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

2020-11-29 中國網財經

  近20年來,以腫瘤疫苗、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和免疫檢驗點單抗療法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凸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腫瘤疫苗也稱為腫瘤主動免疫療法,其來源於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或其有腫瘤特異性抗原(TSA)或腫瘤相關抗原(TAA)。通過激發機體的特異性免疫功能來攻擊腫瘤細胞,克服腫瘤產物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狀態,促進樹突狀細胞的抗原提呈功能來消滅腫瘤。腫瘤疫苗主要包括腫瘤細胞疫苗、腫瘤抗原疫苗、病毒疫苗和基因疫苗。

  2010年Dendreon公司上市了全球首個腫瘤治療性疫苗Provenge,用於治療前列腺癌,是載有重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抗原的腫瘤患者自身的神經元樹突細胞疫苗。2014年1月,Biovest公司治療非霍奇金濾泡淋巴瘤的抗癌疫苗BiovaxID獲得歐盟的上市許可申請。

  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是把致敏淋巴細胞(具有特異免疫力)或致敏淋巴細胞的產物(如轉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等)輸給腫瘤病人使其獲得抗腫瘤免疫力,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目前過繼細胞免疫療法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體修飾(CAR)的T細胞療法、T細胞受體(TCR)療法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其中CAR和TCR是全球研究的主要重點。

  嵌合抗原受體修飾(CAR)的T細胞療法的主要原理是提取腫瘤患者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嵌入特定的抗原受體,在受體另一端嵌合激活T細胞的元件,並在嵌合蛋白中引入多個共刺激分子,使得T細胞的生存能力、增殖能力、記憶效應增強,使其能識別並攻擊病人體內帶有該特定抗原的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相關臨床試驗表明,CAR在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淋巴癌患者身上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與CAR療法原理相似,TCR療法通過基因修飾後,使其表達能識別腫瘤細胞抗原-MHC複合物的T細胞受體以及一些免疫因子,從而激活引導T細胞尋找殺死腫瘤細胞。其優點是可以獲得各類腫瘤抗原特異性受體從而治療各種腫瘤。但是TCR與體內MHC特異性結合難度大,導致實際腫瘤特異性結合能力不強。

  CAR和TCR共同缺點是會攻擊帶有與腫瘤相同抗原的正常細胞,不過通過後續的改進,如尋找正常細胞沒有的腫瘤特異性抗原,加入嵌合共刺激受體能結合兩種抗原的TCR以減少對正常細胞損害,加入免疫檢驗點單抗或TCR聯用。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從病人體內取出腫瘤組織,分離出其中的T細胞加入IL-2後擴增T細胞,然後回輸體內擴大免疫應答,多聯合化療使用,並限於在轉移性黑色素瘤上有效。

  免疫檢驗點單抗療法是將正向共刺激因子的激動劑或負向共刺激因子的抑制劑與免疫功能被抑制的T細胞結合來激活該免疫細胞,從而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

  研究表明主動免疫治療是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統T細胞或抗原呈遞細胞來識別殺傷腫瘤細胞,T細胞的激活需要兩個信號:一是MHC-多肽的信號,另一個是共刺激分子的信號,主要有正向共刺激——CD27、CD28、CD137、OX通,以及調節T細胞不被過度刺激的負向共刺激CTLA4、PD1和PDL1通路。

  其中T細胞負向共刺激分子的抑制性通路會被腫瘤利用來對抗免疫系統,使得其逃脫機體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攻擊。而免疫檢驗點單抗就是通過結合正向共刺激因子的激動劑,或結合負向共刺激因子的抑制劑來激活T細胞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提高對腫瘤的免疫殺傷作用。

  免疫檢驗點單抗會出現「延遲效應」,也會有T細胞的過度激活和擴增有關不良反應,一些患者的器官會發生臨床上可觀測到的自身免疫損傷。

  目前已有Bristol-Myers Squibb(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在2011年上市的針對負向共刺激因子抑制劑CTLA-4的單克隆抗體,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其期臨床試驗顯示25%的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超過兩年。

