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2021-01-15 中國日報網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

科學精神論場

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正因為如此,我們尊重自己筆下的每一行文字,每一篇文章。

然而,日前發生的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百餘篇之前發表的論文莫名被撤事件刷新了我們的認知。30多歲的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女教授梁瑩,在過去的學術生涯中發表近130篇論文,那些所謂的論文,卻早已經被刪掉或者查不到。而這些文章被撤掉緣於梁瑩自己要求,因為被發現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那些文章已經不是她的榮耀,而是她的罪證,所以它們變成了「看不見的文字」。

這件事讓我們知道,原來文字也是可以憑空消失的,原來那些曾經帶來榮譽、帽子、位子的抄襲行為是可以用一句「早年的錯誤」一筆勾銷的。

這些「早年的錯誤」打了誰的臉?當年那麼多學術大咖看不出梁瑩高產的論文幾斤幾兩;事後不斷被舉報的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卻如石沉大海;多名學生證實梁瑩上課玩手機、早退、缺課,管理部門卻視而不見,是誰在背後一再支持她申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獲得各種榮譽?梁瑩是文字的踐踏者,是學術規則的破壞者,那些容許、鼓勵她的人們扮演了什麼角色?

學者不尊重自己的論文,不曾對筆下的文字負責,不曾對文字的閱讀者負責,論文只是他們上位的「數據」,所以這些數據不需要時,被大刀闊斧地刪掉也就不足為奇。科研工作者不尊重科研,沒人想要創新、沒人想要探索,科研只是他們的「工具」,所以這工具可以根據現實的需要隨時調整方向、更改結論。

這樣的狀況如果成為大多數,那會是多麼可怕。

就像梁瑩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你這樣查,很多教授、博導都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她說的沒錯。梁瑩事件自然是一個特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又不是偶然。一個梁瑩暴露一個學校的校風問題,更是整個學界存在的學風問題。

這「早年的錯誤」若是不了了之,傷了誰的心?抄襲、垃圾文章成了著名學府的敲門磚,知名教授的墊腳石,這讓那些誠實做學問、紮實寫論文的人情何以堪?試想,如果沒有早年間的那麼多「論文」,這位老師如何能進入南京大學任教,如何能獲得那麼多獎項,又如何能在頂級英文刊物發表論文。如果這條道路被廣泛認可,以後是否會有大量年輕學者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本報評論員)

科學家們談論科學精神時一直強調要對「不好的」動刀子,讓它們無處遁形,才是對「好的」最大的鼓勵和尊重。如今看來,這條原則對整個學界同樣適用——只有淘汰那些違背學術原則撈取功名的人,扎紮實實做學問的人才有出頭之日。

