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2020-12-03 中國青年網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隨著調查,一條代寫、代投、偽造同行評審的國際論文「一條龍」服務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調查 「潤色」成幌子 花錢可發國際期刊

  百餘篇中國論文遭撤稿,出版方給出的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質量,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中國科協副主席、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主任黃伯雲院士告訴記者,調查發現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的評審專家信息。比如用自己註冊的郵箱地址冒充專家郵箱,評審時論文實際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裡。投稿人冒充評審人將正面評價發至出版方,從而達到操縱評審的目的。

  深入調查發現,虛假同行評議只是這其中的「冰山一角」。調查人員告訴記者,這幾批被撤論文中,有少數作者與第三方機構籤署了一「明」一「暗」兩個合同:「明」合同是指為論文進行語言潤色服務,而「暗」的就是成果轉移合同。論文直接由第三方代寫,完成後再轉移給買家,論文買賣的本質十分明顯。

  調查顯示,這些提供國際論文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多以「語言公司」的面目在網絡上出現。表面上,他們是為英文水平不高的科研人員進行論文潤色,實際上卻提供從虛假同行評議、代投到代筆的「一條龍」服務。這些機構網羅了不少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的「海歸」充當「槍手」,根據服務項目的不同向顧客索取幾千到數萬元的費用。

  除了「守株待兔」,第三方機構還會根據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提供的作者信息情況主動出擊,給「具有國際論文潛力」的論文作者發郵件,尋找潛在客戶。

  記者在調查結果中看到,論文被撤作者中有一位南京女醫生,她癌症手術經驗豐富,也積累了大量臨床數據。由於評職稱對國際論文數量有要求,這位醫生屢次向國際期刊投稿,卻因為英語水平不行和缺乏同行評議頻頻被退。於是她從淘寶上找了個第三方機構對論文進行潤色,隨後這家機構還為她提供了虛假的同行評議和代投服務。果然,論文發表在業內知名期刊《Diagnostic Pathology》(《診斷病理》)上。

  「調查表明,被撤論文中絕大多數作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學術不端。其中大多存在通過第三方代潤色、代投、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等行為,少數根本沒有實驗數據,直接是由第三方代寫。」黃伯雲說。

相關焦點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漫畫圖原標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107篇論文被撤 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原標題: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並無新意。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美國「減肥雞湯」專家被撤13篇論文,辯稱「沒有主觀謊報」
    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與品牌實驗室主任布萊恩·萬辛克這套靠改變行為習慣來輕鬆減肥的理念頗受讀者歡迎。然而,這位康奈爾的明星教授從2017年起便陷入了捏造研究結論的風波。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宣布一次性撤回萬辛克的6篇論文,使其被撤文章總數上升至13篇。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在撤稿聲明中,作者解釋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原因與實驗室搬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據交接不暢有關。
  • 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但論文署名作者均未給出個人回應。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Life Sciences雜誌官網聲明顯示,該篇論文是應雜誌主編要求撤回的,撤回原因是該文章與其他7篇文章的圖片存在重複使用的情況,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雜誌為在審稿過程中未發現此類問題向讀者致歉。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 Euxanthone可誘導卵巢癌細胞的細胞保護性自噬,對其抗腫瘤活性產生不利影響。
  • SCI 107篇文章造假被撤 全部來自中國!
    4 月 20 日,著名出版商 springer 旗下沉寂數月的 Tumor Biology (影響因子 2.926)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 107 篇文章,他們絕大多數都被證實同行評議造假,而且都來自中國!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學術腐敗始終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然而近日,一則國內學者因涉嫌抄襲而導致文章被撤的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一時間,群眾譁然。據了解,相關報刊、雜誌在2020年4月,撤回了中國學者31篇文章,涉及數十家高校、單位及公司。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這已經不是國內學術圈在國際發表上的第一次集體出醜了。2017年4月,施普林格集團旗下的《腫瘤生物學》雜誌一次性撤銷10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
  • 南大女教授百餘論文404 當事人: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原標題:南大調查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事件 當事人:自己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 醫生發論文惹的禍
    「不幸」的是,這篇論文也成了此次被撤下的107篇論文之一。           採訪中,林誠再三表示,此次撤稿論文事件定性應該是同行評議造假,不是論文造假,概念不同,性質更不能等同。「我可以保證,論文中的實驗數據是真實的。至於第三方找到的論文評審專家,偽造同行評議,這個我完全不知情。」
  • 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科學精神論場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
  • 已有30多篇COVID-19論文被撤,來看各論文撤稿原因
    表1 COVID-19臨床試驗總結已有30多篇COVID-19論文被撤稿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有19篇關於COVID-19的期刊發表文章和14篇預印本文章被撤稿或被標記為「 expression of concern」(表2、表3)。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
  • 論文工廠!162篇文章被撤!這本3分期刊竟讓中國學術界全面淪陷?
    今天,咱們要看下最近再次登上風口浪尖的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雜誌,以下簡稱為ERMPS。首先,ERMPS雜誌霸佔了上周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26本醫學雜誌中的高危首位。
  • 售賣SCI論文百餘篇 網上論文小鋪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多位院士認為應立法管制學術不端   在與記者討價還價中,「論文寫手」將漲價原因歸為發稿難,他說現在發稿嚴格得「變態」,導致價格飛漲。  「論文寫手」將售賣的學術稿件分成A類(預先寫好的稿件)、B類(定製稿件)、C類(翻譯稿件)、M類(特別保留稿件)四種類型。記者統計發現,從2010年至今,四類稿件賣出114篇,其中預先寫好的有109篇。售出論文高峰在2016年,一年賣出33篇SCI論文。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