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文讀懂:腫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腫瘤的免疫反應是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過程,脫離機體免疫監控後腫瘤的惡行生物學行為將會進一步加快,從而促進腫瘤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因此了解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對於腫瘤的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
病毒抗腫瘤?Nature揭示EB病毒抗腫瘤免疫機制(上)
,也是一個能促使細胞增生、癌變的因子,但後一功能只有當免疫監視失效時才會顯現。【標題】EBV誘導抗腫瘤免疫的機制及其治療應用Mechanism of EBV inducing anti-tumour immunity and its therapeutic use【期刊】Nature【時間】2020.12.23
-
剝繭抽絲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機制
下面小編和你一起「細數」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耐藥機制!靶向共抑制性免疫檢查點的單抗,如PD-1和CTLA-4,已經在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臨床活性,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膀胱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MSI高結直腸癌,Merkel細胞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並改變了醫學腫瘤學實踐。
-
陳翔等合作揭示酪氨酸激酶受體抑制劑調控腫瘤免疫新機制
研究顯示腫瘤PD-L1水平是評估抗PD -1/PD-L1臨床治療響應的一個預測生物標誌物【3】。因此,闡明腫瘤PD-L1的調控機制並篩選現有臨床藥物與ICBs療法聯合使用是目前基礎研究向臨床應用轉化的重要研究方向【4】。
-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
近20年來,以腫瘤疫苗、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和免疫檢驗點單抗療法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凸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腫瘤疫苗也稱為腫瘤主動免疫療法,其來源於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或其有腫瘤特異性抗原(TSA)或腫瘤相關抗原(TAA)。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4 與NK細胞相關的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 NK細胞與MHC-I分子之間的關鍵相互作用是防止自身免疫破壞的重要機制,也是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導致NK細胞失能的關鍵機制。
-
深圳先進院腫瘤免疫抑制研究獲進展
腫瘤微環境中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存在是形成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的主要因素和減弱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關鍵機制。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細胞,來源於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系細胞,是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的前體。
-
聯合免疫療法優於單藥治療的分子機制
聯合免疫療法優於單藥治療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0 11:24:01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Enfu Hui研究組發現,PD-L1:CD80順式異源二聚體在抑制程序性細胞死亡1(PD-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NK細胞源自骨髓造血幹細胞,通過識別自體MHC I分子的訓練後獲得區分「敵我」的能力。最後,NK細胞通過攻擊未成熟的DC細胞和保留成熟的DC細胞,以保證免疫應答的質量。4 與NK細胞相關的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NK細胞與MHC-I分子之間的關鍵相互作用是防止自身免疫破壞的重要機制,也是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導致NK細胞失能的關鍵機制。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衍生自腫瘤細胞的外泌體稱為腫瘤衍生外泌體(TEX)。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
-
中國科大發現抗TIGIT單抗可逆轉NK細胞耗竭並用於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
」,該研究成果揭示了腫瘤發展過程中抑制性受體TIGIT可導致NK細胞耗竭,並證明抗TIGIT單抗可逆轉NK細胞耗竭並用於多種腫瘤的免疫治療。 基於卡控點(Checkpoint)的免疫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一線手段,其中PD-1/PD-L1和CTLA-4的阻斷治療在臨床上取得了驚人療效,引起了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場大變革。T細胞和NK細胞是機體殺滅癌細胞的二大利器,而目前卡控點免疫治療主要以逆轉T細胞耗竭並進而增強T細胞的殺癌效應為主。
-
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首個NK免疫細胞治療項目啟動啦!
今天,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心的首個項目---NK細胞製劑治療多線治療失敗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啟動會在我院舉行。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肖衛華教授團隊,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工作人員等參加會議,會議由副院長潘躍銀主持。
-
Cancer-Immunity Cycle:腫瘤免疫循環簡介
人體的免疫系統包含3道防線,第一道是皮膚和黏膜,第二道是吞噬細胞,殺傷細胞等固有免疫細胞,這兩者稱之為固有免疫,是與生俱來的的免疫機制,也稱之為先天性免疫或者非特異性免疫, 作用範圍廣, 針對所有入侵機體的抗原物質。
-
蘇州醫工所發現免疫檢查點分子PD-1在腫瘤中普遍表達
程序化死亡分子1(PD-1)為I型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反應中重要的負性調控因子。在正常情況下,PD-1通過與其配體PD-L1、PD-L2結合抑制T淋巴細胞的功能,從而抑制自身免疫應答。
-
Oncogene:中科院健康所發現增強免疫應答抗腫瘤新機制
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利用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HDACI)抑制CD4+T細胞激活誘導的細胞死亡(AICD)過程能夠有效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過程,對於利用免疫應答治療腫瘤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指出,體內抗腫瘤免疫應答的低效性部分源於T細胞不能對腫瘤產生有效應答。
-
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immunity, PTI) 和效應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
-
《免疫學雜誌》:曹雪濤院士解析腫瘤免疫逃避機制
來自骨髓的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一類表達CD11b+Gr-1+的髓樣細胞,在腫瘤發生的過程中出現異常的過度表達現象,大量的MDSC細胞能抑制T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發揮免疫活性,導致腫瘤細胞可逃避免疫系統。然而,MDSC細胞對NK細胞天然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還有待深入調查研究。
-
突破 | 中南大學合作揭示舒尼替尼調控腫瘤免疫的新機制
然而,Sunitinib在腫瘤免疫監測中的作用以及是否參與PD-L1的調控尚不清楚。,揭示了Sunitinib通過p62介導的選擇性自噬調控腫瘤PD-L1的分子機制,並提出了Sunitinib聯合CTLA-4單抗有效治療黑素瘤與肺癌的新策略。
-
PERK通過抑制STING信號增強抗腫瘤免疫
Rodriguez研究小組發現,未摺疊蛋白反應中間蛋白PERK通過抑制STING信號調控癌症患者中髓樣細胞誘導的免疫抑制。相關論文於2020年4月14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免疫》雜誌上。 研究人員探究了在腫瘤相關的髓樣來源抑制細胞(tumor-MDSCs)中,內源性激活PKR樣內質網(ER)激酶(PERK)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
同時激活T細胞和NK細胞,這個免疫靶點有望引領免疫治療下一個十年
不過,當前免疫療法帶來的持久臨床益處只發生在一小部分患者身上[1],還有很多患者不能從中獲益,這說明一定還有其他的機制限制了腫瘤內的免疫反應。近年來,科學家已經陸續發現了很多免疫抑制信號通路。臨床前的研究也證實,同時阻斷多個免疫抑制通路,可以增強抗腫瘤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