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編碼RNA之環狀RNA最新研究進展

2021-01-09 生物谷

2017年10月31日/生物谷BIOON/---環狀RNA(circRNA)是一類不具有5' 末端帽子和3' 末端poly(A)尾巴、並以共價鍵形成環形結構的非編碼RNA分子。

環狀RNA是區別於傳統線性RNA的一類新型RNA,具有閉合環狀結構,大量存在於真核轉錄組中。大部分的環狀RNA是由外顯子序列構成,在不同的物種中具有保守性,同時存在組織及不同發育階段的表達特異性。大部分環狀RNA在細胞漿中富集,其豐度有時甚至比相應的線性mRNA高10餘倍,這可能是由於環狀RNA比線性RNA更穩定造成的。核酸酶往往通過識別線性RNA分子末端發揮作用,環狀RNA是一個閉合結構,對核酸酶具有高耐受性,因此比線性RNA更為穩定,這使得環狀RNA在作為新型臨床診斷標記物的開發應用上具有明顯優勢。此外,近期研究顯示,環狀RNA在不同物種中起到miRNA海綿的作用,稱之為競爭性內源RNA(ceRNA),能競爭性結合miRNA,從而調控靶基因的表達。這表明環狀RNA可能通過競爭性結合疾病相關的miRNA在疾病調控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Science:重磅!揭示環狀RNA與大腦功能存在關聯
doi:10.1126/science.aam8526

環狀RNA能夠影響正常的大腦功能,圖片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環狀RNA生物學培訓網絡。


儘管上百種環狀RNA(circular RNA, circRNA)在哺乳動物大腦中大量存在,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仍未解決:它們實際上發揮著什麼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Nikolaus Rajewsky和他的團隊首次將一種circRNA與大腦功能關聯在一起。相關研究結果於2017年8月1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Loss of a mammalian circular RNA locus causes miRNA deregulation and affects brain function」。

Rajewsky團隊提出circRNA至少有時發揮著基因調節的作用。作為一種較大的單鏈環狀RNA,Cdr1as有大約1500個核苷酸,可能發揮著像海綿那樣吸收微RNA(microRNA, miRNA)的作用。比如,它為一種被稱作miR-7的microRNA提供70多個結合位點。microRNA是較短的RNA分子,通常結合到信使RNA(mRNA)的互補序列上,因而控制著細胞產生的特定蛋白數量。

在當前的這項研究中,Rajewsky團隊與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的Carmen Birchmeier實驗室合作重新研究了Cdr1as。論文共同第一作者Monika Piwecka說,「這種特定的circRNA能夠在興奮性神經元中但不在神經膠質細胞中發現。在小鼠和人類的大腦組織中,存在兩種結合到它上的microRNA:miR-7和miR-671。」

接下來,Rajewsky和他的合作者們利用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選擇性地剔除小鼠中的一種環狀RNA,即Cdr1as。在這些小鼠中,大多數microRNA的表達在4個研究的大腦區域中未被幹擾。然而,miR-7下調表達,miR-671上調表達。這些變化是轉錄後發生的,這就與Cdr1as通常與細胞質中的這些microRNA相互作用的觀點相一致。

2.Nat Biotechnol:環狀RNA的檢測與研究
doi:10.1038/nbt.2890

環形RNA轉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發現了,但是限於當時的技術和知識水平,科研工作者並不能對其進行充分而詳實的研究。

最近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面的文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對環形RNA進行研究的方法與認識。最近的研究已經顯示,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存在多種環形DNA,起作用多為對miRNA行使功能進行調控。儘管,目前只有少部分的環形DNA被發現,其中的大部分還是由於RNA的錯誤剪接產生的,但是,通過這個新方法可以更有效的細胞內的環形DNA進行捕獲與檢測。同時由於環形RNA在生物體內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可期的未來,環形RNA的研究將會變得非常重要。

3.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分子機制
doi:10.1093/dnares/dsx022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豬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和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合作,歷時3年,開發出環狀RNA研究平臺,繪製豬環狀RNA時空圖譜,破譯環狀RNA對豬產肉性狀形成調控機制,並構建首個農業動物的環狀RNA資料庫。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基因組領域知名刊物《DNA research》。唐中林研究員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梁國明博士後為第一作者。

