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學者Chuan-Yuan Li最新Nature

2020-11-14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Xinjian Liu,Xuhui Bao

通訊作者:Chuan-Yuan Li

通訊單位:美國杜克大學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11-7


背景介紹

儘管免疫療法成功地實現了10-30%的受試者的長期生存,但對大多數癌症患者來說,免疫療法仍然無效。因此,許多研究正在進行中,以確定新的方法來增強這種免疫檢查點療法(該療法的目的是阻斷抑制T細胞檢查點信號通路的蛋白質,從而使這些免疫細胞釋放到靶向癌細胞的目標上)。

本文亮點

● 本文表明,抑制PCSK9(一種調節膽固醇代謝的關鍵蛋白)可以通過一種獨立於PCSK9膽固醇調節功能的機制來增強腫瘤對免疫檢查點療法的反應。

● 敲除小鼠癌細胞中的PCSK9基因可以顯著削弱或阻止其在小鼠體內的生長,其方式依賴於細胞毒性T細胞。它還增強了針對檢查點蛋白PD1的免疫治療的療效。

● 此外,臨床認可的PCSK9中和抗體與抗PD1治療協同抑制小鼠腫瘤模型中的腫瘤生長。通過基因缺失或使用PCSK9抗體抑制PCSK9可增加腫瘤細胞表面主要組織相容性蛋白Ⅰ類(MHC-I)蛋白的表達,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瘤內浸潤。

● 從機制上講,作者發現PCSK9可以通過與MHCI的物理結合以及促進其在溶酶體中的重新定位和降解來破壞MHCI在細胞表面的循環。總之,這些結果表明,抑制PCSK9是增強癌症免疫檢查點治療的一個有希望的方法。

圖文解析

為了評估PCSK9對腫瘤生長的影響,作者使用CRISPR-Cas9技術敲除了4個小鼠惡性腫瘤細胞系(B16F10、4T1、MC38和CT26)中的PCSK9基因。為了確定免疫系統的參與,作者將pcsk9缺陷和載體控制4T1和B16F10腫瘤細胞接種到T細胞、B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缺陷的NCG小鼠中。

▲圖1、PCSK9缺失會降低同基因小鼠的腫瘤生長。將大約1x105個載體對照和相同數量的不同類型的pcsk9敲除小鼠腫瘤細胞皮下接種到同基因小鼠中,監測腫瘤形成情況。監測腫瘤大小和總生存率。a, b, 4T1乳腺癌系,在Balb/c小鼠中生長。c, d, B16F10黑素瘤系,在C57BL/6小鼠中生長。e, f, CT26結腸癌系,在Balb/c小鼠中生長。g, h, MC38結腸癌株,在C57BL/6小鼠中生長。


為了評估PCSK9缺陷是否能與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協同,作者使用小鼠抗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接種PCSK9缺陷的B16F10、MC38、4T1或CT26腫瘤細胞的同基因小鼠中進行腫瘤生長延遲實驗。

▲圖2 抑制PCSK9克服腫瘤對抗PD1治療的耐藥性。a-c,在同基因小鼠中用抗PD1抗體治療媒介控制和PCSK9敲除B16F10黑色素瘤。a、實驗方案;b,腫瘤生長曲線;c,總生存率。在同基因小鼠中用抗PD1抗體治療載體控制和PCSK9基因敲除MC38結腸癌。d、實驗方案;e,腫瘤生長曲線;f,總生存率。抗PCSK9抗體和抗PD1抗體聯合治療MC38結腸癌。g、實驗方案;h,腫瘤生長曲線;i,總生存率。


接下來,作者嘗試通過免疫螢光染色和流式細胞術定量對照組和pcsk9缺陷B16F10腫瘤中的免疫效應細胞。免疫螢光染色顯示,PCSK9缺失導致腫瘤內CD45+白細胞和CD8+細胞的整體浸潤增加。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CD8+細胞在對照組腫瘤中大部分仍位於外周,但在pcsk9缺失的B16F10腫瘤中移至腫瘤細胞豐富的區域。

▲圖3 PCSK9的缺失增強了腫瘤內T細胞的浸潤。a-e,通過流式細胞儀測定的載體對照和PCSK9基因敲除B16F10腫瘤組織中每毫克腫瘤組織中各種免疫效應細胞的定量評估。f、 對照組和PCSK9基因敲除B16F10腫瘤中CD8+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與CD4+Foxp3+Treg細胞的比率。g、h,對照組或PCSK9基因敲除腫瘤組織中每毫克腫瘤組織中浸潤IFN-γ+CD8+T細胞(g)和GZMB+CD8+T細胞(h)的平均數量。i、j,在缺乏CD8+T細胞的C57BL/6小鼠中,對照組和PCSK9基因敲除B16F10腫瘤細胞的腫瘤生長(i)和宿主存活率(j)。用TCR-βCDR3測序法,從對照組和PCSK9基因敲除腫瘤(o)和PCSK9基因敲除腫瘤(o)和PCSK9基因敲除腫瘤中最常見的5%的TCR的ko、總TCRs(k)、唯一TCRs(l)、生產克隆性(m)、最大生產頻率(n)和熱圖。p、定量評估活體對照或PCSK9基因敲除B16F10-Td番茄(Td)腫瘤細胞與激活的OVA特異性T細胞孵育24小時後剩餘的部分。q、食管癌(ESCA,47例)、宮頸鱗癌和宮頸腺癌(CESC,112例)、胰腺癌(PAAD,173例)和前列腺癌(PRAD,313例)中pcsk9mrna與CD8A呈負相關。


