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分子成像揭示成體細胞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2020-12-04 科學網

單分子成像揭示成體細胞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0:38:20

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Ulrich Steidl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利用單分子成像揭示了成體幹細胞的轉錄動力學。相關論文於2020年6月2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使用單分子RNA螢光原位雜交(smFISH)研究人員對源自小鼠造血組織的幹細胞進行了探究,以測量編碼轉錄因子的三個關鍵基因的轉錄動力學:PU.1(也稱為Spi1)、Gata1和Gata2。研究發現低頻、隨機的突發導致大多數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中這些拮抗轉錄因子的共表達。

此外,通過將smFISH與延時顯微鏡配對以及譜系聯合應用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單個幹細胞克隆產生的子細胞處於轉錄相關狀態(類似於轉錄啟動現象),但通過隨機和可逆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狀態之間的潛在過渡動力學卻能得到最佳捕獲。這樣,隨機過程可能會產生細胞行為,該行為可能被錯誤地推斷為是由確定性動力學引起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模型,其中基因表達的內在隨機性促進而不是阻礙了轉錄可塑性和幹細胞乾性的維持。

據悉,分子噪聲是所有生物系統固有的自然現象。尚不清楚隨機過程是如何產生和維持組織動態的平衡。

附:英文原文

Title: Single-molecule imaging of transcription dynamics in somatic stem cells

Author: Justin C. Wheat, Yehonatan Sella, Michael Willcockson, Arthur I. Skoultchi, Aviv Bergman, Robert H. Singer, Ulrich Steidl

Issue&Volume: 2020-06-24

Abstract: Molecular noise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is inherent to all biological systems1,2. How stochastic processes give rise to the robust outcomes that support tissue homeostasis remains unclear. Here we use single-molecule RNA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smFISH) on mouse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haematopoietic tissue to measure the transcription dynamics of three key genes that encode transcription factors: PU.1 (also known as Spi1), Gata1 and Gata2. We find that infrequent, stochastic bursts of transcription result in the co-expression of these antagonist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the majority of ha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Moreover, by pairing smFISH with time-lapse microscopy and the analysis of pedigrees, we find that although individual stem-cell clones produce descendants that are in transcriptionally related states—akin to a transcriptional priming phenomenon—the underlying transition dynamics between states are best captured by stochastic and reversible models. As such, a stochastic process can produce cellular behaviours that may be incorrectly inferred to have arisen from deterministic dynamics. We propose a model whereby the intrinsic stochasticity of gene expression facilitates, rather than impedes, the concomitant maintenance of transcriptional plasticity and stem cell robustness.

DOI: 10.1038/s41586-020-2432-4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432-4

