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瑞課題組發現長非編碼RNA LETN控制細胞核仁形態與功能活性的...

2021-01-12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1月12日電 人類等高等哺乳動物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長非編碼RNA(lncRNA),其中絕大多數功能未知。在數萬個lncRNA中,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了數百個與多種細胞過程與生理功能相關的lncRNA,但在核心細胞過程中不可或缺,起決定性關鍵作用的lncRNA仍然非常少見。近期,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雪瑞課題組首次發現了一個對於高增殖率細胞的核仁結構及功能至關重要的lncRNA,將其命名為LETN。研究還揭示了lncRNA LETN與其互作蛋白NPM1之間的共進化關係,對於未來的lncRNA功能研究具有高度的啟發性。

lncRNA種類繁多,功能複雜多樣,缺乏研究基礎與先驗知識,因此在許多生物醫學研究中,面對眾多未知功能的lncRNA往往無從下手,難以快速產生可驗證且具有較大原創性的科學假說。楊雪瑞課題組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致力於癌症系統生物學方法的開發。針對lncRNA功能研究的現實問題,他們聚焦腫瘤體系,使用公開的多種癌症大隊列組學數據,系統分析了上千個lncRNA對於腫瘤中轉錄調控通路的影響,以此作為lncRNA生理功能的量化指標,並進行優先級排序。此前,實驗室已經使用類似的策略系統研究了單個lncRNA或RNA結合蛋白及全基因組的DNA甲基化位點參與的轉錄調控系統,並以此為基礎發現HNRNPC蛋白在乳腺癌細胞中控制內含子Alu加工及內源雙鏈RNA的累積並調控細胞免疫反應,發現lncRNA NEAT1通過控制轉錄因子AGRN驅動前列腺癌細胞周期。

在本項研究中,楊雪瑞實驗室基於肝癌多組學隊列數據的計算分析發現RP11-196G18.22在所有lncRNA中排名第一,顯著區別於所有其它lncRNA,表現出非常強大且全局性的影響力。在這一線索的啟發下,研究團隊針對RP11-196G18.22展開了全面深入的功能與機制研究,最終發現其與NPM1蛋白互作,在高增殖細胞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並將其更名為LETN(lncRNA essential for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via NPM1)。2021年1月11日,該成果以長文的形式發表於《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題為「長非編碼RNA LETN與蛋白NPM1的互作控制核仁結構與功能以維持細胞增殖(Mutual dependency between lncRNA LETN and protein NPM1 in controlling the nucleo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sustaining cell proliferation)」。

研究發現LETN表達水平在多種腫瘤中上調,其通過與核仁蛋白NPM1的直接結合駐留在核仁中,並在促進NPM1五聚體的形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核仁是真核細胞中非常重要的無膜細胞器,是核糖體RNA的轉錄、加工以及核糖體亞基組裝的場所,控制了細胞蛋白質合成、有絲分裂、壓力應激等多種生物學功能。腫瘤細胞及神經前體細胞等快速增殖的細胞高度依賴於活躍的核仁功能,而核仁的功能與結構依賴於NPM1五聚體的形成。因此,LETN通過控制NPM1的寡聚化組裝,控制了核仁的正常形態與細胞功能,包括核糖體RNA合成及染色質凝聚等。

圖1. LETN的敲低嚴重破壞核仁中NPM1的組裝分布

更進一步,從進化的角度看,LETN僅在人類及其它高等靈長類動物中出現,而NPM1蛋白也在高等靈長類動物中存在兩個特異的胺基酸位點突變。論文發現正是這兩個位點的突變導致NPM1產生對非編碼RNA LETN的高度依賴性。因此,論文提出LETN與NPM1可能存在共進化關係,這使得人類細胞的核仁調控出現了由lncRNA LETN執行的新的調控層級。

圖2. NPM1蛋白兩個位點的人鼠差異導致人類細胞核仁中特異的LETN-NPM1互作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生王顯騰為論文第一作者,楊雪瑞為論文通訊作者。課題組其他成員胡小林、宋婉璐、徐暉、肖正濤、黃榮耀等為本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濟大學沈沁課題組及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趙海濤教授為課題提供了大力協助。研究工作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的資助。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北京)設施(清華大學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及清華大學生物醫學測試中心下屬基因測序與分析平臺、生物計算平臺、細胞影像平臺、蛋白質製備與鑑定平臺、功能分析平臺、蛋白質化學與組學平臺、細胞生物學平臺及清華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對本課題各項的分析與實驗提供了大力支持。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2-020-00458-6

