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cRNA|長非編碼|幹細胞|細胞質|細胞核|論文|轉錄|詳述|-健康界

2021-01-07 健康界

人類基因組包含超過30億個鹼基對,其中大約75%會轉錄,然而,只有不到2%的序列會編碼蛋白質,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


長非編碼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類長度大於200個核苷酸、廣泛存在的、但不具備蛋白質編碼能力的分子,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功能。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陳玲玲等在 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 regulation by long non-coding RNAs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 的綜述論文。


該文章系統論述了長非編碼RNA的生成、亞細胞定位、轉錄水平和轉錄後水平的基因調控功能與機制,並且探討了長非編碼RNA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和潛在應用



該綜述從lncRNA的轉錄、加工剪接、定位機制以及不同亞細胞定位的lncRNA功能、調控機制及潛在應用進行了詳盡總結。


lncRNA的生物發生和細胞命運


雖然大多數的lncRNA由RNA聚合酶II (Pol II) 轉錄產生,具有多聚腺苷酸的尾巴和m7G帽子結構,但是其加工剪接效率較低,並且呈現出明顯的細胞核定位現象。


定位在細胞核的lncRNA,可以與DNA、RNA、蛋白質等多種分子相互作用,調控染色體結構和功能;或者順式或反式調節基因的轉錄,影響mRNA的剪接、穩定和翻譯等。


一些lncRNA定位在細胞核內的無膜亞結構內,如核斑 (nuclear speckle)、核旁斑 (paraspeckle)、核內應激小體 (nuclear stress body) 等, 參與調控他們的組裝和功能。


細胞核內lncRNA的作用


剪接加工完全的lncRNA通過與mRNA類似的機制轉運到細胞質中或其它細胞器內。一旦定位在細胞質,lncRNA多在轉錄後水平反式調控基因表達,例如調節mRNA翻譯和降解等,或參與細胞內信號通路的調控。特殊細胞器定位的lncRNA則可參與細胞器的功能和代謝調控,如線粒體的氧化反應和穩態平衡等。


lncRNA在轉錄後水平反式調控基因表達


與癌症相關的lncRNA


最後,文章詳述了lncRNA在多種病理條件下,包括在神經分化、神經系統疾病、造血、免疫反應、癌症等相關疾病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及機制,並對lncRNA作為治療靶標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Maite Huarte教授和陳玲玲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Maite Huarte組博士後Luisa Statello和陳玲玲組博士生郭純潔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4篇 Cell 論文:兩篇lncRNA論文和兩篇circRNA論文,本文重點介紹其中的兩篇lncRNA論文。


2017年5月4日,陳玲玲團隊在 Cell 雜誌發表了題為:SLERT Regulates DDX21 Rings Associated with Pol I Transcription 的研究論文。



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 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此外,該成果還一併闡釋了此RNA與眾不同的新功能,拓展了長非編碼RNA的作用機制。


2020年4月6日,陳玲玲團隊在 Cell 雜誌發表題為:Distinct processing of lncRNAs contributes to non-conserved functions in stem cells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


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的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的滯留在細胞核內。值得一提的是,多個定位在人胚胎幹細胞細胞質中的長非編碼RNA參與維持人幹細胞自我更新,而相應的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則更趨向於定位在鼠胚胎幹細胞核內,對幹細胞維持沒有明顯作用。這些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的幹細胞內的亞細胞定位的不同,提示它們在人、鼠的胚胎幹細胞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加工方式和生物學功能。


研究詳細解析了其中一個新型的長非編碼RNA —— FAST在維持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的分子機制。FAST是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胚胎幹細胞中特異高表達。在人、猴來源的胚胎幹細胞hFAST定位在細胞質內,維持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機制研究表明,在人胚胎幹細胞中,細胞質定位的hFAST結合β-TrCP蛋白,使β-TrCP不能降解重要信號通路WNT中關鍵蛋白β-catenin,從而維持WNT信號通路持續激活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在鼠源胚胎幹細胞中,mFast定位在細胞核內,不能結合β-TrCP,也不影響WNT信號通路和幹細胞多能性。


為了進一步探究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間加工定位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和實驗驗證篩選到了調控它們不同定位的關鍵因子PPIE。在鼠胚胎幹細胞中,PPIE蛋白高表達並抑制長非編碼RNA (包括mFast) 的剪接加工而使其滯留在細胞核內;在人胚胎幹細胞中,PPIE蛋白低表達,使得更多的長非編碼RNA被剪接加工並得以運輸到細胞質內發揮功能;而在猴胚胎幹細胞中PPIE蛋白的表達、FAST以及其它長非編碼RNA在細胞內的定位和功能則更趨向於人胚胎幹細胞。