接下來,作者重點研究了CTL介導的PCSK9缺陷腫瘤細胞殺傷增強的分子機制。由於PCSK9在調控細胞表面蛋白(如LDLR17、32、33)水平方面的已知作用,推測PCSK9缺陷可能影響腫瘤細胞表面抗原提呈。事實上,與對照的B16F10卵母細胞相比,IFN-min刺激、pcsk9缺失、B16F10卵母細胞表面的H2-Kb MHC I分子結合SIINFEKL的染色明顯增強。因此,PCSK9對MHCI的肽抗原表達有很強的影響。進一步檢測了敲除PCSK9對體內生長的B16F10腫瘤細胞表面H2b MHC I同種異體抗原水平的影響。

▲圖4、PCSK9促進溶酶體介導的腫瘤細胞MHCI降解。a、對照組和PCSK9基因敲除B16F10細胞中SIINFEKL H-2Kb水平的定量評估。b,c,流式細胞術估計皮下生長的對照和PCSK9缺陷B16F10細胞表面H-2Kb/Db水平。d、組織培養對照和PCSK9缺陷4T1細胞表面mhci水平的定量評估。e、PCSK9基因缺陷對對照細胞和PCSK9基因敲除MDA-MB-231細胞表面HLA-A2表達的影響。f、外源性PCSK9蛋白對MDA-MB-231 PCSK9敲除細胞表面HLA-A2降解的影響。g、小鼠PCSK9和H2-K1在標記H2-K1聯合血凝素(HA)標記全長PCSK9或PCSK9的293T細胞中的相互作用。h、PCSK9促進了H2-K1向溶酶體的遷移。


MHCI(H2-K1標誌)在PCSK9(PCSK9-HA)過度表達或PCSK9基因敲除B16f10細胞中分布的典型螢光共聚焦圖像。i、j,上部分,western blot定量分析PCSK9過度表達和PCSK9敲除B16F10細胞的溶酶體(i)和質膜(j)部分中的H2-K1標誌。底部,MHCI(H2-K1標誌)表達水平的定量估計。k、左圖:用放線菌酮(CHX,k)或巴非黴素A1(BafA1,l)處理的載體對照和PCSK9基因敲除MDA-MB-231細胞中HLA-ABC表達的免疫印跡分析。右圖,基於免疫印跡分析的HLA-ABC水平定量估計。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911-7