相關焦點

  • Cell丨單分子成像揭示應激顆粒中mRNAs翻譯過程
    近年來,在活細胞中使用單分子成像技術的研究已逐步揭示SGs的mRNA募集動力學,但是仍不清楚將mRNA隔離到SGs是否對基因表達有任何影響【2,3】。由於SGs的形成往往與翻譯沉默相吻合,人們推測SGs直接導致應激下的翻譯抑制,且普遍認為SGs中只包含非翻譯mRNA。然而,卻很少有直接證據支持這一猜想。
  • 上海生科院揭示SUMOylation維持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的新功能
    該項研究揭示了SUMOylation調控果蠅精巢幹細胞穩態維持的新功能。  SUMOylation作為一種類泛素化翻譯後修飾對組織的發育以及疾病的發生至關重要,但是其在成體幹細胞中的功能鮮有報導。進一步的研究表明,上述SUMOylation通路在CySC細胞中功能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控制Hedgehog(Hh)信號通路活性而實現。隨後的體外生化實驗證明Hh信號通路下遊轉錄因子Cubitus interruptus (Ci)可以直接被SUMO化修飾,並且其第782位賴氨酸(Lys, K)的SUMOylation對於促進CySC增殖是必須的。
  • 研究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楊其恩課題組以小鼠為模型,揭示RNA甲基化修飾調控哺乳動物精原幹細胞微環境維持的新機制。成體幹細胞命運決定受到特殊微環境調控,在大多數組織中,微環境的形成和維持機制並不明確。精原幹細胞是一類經典的成體幹細胞,是哺乳動物精子發生的基礎。精原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間的精準平衡依賴於體細胞信號,尤其是支持細胞分泌的生長因子,如GDNF、FGF2和CXCL12等。精原幹細胞命運決定異常引起的生殖細胞枯竭導致不育,而生殖細胞過度增殖導致腫瘤的出現。
  • 長期實驗室培養成體幹細胞會導致癌症
    成體幹細胞(例如骨髓幹細胞)移植一直被認為是安全的,不會發生癌變.正當人們因發現幹細胞有可能治癒各種疾病而興奮不已之時,兩項最新研究揭示幹細胞移植也存在潛在危險.西班牙和丹麥的科學家發現,從成人骨髓或脂肪中提取的幹細胞,經過實驗室的長期培養,再移植到動物體內後,會形成惡性腫瘤.
  • 單分子螢光成像概述
    但是由於它不能排除來自焦平面上下的雜散信號,信噪比較差(圖1),對於本身信號已經很弱的單分子螢光來說,寬場成像不是一種好的成像方法。 TIRF 全內反射螢光顯微鏡(TIRF)是單分子螢光成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被用於研究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轉運動力學(Zimmerman et al.)以及分子擴散(Fujiwara et al.,2016)等。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汪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DNA損傷、端粒功能障礙等條件下造血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機制的研究 ;幹細胞代謝與生物體壽命的研究。造血幹細胞(HSC)是各種血細胞的始祖細胞,擔負著維持和重建造血的重要生理功能,HSC的功能異常是許多血液系統疾病的根源。HSC移植方法作為臨床治療血液系統難治性疾病和其他惡性腫瘤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
  • 解密人類「生老病死」,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
    細胞及其命運,是11月9日—10日召開的第685次香山科學會議討論的關鍵詞。專家認為,這次會議主題「細胞可塑性調控與細胞工程應用」,不僅關注生物學的核心問題,而且希望從細胞水平破解重大疾病機理並實現幹預治療。研究成體幹細胞可塑性,有助治癒糖尿病「細胞是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
  • 成體幹細胞比想像中更有用
    研究人員這種特殊的細胞可能治療帕金森症、糖尿病、脊髓損傷和其他嚴重疾病。         胚胎幹細胞是最「多才多藝」的幹細胞,根據治療需要,它能轉化成任何一種細胞類型。         現在,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新證據證實造血幹細胞——一種由骨髓衍生出的成體幹細胞類型,能夠進行比之前認為的更多的轉化,能夠轉化成多種組織類型,而不只是之前認為的血液細胞。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2019-03-01 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Natrue:成體幹細胞的DNA損傷可引發衰老
    生物谷報導:成體幹細胞對人體自我修復和組織再生至關重要,不過,成體幹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人體因而也會逐漸衰老。一項最新研究表明,DNA損傷是造成成體幹細胞減少進而產生衰老的主要機制原因。這一發現對於人類理解衰老過程以及幹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7日的《自然》雜誌上。
  • 河南幹細胞_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發展目標_鄭大中科博生
    幹細胞定向誘導分化及其調控機制研究研究幹細胞向某一特定緬腕類畫分布的案件,定向誘導胚胎幹細胞、iPS細胞及成體幹細胞分化為可用於細胞治療的功能細胞。結合材料學與組織工程技術研製功能性的人工組織器官。幹細胞定向分化機制研究。以胚層分化理論為基礎,研究幹細胞誘導分化的分子機制。結合發育生物學,研究幹細胞在體內外的分化過程。
  • 三篇Science揭示相分離與基因轉錄存在密切關聯
