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不能錯過的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

2020-12-05 生物谷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非編碼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級成果。與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類型的疾病(癌症)中大規模鑑定非編碼RNA,今年的研究是對非編碼RNA機制的更深入探索,給我們展現了作用方式更豐富多彩的

非編碼RNA

世界。



長非編碼RNA是一類長度在200nt以上的非編碼RNA,主要從蛋白編碼基因的反義鏈以及間隔區轉錄出來。大部分長非編碼RNA擁有與mRNA相似的結構,包括5『端帽子和3』端的polyA,並可能包含多個小的開放閱讀框,甚至能與核糖體結合,然而,這類RNA卻不翻譯。那麼它們是否具有生理功能呢?又是以怎樣的方式發揮作用的呢?早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核中的

長非編碼RNA

對臨近基因的調控上,那麼細胞質中的長

非編碼RNA

如何發揮功能呢?


1.SCIENCE:能控制代謝酶活性的lncRNA


10月,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來自曹雪濤院士課題組的lncRNA研究——『『An interferon-independent lncRNA promotes viral replication by modulating cellular metabolism』,該研究發現,長

非編碼RNA

lncRNA-ACOD1能響應病毒感染,迅速上調表達,並通過提高代謝酶GOT2酶活,從而提高病毒的感染能力。


在病毒在感染宿主後,宿主的代謝會發生變化,而其中的機制一直未被闡明,而

長非編碼RNA

是否在其中發揮了作用,也是未知的。研究者在用不同類型的病毒處理細胞後,通過RNA-seq技術,發現長

非編碼RNA

lncRNA-ACOD1顯著上升,並在qPCR中驗正了這一結果。並且,利用

siRNA

技術敲低lncRNA-ACOD1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顯著下降,說明lncRNA-ACOD1不僅響應病毒的感染,並且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功能。(下圖)


那麼,lncRNA-ACOD1促進病毒感染的具體機制是什麼呢?研究者利用CHIRP技術,結合質譜分析,發現lncRNA-ACOD1可以與穀草轉氨酶2 GOT2互作。並且,在敲低GOT2後,lncRNA-ACOD1不能促進病毒的感染,說明lncRNA-ACOD1通過GOT2來促進病毒的感染能力。(下圖)



接下來,研究者非常細緻的探索了lncRNA-ACOD1通過其5』端165-390的核酸序列與GOT2的54-68胺基酸結合,促進GOT2酶活來發揮功能。


2.NATURE子刊:能與磷脂結合的lncRNA


在「RNA世界」中,科學家假設生命的起源是RNA與磷脂互作,然而,RNA-磷脂在生理條件下是否結合,以及發揮了什麼功能,都是未知的。


Nature 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美國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林愛福教授的研究「The LINK-A lncRNA interacts with PtdIns(3,4,5)P3 to hyperactivate AKT and confer resistance to AKT inhibitors」,為我們打開了更豐富的RNA作用方式。


研究者從三陰

乳腺癌

病人的組織中,鑑定到9個能與脂質結合的長非編碼RNA。其中,LINK-A的表達最高最特異,被選中作為研究的模型。研究者發現,LINK-A能與磷脂醯膽鹼(PC)和PIP3結合,並且結合的區域分別在241-300nt以及1081-1140nt.很多有關

長非編碼RNA

與其他分子的互作(包括蛋白)等,通常會做到長

非編碼RNA

具體的結合位置,而該研究則非常驚豔地做到了確認LINK-A與PIP3結合的核苷酸。在突變該核苷酸後,LINK-A與PIP3的結合明顯減弱。(下圖)




那麼,LINK-A與PIP3的結合又發揮了什麼功能呢?


