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2020-11-30 健康界

TME複雜的動態抑制性變化及異質性特點是腫瘤免疫療效層次不齊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免疫治療的下一個突破點在於針對免疫逃逸的靶點,聯合配比不同治療模式,調製出腫瘤免疫的「雞尾酒」療法。


4.1 調節TME中基質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


CAF為主的基質細胞及新生血管系統促進腫瘤的進展、耐藥等。所以如何減弱CAF作用及逆轉扭曲的新生血管網等對於克服基質成分引起免疫耐藥十分重要。通過靶向CAF表面FAPα特異性抗原的sibrotuzumab在I-Ⅱ期臨床研究中顯示可維持晚期FAPα陽性腫瘤患者疾病穩定,但單藥有效率仍有待考究。此外,在小鼠體內靶向抑制參與基質纖維形成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可以增加效應T細胞的浸潤及藥物到達,進而增強免疫療效和延長小鼠生存期。IL-15激活的自然殺傷細胞或CD40的特異性抗體可以降解纖維蛋白並促進免疫細胞浸潤,進而增強免疫療效。再從基質中腫瘤新生血管網的冗雜造成的血供異常、低氧低pH等TME抑制狀態角度出發,將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免疫治療聯合應用,也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


4.2 靶向TME中細胞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


Tregs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細胞,通過靶向耗竭Tregs、抑制Tregs功能或幹擾TME中Tregs募集等是有效改善腫瘤免疫療效的方法。TAMs在TME中也表現出較大異質性和多種抑制性功能,所以針對TAMs的特點阻斷其抑制作用也是增強免疫療效的策略。小鼠模型中,通過基因敲除或小分子抑制劑PF-04136309抑制CCR2以使CCL2-CCR2信號通路失活,減少TAMs轉運到腫瘤部位,可以降低腫瘤的生長、轉移程度並增強療效。另外,抑制CSF-1受體的RG7155也可以減少TAMs的聚集,並增加效應T淋巴細胞在TME中的浸潤。但是,TAMs和腫瘤細胞的通信涉及多個信號通路,所以單從某一條通路的研究並不能取得長久的獲益,仍需要進一步確定TAMs在不同腫瘤發展階段的組織類型中的亞群,以完善靶向TAMs的策略。此外,由MDSCs等抑制性免疫細胞分泌的吲哚胺2,3-雙加氧酶1(IDO1)是TME中L-色氨酸代謝異常並影響療效的關鍵靶點。IDO1抑制劑D-1-甲基色氨酸(D-1MT)聯合PD-1、CTLA-4等免疫治療在小鼠腦瘤中已表現出較好的腫瘤控制率。同時,在臨床試驗中IDO1抑制劑epacadostat和免疫治療的聯合使用顯示出良好療效及安全性。其他代謝酶的靶向製劑也值得進一步探究。


4.3 靶向可溶性因子優化免疫治療策略


TME中複雜可溶性因子含量水平及功能隨著病情不斷發生變化,是免疫抑制性TME不可缺少的因素。機體接觸腫瘤等抗原後本來處於平衡狀態的Th1/Th2細胞出現漂移,伴隨體內細胞因子的濃度變化。腫瘤患者常表現為由Th2分泌的IL-4、IL-5、IL-6及IL-10等升高。一項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試驗顯示晚期患者Th表型更傾向於Th2,同時其IL-4與IL-10濃度要高於早期患者,意味著IL-4與IL-10的濃度可能與腫瘤的進展有關。因此,靶向抑制性因子的研究也在不斷增加,一項動物實驗顯示Bu-Fei Decoction可以通過抑制IL-10等以抑制體內A549和H1975腫瘤的生長。此外,IL2-Fc融合蛋白RO6874281在使用檢查點抑制劑進展的頭頸癌、惡性黑色素瘤患者顯示一定活性。CUE-101是一種新型E7-pHLA-IL2-Fc融合蛋白,可以增加TME中效應T細胞的集合、擴增和激活,以克服免疫抑制狀態,增強抗腫瘤療效。但是可溶性因子具有複雜性及動態變化性,仍需要深入研究以優化免疫療效。