  目前正在研究的正向共刺激因子的激動劑有CD27激動劑CDX1127。相比而言在研的負向共刺激因子的抑制劑比較多,並主要集中在PD1、PDL1單抗。相關臨床試驗顯示,PD1/PDL1單抗比CTLA4單抗有更強的抗腫瘤作用。

相關焦點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清除階段是指機體免疫系統(包括天然免疫系統和特異性免疫系統)識別、殺傷腫瘤細胞的階段,在此階段由於新生的腫瘤大多具有較強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容易被免疫系統識別並清除;平衡階段是指經過清除期後殘留的腫瘤細胞與機體免疫系統之間處於平衡狀態的階段, 這種帶瘤生存狀態可以維持幾年、十幾年甚至終身都不發生變化;而逃逸階段指腫瘤細胞通過多種機制逃逸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攻擊,並且大量增殖、進行性生長的階段。
  • 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史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目標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並不直接針對腫瘤細胞,這種新型的治療方法會促使人體2013 年《科學》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列為十大科學突破之首,免疫治療有望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腫瘤靶向治療後的新一代的腫瘤治療手段。從PD-(L)1抗體到CAR-T,腫瘤免疫學的進展正在改變許多癌症類型的治療標準,而且藥物開發和癌症治療的範式也常被重新書寫。目前,大量新的在研品種和公司正在以史無前例的數量進入腫瘤免疫治療領域。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腫瘤免疫治療在癌症治療中具有獨特優勢,受到越來越多研究機構和製藥企業的青睞。鑑於免疫系統的複雜性,腫瘤免疫治療涵蓋了多種作用機制和藥物形式,發展情況各不相同。本文從發展階段、作用機制和研發機構等情況進行分析,旨在闡述腫瘤免疫藥物開發的總體趨勢和方向,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依據。
  • Immunity: 腫瘤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機制
    2020年4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活躍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腫瘤細胞並將其作為靶標進行破壞,因此在阻止腫瘤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正常活動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腫瘤加速生長。近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做髓系細胞(Myeloid cell)的免疫細胞是如何促進癌症惡化的,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
  • 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及前景
    癌症治療的現狀及常用手段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俗來講就是人體免疫細胞會產生抑制自身過度活化的蛋白分子。腫瘤細胞利用這種機制來抑制免疫細胞,從而從人體免疫監測系統中逃脫存活下來;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類藥物就可以解除這種抑制作用,進而讓免疫細胞重新激活,發揮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 免疫治療耐受性的機制被發現
    ,這種遺傳機制影響了它們是否抵抗或響應稱為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療法藥物。 第二份報告確定了黑色素瘤細胞中的免疫治療耐藥機制,由Dana-Farber癌症免疫治療研究中心主任Kai Wucherpfennig博士和Dana-Farber的Shirley Liu博士領導。 這兩個小組匯集了一個發現,即抵抗免疫檢查點阻滯的作用受到一組調節DNA如何包裝在細胞中的蛋白質的變化的嚴格控制。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新藥研發、生物標誌物與療效預測、不良反應管理、發展現狀與前景等成為探討熱點,針對腫瘤免疫治療如何更安全地「松剎車」和「踩油門」,專家們帶來前沿研究成果,現場金句頻出,交流氣氛熱烈。
  • 高福院士團隊揭示PD-L1靶向性腫瘤治療抗體的作用機制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檢查點」抗體阻斷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實體瘤的臨床應用中獲得了重大成功,顯著延長了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多個抗體藥物已經獲得美國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衍生自腫瘤細胞的外泌體稱為腫瘤衍生外泌體(TEX)。TEX是腫瘤和宿主細胞之間細胞內通訊的主要機制,並且使癌細胞能夠調節自身周圍環境,以利於腫瘤發生和進展。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抗血管生成藥在腫瘤治療中的增效機制