研究者從豬脂肪、心肌和肝等9種不同組織以及三個發育階段的骨骼肌中,系統鑑定5934個環狀RNA,分子特徵分析表明豬環狀RNA表達具有高度的時空特異性,與小鼠和人等物種具有較強的保守性;30%以上的環狀RNA作為miRNA的sponges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發現數百條骨骼肌中特異性豐富表達以及產肉性狀相關環狀RNA分子。進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在出生後0-30天,circRNA主要調控骨骼肌的生長發育和肌纖維類型轉換;30-240天時,circRNA主要調控骨骼肌糖代謝和鈣離子信號。最後,研究人員構建了circRNA-miRNA-mRNA多維調控網絡和環狀RNA資料庫。據悉,這是農業動物首張環狀RNA的時空圖譜和首個資料庫。

4.Cancer Res:科學家發現一種促進結腸癌生長和轉移的環狀RNA
doi:10.1158/0008-5472.CAN-16-1883

最近來自臺灣國立成功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結直腸癌中發現一種新的環狀RNA分子,並證明該分子在癌症進展和侵襲轉移過程中發揮癌基因的功能。該研究為了解環狀RNA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尋找新的癌症治療方向提供了的信息。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結直腸癌疾病中一類新的環狀RNA——circCCDC66的功能性作用進行了描述。他們對配對的正常和腫瘤結腸組織樣本進行了RNA測序,在測序數據中發現了大量在癌細胞中特異性升高的環狀RNA,其中一些得到了實時定量PCR(RT-PCR)的驗證。

研究結果表明circCCDC66在息肉和結腸癌中存在表達升高,並且還與不良預後相關。通過在結直腸癌細胞系中進行功能獲得性研究和功能缺失性研究,研究人員證明circCCDC66能夠控制多個生理過程,其中包括細胞增殖,遷移,侵襲和非貼附性生長。更深度的研究表明circCCDC66通過調節一系列癌基因來發揮它的功能,並且在異種移植腫瘤模型和原位模型中敲低circCCDC66的表達都能夠抑制腫瘤生長和癌症侵襲。

5.circRNADb:首個匯總編碼蛋白環狀RNA的資料庫
doi:10.1038/srep34985

2016年10月11日,Nature出版集團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線發表了南京醫科大學Li Yan團隊的一項重要環狀RNA研究成果,介紹開發了首個匯總可編碼蛋白的環狀RNA的資料庫:circRNADb(Chen et al., 2016)。(資料庫網址:http://reprod.njmu.edu.cn/circrnadb)

文中作者通過匯總整理,共收集了32914條人類外顯子環狀RNA記錄,每條記錄都包括基因組位置信息,RNA編輯情況,所對應的基因組序列,IRES序列元件,預測的ORF以及相關的參考文獻。作者發現了有16328條環狀RNA包含了編碼超過100個胺基酸的ORF,其中7170種環狀RNA存在IRES序列元件,基本符合翻譯蛋白的特徵(Chen et al., 2016)。

這一資料庫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環狀RNA研究工具,但本文所引用的文獻還沒有完全涵蓋目前所有的環狀RNA研究報導,文中也人為設置了大於300bp(100個胺基酸)作為ORF預測的標準,一定程度限制了該資料庫的全面性。相信作者會在後續的工作中逐步完善,使得該資料庫能更好的服務廣大同行。大家在面對具體的研究對象時也不妨參考一下本文作者的思路,預測分析一下所感興趣的環狀RNA是否攜帶IRES和ORF。

備註:IRES是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的簡寫,是一種具備募集核糖體並實現核糖體組裝和後續閱讀框翻譯蛋白的RNA調控元件。ORF是Open Reading fr ame的簡寫,指的是對應於蛋白胺基酸序列的密碼子序列,從ATG其實密碼子開始,到終止密碼子結束。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每個ORF都有機會翻譯出蛋白質的,還需要有上遊的核糖體募集組裝以及一些翻譯調控元件的存在才可以,IRES就是一類特殊的翻譯調控元件。

6.Nature:震驚遺傳界的環狀RNA
doi:10.1038/nature11928; doi:10.1038/nature11993

在最新一期(2013年2月27日)《自然》(Nature)雜誌上,兩篇重要的研究論文揭示出一些環狀RNA充當分子「海綿」,結合併封閉了稱作microRNAs的微小基因調控子。此外,研究人員推測環狀RNAs還具有許多其他的功能。其中一篇Nature文章的主要作者、德國Max Delbrück分子醫學中心系統生物學家Nikolaus Rajewsky說,這些分子構成了一個「隱秘的未知RNAs平行宇宙」。

