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發現一種非編碼RNA具有重要功能
來自哈佛-麻省的白頭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學系,Koch高級癌症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者發現了一類大型的非編碼RNA,這些RNA的特性揭示來哺乳動物基因組的又一重大發現。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日的Nature在線版上。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這些發現支持認為非編碼RNA通過與DNMT1相互作用來參與基因組甲基化模式的調控的假說,同時也為異常DNA甲基化的點特異性改變提出了一個潛在治療策略。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ncRNA比以前所想像的要豐富和重要的多,它們在轉錄調節,染色體複製,RNA加工,修飾,mRNA穩定性和翻譯,甚至蛋白質降解和轉運過程中都起作用。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崔慶華:在長非編碼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著長非編碼RNA中的P53, PTEN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信息學系崔慶華教授,崔博士回國後加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信息學系,在5年多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工作中,他的研究涉及到了生物標記物檢測、基因晶片數據分析、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以及系統生物學等領域。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論文:An oncopeptide regulatesm 6 A recognition by the m 6 Areader IGF2BP1 and tumorigenesis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種大環肽調節m6A讀取器IGF2BP 1對m6A的識別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
德州學院在《核酸研究》發布功能性長非編碼RNA資料庫升級版
近日,德州學院山東省生物物理重點實驗室王吉華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論文,題為「一個升級版的低通量實驗驗證功能性長非編碼RNA資料庫EVLncRNAs 2.0」 (EVLncRNAs 2.0: an updated database of manually curated functional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
-
Nature:一種用於控制DNA損傷反應的非編碼RNA
2012年5月23日,Nature在線發表了義大利分子腫瘤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Fabrizio d'Adda di Fagagna 課題組的一篇題為Site-specific DICER and DROSHA RNA products control the DNA-damage response的科研論文,報導了一種新的非編碼小RNA 用於在DNA損傷部位控制
-
Nature:像海綿一樣的非編碼RNA
一種非編碼RNA 能通過抓住阻遏蛋白,抑制其作用,從而啟動翻譯。小RNA (small RNAs 或 sRNAs )是一類長度為40-40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 RNA 分子,廣泛存在於從細菌到哺乳動物等多種不同的生物體內,執行多種生物學功能,如mRNA 分子的翻譯抑制、降解斷裂等。
-
我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王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近日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這將為進一步了解PWS症候群的病理機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從細菌到真核單細胞,從真核單細胞到複雜生命,在物種進化的時間長河裡,生命體中每一個可能導致物種演變的功能「單位」都值得科學家探究,比如細胞中廣泛地存在功能未知的
-
新技術「解密」非編碼RNA
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意識到,非編碼序列經過廣泛轉錄後生成的大量非編碼RNA在個體生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調控功能。非編碼RNA有著怎樣的結構?如何發揮功能?認識這些,對於理解生命健康過程至關重要。5月6日,《自然》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薛願超團隊的最新成果。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調查 「潤色」成幌子 花錢可發國際期刊 百餘篇中國論文遭撤稿,出版方給出的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質量,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
...lncRNA|長非編碼|幹細胞|細胞質|細胞核|論文|轉錄|詳述|-健康界
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類長度大於200個核苷酸、廣泛存在的、但不具備蛋白質編碼能力的分子,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功能。
-
Nature子刊:非編碼RNA癌症藥物基因組圖譜新突破
近日,匹茲堡大學藥物遺傳研究中心的楊達和張敏課題組借力於一種名為彈性網絡回歸(Elastic Net regression)的機器學習模型,從1,001個腫瘤細胞系的高通量長非編碼RNA表達譜(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與265種抗癌藥物敏感性數據中,挖掘出了27,341對lncRNA-藥物可預關聯(lncRNA-drug
-
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科學精神論場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
-
緊跟非編碼RNA研究前沿,怎麼能少了snoRNA!
非編碼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而通過RNA形式發揮功能的分子。近年來成為疾病,特別是腫瘤研究領域中的大熱門。miRNA,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等非編碼RNA均被報導在各類腫瘤中異常表達,並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尤其是microRNA參與了炎症反應的發展
-
Nature:種子中的非編碼反義RNA轉錄體
現在,FLC的非編碼反義RNA轉錄體被發現存在於冷處理的種子中,並對溫度變化有響應,這說明它們在低溫感應和FLC沉默中有可能扮演一個角兒。這種類型的反義轉錄事件(源自基因的3′端)也許是調控相應「正義」轉錄的一個普遍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