AKT是細胞生命活動非常重要的蛋白激酶,在腫瘤中存在異常的激活或者過表達,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是著名的癌基因。而Akt能與PIP3結合,LINK-A是否在其中發揮了功能呢?研究者發現,敲降LINK-A會破壞AKT在Thr308和Ser473處磷酸化,導致AKT激活受損。表明LINK-A的存在增強了AKT-PIP3的相互作用。AKT抑制劑被用於

腫瘤

治療,那麼高表達的LINK-A是否可以拮抗AKT抑制劑(包括哌立福辛和MK2206)的作用呢?研究表明確實如此。


該研究首次發現於脂質結合的RNA,並證明LINK-A在AKT激活中發揮重要作用,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靶點。


3.NATURE子刊:能與RNA結合的lncRNA


天然反義轉錄本是一類從其他轉錄本的反義鏈轉錄,並與之有重合部分的RNA分子。反義鏈RNA可以是mRNA,也可以是非編碼RNA,而非編碼RNA的形式佔到了大多數。我們常見到的

非編碼RNA

的名字,在編碼基因名後加「-AS1」的,都屬於此類RNA,比如HOXA-AS1等。


5月,Nature 子刊,Nature Cell Biology發表孫樹漢教授的研究「The MBNL3 splicing factor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increasing PXN expression through the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lncRNA-PXN-AS1,該研究發現lncRNA-PXN-AS1是PXN的天然反義轉錄本,它的不同可變剪接變體,通過結合PXN mRNA的不同部位,發揮了不同的功能。


研究者發現剪接因子MBNL3可以顯著的促進

肝癌

的發生,通過RNA測序的方法,他們發現lncRNA-PXN-AS1在MBNL3的作用下發生了可變剪接。在MBNL3存在時,lncRNA-PXN-AS1的第4外顯子會留在成熟的

非編碼RNA

中,命名為lncRNA-PXN-AS1-L,而敲低MBNL3後,第4外顯子會被剪掉,命名為lncRNA-PXN-AS1-S。並且,長非的不同變體,對PXN的作用相反。(下圖)




同一

非編碼RNA

的不同剪接體會對

腫瘤

的生長造成不同影響嗎?具體的機制是什麼?研究者發現在

肝癌

細胞中過表達lncRNA-PXN-AS1的不同變體後,對腫瘤生長的影響是相反的。而其具體機制就是影響了PXN mRNA的穩定性。lncRNA-PXN-AS1-L與PXN mRNA UTR結合,提高PXN mRNA的穩定性。而lncRNA-PXN-AS1-S則沒有這樣的作用。RXN是癌基因,能促進

腫瘤

細胞的生長。




非編碼RNA真的不能編碼嗎?特別是像

長非編碼RNA

這樣,與mRNA這麼相似,真的不能翻譯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很多做非編碼RNA研究的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長

非編碼RNA

具有編碼能力!


10月,CELL子刊,Molecular Cell發表Guang-RongYa等人的文章「A Peptide Encoded by a Putative lncRNA HOXB-AS3 Suppresses Colon Cancer Growth」,證明長期以來被證明是

非編碼RNA

的HOXB-AS3具有編碼能力,並且其編碼的小肽的

腫瘤

的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


研究者發現HOXB-AS3在

腫瘤

中高表達,並且通過預測,發現它具有小的開放閱讀框。在HOXB-AS3的ORF前插入FLAG標籤後,發現可以翻譯出蛋白,而突變掉起始密碼子ATG後,則沒有蛋白產生。



過表達HOXB-AS3可以顯著的抑制

腫瘤

的生長,而突變ATG的長非不可以,說明該長非主要通過翻譯的蛋白發揮功能,而不是RNA分子本身。(下圖)



通過IP技術,研究者鑑定到該小肽可以與hnRNP A1結合,通過影響下遊基因的可變剪接發揮抑制

腫瘤

細胞轉移的功能。


二 環狀RNA(circRNA)


環狀RNA是一類特殊的RNA,呈封閉的環狀結構,與線性的RNA不同,沒有5』和3』末端,因此免受RNA外切酶的剪切,穩定性更強。環狀RNA的研究較

長非編碼RNA

要晚,許多研究還集中在對環狀RNA的鑑定上,包括不同癌症體系中環狀RNA的差異表達情況和功能預測。另外,關於這樣一類特殊的非編碼RNA,它們的形成機制也是研究的熱點。目前已鑑定到的大部分環狀RNA都來自蛋白編碼基因的外顯子,另有一部分來自內含子,一部分來自非編碼基因。雖然來自