相關焦點

  • 19位華人學者獲2019年斯隆研究獎—新聞—科學網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2019年的獲獎名單,19位華人學者榜上有名。本年度獲獎者共126位,分屬化學、計算與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海洋科學、物理學等8個領域。每位獲獎者將獲得70000美元的獎金。
  • Nature非編碼RNA重要論文被撤,涉多名華人科學家
    重磅論文被撤稿近日,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被撤稿的論文,華人作者就有7名,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分別是Jing Y和Yihong Wan,從署名來看,也是華人科學家。《nature》作為世界頂級科技期刊,每一篇論文都代表著領域內的絕對權威,因此能被刊發的論文不僅需要主編和業內專業的重重審核,而且也會受到來自世界科研工作者的質疑,例如中國著名的韓春雨事件,就是因為把不能重複的數據實驗刊發在《nature》的子刊上,最後遭遇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質疑,最後被逼無奈之下,韓春雨也不能重複實驗的情況下
  • 同日4篇Nature 華人學者又有了哪些新發現
    在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上,有四篇論文來自華人學者們的研究。這些研究涉及了哪些新知呢?我們在今日一道來看下吧。在這項研究中,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兩名華人學者白曉辰博士與姜有星博士與他們的團隊解析了小鼠在結合/不結合ATP情況下的TRPM4冷凍電鏡結構。研究發現Gln973對單價選擇性有著重要作用,與上文中提到的發現如出一轍。
  • 美國大規模審查華人學者,或加速科技人才回流中國
    在科研領域,除了MD安德森、埃默裡大學對數名華人學者採取了 「行動」(開除或迫使其主動辭職),還有很多華人學者在往返中美期間,在機場遭到無端的審查,或在學校的調查壓力下黯然辭職。 美國對華人學者系統性的調查,已讓不少在美工作的華人學者坐立不安。
  • 單個半導體器件也能計算XOR,組合後還可分類圖像,荷蘭華人學者最新...
    關注前沿科技 量子位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最近,一篇登上Science的最新研究可謂轟動了整個AI界。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901-0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完 —AI內參|把握AI發展新機遇拓展優質人脈,獲取最新AI資訊&論文教程
  • 華人學者獲加拿大政府資助 將在華人社區開展抗疫課題研究
    華人學者獲加拿大政府資助 將在華人社區開展抗疫課題研究 2020-03-07 21:27: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
  • 美國哥大校長再表態:FBI讓大學監視華人學生學者 我拒絕
    哥大校長布林格日前向全校師生發送郵件並在《華盛頓郵報》上刊文,稱儘管FBI「鼓勵」大學設立渠道監視尤其是華人血統的學生和訪問學者,但哥倫比亞大學不會這麼做。綜合《華盛頓郵報》、《世界日報》等媒體報導,布林格3日向哥倫比亞大學全體師生發送郵件,他表示,FBI正「鼓勵」大學的教師和行政人員建立渠道來監視出生在國外的學生和訪問學者,在這其中他們尤其關注擁有華人血統的人。布林格稱,雖然FBI方面在非法技術轉移方面有所擔心,但他指出,大學不能監控自己校園中的人。
  • MIT校長對華人學者陳剛被捕表示沮喪
    華人科學家陳剛最近被訴三項罪名。圖源:http://meche.mit.edu/people/faculty/gchen2%40mit.edu - 導 讀 - 最新消息,「陳剛院士保釋出來了,盤問了六小時,25頁詢問筆錄。」
  • JCB:華人學者發現蛋白質錯誤摺疊後處理的新機制
    最新的報導還指出,蛋白質聚集體能直接損傷泛素—蛋白酶體系統的功能,從而引起細胞的調控紊亂和細胞死亡。然而,在內質網中,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如何返回到胞漿中,被去泛素化,進一步被降解,這一過程是哪些蛋白參與其中,還不清楚。
  • ICLR 2020 華人學者交出亮眼「成績單」
    ICLR 2020 上華人表現亮眼 近日,AMiner 發布的 ICLR 八年以來論文被引量最高的 50 名華人學者榜單,受到了眾多好評。有人評論:看到了那麼多華人作者,看到眾多中國高校與世界名校並列,令人激動!
  • 美國NSF首次公布國外勢力影響報告,涉及學者大部分非華裔
    調查結果顯示,違反NSF規則的更多是美國本土學者而非華人學者 這是除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之外,美國另一系統性系統性調查華人學者的學術領導機構。2018年年中,NIH以排查外國勢力影響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為理由,針對在美華人學者展開調查,使得不少學者離職或離開美國去別的國家任教。
  • 海外華人學者管理科學與工程協會第二次國際年會
    製造與服務管理的科學與藝術  海外華人學者管理科學與工程協會第二次國際年會  「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有競爭力的話,就乾脆不要競爭。」通用電器公司的總裁傑克韋爾奇曾這樣說。國際製造業領域在過去幾十年中最重大的變化就是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工廠。這對任何產業的供應鏈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這位華人學者去年發Science,今年發Nature
    時隔一年多,邱照鑄和範安德爾研究所呂偉合作,揭示pH敏感的氯離子通道蛋白結構和作用機制,該研究成果剛剛於Nature上線,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75-7
  • 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入全球前10
    原標題:2020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排名發布:兩位華人學者入全球前10,Top 1000華人學者過百近日,Guide2Research 網站發布了 2020 年度全球計算機科學和電子領域頂級科學家排名。 該排名旨在為學術社區提供更多可見性,讓更多人了解計算機科學領域影響力較大的研究貢獻。
  • 2020 全球Top 1000 計算機科學家h指數公布:華人學者過百,張宏江居...
    入選華人學者超140人,中國科學家45人。張宏江居中國大陸科學家之首。 近日,Guide2Research 第6版頂尖計算機科學家年度排名新鮮出爐!這個榜單已經有5年的歷史了。 這個排名對全世界超過6000名科學家的各項學術指標進行了審查,選出了前1000名頂尖科學家。
  •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曾為《百家講壇》講解《易經》
    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曾為《百家講壇》講解《易經》時間:2018-11-13 13:07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著名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曾為《百家講壇》講解《易經》 11日晚,管理大師曾仕強在臺灣三軍總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4歲,此前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中講解《易經的奧秘
  • 諾獎得主:美國若沒有華人學者,可能會跌至二流
    圖片來源:DARREN HAUCK | THE NEW YORK TIMES在中美兩國緊張局勢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界人士意識到,他們正在失去美國創新力量的重要力量之一——華人學者。近日,諾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朱棣文(Steven Chu)在接受《自然》新聞(Nature News)的採訪時表示:「(華人)科學家確實正在離開美國……我正在試圖說服這些科學家不要走。如果沒有這些移民科學家的幫助,我們(美國)可能會成為一個二流科技水平的國家。」
  • 聚焦華人學者邱香果博士事件​
    聚焦華人學者邱香果博士事件邱博士致辭 圖片來源:總督創新大獎官網陳香果博士被加國家微生物實驗室除名 加拿大主流媒體當地時間7月14日披露,位於曼尼託巴省溫尼伯的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已將知名華人學者邱香果博士
  • China's young opt for 100 yuan a week budgets
    Websites offer budget tips, including recipes for meals that cost under 10 yuan (US$1.46).It is a top priori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s allocated 4 trillion yuan in spending to help achieve the g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