。為了避免這種產量損失,需要鑑定抗抽薹的品種,這是甜菜育種的主要目標。了解甜菜春化過程中的庫源動態變化機制,對培育抗抽薹的品種具有理論和應用意義。因此,在這項工作中,作者為了了解二年生甜菜抽薹所必需的低溫是如何影響糖代謝、光合作用、韌皮部運輸以及新梢和直根的源庫轉變與分配,利用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分析,結合不同器官的生長特性、光合參數和代謝產物譜來研究,結果發現:儘管低溫導致光合作用下降,但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的代價是主根蔗糖含量的下降,具體表現為直根的糖在低溫下大量輸出,蔗糖生物合成或降解相關基因的轉錄水平明顯改變。結果表明,在開花前,甜菜主根經歷了從庫到源的逆轉。這種轉變是由甜菜組織的轉錄和功能重編程誘導的,導致韌皮部的通量方向發生逆轉。在這一轉變過程中,TST2;1和SUT4(蔗糖轉運子4)被反向調控,伴隨著相應的糖流量從主根到地上部的重定向。隨之而來的花調節基因表達的變化表明,這種代謝重新編程是啟動開花的先決條件。該研究將有助於剖析抽薹的代謝和發育觸發因素,為實現甜菜的抗抽薹和抗寒性提供了新的基因編輯目標。


春化過程中 TST2;1和SUT4在三個不同甜菜基因型中的積累

春化過程中庫向源轉變的調控機制
原文連結:chrome-extension://aajldohlagodeegngemjjgmabejbejli/pdf/viewer.html?file=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plantcell/early/2020/08/07/tpc.20.00072.full.pdf

仙女都在看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研究中,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才能由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階段生長的現象。植物如何響應並記憶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即春化作用,是表觀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H2S)是目前公認的一種信號分子,在植物生長發育及逆境脅迫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包括細胞自噬和脫落酸(Abscisic研究發現H2S通過硫巰基化作用(S-sulfhydration)翻譯後修飾蛋白,將許多蛋白中半胱氨酸的-SH轉變為-SSH,從而調控蛋白活性【4】
  • 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表越冬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
    生長在高緯度地區的許多越冬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寒冬),才能在春季開花,這種現象即為「春化作用」。解析植物春化作用的調控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引種與分子育種,使其能在合適季節開花結實,提高作物的產量。近日,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題為Experiencing winter forspring flowering—a molecular epigenetic perspective on vernalization的綜述文章。
  • 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文章研究揭示了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和逆境條件觸發的轉錄調控途徑,會導致根表皮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作者還檢查了其他的產生異位非根毛細胞的RBF突變體,並確定這種細胞命運轉換通常與核糖體生物發生缺陷有關。此外,鞭毛肽flg22還觸發了ANAC082-MYB23-GL2途徑。綜上所述,核糖體缺陷的根表皮細胞命運會發生轉換,本研究為此提供了分子解釋。更廣泛地說,本研究闡明了逆境條件和植物細胞命運控制之間的一種新的調控聯繫。
  • 科學網—綜述植物春化開花機制
    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immunity, PTI) 和效應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assembly of an NLR immune receptor complex to form a holoenzyme 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植物TNL類抗病蛋白RPP1直接識別其效應蛋白ATR1後激活並形成全酶的分子機制。
  • 中科院植物所發表植物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囊括了最新的春化作用調控和感知機制
  • 研究人員發表植物記憶冬天的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
    冬性及二年生植物開花必須經歷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這一現象被稱為「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影響植物物候期和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在作物育種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解析植物感知記憶冬季時長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分子設計育種。
  • 雙星綠藻基因組揭示陸地植物進化機制
    雙星綠藻基因組揭示陸地植物進化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5 15:19:51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Michael Melkonian與深圳華大基因Gane Ka-Shu Wong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陸地雙星綠藻基因組為陸地植物進化提供了新的見解
  • 植物所揭示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飾介導小麥開花的新機制
    冬小麥開花需要長時間環境低溫的誘導,該過程稱之為春化作用。不同冬小麥品種的春化特性及其與冬春季氣溫適應程度會直接影響其產量。到目前為止,許多春化相關基因VRNs相繼被克隆和研究,但人們對春化時間的衡量以及春化感知機制並不十分清楚,影響了冬小麥分子育種的開展。
  • 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Plant Cell | 鄧興旺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來源 | 光信號通路的信號因子(如光受體、COP1/DET1、PIFs等)調控植物光形態建成和暗形態建成的機制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了,但是這些信號因子是如何調控細胞不對稱伸長從而最終影響不同植物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的目前還很不清楚。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介導小麥開花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蛋白質修飾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策略,揭示了糖基化修飾和磷酸化修飾動態調控春化作用
  • Plant Cell|兩個相互作用的乙烯響應因子調節植物的熱脅迫響應
    #BioArt植物#責編 | 王一溫度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地理分布。在過去的200年間,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預計氣溫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約0.8°C ~1.2°C。全球變暖的危害之一就是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1,2】。因此,解析植物應對高溫脅迫的分子機制對於未來提高農業生產總量,保證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該研究組於2016年12月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幼苗期,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 這一機理使植物能夠在隨後的春季開花(春化作用)。在本研究中,該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植物種子萌發的分子信號調控網絡被揭示
    種子休眠是一種適應性症狀,當外部環境不利於植物生長時抑制種子萌發;當種子感知並整合來自環境的適宜的溫度和光照等信號後,才打破休眠並啟動胚胎的重新發育【1】。但是目前對於種子萌發發生的信號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Aging Cell: 揭示AD早期記憶衰退的突觸相關分子機制
    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繫,進行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而突觸功能障礙是阿爾茨海默病(AD)的重要神經病理學特徵。該研究揭示了突觸相關的分子機制在維持記憶精準性中扮演的角色,為AD早期的記憶衰退提供新的思路。
  • Plant Physiol. | 中科院上海植生所揭示水稻葉枕發育細胞學基礎和調控機制
    該研究通過系統的形態學和細胞學觀察以及高通量基因表達譜分析,揭示了葉枕發育的細胞學基礎和分子調控機制,為水稻葉傾角調控研究和株型改良提供了重要線索。Fig8. A schematic model of rice lamina joi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