    基於以上令人興奮的臨床前研究結果,許多臨床試驗被用於研究聯合治療的協同作用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我們來進行具體展開。1.抗血管生成藥能夠重組腫瘤免疫微環境抗血管生成藥物原本是為了幹預新生血管和阻斷腫瘤生長而開發的,但治療效果不甚理想。這可能是由於在選擇性壓力下,過度抑制血管新生的腫瘤容易向耐缺氧的表型轉化,侵襲轉移能力也隨之增強。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時代到來的機遇與挑戰
    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免疫共刺激分子PD-1/PD-Ls作為負性免疫調節分子,在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闡明中樞耐受對T細胞免疫反應的影響,可能為自身免疫病、癌症和慢性感染疾病的治療和疫苗開發提供新的策略。我們已經建立了中樞耐受條件下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模型,利用該模型研究了殺傷性(CD8+)T細胞識別並應答腫瘤抗原(自身抗原)的反應機制。
  • 2018開篇丨腫瘤免疫治療最新進展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已經被證實能夠在大量患者中產生持久反應。過繼細胞轉移和檢查點阻斷劑治療均可產生顯著的抗原特異性免疫反應。本文將介紹當前最新免疫治療進展,以期令不同背景的臨床工作者了解發展情況,把握當前問題,進一步推動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
  • 腫瘤免疫治療簡史
    腫瘤免疫治療儼然已經是生物製藥行業最熱的領域。單抗,雙抗,ADC百藥爭鳴;免疫細胞治療,DC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文簡述腫瘤免疫治療的歷史,供各位讀者借鑑。
  • 免疫療法三篇重磅!解讀CTLA-4抗體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
    伴隨著對癌症免疫治療中的CTLA-4免疫檢查點學說的質疑,一些最新研究指出,通過改造優化抗體等手段來增強抗體對腫瘤內調節性T細胞的清除,可以讓CTLA-4的癌症免疫療法「更上一層樓」。通過阻斷人體抗腫瘤反應的抑制信號來增強患者對腫瘤的免疫應答被認為是當前最有希望的新型癌症免疫療法。
  • NK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解除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之間的免疫負調控,提高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免疫負調控抑制),使腫瘤殺傷單抗藥物的腫瘤殺傷作用更能發揮威力。在這些治療方案中,都以T細胞免疫為核心。雖然細胞毒性T細胞的腫瘤殺傷作用具有一定的特異性,然而極優而劣。因為細胞毒性T細胞的特異性,來源於被殺傷細胞的MHC-I型抗原遞呈。
  • 世界腫瘤日 | 腫瘤免疫治療,到底適合哪些人?
    2000年前後,腫瘤靶向治療時代開啟,自帶「精準治療」的光環,不斷攻城掠地,至今勢頭不減,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績。 2013年,抗PD-1藥物的發布,正式開啟了腫瘤免疫治療劃時代的革命。其獨特的作用機制,廣泛的應用前景,迅速引起了各大藥企的競相研發,同時吸引了臨床醫生和患者的廣泛關注。
  •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TME複雜的動態抑制性變化及異質性特點是腫瘤免疫療效層次不齊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免疫治療的下一個突破點在於針對免疫逃逸的靶點,聯合配比不同治療模式,調製出腫瘤免疫的「雞尾酒」療法。4.1 調節TME中基質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CAF為主的基質細胞及新生血管系統促進腫瘤的進展、耐藥等。所以如何減弱CAF作用及逆轉扭曲的新生血管網等對於克服基質成分引起免疫耐藥十分重要。
  • ...腫瘤藥物治療史上的三次革命——從化學治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
    從這些數據就足以說明對手的「兇猛」,但是人類從來沒有因為恐懼而停止對癌症病因、疾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的探索。 腫瘤的治療包括三大金剛:外科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而這三大金剛「組合」治療成為對抗這個頑疾的主要方法,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值得一提的是,藥物治療也經歷了三次革命,腫瘤患者的生存狀況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今年醫學諾貝爾獎盤點——腫瘤免疫治療的機遇與挑戰
    日揭曉,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Honjo)因「發現腫瘤免疫治療負調節機制」而獲獎。圖2抗PD-1/PD-L1單抗作用機制(MOA)數據來源:Blank C, et al.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07;56:739-745;Carter LL, et al. Eur J Immunol. 2002;32:634-643. Chikuma S, et al.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編者按: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尤其近年來,各瘤種在免疫治療上相繼取得重大進展。那麼,腫瘤免疫治療的依據是什麼?免疫治療對所有腫瘤患者都適用嗎?如何為患者選擇適當的免疫治療藥物?發生免疫耐藥了怎麼辦?看似毫不相干的腸道微生物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又有怎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