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2020-11-07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論文:An oncopeptide regulatesm 6 A recognition by the m 6 Areader IGF2BP1 and tumorigenesis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一種大環肽調節m6A讀取器IGF2BP 1對m6A的識別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摘要

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細胞RNA中最普遍的修飾。m6A的生物學重要性m6A依賴m6A一個控制mRNA命運和功能的讀者。然而,仍未探討m6A的額外監管亞基是否存在。

一位讀者參與了m6A。m6A對RNA的認識。在這裡我們發現長的非編碼RNA(IncRNA)LINC 00266-1編碼71個胺基酸肽.該肽主要與rna結合蛋白(包括m6A)相互作用。

m6A一個閱讀器IGF2BP1,因此被命名為「RNA結合調節肽」(RBRP)。RBRP與IGF2BP1結合增強m6AIGF2BP1對RNA的識別作用,如C-MycMRNA,以增加mRNA的穩定性和表達C-Myc從而促進腫瘤發生。

RBRP癌症患者預後不好。因此,大環肽RBRP編碼LINC 00266-1是m的一個調節亞基。m6A一個讀者和加強m6A對靶RNA的識別m6A發揮其致癌作用的讀者。

具有編碼潛力的incRNAs的鑑定

具有編碼潛力的incRNA必須與核糖體結合。分別對CRC SW 480細胞和相應轉移的SW 620細胞進行核糖體結合RNA序列測定。本研究對已鑑定的INcRNAs進行了研究。

在SW 480和SW 620細胞之間鑑定了384個差異表達的核糖體結合的≥1.2(補充數據)。利用NCBI工具的ORF Finder程序進一步分析了這384個核糖體結合的INcRNA的編碼潛力。

我們發現了55個在SW 480和SW 620細胞間差異表達的具有編碼潛力的incRNAs(補充數據)。


10種具有編碼潛力的INcRNAs的預測肽/蛋白質編碼ORF,即LINC 00263, KTN1-AS1, ZNF 205-AS1, LOC 100126784, LINC 00266-1, LINC 00115, LOC 286467(第一次), FLJ 20021, LOC 728752,和LOC 284581,分別與起始密碼子突變的N端融合。

綠色螢光蛋白矢量(GFPmut)只有印度RNA的ORFLINC 00266-1FLJ 20021能夠被翻譯;另外8個incRNAs沒有編碼潛力。印度RNALINC 00266-1在這裡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FLJ 20021將在其他研究中進行調查。

Rbrp肽是天然的、內源性表達的

我們用抗RBRP抗體檢測細胞內的RBRP肽,以驗證天然的內源性RBRP肽在細胞和組織中的存在和表達。我們研製的抗RBRP抗體專門檢測到天然產生的RBRP肽。

天然的內源性RBRP肽在結直腸、乳腺、卵巢和鼻咽癌細胞中得到證實。此外,還證實RBRP肽是在5對匹配的新鮮CRC組織及其相應的鄰近非腫瘤結直腸組織中自然產生的。

最後,用MS分析鑑定了天然、內源性RBRP肽中的三個獨特肽片段。進一步表明腫瘤組織中存在天然的內源性RBRP肽。總之,RBRP是自然的,內源性的,廣泛地表達在各種細胞和組織中。

促進腫瘤發生

我們使用慢病毒來表達LINC 00266-1短髮夾RNA(ShRNA),它的目標是3『-UTRLINC 00266-1ORF,穩定地擊倒LINC 00266-1表情。構建了rc細胞株hct-116和SW 480,並對其進行了穩定的基因敲除。LINC 00266-1

在這些細胞中,我們恢復了ORF,5『U,或MT的表達,使其對shRNAs產生抗藥性。LINC 00266-1(無花果)3A)。擊倒LINC 00266-1導致細胞生長、集落形成、遷移和侵襲明顯減少,而這些變化在ORF表達後恢復到對照水平,但沒有。

LINC 00266-1Mt表達式(圖1.3B-d),表明RBRP肽,而不是incRNALINC 00266-1它本身促進了腫瘤的發生。

RBRP與RNA m相互作用6IGF_2BP_1閱讀器

RBRP是一種沒有特徵的多肽,缺乏物種保護,與其他蛋白質和結構域/基序缺乏同源性。我們用MS鑑定了與RBRP相互作用的蛋白質,以闡明RBRP促進腫瘤發生的機制。

107個潛在的與RBRP相互作用的行為體在此通過細胞間分析被鑑定出來。基因注釋分析表明,這107個蛋白質中有76個屬於RNA結合蛋白.因此,我們稱之為LINC 00266-1-編碼肽RBRP。