4.4 聯合治療調節TME優化免疫治療策略


腫瘤患者的免疫治療與其他放療、化療等的聯合應用在臨床上也逐漸取得效果。阿黴素等化療藥物可以通過免疫原性細胞死亡途徑殺死腫瘤細胞,從而激活抗腫瘤免疫應答,與免疫製劑聯用可達到增效的目的;吉西他濱、紫杉醇等可以直接作用於免疫效應細胞激活免疫應答;5-氟尿嘧啶等可以幹擾免疫抑制性細胞的功能以減少免疫逃逸等。中劑量間歇化療可能是優選聯合方式,值得進一步臨床探究。此外,一項紫杉醇偶聯D-1MT的研究顯示偶聯雙藥可以明顯改善TME,增強免疫療效。此外,放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可以激發全身性免疫應答以克服免疫耐藥。早期研究就顯示放射線與ipilimumab聯合可獲得良好結果,並在機制上揭示了放療對免疫激活的生物學證據。並有病例報導顯示ipilimumab聯合放療可以使之前單純接受CTLA-4失敗的NSCLC患者獲益。PACIFIC研究亦顯示曾接受胸腔放療及化療的患者在接受PD-L1抑制劑durvalumab時,較對照組取得了明顯無進展生存獲益(HR0.52;95%CI:0.42~0.65,P<0.001);尤其在放療後14天之內接受durvalumab的患者免疫治療獲益更為明顯。機制研究認為放療主要通過促進原位腫瘤抗原表達增加及新抗原的產生、增強T細胞免疫應答及產生遠隔效應以激活機體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此外,貝伐珠單抗等抗血管生成藥物的聯合應用也逐漸被重視,一項貝伐珠單抗與atezolizumab、紫杉醇及卡鉑聯合治療NSCLC研究獲得了良好療效及安全性。靶向治療與免疫治療的聯合也一直在探究,一項研究總結了13349份包含現有藥物靶向突變位點的基因組圖譜,顯示8.9%可以從聯合治療中獲益,但應注意聯合治療的不良反應。總體看來,聯合治療目的主要是在減小腫瘤負荷的同時增加TME中的抗原暴露和免疫效應細胞的分布等,轉變免疫抑制性微環境表徵以增強免疫應答,從而提高免疫療效。

