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2020-08-18 BioArt植物

Cell 突破!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


責編 | 逸雲


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 和效應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NB-NLR (nucleotide-binding/leucine-rich repeat) 類蛋白受體通過識別病原體效應分子(effector),激活ETI【1】。在感染部位,ETI快速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 (PCD),以限制病原體的生長。如果沒有對抗機制,ETI引發PCD可以擴散到未感染的組織,嚴重損害植物生存【2】。水楊酸 (SA) 介導的系統獲得性抗性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就是這樣一種對抗機制【3】。NPR1最近被證明是水楊酸受體 (點擊查看:Nature | 鄭寧/董欣年合作團隊揭示植物激素水楊酸與受體結合的分子機理),在水楊酸信號途徑中起著重要作用【4】。雖然已有研究表明,SA和NPR1可以抑制ETI誘導的PCD【5】,但其分子機制仍然不清楚。


2020年8月17日,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董欣年教授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Formation of NPR1 Condensates Promotes Cell Survival during the Plant Immune Respons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在植物免疫反應中NPR1通過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發現,NPR1在SA作用下形成NPR1凝聚體 (salicylic acid-induced NPR1 condensates, SINCs)。SINCs富含應激響應蛋白,包括NB-NLR類蛋白受體、氧化和DNA損傷響應蛋白、泛素化相關蛋白等。進一步地發現,NPR1蛋白的IDRs結構域內保守半胱氨酸簇介導NPR1凝聚反應,並且NPR1凝聚體對在細胞質中形成功能性的NPR1-CRL3(Cullin 3 RING E3 ligase)複合體是必需的。NPR1-CRL3複合體可泛素化降解EDS1和一些WRKY轉錄因子等ETI重要調節因子,從而在ETI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


該研究提出了NPR1在ETI中決定細胞死亡或生存的工作模型(下圖):在感染細胞中,NB-LRR識別病原體效應分子,並通過EDS1/PAD4和WRKY54/70 轉錄因子等傳遞信號,啟動PCD。同時,SA的升高導致NPR1在S55/59位點去磷酸化,釋放NPR1單體進入細胞核。細胞核NPR1的 SUMO化有利於其被NPR3/4-CRL3複合物降解,解除其對ETI的抑制作用。而在相鄰細胞,病原體含量低,ETI並不必要。SA激活細胞核內NPR1誘導SAR,包括促進SINCs形成和降解一些參與細胞死亡的蛋白(如NB-LRRs, EDS1, WRKY54/70),從而促進細胞存活。


Proposed model for NPR1 function in promoting cell survival during ETI


總之,該研究通過對SINCs分析表明,NPR1通過調節多重應激反應,在決定植物免疫反應中細胞生存或死亡起到重要作用。


杜克大學董欣年實驗室Raul Zavaliev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董欣年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參考文獻

[1] Jones, J.D., and Dangl, J.L. (2006).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Nature 444, 323-329.

[2] Rodriguez, E., El Ghoul, H., Mundy, J., and Petersen, M. (2016). Making sense of plant autoimmunity and 『negative regulators』. FEBS J. 283, 1385-1391.

[3] Fu, Z.Q., and Dong, X. (2013).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turning local infection into global defense. Annu. Rev. Plant Biol. 64, 839-863.

[4] Wang W, Withers J, Li H, et al. (2020) Structural basis of salicylic acid perception by Arabidopsis NPR proteins. Nature.

[5] Devadas, S.K., Enyedi, A., and Raina, R. (2002). The Arabidopsis hrl1 mutation reveals novel overlapping roles for salicylic acid, jasmonic acid and ethylene signalling in cell death and defence against pathogens. Plant J. 30, 467–480.

[6] Rate, D.N., and Greenberg, J.T. (2001). The Arabidopsis aberrant growth and death2 mutant shows resistance to Pseudomonas syringae and reveals a role for NPR1 in suppressing hypersensitive cell death. Plant J. 27, 203-211.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7.016