    傳統的生物化學重建和遺傳學研究已鑑定出很多在轉錄調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分子參與者。然而,弱的動態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促進活細胞中的基因激活的機制一直是未知的。活細胞單分子成像取得的進展為研究體內轉錄開闢了新的前沿。
  • 她聲音 | 中科院生化所曾藝研究組在Cell發表重要成果:利用成體幹細胞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曾藝研究組致力於成體幹細胞的研究,包括發現幹細胞身份屬性、研究幹細胞信號調控及其與疾病的關係。., 2016) 等多個組織中發現了具有幹細胞特性的新細胞類群,並解析了這些幹細胞在器官發育及癌症發生中的重要作用。為了尋找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曾藝研究組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成年小鼠胰島進行高通量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發現了一群新的細胞類群,其具有上皮-間質轉化的特性,並特異表達一種標籤,蛋白C受體 (Procr)。
  •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成體神經幹細胞通過TNF-α受體信號通路響應全身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1:12:15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Isabel Farias和Jose Manuel
  • 化學所在細胞信號轉導相關蛋白的單分子實時成像和表徵研究方面...
    單分子技術是20世紀末迅速發展起來的新技術。目前,生物體系中的單分子研究尤其是活細胞中單個生物分子動態行為的原位實時探測已成為單分子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前沿方向。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科技部納米科學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和中科院等相關項目的支持下,長期致力於活細胞體系單分子原位、實時成像和表徵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可用於細胞信號通路相關膜蛋白受體激活、內吞和配受體結合等研究的活細胞單分子螢光成像和單分子力譜法(J. Phys. Chem.
  • 細菌轉錄爆發現象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最近,哈佛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謝曉亮實驗室與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葛顥研究員合作,揭示了細菌內轉錄隨機爆發現象(Transcriptional bursting)的分子機制,這種隨機性是很多細胞和組織中細胞與細胞間基因表達量不同的主要根源之一
  • ...lncRNA|長非編碼|幹細胞|細胞質|細胞核|論文|轉錄|詳述|-健康界
    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 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這項最新研究通過分離人、鼠胚胎幹細胞細胞核和細胞質來源的RNA結合高通量測序分析,首次發現人、鼠胚胎幹細胞中長非編碼RNA的加工及亞細胞定位存在顯著差異。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的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的滯留在細胞核內。
  • Cell Stem Cell:成體神經幹細胞小生境的構造
    其中心含有室管膜下區幹細胞微小的頂端末梢(藍色部分),而周圍部分則含有多纖毛室管膜細胞較大的頂端表面(暖色部分),其中含有一種全新的具有2纖毛的室管膜細胞。圖片提供:Kenneth Xavier Probst)成體神經幹細胞是非常重要的一類細胞,它們保持著基本上皮特性,對於這類細胞的研究能大大改變我們對於成體神經原性小生境(niche)的認識。
  • Nature:研究揭示細胞轉錄因子新功能
    DNA的翻譯,研究者揭示轉錄因子並不一定是扮演著開關的功能,而是抑制複合物的結合行為任何一個旨在周末改善家庭工作的人都很清楚,要想幹好一份工作,必須有合適正確的工具。對於細胞來說,這些正確的工具就是基因所編碼的酶,正確的基因僅僅存在於所需要它們表達的細胞之中。人身體中每一個細胞都有自己特殊的工作去做,比如胰腺中的細胞主要來產生胰島素,眼鏡視網膜中的細胞負責感光和感覺顏色,當然,如果細胞中有不正確的基因行使不合適的工作,那麼細胞功能就會變得一團糟,嚴重者將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 上海科學家利用成體幹細胞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因為胰島β細胞功能失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許多患者需要終生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近年來,胰島移植作為新興的糖尿病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供體胰島的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這種方法的普及。如何源源不斷地獲得可用於移植的胰島β細胞?一種思路是利用器官或組織自身的成體幹細胞,在體外「仿造」有類似功能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