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2020-11-13 BioArt

責編 | 兮


PD-1/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在多種癌症治療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顯示出令人鼓舞的應用前景,但是大部分患者對PD-1/L1抗體抑制劑不應答或者很快耐藥,無從獲益。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

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是膽固醇代謝的關鍵分子,可與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R)結合,共同轉運至溶酶體使後者發生降解,從而無法循環到細胞膜表面再利用。這使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因受體缺乏無法降解而水平升高。實驗證明PCSK9抗體抑制劑能有效抑制 PCSK9的活性起到顯著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水平的作用。因此, PCSK9抗體類藥物已經成為對他汀類藥物不敏感的高膽固醇患者的福音。其中,美國安進公司的伊洛優單抗(英文evolocumab)(商品名瑞白安)以及由美國再生元及賽諾菲公司聯合開發的阿利西尤單抗(英文alirocumab)(商品名波立達)已經在中國被批准上市。另外,多家國內製藥公司也在積極開發PCSK9的抑制劑。然而,科學界對PCSK9的腫瘤生物學功能知之甚少。

2020年11月11日,杜克大學醫學院Chuan-Yuan Li教授課題組與中山大學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第一人民醫院以及復旦大學腫瘤醫院的學者合作在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為「Inhibition of PCSK9 potentiates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for cancer 」的工作。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腫瘤動物模型,證明了腫瘤細胞內脂質代謝相關分子PCSK9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基因敲除或者用特異性中和抗體抑制PCSK9活性,能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本研究發現PCSK9是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靶點,為PCSK9抑制劑應用於腫瘤治療臨床實驗提供理論基礎。



本研究首先在小鼠黑色素瘤、乳腺癌、結腸癌等腫瘤模型中基因敲除PCSK9,發現PCSK9基因敲除能顯著延緩腫瘤在同系小鼠體內生長,並顯著性增強抗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腫瘤治療效果。進一步通過流式細胞術、免疫螢光染色、TCR測序等技術分析發現,抑制腫瘤細胞PCSK9活性能增加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數量、增強CD8+ 殺傷性T細胞活性,從而延緩腫瘤生長,並顯著性延長多種腫瘤模型小鼠生存時間。利用特異性的PCSK9抗體抑制劑阻斷其活性,也顯示出與基因敲除類似的抗腫瘤效果。

然而,PCSK9是如何調節腫瘤免疫的呢?研究人員通過系列研究發現,PCSK9能通過與MHC 1類分子(MHC class I)結合、轉運到溶酶體從而促進MHC 1類分子的降解。因為MHC1類分子介導的抗原遞呈是免疫系統,特別是T細胞識別腫瘤細胞抗原的重要機制, PCSK9蛋白的表達因此能而降低T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殺傷。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抑制腫瘤微環境中PCSK9活性能增加腫瘤細胞表面MHC I分子表達,從而誘導CD8+ T細胞殺傷腫瘤。

綜上,本研究通過遺傳學方法及藥理學方法證實了PCSK9的腫瘤免疫調節作用,靶向PCSK9增強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腫瘤功效。更有意義的是,本研究所使用的PCSK9抗體,包括伊洛優單抗和阿利西優單抗都是臨床批准的用於降血脂的藥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本研究為PCSK9抗體快速進入腫瘤免疫治療臨床實驗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劉新建博士和鮑旭輝博士。劉新建博士於2019年作為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入選者從美國杜克大學加盟中山大學醫學院,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傑青。實驗室主要從事腫瘤治療應答的基礎與轉化研究,重點關注DNA損傷修復、程序性細胞死亡信號及代謝相關分子在腫瘤發生、發展及腫瘤治療(如放射治療,免疫治療)過程中的生物學功能和分子機理。實驗室開放博士後崗位,有意者可參考如下網站的信息提交申請:http://szmed.sysu.edu.cn/zh-hans/node/825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11-7