相關焦點

  • 研究腫瘤微環境,尋求免疫治療新突破!
    編者按:在不久的將來,免疫療法將會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研究顯示,腫瘤細胞可採用多種方式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對腫瘤微環境的研究有助於研究者們判斷哪些免疫抑制通路處於激活狀態,降低了抗腫瘤的免疫活性。靶向這些免疫抑制通路的療法能夠引起進展期患者體內持續的抗腫瘤應答。
  • 樊嘉院士:免疫微環境下肝癌的免疫治療
    2020年11月12-11月15日,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花城廣州隆重召開。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樊嘉院士分享了《肝癌的免疫微環境和免疫治療新策略》。
  • 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健康界
    把身體比作花園,腫瘤比作花園裡的雜草,免疫治療就好比往土壤裡添加除草肥料,這種肥料能夠使土壤肥沃,控制雜草。但是土壤中肥料過多可能會對花園造成損害。免疫治療作為時下熱門的癌症療法,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之後更受到了多數患者的追捧。那麼,免疫治療適應哪些患者?治療後是否會有不良反應?如果有,怎麼應對?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腫瘤細胞實際上也是一種非我細胞,是需要通過免疫系統來進行清除的。然而,機體免疫機能低下的患者清除能力不足,腫瘤細胞的異質性又非常強,這導致在腫瘤微環境中,有些免疫細胞被「教唆」成促進腫瘤進展的細胞,或者能夠營造免疫抑制性微環境的細胞,使發揮主要抗腫瘤作用的T細胞的功能發生耗竭,其抗腫瘤作用大大減弱。
  • Nature亮點 | Phenoptics™組織微環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腫瘤免疫...
    但是即便如此,腫瘤的免疫治療領域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比如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患者反應的不可預估性、免疫治療耐藥抵抗及檢測生物標誌物缺乏等都制約了對腫瘤患者的精準有效治療。當前大量的臨床案例和科學研究表明腫瘤免疫微環境的深度解析將是破除腫瘤免疫治療障礙的關鍵所在。腫瘤免疫微環境在腫瘤發生、侵襲、轉移及治療耐受過程中佔據重要位置,細化免疫微環境的細胞免疫分型,切實有效的分子分型定量研究是指導腫瘤精準治療的基礎,也是在精準醫學時代背景下亟需解決的難題。
  • 剝繭抽絲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耐藥機制
    腫瘤微環境中多種腫瘤內在和外在免疫抑制成分可能會引起T細胞功能不足。腫瘤免疫逃逸的內在機制包括通過遺傳和表觀遺傳學改變影響新抗原形成,呈遞和加工,以及改變損害細胞毒性T細胞作用的信號傳導通路。外在機制包括非癌性基質細胞或免疫細胞,或其他可與癌細胞發生協同作用,促進癌細胞生長和ICI耐藥的全身性影響,如宿主微生物群。 ICI成功治療可以重新激活靶向腫瘤特異性突變蛋白的T細胞。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用抗血管生成藥在腫瘤治療中的增效機制
    然而,ICI在臨床應用中面臨的問題有很多,例如響應率較低,用藥後嚴重不良反應的應對,耐藥後的後續治療選擇匱乏等。尤其是單藥使用響應率低的問題,儘管已經選擇了多種預測性的生物標誌物例如PD-L1表達、錯配修復缺陷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狀態來篩選患者,但經篩選後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患者仍然有限。近期,一些研究表明ICI與抗血管生成治療聯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克服ICI的耐藥性。
  • 食管鱗狀細胞癌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圖景
    癌症免疫治療已經徹底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方式,免疫治療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腫瘤微環境(TME)免疫景觀的全面理解。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提供了一種方式,全方面研究這些腫瘤微環境(TME)中的免疫細胞。癌症免疫治療已經徹底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方式,免疫治療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腫瘤微環境(TME)免疫景觀的全面理解。單細胞轉錄組分析提供了一種方式,用於全方面研究這些腫瘤微環境(TME)中的免疫細胞。  本研究納入7例病理診斷為ESCC的患者進行單細胞RNA-seq分析,手術切除後立即獲得配對的、新鮮切除的ESCC腫瘤和鄰近食管組織。鄰近組織離腫瘤組織至少5cm。
  • 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及前景
    這其中就包括內源性抵抗和獲得性抵抗的發生;產生內源性抵抗的原因是缺乏免疫細胞浸潤、缺乏PD-L1表達或者強烈的免疫耐受微環境;而獲得性抵抗發生的原因則較為複雜,比如諸如TIM3等抑制性受體信號的產生,JAK/STAT信號通路的異常以及免疫耐受環境(Treg/MDSC活化或高活性的IDO等)的出現等。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時代到來的機遇與挑戰
    近年來,對於PD-1/PD-Ls與腫瘤免疫逃逸關係的研究已越來越深入,主要包括其分子功能、表達水平高低與腫瘤預後的關係等,尤其是對以PD-1/PD-Ls為靶點的臨床腫瘤治療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本實驗室在這一領域開展了多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和成果。
  • 免疫治療可以識別並治療化療耐藥腫瘤!
    2020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新的重大研究表明,可以通過一種引導免疫系統殺死具有特定耐藥性的突變癌細胞的免疫療法來治療侵襲性癌症。研究發現,耐藥突變可以恢復BRCA1或BRCA2基因的活性,從而避免藥物治療的影響,這可能會使腫瘤容易受到免疫治療的影響。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新華社武漢12月9日電(記者李偉)腫瘤被認為是異常發育的複雜類器官。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
  • 綜述: 腫瘤及其微環境中的內質網應激信號|ER|內質網|腫瘤|-健康界
    在幾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的致癌、轉錄和代謝異常協同產生有害的微環境,破壞惡性細胞和基質細胞內質網穩態,以及浸潤性白細胞。這些變化引發了一種持續的內質網應激狀態,這種狀態已被證明控制了癌細胞的多種促腫瘤屬性,同時動態地重新編程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的功能。因此,ER應激傳感器及其下遊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已成為腫瘤生長和轉移以及對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的反應的關鍵調節因子。
  • 曲秀娟教授:抗血管治療耐藥機制探索
    比如,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經常看到,即使都是mCRC患者,應用抗血管治療後的療效也千差萬別,有長期獲益的,也有快速進展的,這就促使臨床醫生去深入思考抗血管生成治療耐藥機制,如何針對耐藥原因用藥從而逆轉耐藥,以及如何篩選出優勢人群。這裡將就以上幾方面內容,進行簡單概述。
  • 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本研究發現PCSK9是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為PCSK9抑制劑應用於腫瘤治療臨床實驗提供理論基礎。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抗腫瘤反應的代謝腫瘤免疫逃逸的代謝利用差異代謝可塑性結論和展望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腫瘤細胞特有的高度活躍的代謝途徑可以對腫瘤微環境內的營養成分和其他小分子的組成產生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對免疫反應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 CSCO 2020|周鵬輝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和新突破
    免疫系統相當於人體中「清道夫」,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可識別並清除腫瘤微環境中的腫瘤細胞。然而,「狡猾」的腫瘤細胞可在免疫系統的監察下,發展出多種逃脫免疫殺傷的機制,從而在抗腫瘤免疫應答的各階段得以倖存。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晚期惡性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
  • 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簡介
    腫瘤細胞與其所處的微環境是一個功能整體,腫瘤細胞看做是種子,而腫瘤細胞所處的微環境看做是土壤,腫瘤細胞與其微環境相互影響,共同進化,促進了腫瘤的產生。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簡稱TME, 主要由腫瘤細胞,及其周圍的免疫和炎症細胞,腫瘤相關的成纖維細胞, 和附近的間質組織, 微血管, 以及各種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構成,是一個複雜的綜合系統,可以分成以免疫細胞為主的免疫微環境和成纖維細胞為主的非免疫微環境。
  • 免疫治療與腫瘤微環境
    免疫治療的陽性反應通常依賴於腫瘤細胞與腫瘤微環境(TME)內免疫調節的相互作用。在這些相互作用下,腫瘤微環境在抑制或增強免疫應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認識免疫治療與TME間的相互作用不僅是剖析作用機制的關鍵,也為改善目前免疫治療的療效提供新的方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本綜述中,原文作者將著重研究TME如何影響免疫治療的療效,以及在某些情況下如何調節TME來改善當前的免疫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