非編碼RNA

的環狀RNA比例不高,但是功能卻不小,著名的癌基因PVT1和ANRIL都可以產生環狀RNA,並且參與

腫瘤

的發生發展。


1. Nucleic Acids Research:最全腫瘤特異性circRNA資料庫


正如前文所寫,通過第二代測序技術,我們積累了非常多的環狀RNA數據,特別是在不同

腫瘤

中環狀RNA的表達情況,充分利用這些數據,將為我們下一步探索環狀RNA的作用機制,打下良好的基礎。


來自武漢大學的何春江教授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發表研究「 CSCD: a database for cancer-specific circular RNAs」。研究者收集了228個RNA測序數據,包括

腫瘤

以及正常組織的樣品,一共鑑定了272152個癌症特異性表達的環狀RNA。其中,有950962個只在正常組織中表達。研究者將數據整理成了友好的網站,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登錄CSCD, http://gb.whu.edu.cn/CSCD,搜索自己感興趣的環狀RNA。



2.Pre-mRNA加工影響環狀RNA的形成


由於目前鑑定到的大部分環狀RNA都來自蛋白編碼基因的外顯子,而有時線性轉錄本mRNA與環狀RNA的表達趨勢一致,有時相反,所以,關於環狀RNA的形成與mRNA存在什麼樣的關係,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上海生化所的研究者,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上共同發表研究「The Output of Protein-Coding Genes Shifts to Circular RNAs When the Pre-mRNA Processing Machinery Is Limiting」,揭示環狀RNA與線性RNA的生成比例關係。


研究者利用RNAi技術在果蠅中敲低剪接體,發現環狀RNA顯著上升,而相應的線性轉錄本mRNA則降低,說明剪接體與環狀RNA的形成有關。環狀RNA似乎對剪接體異常的容忍度更高。在疾病條件下,剪接體也會發生變化,它們的改變是否與環狀RNA的異常表達存在關係呢?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



3. SCIENCE:與miRNA互作的環狀RNA


來自德國的科學家Nikolaus Rajewsky在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發表研究「Loss of a mammalian circular RNA locus causes miRNA deregulation and affects brain function」,該研究首次證明環狀RNA在體內in vivo條件下具有功能,意義重大!


研究者通過對AGO2-HITS的數據分析,發現CDR1as可以特異性結合miR-7,並且結合的位點多達70多個。有趣的是,在利用CRISPR技術穩定敲除CDR1as後,研究者發現mir-7的表達量顯著下調。(下圖)



關於環狀RNA與miRNA的互作,在許多體系中均有研究和報導,但是他們關注的重點主要是環狀RNA通過吸附miRNA,解除miRNA對相應靶基因的抑制,而對於環狀RNA吸附miRNA後,對miRNA本身有什麼影響,是未知的。


研究者猜測,環狀RNA通過吸附作用,使miRNA更加穩定,所以在敲除環狀RNA CDR1as後,miRNA顯著降低。接下來,研究者檢測了mir-7的前體表達量,發現在敲除CDR1as後沒有明顯變化,說明CDR1as並不影響mir-7的轉錄,而只影響成熟體的穩定性。


敲除CDR1as,miR-7顯著下調,而miR-7的靶基因則顯著上升,並且這些基因與神經息息相關。最後,研究者發現在敲除CDR1as後,小鼠對噪聲的反應變得遲鈍,類似人類的精神分裂的表現,說明CDR1as對維持大腦的正常運行有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2017年,非編碼RNA領域取得了很多重磅級的研究成果,科學家們漸漸揭開了非編碼RNA與多種分子複雜的互作網絡,為我們展示了更加豐富的RNA世界。此外,除了研究目前已鑑定到的非編碼RNA的功能,研究表明snoRNA以及tRNA都可以經過融合或者剪切產生新形式的非編碼RNA,發現和鑑定新的