Rna結合蛋白rna m6a讀取器IGF2bp1特別有趣,因為IGF2bp1的蛋白質評分在已鑑定的rbp相互作用體rna m中排在前5位。一種修飾在癌症的特徵中起著重要的作用,IGF2BP1調節一個重要的癌基因c-myc的水平和腫瘤的發生。

與RBRP在腫瘤發生中的致癌作用相一致。因此,我們選擇IGF2BP1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對象。我們進一步證實,IGF2BP1存在於RBRP共沉澱(共IPED)複合物中,RBRP存在於IGF2BP1共IPED複合物中,表明RBRP與IGF2BP1結合。

考慮到IGF2BP1與m結合6我們進一步研究了rbp與IGF2BP1的相互作用是否依賴於RNA。我們發現在RNase A存在下,RBRP仍與IGF2BP1相互作用。表明RBRP與IGF2BP1的結合是不依賴RNA的。

討論

總之,以前注釋過的INcRNA,LINC 00266-1,實際上編碼一種未被識別的肽RBRP,它在腫瘤發生中顯示出致癌作用;這一發現突出了靶向RBRP在癌症中的治療潛力。

RBRP大肽,作為m的一個額外的調節亞基6一個讀者,增強m6對RNAs的認識,如C-MycMRNA,由m6閱讀器IGF_2BP_1增加C-MycMRNA的穩定性和表達。我們的研究揭示了incRNA及其編碼肽與m之間的聯繫。6RNA通路。


