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2020-12-04 BioArt生物藝術

責編丨迦漵

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長非編碼RNA 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功能【1】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2016年陳玲玲曾提出長非編碼RNA功能與其加工和定位息息相關,而解析它們的加工代謝等生物學過程有助於深入認識其功能【2,3】

近年來通過研究不同類型長非編碼RNA分子家族的加工、代謝、定位與功能的偶聯,陳玲玲組發現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的新功能(http://www.chenlab-ncrna.com/publications ),對認識它們的生物學意義具有重要推動作用【4,5】

與信使RNA在物種進化過程中的序列和功能都高度保守不同,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之間缺乏嚴格的序列保守性,但在序列、RNA結構、基因組的位置和作用機制等多個層次上體現保守性。其中,不同物種之間序列和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的加工是否保守、以及其相應的生物學功能是否保守是一個重要問題。

2020年4月6日,陳玲玲研究組在Cell上發表文章Distinct processing of lncRNAs contributes to non-conserved functions in stem cells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

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的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的滯留在細胞核內。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定位在人胚胎幹細胞細胞質中的長非編碼RNA參與維持人幹細胞自我更新,而相應的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則更趨向於定位在鼠胚胎幹細胞核內,對幹細胞維持沒有明顯作用。這些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的幹細胞內的亞細胞定位的不同,提示它們在人、鼠的胚胎幹細胞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加工方式和生物學功能。

研究詳細解析了其中一個新型的長非編碼RNA ——FAST在維持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機制。FAST是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胚胎幹細胞中特異高表達。在人、猴來源的胚胎幹細胞hFAST定位在細胞質內,維持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

機制研究表明,在人胚胎幹細胞中,細胞質定位的hFAST結合β-TrCP蛋白,使β-TrCP不能降解重要信號通路WNT中關鍵蛋白β-catenin,從而維持WNT信號通路持續激活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在鼠源胚胎幹細胞中,mFast定位在細胞核內,不能結合β-TrCP,也不影響WNT信號通路和幹細胞多能性。

為了進一步探究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間加工定位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和實驗驗證篩選到了調控它們不同定位的關鍵因子PPIE。在鼠胚胎幹細胞中,PPIE蛋白高表達並抑制長非編碼RNA(包括mFast)的剪接加工而使其滯留在細胞核內;在人胚胎幹細胞中,PPIE蛋白低表達,使得更多的長非編碼RNA被剪接加工並得以運輸到細胞質內發揮功能;而在猴胚胎幹細胞中PPIE蛋白的表達、FAST以及其它長非編碼RNA在細胞內的定位和功能則更趨向於人胚胎幹細胞。

該工作首次發現非保守的RNA加工和定位在長非編碼RNA發揮功能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而提示長非編碼RNA的姿態萬千可能是物種特異性的調控和適應的一個重要機理。

據悉,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博士研究生郭純潔和中國科學院-德國馬普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楊力研究組博士研究生馬旭凱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陳玲玲研究員為該論文通訊作者。楊力研究員、美國康乃狄克大學Gordon Carmichael教授、北京大學汪陽明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參與了該項研究。該項工作也得到分子細胞中心李勁松研究員、景乃禾研究員,分子生物學技術平臺和細胞分析技術平臺的大力支持。

圖示:長非編碼RNA非保守的加工和定位決定其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不同功能。該發現提示長非編碼RNA的姿態萬千可能是物種特異性的調控和適應的一個重要機理。

製版人:珂

參考文獻

1. Yao RW, Wang Y, Chen LL. Cellular functions of long noncoding RNAs. Nat Cell Biol.2019;21(5):542–551. doi:10.1038/s41556-019-0311-8

2. Chen LL. Linking Long Noncoding RNA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 Trends Biochem Sci.2016;41(9):761–772. doi:10.1016/j.tibs.2016.07.003

3. Chen LL. Ling-Ling Chen: Linking Long Noncoding RNA Processing and Function to RNA Biology. Trends Biochem Sci.2016;41(9):733–734. doi:10.1016/j.tibs.2016.07.006

4. Yao RW, Liu CX, Chen LL. Linking RNA Processing and Funct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Feb 4]. Cold Spring Harb Symp Quant Biol.2020;039495. doi:10.1101/sqb.2019.84.039495