相關焦點

  • NPR1調控植物免疫反應過程中的細胞存活
    NPR1調控植物免疫反應過程中的細胞存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8 16:45:19 美國杜克大學Xinnian Dong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專家點評Cell|植物根系利用細胞損傷「門控」機制調節自身免疫
    及時感應並抵禦病原微生物侵害,同時維繫與有益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是植物在自然環境中健康生存的前提條件,也是植物免疫和植物微生物組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人們知道,植物利用細胞表面形形色色的免疫受體,識別來自微生物的分子(微生物相關分子,英文縮寫MAMPs),激活一系列防衛反應,使其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但是,有益微生物也普遍攜帶MAMPs。
  • 研究發現調控細胞生死轉換的重要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重要激酶蛋白RIPK1通過K376位點的泛素化修飾,調控細胞生存與死亡命運轉換的關鍵分子機制,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細胞死亡是多細胞生物體維持自身穩態與正常發育的基本生命活動,人類多數疾病從根本上說歸因於細胞死亡異常(過多或過少)。
  • Cell:揭示巨噬細胞吞噬死亡細胞產生分子記憶機制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免疫細胞炎性反應的觸發物,這一發現可能為開發治療很多人類疾病的新療法奠定基礎。
  • Immunity: 腫瘤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機制
    2020年4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活躍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腫瘤細胞並將其作為靶標進行破壞,因此在阻止腫瘤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正常活動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腫瘤加速生長。近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做髓系細胞(Myeloid cell)的免疫細胞是如何促進癌症惡化的,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
  • 科學家揭示DNA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這種被稱作cGAS的二聚體酶作為這種錯放DNA的檢測器發揮作用,「通知」細胞的先天性免疫系統存在感染。如今,Hopfner團隊與慕尼黑大學基因中心的Veit Hornung博士和慕尼黑大學生物醫學中心的Heinrich Leonhardt教授發現為何細胞質中存在的DNA長度對它被檢測到的效率產生影響。
  • Cell:揭示小膠質細胞促進大腦中的癌細胞生長機制
    2020年11月3日訊/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腦會保護自己免受攻擊性免疫反應的影響,以抑制炎症。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諾特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癌細胞試圖擴散到大腦時,這種進化控制可能會起反作用。
  • 專家點評NCB|癌症幹細胞的免疫逃逸獨特分子機制
    結果表明,50%的已獲化療耐藥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對低劑量柔紅黴素有反應,並顯著降低了其白血病幹細胞(CD34+CD38-Tim3+)。除了抑制Akt 和β-catenin這兩個關鍵幹細胞調節途徑之間相互作用的作用機理,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弄清楚DXR(低劑量)對白血病幹細胞的抑制作用的分子機制。事實證明,特異性靶向癌症的免疫細胞對於靶向白血病幹細胞至關重要。
  • Nature:重大發現!揭示DNA在細胞質中的存在促進先天性免疫反應機制
    在高等生物中,遺傳物質通常被局限在細胞核和被稱作線粒體的膜包圍細胞器中。因此,在包圍著這些區室(即細胞核和線粒體)的細胞質中發現的任何DNA要麼起源自細胞核或線粒體遭受的損傷,要麼起源自入侵的細菌性病原體或DNA病毒。這種被稱作cGAS的二聚體酶作為這種錯放DNA的檢測器發揮作用,「通知」細胞的先天性免疫系統存在感染。
  • Cell:揭示轉移性癌細胞逃避免疫系統檢測機制
    他從來自早期乳腺癌和早期肺癌患者體內獲得的腫瘤細胞開始研究,他利用一種螢光標記對這些腫瘤細胞進行標記。他隨後將它們注射進小鼠體內,並等待數月時間。幾乎所有的移植細胞死掉,但是也有一些存活下來。他發現它們躲藏在肺部和腎臟中。他將這些持續存活的腫瘤細胞稱作為潛伏性癌細胞(latency competent cancer cell, LCC細胞)。
  • PNAS | 蘭州大學黎家教授團隊揭示免疫共受體BAK1缺失引起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
    death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免疫共受體BAK1缺失引起細胞死亡的分子機制。植物在長期對抗病原生物的過程中進化出了複雜高效的雙層免疫系統(包括PTI和ETI),可以識別病原微生物、激活自身防衛反應保護自己。受體蛋白激酶BAK1在擬南芥多種PTI信號通路中起著重要作用。
  • 科學家們揭示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IFITM3 functions as a PIP3 scaffold to amplify PI3K signaling in B cell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耶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免疫細胞激活的新型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科學家發現新的植物細胞凋亡調節因子及其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機制
    責編 | 逸雲眾多研究表明動植物細胞在先天免疫反應過程中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包括發生在細胞表面的PAMPs和PRRs之間的PTI反應,病菌來源的Effector 與細胞內部如NLRs類蛋白的ETI反應等研究發現,植物免疫ETI途徑中的RNLs信號通路在結構與功能上與MLKLs非常相似,說明MLKLs蛋白在植物免疫過程中也可能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植物中是否存在MLKLs蛋白一直未知。
  • B細胞和三級淋巴結構促進免疫治療反應
    B細胞和三級淋巴結構促進免疫治療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8:08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Jennifer A. Wargo和Beth A.
  • 研究發現觸發植物免疫激活的分子機理
    近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黎家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類受體蛋白激酶(BAK1)缺失後觸發植物免疫自激活的分子機理,並解釋了其生物學意義,在植物免疫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 PNAS:先天性淋巴細胞引起T細胞免疫反應
    在慢性炎症反應中,這種免疫反應會失去控制並引起器官損傷。一個來自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研究小組發現先天性淋巴細胞一旦被激活,就在炎症反應中誘導特異性T細胞和B細胞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因此這些淋巴細胞的一個重要靶向目標就是治療感染和慢性炎症。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Cell Rep:新的脂質信號靶點可能改善T細胞免疫治療
    目前認為三個不同的信號通路對調節T細胞功能至關重要:細胞因子白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促進產生中央記憶型T細胞(memory-like T cell,Tcm),能夠殺死多餘的細胞;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將T細胞分化成T調節細胞亞群;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 Cell Death Dis:TLR4調節聽覺損傷炎症反應機制
    作為防護性的機制,耳蝸的免疫系統參與了由於聲損傷引發的生理反應。動物實驗表明一些免疫調節因子參與了耳蝸組織的免疫反應,其中包括促炎性因子TNFa、IL-6以及IL-1b,它們能夠促進炎症反應;另外,一些流動性的單核細胞能夠進入耳蝸分化為巨噬細胞發揮功能。耳蝸巨噬細胞參與了耳蝸的炎症反應,死亡細胞的清除以及抗原呈遞過程。儘管我們知道在耳蝸疾病發生過程中不免有免疫系統的介入,但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J immunol:BTK介導Tfh分化促進自身免疫反應的發生
    患者的血清中會出現大量針對自體細胞核抗原物質的抗體,這些抗體會沉積在關節,眼睛,皮膚,肺臟以及腎臟中,從而引發炎症反應。此前的研究發現B細胞內部的信號發生紊亂足以導致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但這種病變後的B細胞是如何導致自體免疫反應的,這背後的機制並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