這一發現再次提醒人們:RNA並不僅僅是DNA與編碼蛋白之間的一個平凡信使。在過去的20年裡,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的非常規RNA。一些長度意想不到的短,一些則長到令人感到驚訝,而另一些則顛覆常規具有阻止其他RNA鏈翻譯形成蛋白質的功能。幾乎所有的RNA都是線性的,為數不多的關於植物和動物中的環狀RNAs的記述,也被當做遺傳意外或實驗人為因素而遭到忽視。

這兩篇論文都將焦點放在了由大約1500個核苷酸構成的一個環狀大RNA上,它表達於小鼠和人類的大腦中。研究人員發現它包含了70個miR-7的結合位點。MicroRNAs是一些通過結合和阻止mRNA翻譯阻斷基因表達的短片段RNA。一直以來人們知道,MiR-7的靶標與癌症和帕金森氏病存在著關聯。

Hansen研究小組發現這一環狀RNA的表達阻斷了miR-7。它使得miR-7活性受到抑制,miR-7靶基因表達增高,研究人員推測這是因為這一RNA環捕獲和失活了miR-7。Rajewsky研究小組證實,在斑馬魚中表達這一環狀RNA或敲除miR-7可以改變大腦發育。

Rajewsky說,環狀RNAs也可能是細胞外microRNA的海綿。一些有可能具有病毒microRNAs的結合位點,從而破壞了免疫應答。Rajewsky猜測,環狀RNA可能甚至與RNA結合蛋白發揮了互作。Salzman表示同意:「它們數量如此的豐富,可能扮演了多種功能角色。」

7.PLoS ONE:環狀RNA比之前認為的更加普遍
doi:10.1371/journal.pone.0030733

在經典的基因表達模型中,由基因組所編碼的基因腳本以RNA分子的形式表達於每一個細胞中,每一個RNA分子由線性的化學"鹼基"串聯組成。現在是該對基因表達的傳統認知進行修訂的時候了,新的研究表明,在人體細胞的基因表達程序中,環形RNA分子而非線性RNA分子是一個更普遍的特徵。研究結果發表於2月1日在線期刊PLoS ONE上。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們和史丹福大學生物化學教授Patrick Brown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數以百計的人類基因轉錄本似乎由一種將RNA分子剪接成環狀的非經典程序所致。對於許多基因,這些環狀RNAs組成了所鑑定的所有轉錄本的相當一大部分,表明這些環狀RNAs比之前預想的更為豐富同時可能比之前所想的更為重要。

"這項研究表明,仍然有重要的基礎性生物學程序需要通過結合新的統計和計算方法探索發現,"研究的作者之一Juia Salzman說。"這些環狀RNAs可能代表了一種尚未被發現的生物學過程。"

8. Cell Res:復旦大學科學家發現外泌體中也含有大量的環狀RNA 
doi:10.1038/cr.2015.82

近期,中國復旦大學腫瘤研究所的黃勝林和何祥火課題組首次發現了外泌體(exosomes)含有大量 circRNA,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 Research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ircular RNA is enriched and stable in exosomes: a promising biomarker for cancer diagnosis」。

這些研究人員從MHCC-LM3肝癌細胞和來自這種肝癌細胞的外泌體中分別提取總RNA(去除核糖體RNA),進行RNA-seq分析,發現外泌體中的circRNA比產生這種外泌體的肝癌細胞中的circRNA要豐富得多。

9. PLoS ONE:發現circRNA有望成為人血液中的一類新型的生物標誌物
doi:10.1371/journal.pone.0141214

研究人員首先用臨床全血樣本提取了總RNA,然後消化核糖體RNA,用隨機引物進行反轉錄後進行測序建庫。通過對兩個志願者的RNA樣本進行測序分析,鑑定到4550個和4105個特異的circRNA分子至少有2個獨立的reads。把兩個樣本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發現樣本間的circRNA表達correlation很高(R=0.8),有1265個共有circRNAs(55%)reads數超過5,有2442個共有circRNAs(39%)reads數超過2,技術重複實驗也證明檢測重複性比較高。

為了驗證從血液檢測到的circRNAs的可靠性,研究人員將檢測到的circRNAs與ENCODE project資料庫來源的小腦,神經組織的circRNAs結果和肝組織的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血液中的circRNAs比小腦和肝中的circRNAs表達更高。