供稿:生命學院

編輯:李華山 溫興煜

審核:呂婷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楊雪瑞團隊發現非編碼RNA在核仁形成及...
    sustaining cell prolifer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以前未表徵的人類長非編碼RNA(重命名為LETN)與關鍵核仁蛋白NPM1之間的相互功能依賴性。具體而言,在多種類型的癌症中,LETN通過與NPM1直接結合而位於核仁中。 LETN在促進NPM1五聚體的形成中起關鍵作用,NPM1五聚體是核仁顆粒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控制核仁功能。對LETN或NPM1的抑制導致核仁形態的相似而深刻的變化和核仁功能的阻滯,從而導致人類癌細胞和神經祖細胞的增殖抑制。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該成果揭示了長非編碼RNA SLERT 在細胞核仁功能和RNA聚合酶I (Pol I) 轉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機制。經典的長非編碼RNA和mRNA結構相似,含有5' 端帽子及3' 端多聚腺苷酸尾巴結構,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此外,近期陳玲玲研究組和國際上其他研究人員相繼發現哺乳動物細胞內還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結構的長非編碼RNA分子家族,例如具有小核仁RNA (snoRNA) 特殊結構的lncRNAs和環形RNA等,並具有重要調控功能。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陳玲玲博士正在介紹相關研究成果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
  • 新發現!楊雪瑞團隊發現lncRNA在核仁形成及細胞增殖的關鍵作用
    ,核仁在快速增殖的細胞中活躍。cell prolifer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以前未表徵的人類長非編碼RNA(重命名為LETN)與關鍵核仁蛋白NPM1之間的相互功能依賴性。  轉錄組的全面注釋揭示了各種物種中大量的長非編碼RNA(lncRNA)。在過去的幾年中,廣泛的研究發現了人類細胞中數百個具有各種分子和分子結構的lncRNA。
  • 清華楊雪瑞課題組提出系統鑑定編碼RNA的翻譯組研究新方法
    這是楊雪瑞課題組在翻譯組學研究領域的第二套信息挖掘方法。Ribosome profiling技術有兩個不同的應用方向:翻譯速率的定量比較與翻譯事件的系統鑑定。此前,楊雪瑞課題組開發了ribosome profiling數據分析工具Xtail,用於基因翻譯速率的定量比較,文章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 科學網—細胞核仁中長非編碼RNA機制獲揭示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
  • :新型長非編碼RNA及其重要功能機制被發現
    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
  • 我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王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近日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這將為進一步了解PWS症候群的病理機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分子所汪陽明課題組發現控制FGF/ERK通路和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的長...
    ,發現抑制FGF/ERK信號通路的長非編碼RNA,並解析了其促進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功能和機制。「數以萬計的非編碼RNA的功能是什麼以及如何發揮功能」是目前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之一。非編碼RNA中有一類長度大於200個核苷酸的被稱為長非編碼RNA,很多長非編碼RNA只在特定的細胞或者發育階段才表達,暗示它們可能參與細胞命運決定。但是,如何從數目巨大的長非編碼RNA中鑑定出真正有功能的那些分子是一個難題。
  • Mol Cell:陳玲玲等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一般認為,外顯子片段通過轉錄剪接成為具有功能的RNA,而內含子序列在剪接後被核酸酶快速降解,因此沒有生物學功能。生化與細胞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內含子來源的非編碼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後穩定存在,又可以在細胞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冠軍課題組發現大量基因組非編碼RNA功能性證據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冠軍課題組發現大量基因組非編碼RNA功能性證據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傳統研究認為,人類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由約2~3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所支配(約佔人類基因組2%)。而超過95%的人類基因組並不編碼蛋白質基因,而是構成了遺傳物質中的「垃圾」——非編碼RNA。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  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近年來通過研究不同類型長非編碼RNA分子家族的加工、代謝、定位與功能的偶聯,陳玲玲組發現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的新功能 (http://www.chenlab-ncrna.com/publications
  • 核仁小分子RNA高脂下導致細胞死亡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找到了在這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因素,也就是核仁小分子RNA。科學家此前認為這種RNA分子只修飾其他RNA分子。抑制這些令人吃驚的RNA分子能夠提供一種新方式,對抗肥胖。肥胖是導致心臟病和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過度放縱由貯脂細胞構成的脂肪組織,便會有過量卡路裡在血液中循環。
  •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魏文勝課題組報導長非編碼RNA的高通量功能性篩選...
    基因的功能探索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永恆主題。近幾年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組編輯技術讓直接在高等生物體內進行基因的功能篩選成為可能(Shalem, et al. Science 2014; Wang, et al. Science 2014; Koike-Yusa, et al.
  • ...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噬細胞活化和...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初始免疫細胞,是機體炎症反應的重要參與和調節者。巨噬細胞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和可塑性,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分化為經典激活(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替代激活(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兩種功能截然不同的亞型。
  • 非編碼RNA之snRNA和snoRNA最新研究進展
    snRNA一直存在於細胞核中,與40種左右的核內蛋白質共同組成RNA剪接體,在RNA轉錄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小核仁RNA(small nucleolar RNAs, snoRNA)是一類中等長度的非編碼小RNA,它們的長度在60-300nt不等,能與核仁核糖核蛋白結合形成snoRNP複合物。
  • 國內長非編碼RNA又一篇cell!9張圖帶你看完sno-lncRNA的研究歷程
    Sno-lncRNA是一類新型的長非編碼RNA,它們的序列中包含完整的snoRNA序列,並且該序列對sno-lncRNA的穩定性和亞細胞定位至關重要。sno-lncRNA在2012年由陳玲玲課題組率先鑑定出來,至今,已有3篇有關sno-lncRNA功能的文章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均出自該課題組。
  • 環狀RNA:非編碼RNA中的一顆明星
    最近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發現了成千中內源的circRNAs。circRNAs由內含子或外顯子序列產生,反向重複序列和RBPs對於circRNAs的形成是必要的。最近研究已經表明circRNAs可以以miRNA 海綿發揮作用,調控剪切或轉錄及親本基因的表達。
  • 生物醫學研究院、附屬兒科醫院周玉峰課題組揭示長非編碼RNA調控巨...
    巨噬細胞作為一種初始免疫細胞,是機體炎症反應的重要參與和調節者。巨噬細胞具有明顯的異質性和可塑性,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可以分化為經典激活(classically activated)的M1型和替代激活(alternatively activated)的M2型兩種功能截然不同的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