相關焦點

  • 華人學者Chuan-Yuan Li最新Nature
    因此,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中,以確定新的方法來增強這種免疫檢查點療法(該療法的目的是阻斷抑制T細胞檢查點信號通路的蛋白質,從而使這些免疫細胞釋放到靶向癌細胞的目標上)。本文亮點● 本文表明,抑制PCSK9(一種調節膽固醇代謝的關鍵蛋白)可以通過一種獨立於PCSK9膽固醇調節功能的機制來增強腫瘤對免疫檢查點療法的反應。
  • Nature: 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Wnt/beta-catenin
    他們發現,黑色素瘤細胞可以通過產生大量的beta-catenin,從而將它們自己與免疫系統的抗癌前線武器-T細胞屏蔽。他們還發現了,beta-catenin是如何阻止T細胞浸潤到腫瘤細胞,從而減弱免疫治療效果的。最後,研究人員們提出建議,該如何繞開這個障礙。黑色素瘤的治療在研發出了免疫療法之後,有了革命性的改觀。
  • 《細胞》:科學家發現了可增強腫瘤侵襲性,抑制免疫的色氨酸代謝酶...
    在前不久的《細胞》雜誌上[1],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柏林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他們找到了一個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潛在靶點——IL4I1,IL4I1是一個代謝酶,由腫瘤產生,分解色氨酸得到的代謝物能夠激活芳烴受體(AHR),從而增強腫瘤的侵襲性,還抑制抗腫瘤免疫。因此,IL4I1抑制可能是一種新的免疫治療途徑。
  • 限制蛋白飲食重編碼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並增強免疫治療
    AA限制BMDMs抗腫瘤效應和細胞因子產生的影響  4、限制蛋白質和AA飲食會抑制前列腺腫瘤和腎臟腫瘤進展  為驗證限制蛋白質或AA抑制腫瘤生長並增強免疫治療的假說,該研究使用了兩種同系小鼠模型RP-B6-Myc和RENCA,表現出M2樣TAM的高度浸潤(圖3A–F)。發現在巨噬細胞耗盡的條件下,限制蛋白飲食並不能減少腫瘤的生長。
  • 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梁興傑課題組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課題組合作,在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Proton-driven transformable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
  • 腫瘤細胞通過劫持caspase 9信號來抑制輻射誘導的免疫反應
    腫瘤細胞通過劫持caspase 9信號來抑制輻射誘導的免疫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1 13:12:3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傅陽心、喬健等研究人員合作取得新進展。
  • GasderminE通過激活抗腫瘤免疫抑制腫瘤生長
    GasderminE通過激活抗腫瘤免疫抑制腫瘤生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6 14:37:08 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Judy Lieberman和Zhibin Zhang研究組合作取得一項新突破。
  •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再從基質中腫瘤新生血管網的冗雜造成的血供異常、低氧低pH等TME抑制狀態角度出發,將抗血管生成藥物與免疫治療聯合應用,也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4.2 靶向TME中細胞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Tregs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細胞,通過靶向耗竭Tregs、抑制Tregs功能或幹擾TME中Tregs募集等是有效改善腫瘤免疫療效的方法。TAMs在TME中也表現出較大異質性和多種抑制性功能,所以針對TAMs的特點阻斷其抑制作用也是增強免疫療效的策略。
  • ​全球腫瘤免疫治療研究進展
    ,發揮其抑制和殺傷腫瘤功能的治療方法。腫瘤免疫治療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過繼性細胞轉移療法(ACT)、腫瘤特異性疫苗、小分子免疫藥物等。腫瘤免疫治療有著特異高效,並使機體免於傷害性治療等優點,隨著腫瘤免疫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其有望實現根治腫瘤的新突破,成為腫瘤治療的主流方法。
  • Nature Cancer: PAK4抑制改善PD-1阻斷免疫治療
    近日,法國土魯斯大學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ancer上發表了題為「PAK4 inhibition improves PD-1 blockade immunotherapy」的文章,發現通過PAK4抑制可以改善
  • 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MDSC免疫檢查點c-Rel
    Journal Club 06/11/2020近年來,腫瘤的免疫治療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理念,已成為目前及今後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免疫治療通過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去識別和殺傷癌變細胞,不僅可有效清除手術無法完全清除或轉移的腫瘤細胞,且特異性強,毒副作用遠低於放化療。