通過對circRNAs的來源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大部分的circRNAs來源於編碼基因的外顯子區域和5'UTR區域。另外,這些來源編碼基因的circRNAs表達和對應的mRNA表達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對circRNAs的剪切長度分析顯示,在血液中的circRNAs長度與在肝和小腦中檢測到的circRNAs長度一致,集中在200-800nt(median=343nt)。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基因可以產生多個circRNAs分子,其中,有23個基因每個可以產生超過10個circRNAs。

為了驗證測序所得得circRNAs分子的可靠性,研究人員對表達高的8個circRNAs和其線性mRNA分子進行qPCR驗證,發現有7個檢測結果是一致的。研究人員對這7個circRNAs進行了深入分析:1)核酸外切酶抵抗力檢測;2)Sanger測序確認序列信息。結果顯示7個分子的驗證結果整體錯誤率很低。

10. Sci Rep:環狀RNA在膀胱癌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doi:10.1038/srep30919

2016年8月3日,中國重慶醫科大學陳俊霞教授團隊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了文章,發現了一種被稱作circTCF25的環狀RNA在膀胱癌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鑑定出它參與的信號轉導通路。

作者們通過對4例膀胱癌樣本中分離總RNA,進行高通量篩選,找出20種環狀RNA發生最為明顯的變化。他們從中選擇6種環狀RNA,通過進一步驗證,發現circFAM169A 和circ-TRIM24在膀胱癌組織中下調最為明顯,circTCF25、circZFR 、circPTK2和circBC048201上調最為明顯。他們隨後分析通過DIANA-miRPath通路分析揭示出它參與的信號轉導通路。