5. A Conversation with Ling-Ling Che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19 Dec 20].Cold Spring Harb Symp Quant Biol.2019;039032. doi:10.1101/sqb.2019.84.039032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長非編碼RNA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  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2016年作者曾提出長非編碼RNA功能與其加工和定位息息相關,而解析它們的加工代謝等生物學過程有助於深入認識其功能 (Trends Biochem Sci, 2016:10.1016/j.tibs.2016.07.003; Trends Talk with Ling-Ling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基因組來源相同的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細胞內的「坐標」定位和功能都存在顯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機制決定功能多樣化,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進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論文4月6日深夜發表於《細胞》。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 ...lncRNA|長非編碼|幹細胞|細胞質|細胞核|論文|轉錄|詳述|-健康界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的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的滯留在細胞核內。
  • Cell | 功能性長非編碼RNA從「垃圾」轉錄物演變而來
    Cell觀點 | 功能性長非編碼RNA從「垃圾」轉錄物演變而來撰文 | Qi在過去的十年中,關於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是否有功能的問題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
  • Mol Cell.:新型長非編碼RNA及其重要功能機制被發現
    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
  • 楊雪瑞課題組發現長非編碼RNA LETN控制細胞核仁形態與功能活性的...
    清華新聞網1月12日電 人類等高等哺乳動物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長非編碼RNA(lncRNA),其中絕大多數功能未知。在數萬個lncRNA中,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了數百個與多種細胞過程與生理功能相關的lncRNA,但在核心細胞過程中不可或缺,起決定性關鍵作用的lncRNA仍然非常少見。
  • Cell觀點 |功能性長非編碼RNA從「垃圾」轉錄物演變而來
    在過去的十年中,關於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是否有功能的問題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在極端情況下,據推測,即使缺乏任何可檢測的序列保守性,lncRNA的結構區域也有能保持其功能的可塑性。實際上,由於RNA分子具有功能性,因此它必須具有該功能的一些結構決定因素,這些決定因素要求嚴格限制並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進化保守性。
  • Cell觀點|功能性長非編碼RNA從「垃圾」轉錄物演變而來
    除了蛋白質編碼基因和公認的RNA基因(例如rRNA,tRNA和snRNA)之外,其餘大部分基因組都被轉錄成非編碼RNA,儘管水平很低。在過去的十年中,關於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是否有功能的問題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本月的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也很紅火,有很多重磅級成果,不僅解析了它們在疾病中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的方法學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研究進展:一.因此,巨噬細胞整合代謝信號以響應脂質過剩的能力是疾病易感性的重要決定因素。LXRs是配體依賴性轉錄因子,調節參與巨噬細胞對膽固醇反應的基因的表達。其中,LXRs的激活通過誘導一系列基因(包括編碼質膜轉運蛋白ABCA1的Abca1)促進膽固醇逆向轉運。Abca1對於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產生是至關重要的,其功能的缺失會導致丹吉爾病(Tangier disease)。
  • 2017年不能錯過的長非編碼RNA研究推薦
    長非編碼RNA是一類長度在200nt以上的非編碼RNA,主要從蛋白編碼基因的反義鏈以及間隔區轉錄出來。大部分長非編碼RNA擁有與mRNA相似的結構,包括5『端帽子和3』端的polyA,並可能包含多個小的開放閱讀框,甚至能與核糖體結合,然而,這類RNA卻不翻譯。那麼它們是否具有生理功能呢?
  • 史上最全非編碼RNA合集,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ncRNA比以前所想像的要豐富和重要的多,它們在轉錄調節,染色體複製,RNA加工,修飾,mRNA穩定性和翻譯,甚至蛋白質降解和轉運過程中都起作用。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Mol Cell:陳玲玲等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9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它是真核生物轉錄後加工過程中RNA剪接體(spilceosome)的主要成分。現在發現有五種snRNA,其長度在哺乳動物中約為100-215個核苷酸。snRNA一直存在於細胞核中,與40種左右的核內蛋白質共同組成RNA剪接體,在RNA轉錄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近日,有研究人員在Cancer Cell上刊文稱他們鑑別出了13種不同類型癌症相關的非編碼片段,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ncRNAs和癌症之間的關聯性研究。【6】長非編碼RNA調控大腸癌代謝長非編碼RNA(lncRNA)通常不像正常的RNA一樣編碼蛋白。然而,它們在調節細胞功能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引起了癌症研究者們的興趣。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發現,一種名為CCAT2的特殊lncRNA在體內和體外對癌症代謝均有調節作用。這些數據在費城4月20日舉行的2015AACR年會上有所報導。
  • Nature子刊: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定位及功能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的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的滯留在細胞核內。
  • 緊跟非編碼RNA研究前沿,怎麼能少了snoRNA!
    非編碼RNA是一類不編碼蛋白質,而通過RNA形式發揮功能的分子。近年來成為疾病,特別是腫瘤研究領域中的大熱門。miRNA,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等非編碼RNA均被報導在各類腫瘤中異常表達,並參與腫瘤的發生發展。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在這項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運用前期創建的無poly(A)尾巴RNA分離和測序技術發現了一條全新的長非編碼RNA,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