  • NK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目前,腫瘤的聯合免疫療法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優越性。一方面,要減少腫瘤靶向結合的非特異性,減少治療過程對正常細胞的殺傷,我們需要儘可能地將免疫系統引起的細胞毒性局限在腫瘤組織中(靶向藥物)。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解除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之間的免疫負調控,提高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免疫負調控抑制),使腫瘤殺傷單抗藥物的腫瘤殺傷作用更能發揮威力。
  • 深圳先進院腫瘤免疫抑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蛋白與細胞藥物研究中心研究員萬曉春及其研究團隊在腫瘤免疫抑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腫瘤微環境中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存在是形成腫瘤免疫抑制微環境的主要因素和減弱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關鍵機制。髓系來源抑制性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細胞,來源於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系細胞,是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的前體。
  • Nat Nanotechnol:納米疫苗+消除MDSC增強黑色素瘤對免疫檢查點抑制...
    2019年8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低應答率、獲得性耐藥和嚴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免疫檢查點治療的臨床效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薩克勒醫學院生理藥理學系的Ronit Satchi-Fainaro教授和裡斯本大學藥學院藥物研究所的Helena F.
  • 腫瘤治療「全能黑馬」登場!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某些腸道細菌菌株可以促進PD-1抑制劑的作用,某些菌株則抑制它。與具有不利微生物的患者相比,具有「有益」腸道微生物組的患者顯示出對免疫治療的增強響應。《Science》及《Nature》雜誌報導多篇驚人的醫學發現,研究人員通過對接受過PD-1抑制劑治療的不同癌症類型的患者進行大規模分析,證明了腸道微生物在免疫治療中確實起著決定性作用。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近年來以CAR-T/TCR-T細胞以及免疫檢查點單抗治療(anti-PD-1/PD-L1單抗、anti-CTLA4單抗)等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新技術正在逐步興起。2011年,第一支用於免疫檢查點抑制的單抗(anti-CTLA-4單抗,Ipilimumab)被美國FDA批准用於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線治療,標誌著腫瘤免疫治療進入了新時代。目前已有多個免疫檢查點抑制的藥物被美國FDA批准應用於臨床。
  • 分泌白介素9的人CAR-T細胞用於腫瘤免疫治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自2013年Science 雜誌將腫瘤免疫治療評定為年度重大科研突破以來,腫瘤免疫療法發展迅速。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PD-1抗體對腫瘤的免疫治療這一工作,更是將腫瘤的免疫治療推向了新的高峰。腫瘤免疫臨床試驗和治療目前正在前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的開展,並取得了重大進展。
  •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
    近20年來,以腫瘤疫苗、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和免疫檢驗點單抗療法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凸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腫瘤疫苗也稱為腫瘤主動免疫療法,其來源於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或其有腫瘤特異性抗原(TSA)或腫瘤相關抗原(TAA)。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它的治療原理是什麼? 張毅主任:免疫治療指的是採用激活或抑制患者免疫系統的方式來治療疾病。 免疫治療的基本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改變免疫系統的異常功能來達到臨床治療效果。
  • Gut| 香港中文大學團隊揭示靶向單核細胞內生性增強子重編程可提高肝細胞癌的免疫治療效果
    基於此,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在誘導髓源性抑制細胞成熟的同時,增強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腫瘤浸潤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從而在抵抗內在耐藥性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協同效應,在纖維化肝細胞癌小鼠模型中消除腫瘤並使其獲得持久的生存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