歡迎微信關注【非編碼RNA研究園地】,我們致力於及時發布醫學科研前沿進展,幫助醫務工作者開拓思路,從專業角度解答課題基金及SCI相關問題,助力學術成果轉化。

相關焦點

  • 非編碼RNA之環狀RNA最新研究進展
    接下來,Rajewsky和他的合作者們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選擇性地剔除小鼠中的一種環狀RNA,即Cdr1as。在這些小鼠中,大多數microRNA的表達在4個研究的大腦區域中未被幹擾。然而,miR-7下調表達,miR-671上調表達。這些變化是轉錄後發生的,這就與Cdr1as通常與細胞質中的這些microRNA相互作用的觀點相一致。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1】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孫教授就「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該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權威雜誌Hepatology。在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利用全基因組分析鑑別出了一種與腫瘤相關的lncRNA——DANCR。他們在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兩個肝癌組群(n = 135 和223)中分析了DANCR的表達水平和DANCR的預後意義。通過人為地調節DANCR(降低表達和過表達),探究了DANCR在腫瘤發生和定植中所起的作用,並採用荷瘤小鼠確定了治療效應。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
  • 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孫教授就「肝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長鏈非編碼RNA功能研究」做了精彩演講。孫樹漢教授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醫學遺傳學教研室主任,「遺傳學」國家重點學科主任,全軍醫學分子遺傳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第二軍醫大學遺傳研究所所長。孫教授的演講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供交流學習。原發性肝細胞癌(以下簡稱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5月5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   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在這項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運用前期創建的無poly(A)尾巴RNA分離和測序技術發現了一條全新的長非編碼RNA,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Nat Genet:一種管家型snoRNA分子是著名癌分子K-RAS的開關doi:10.1038/ng.3452研究人員發現一對原以為只是充當細胞管家的RNA分子,在超過四分之一的常見人類癌症中缺失。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在11月23日《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上。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Siprashvili Z是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通訊作者Chawnshang Chang博士和他的同事描述了恩雜魯胺(enzalutamide)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引起有害的轉化的,他們相信他們已經發現了一種阻止這種轉化發生的方法,至少在老鼠身上是這樣的。這項研究由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系的研究生Jie Luo領導,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長鏈非編碼 RNA DANCR 在部分腫瘤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 研究方向:非編碼 RNA 與骨肉瘤. 相比微小RNA(microRNAs,miRNAs),lncRNAs的長度均超過200個鹼基對[5].lncRNAs是一類不具有蛋白質編碼能力的轉錄本,對於 lncRNAs的研究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並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由於lncRNAs在基因組中的數量龐大且缺少預測其功能的良好方法, 因此, 目前針對 lncRNAs 的研究仍有大量的工作要進行。
  • 四川大學黃燦華團隊 | 從非編碼RNA與氧化應激相互調控的角度重新審視腫瘤特徵 | Molecular Biomedicine
    非編碼RNA是人體中主要的轉錄產物,能夠通過調控基因的轉錄來調控細胞的各種生理和病理過程。近年來,非編碼RNA的異常表達已被證實與多種腫瘤的發生、轉移和耐藥等過程密切相關。其中,miRNA和lncRNA可通過與DNA、RNA或蛋白質結合或編碼小肽來調節大多數腫瘤特徵,使得其有望成為腫瘤診斷和治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2]。
  • 研究:針對肝癌AFP陰性診斷和早期診斷血液非編碼RNA標誌物
    國家肝癌科學中心陳磊團隊合作發表了針對血漿中的細胞外長RNA進行高通量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一個可用於肝癌早期診斷的血液非編碼RNA檢測Panel,包括了circRNA, snoRNA和miRNA三種非編碼RNA,對臨床肝癌AFP陰性診斷有指導意義
  • 單硫醚型環肽、不飽和環肽等|雜環肽的固相成環方式
    單硫醚型環肽單硫醚型環肽是醚環肽的一種合成途徑一般有2種:1).製備肽鏈主體結構再生成醚鍵實現合環;2).先製備醚結構,再生成醯胺鍵(或其他鍵)實現合環。單硫醚型環肽因其在生物體內代謝較慢具有非免疫原性,它的合成越來越受重視。昂拓萊司其固相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①.取代法。此法是製備單硫醚環肽常用的方法。它將側鏈-OH 轉變為一Br再與肽鏈上的-SH基發生分子內親核取代可以得到單硫醚環肽。
  • 2017年不能錯過的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非編碼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級成果。與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類型的疾病(癌症)中大規模鑑定非編碼RNA,今年的研究是對非編碼RNA機制的更深入探索,給我們展現了作用方式更豐富多彩的非編碼RNA世界。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本月的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也很紅火,有很多重磅級成果,不僅解析了它們在疾病中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的方法學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進展:一.然而,還有很多RNA是沒有ploy(A)尾的,對於這些RNA結合的蛋白,相關研究非常匱乏。而相關蛋白的解析,將有助於我們了解無ploy(A)尾RNA的功能。來自中國和美國合作的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新的解析RNA與蛋白互作的方法——RICK。該方法主要使用到的一種叫EU的化合物。EU是一種尿嘧啶類似物,能夠在RNA轉錄時期代替尿嘧啶(U)滲入正在生成的RNA分子中。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種類眾多。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
  • 緊跟非編碼RNA研究前沿,怎麼能少了snoRNA!
    非編碼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而通過RNA形式發揮功能的分子。近年來成為疾病,特別是腫瘤研究領域中的大熱門。miRNA,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等非編碼RNA均被報導在各類腫瘤中異常表達,並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Nature:一種用於控制DNA損傷反應的非編碼RNA
    2012年5月23日,Nature在線發表了義大利分子腫瘤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Fabrizio d'Adda di Fagagna 課題組的一篇題為Site-specific DICER and DROSHA RNA products control the DNA-damage response的科研論文,報導了一種新的非編碼小RNA 用於在DNA損傷部位控制
  • 非編碼RNA研究與應用研討會在西北工業大學順利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月3日電(吳子祥)2018年12月28日,由西北工業大學,中國非編碼RNA與腫瘤研究專家委員會,陝西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陝西省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非編碼RNA研究與應用研討會」在我校國際會議中心第一會議室成功召開。
  • 非編碼RNA調控細胞周期研究取得新成果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緬研究組的研究成果,以LAST, a c-Myc-inducible long noncoding RNA
  • |運用多層組學研究非編碼RNA在肝癌的發生和轉移
    揭示了非編碼RNA在肝癌發生和轉移中的作用,為肝癌確定診斷和治療靶點提供新的途徑。標題:LncRNA SNHG10通過正反饋環調節其同源基因SCARNA13促進肝癌的發生和轉移研究對象:肝癌腫瘤及配對癌旁組織、細胞系、BALB/c裸鼠期刊:CANCER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