非編碼RNA

以及探索它們的作用方式將成為下一個研究熱潮。

(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本月的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也很紅火,有很多重磅級成果,不僅解析了它們在疾病中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的方法學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進展:一.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1.Nature Medicine: 調控巨噬細胞膽固醇穩態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長非編碼RNA
  • 崔慶華:在長非編碼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著長非編碼RNA中的P53, PTEN
    編者按:去年年底,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上首次創建並發布了長非編碼RNA疾病資料庫( LncRNADisease),這一資料庫收錄了160多種和長非編碼RNA有關的疾病,併集成了一個生物信息學工具用以預測新的人類長非編碼RNA和疾病的關係。
  • 研究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長非編碼RNA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在這裡我們發現長的非編碼RNA(IncRNA)LINC 00266-1編碼71個胺基酸肽.該肽主要與rna結合蛋白(包括m6A)相互作用。本研究對已鑑定的INcRNAs進行了研究。在SW 480和SW 620細胞之間鑑定了384個差異表達的核糖體結合的≥1.2(補充數據)。
  • 德州學院在《核酸研究》發布功能性長非編碼RNA資料庫升級版
    該研究創建了一個升級版實驗驗證綜合長非編碼RNA資料庫,包含了124個物種、1082種疾病等相關的4010個實驗證實的功能性長非編碼RNA,並研究了長非編碼RNA的物種分布、與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係,以及與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等,對長非編碼RNA特徵提取、預測器發展和新功能認識具有重要意義。王吉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 秀麗線蟲長鏈非編碼RNA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大單革教授實驗室發表文章,報導了其實驗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單革實驗室在2017年發表的Developmental Cell文章基礎上,於Genome Biology發表了題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報導通過優化的CRISPR-cas9 系統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
  • RNA Biol:章張等發表長非編碼RNA分類問題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科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的「百人計劃」研究員章張及其團隊,與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開展科研合作,對長非編碼RNA的分類問題進行了系統綜述,相關論文在RNA Biology發表。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近些年的研究熱點還是在LincRNA上面,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的非編碼分子,會有窮盡嗎,誰知道呢?miRNA的研究方法長鏈非編碼RNA(LncRNA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進一步探索研究新基因的功能與肝癌發生、發展的關係,對揭示肝癌發生、發展的精確分子機制、設計合理的治療藥物及判斷預後, 進一步提高我國肝癌的治療水平具有重要意義。【2】從心臟病到癌症——長非編碼RNA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直到近幾年才發現人類基因的70%是非編碼RNA,非編碼RNA不能翻譯為蛋白質,但仍在人體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中科院研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提示或與小胖威利綜合症有關
    央廣網上海10月2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國際著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今天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進展。該研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其或與小胖威利綜合症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
  • Cell|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長非編碼RNA 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功能【1】。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
  • 中國科大發現新型非編碼RNA - 非編碼RNA專區 - 生物谷
    最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革教授實驗室在國際知名雜誌《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研究性論文,報導了其實驗室發現的一類新型非編碼RNA以及此類非編碼RNA的功能和功能機理。非編碼RNA是一大類不編碼蛋白質而在細胞中起著調控作用的RNA分子。
  • 緊跟非編碼RNA研究前沿,怎麼能少了snoRNA!
    非編碼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而通過RNA形式發揮功能的分子。近年來成為疾病,特別是腫瘤研究領域中的大熱門。miRNA,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等非編碼RNA均被報導在各類腫瘤中異常表達,並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
  • 我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王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近日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這將為進一步了解PWS症候群的病理機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非編碼RNA研究技術大盤點
    非編碼RNA可火了,miRNA大火燒了十幾年,現在慢慢地把lncRNA的領域也給點著了。現在可能連實驗室的插槍頭阿姨都知道絕大多數的RNA分子並不翻譯,這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包括miRNA、lncRNA等。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2017年10月31日/生物谷BIOON/---細胞內有小核RNA(small nuclear RNA, snRNA)。它是真核生物轉錄後加工過程中RNA剪接體(spilceosome)的主要成分。現在發現有五種snRNA,其長度在哺乳動物中約為100-215個核苷酸。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非編碼RNA(non-coding RNA, nc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種類眾多。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
  • 非編碼RNA之lncRNA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19年6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長鏈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的RNA分子,長度在200bp以上;研究表明,lncRNA具有保守的二級結構,可以與蛋白、DNA和RNA相互作用,參與多種生物學過程的調控。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實驗室通過優化的基因編輯技術,對秀麗線蟲中155個基因間的長鏈非編碼RNA(lincRNA)進行逐一敲除(秀麗線蟲已知的全部lincRNA共170個),系統地研究了秀麗線蟲中lincRNA的功能。這是第一篇在多細胞動物中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對一個種類的長非編碼RNA進行敲除並系統分析其在動物中生理功能及功能機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