該工作首次發現非保守的RNA加工和定位在長非編碼RNA發揮功能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而提示長非編碼RNA的姿態萬千可能是物種特異性的調控和適應的一個重要機理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0-020-00315-9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0424-5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268-3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
    該文章系統論述了長非編碼RNA的生成、亞細胞定位、轉錄水平和轉錄後水平的基因調控功能與機制,並且探討了長非編碼RNA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和潛在應用。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4篇 Cell 論文:兩篇lncRNA論文和兩篇circRNA論文,本文重點介紹其中的兩篇lncRNA論文。
  • Nature子刊:陳玲玲等發表lncRNA綜述論文,詳述lncRNA的轉錄、剪接、定位及功能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發表了一系列長非編碼RNA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4篇 Cell 論文:兩篇lncRNA論文和兩篇circRNA論文,本文重點介紹其中的兩篇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長非編碼RNA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  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
  • 細胞核與細胞質的關係
    細胞核與細胞質的關係細胞正常的生長發育要依靠細胞核和細胞質的相互作用。
  • Cell|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長非編碼RNA 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它們在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功能【1】。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生物學研究。
  • 研究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該研究首次發現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來源幹細胞中的特異性加工是其發生適應性功能變化的重要機制,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進化提供了新思路。人類基因組中超過98%的區域都是非編碼區域。長非編碼RNA是一類廣泛轉錄但不翻譯產生功能性蛋白質的核糖核酸大分子。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陳玲玲博士正在介紹相關研究成果   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
  • 我科學家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最新發現與創新  本報訊 (記者王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分子細胞》近日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這將為進一步了解PWS症候群的病理機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楊雪瑞課題組發現長非編碼RNA LETN控制細胞核仁形態與功能活性的...
    清華新聞網1月12日電 人類等高等哺乳動物基因組中包含大量長非編碼RNA(lncRNA),其中絕大多數功能未知。在數萬個lncRNA中,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了數百個與多種細胞過程與生理功能相關的lncRNA,但在核心細胞過程中不可或缺,起決定性關鍵作用的lncRNA仍然非常少見。
  • Mol Cell:陳玲玲等發現一類新型長非編碼RNA
    ,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一般認為,外顯子片段通過轉錄剪接成為具有功能的RNA,而內含子序列在剪接後被核酸酶快速降解,因此沒有生物學功能。生化與細胞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證實了內含子來源的非編碼RNA序列既可以在剪接後穩定存在,又可以在細胞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 lncRNAs不同的加工方式或會促進其在幹細胞中的...
    2020年4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鏈非編碼RNAs(lncRNAs)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其缺乏蛋白質編碼潛能,在真核細胞基因中會廣泛轉錄,目前有研究表明,lncRNAs在多種細胞和生物學進程的基因表達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 :新型長非編碼RNA及其重要功能機制被發現
    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以封面故事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一類全新內含子來源的長非編碼RNA的產生機制,及其參與剪接調控的重要功能。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都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毫無疑問,卵母細胞是非常獨特的,它們有能力產生出創造一個個體所需的200多種高度分化的細胞。科學家們提到,卵母細胞和它們的細胞質均是不同尋常的。生命科學史上科學家認為操縱它們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體細胞克隆,將體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這一過程被稱為體細胞核轉移(SCNT)),通過人工方法激活後再移植到代孕母體,就可以產生一個新的生命,著名的「多莉」羊就是這樣誕生。
  • 日本團隊:僅激活8個基因,小鼠幹細胞直接轉為可受精細胞
    生命科學史上科學家認為操縱它們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體細胞克隆,將體細胞的細胞核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這一過程被稱為體細胞核轉移(SCNT)),通過人工方法激活後再移植到代孕母體,就可以產生一個新的生命,著名的「多莉」羊就是這樣誕生。
  • Cell:發現長非編碼RNA對細胞核仁功能的重要調控機制
    5月5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SLERT regulates DDX21-rings
  • 研究發現HIV-1複製的關鍵過程逆轉錄和脫衣殼都發生在細胞核內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是一類主要的HIV病毒,其選擇性地侵入CD4+T淋巴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亞群,也能感染B細胞、小神經膠質細胞及骨髓幹細胞,是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的主要毒株。以這HIV-1為代表的逆轉錄病毒的感染通常涉及病毒脫衣殼、RNA基因組逆轉錄成DNA,然後整合到宿主細胞基因組中。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發表論文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
  • 單分子成像揭示成體細胞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單分子成像揭示成體細胞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0:38:20 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Ulrich Steidl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利用單分子成像揭示了成體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 科學家發現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及其功能演變—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簡稱分子細胞卓越中心)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基因組來源相同的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細胞內的「坐標」定位和功能都存在顯著不同,首次揭示了長非編碼RNA物種差異「加工」機制決定功能多樣化,為深入理解長非編碼RNA的進化及功能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論文4月6日深夜發表於《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