11.挑戰常規!環狀RNA也可能表達肽分子
doi:10.1016/j.bbagrm.2016.07.009

2016年7月19日,研究人員在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期刊發表了關於環狀RNA表達肽分子的綜述論文,為環狀RNA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文中他們系統分析了已發表的各種環狀RNA表達肽分子的證據和線索,如1984年,H. SCHELLEKENS等就曾在Nature上發表文章報導發現丁型肝炎病毒(HDV)的環狀RNA可以表達一種長122個胺基酸的肽分子。2014年,Tauqeer Ahmad等人在PNAS期刊上的發表的一篇文章證明在水稻中造成水稻黃斑病變的擬病毒 RYMV(rice yellow mottle virus (sobemovirus))利用環化後重疊密碼子的機制讓220nt的環狀RNA表達生成16kD大小的肽分子。在哺乳動物系統以及體外實驗中也發現了一些環狀RNA可表達肽分子的證據和線索。(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環狀RNA(circRNA)資料庫大匯總,快來看看有沒有你需要的!
    2018 年是環狀RNA大爆發的一年, 據統計, 2018 年國內外環狀 RNA 領域發表 SCI 文章高達 8167 篇, 比 2017 年增長了 10 多倍, 產量呈現指數性地暴漲。此外,更新後的資料庫包含了人類和小鼠之間環狀 rna 的保守性分析。
  • 環狀RNA的前世今生、最新進展,及研究思路
    本文將從circRNA的定義、發現、主要特徵、形成模式、作用機制、以及最新研究進展方面,介紹circRNA的研究思路。文末有福利!一、circRNA的定義circRNAs(CircularRNAs,環形RNA分子)是一類不具有5『 末端帽子和3』 末端poly(A)尾巴、並以共價鍵形成環形結構的客觀存在於生物體內的非編碼RNA分子。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本月的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也很紅火,有很多重磅級成果,不僅解析了它們在疾病中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的方法學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進展:一.該研究首次證明長非編碼RNA可以通過揭示了長非編碼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為該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近些年的研究熱點還是在LincRNA上面,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的非編碼分子,會有窮盡嗎,誰知道呢?miRNA的研究方法長鏈非編碼RNA(LncRNA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在這裡我們發現長的非編碼RNA(IncRNA)LINC 00266-1編碼71個胺基酸肽.該肽主要與rna結合蛋白(包括m6A)相互作用。本研究對已鑑定的INcRNAs進行了研究。在SW 480和SW 620細胞之間鑑定了384個差異表達的核糖體結合的≥1.2(補充數據)。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種類眾多。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年在環狀DNA/RNA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7】Nat Commun:環狀RNA幫助心臟損傷修復doi:10.1038/s41467-019-11777-7儘管部分RNA具有編碼蛋白質的能力,但大多數RNA並不參與蛋白質的翻譯過程。在這些非編碼RNA中,有最近發現的環狀RNA,因其不尋常的環狀結構而被命名(大多數其他RNA是線性的)。
  • 環狀RNA:非編碼RNA中的一顆明星
    circRNAs是一種共價閉合環狀RNA,高頻率出現於真核生物轉錄本中。最近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發現了成千中內源的circRNAs。circRNAs由內含子或外顯子序列產生,反向重複序列和RBPs對於circRNAs的形成是必要的。最近研究已經表明circRNAs可以以miRNA 海綿發揮作用,調控剪切或轉錄及親本基因的表達。
  • 環狀RNA在骨關節炎中的研究進展:從已知到未知
    RNA:屬於非編碼RNA,與傳統線性RNA不同,其呈封閉環狀結構,不易受RNA外切酶影響,具有更加穩定的表達。目前研究揭示環狀RNA功能廣泛,在多種疾病的發生、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骨關節炎:是骨科最常見的退變性疾病之一,以持續性的關節炎症和疼痛為主要特徵,病變累及骨、軟骨下骨、半月板、滑膜、韌帶和肌肉等多個結構。
  • 最強攻略2: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資料庫匯總解讀
    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長度大於 200 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研究表明, lncRNA 在劑量補償效應、表觀遺傳調控、細胞周期調控和細胞分化調控等眾多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遺傳學研究熱點。
  • 一文講清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的秘訣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由Tuschel,Barrel和Ambro實驗室發表的一系列文章裡,記述了這些結構RNA和調節RNA外,還包括有許多發現的僅由22個核苷酸組成的微小RNA(miRNA)的研究前景。由於這些RNA不編碼蛋白質,所以統稱為非編碼RNA(ncRNA)。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5.Cell Death&Disease:lncRNA結合miRNA促進結腸癌增殖和轉移doi:10.1038/s41419-018-0759-7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長非編碼RNA在癌症進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關於lncRNA SNHG7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仍然較少,該分子如何參與結直腸癌進展仍然不清楚。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這種miRNA抑制HMGA1的表達,HMGA1在以前的研究中被發現與前列腺癌的進展和復發有關。這些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更新抗雌激素功效的新見解,同時也有助使用miRNA來監測藥物療效的潛力。【2】Oncogene:長鏈非編碼RNA與免疫細胞癌變研究獲進展Abelson鼠白血病病毒(A-MuLV)是一種可以誘導小鼠淋巴細胞癌變的逆轉錄病毒,v-Abl是A-MuLV的癌基因。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它是如何加工產生的一直是個迷,最近來自Wi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解開了這個迷題。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負責處理snRNA的蛋白,這種蛋白被命名為整合體(Integrator)。文章發表在10月21日的Cell雜誌上。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多蛋白的複合物,起名為整合體(Integrator)。
  • 非編碼RNA參與顱內動脈瘤病理機制的研究進展
    >,lncRNA)及環狀核糖核酸(circular RNA,circRNA)在顱內動脈瘤致病機制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最新的研究發現,miRNA還能與mRNA的編碼區作用,提示蛋白翻譯過程也可能受miRNA調控。miRNA同時也調控細胞的多種生物學過程,包括增殖、分化和凋亡,因此miRNA的表達異常可能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及發展相關。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非編碼RNA功能及功能機理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 的文章,報導了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
  • 非編碼RNA之microRNA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6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microRNAs(miRNAs)是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的一類長度為18—24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小分子RNA;其主要能夠通過與靶標基因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對,降解靶標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譯,從而參與調控個體發育、細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動。
  • 2017年不能錯過的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非編碼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級成果。與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類型的疾病(癌症)中大規模鑑定非編碼RNA,今年的研究是對非編碼RNA機制的更深入探索,給我們展現了作用方式更豐富多彩的非編碼RNA世界。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miRNAs和lncRNAs還直接調控DNA損傷反應過程的細胞進展,miRNAs參與了細胞對DNA損傷的幾乎所有方面,包括,DNA損傷感知,損傷信號轉導,受損DNA修復,激活細胞周期檢查點和誘導細胞凋亡。生物谷小編盤點了一下2015年非編碼RNA與疾病的關聯性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