相關焦點

  • 南大女教授百餘論文404 當事人: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原標題:南大調查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事件 當事人:自己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 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碩博論文被指抄襲,還涉及一稿多投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陸寧玥)7月初,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在微博舉報稱,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碩博論文存在嚴重抄襲。事發後,湖南大學及益陽市委組織部介入調查。今日(7月12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黎石秋多篇文獻還存在一稿多投的情況。
  • 上海交大:論文抄襲事件系「擅自更改題目並一稿多投」
  • 湘潭大學教授論文一稿十投遭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商學院學報》、《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經濟與管理》3家刊物是集中在2008年1月5日和6日收到論文稿件的。在黃旦看來,一稿多投的現象多見於研究生。當前的評價機制下,研究生在某種程度上比教授更需要發表論文。有些教授常常為了自己的學生而跟刊物維持一種關係,「這可能也會造成一稿多投。」
  • 山東大學文章因一稿多投及內容同質被撤
    編者按:山東大學文章因一稿多投及內容同質被撤,一篇文章投兩份期刊,撤銷兩次。昨日,Retraction Watch 推送了中國山東大學的文章因一稿多投被撤下的消息,消息寫到,「在 2011 年 11 月,一個以中國山東大學公衛學院為主的作者團隊將一篇論文投稿到了《婦產腫瘤學》雜誌上。但是在這之前兩個月,文章的第一作者決定將這篇論文,在去除了其他三名研究者(包括通訊作者)後,投稿到了《分子生理學雜誌》上。
  • 關於一稿多投,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最近,南大教授張曄、劉志彪被指「一稿多投、玩弄學術不端。」對此,教授回應道:張曄回應,「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所以那本增刊非常厚。關於一稿多投,你可能還不知道這些什麼是一稿多投?
  • 一稿多投了解一下,有人把批評一稿多投的文章發表了四次
    一、一稿多投現象層出不窮今天,筆者在思考《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存廢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在97刑法頒布以來就一直在討論,真的很不合理嗎?二十多年過去了,《刑法修正案》都出了10個了,該規定依然沒有改,所以你覺得是存是廢呢?
  • 南大教授被指「一稿多投、學術不端」? 回應:署名與內容有所不同
    北京青年報消息,近日,有網友指出南京大學教授張曄、劉志彪「一稿多投,學術不端」。兩位教授均對北青報記者做出了回應,張曄稱,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第二、三篇新農保的完全是不同研究對象,無需解釋;第五、六篇《加工貿易模式》一文是我的研究領域,當時投了其中一個期刊,很久沒有回應,以為不發表了,就重寫了一遍投了另外一個期刊。沒想到後來兩期刊都發了。所以兩篇文章觀點一致,但內容前後有所不同。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其次,在期刊資源本就有限的情況下,一稿多發不僅使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擠佔了他人發表學術論文的機會。此外,幾乎很難舉出一稿多發對於學界會有什麼益處來。因此,反對一稿多發,應當會取得人們的一致同意。但是,在禁止一稿多發的時候,為什麼要連一稿多投也加以禁止呢?
  • 從「一稿多投」談起
    不知從何時起,「一稿多投」似乎已然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於是,新老學者在投稿時必須遵守此項規則,只有等到對方說「不」時才可另投。有些學刊耍大牌,不發退稿函,僅告知作者三個月杳無音信便可另投。一些學子不堪等待,便暗中多投,那心態也是竊竊的,不勝惶恐。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一稿多投,顧名思義,就是一篇稿子同時或者先後投給多個期刊社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學術刊物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特別是核心期刊,同一學科的期刊社都為了下一屆能進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和統計源核心期刊目錄而在用論文的質量上下功夫,方式很多:約稿著名專家,拓寬徵稿來源,加快審稿速度,以爭取第一時間錄用到好論文。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聲明抵制抄襲和一稿多投
    編者按:許多的文學期刊都遭遇過某些作者一稿多投,或將自己舊作、別人作品改頭換面之後,再轉投其他雜誌。由於編輯們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行為,再加上抄襲的概念難以界定,此種行為仍在繼續。近期,深受其擾的《花城》雜誌聯合其他四十四家文學期刊,草擬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聯合抵制聲明。
  • 繼查出裁判沈寅豪抄襲後,馬寧一稿多投也遭舉報
    繼裁判沈寅豪執法京魯大戰首回合,因一點球涉嫌誤判,引發魯能球迷憤怒後,竟被揭發出學術論文與碩士畢業論文皆有涉嫌抄襲行為。可令馬寧或未想到的是,上海德比才結束,就有山東球迷再次揭發並舉報:馬寧的論文,存在一稿多投現象,並認為這是嚴重的學術不道德、學術不端問題!原來,山東球迷通過公開的資料進行搜索後,發現作為某大學副教授的馬寧的論文,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發布了一致性極強的兩次,更甚的是,論文中還有幾處錯別字,也被細心的球迷給揪了出來。
  • 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 存在一稿多投
    現代快報訊 近日,有學生在網上舉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分黨委書記、院長,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存在一稿多投、論文重複、抄襲等學術不端的問題。5月14日,鄧大才就此事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早年因素養不高,確實存在一稿多投的現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 專家談論文:「一稿多投」不違法 「克隆」原作應註明
    針對浙大博士後賀海波涉嫌論文造假一事,中國社科院智慧財產權專家李順德認為———  【新聞事件】  據2月6日《人民日報》報導,近日,浙江大學一個由院士牽頭的課題組多篇論文涉嫌造假一事,引起輿論關注。浙大藥學院博士後賀海波被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涉嫌數據抄襲、一稿多投等。
  • 淮安市委黨校講師劉東傑多篇論文涉一稿多投被舉報
    據悉,事件當事人劉東傑為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他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稱,因為之前對相關的學術規範、學術道德的認識較淺,加上對自己的學術能力不自信,為了稿件能發表,才幹出一稿多投和重複發表的事。劉東傑稱,他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願意為此事承擔責任。同一論文曾在不同期刊發表16次引關注近日,有媒體對劉東傑一稿多投的現象進行了曝光。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中國地質大學一教授涉嫌一稿多投、一稿多發,在同一刊物同一期發文...
    文:地京 編輯:學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管學院安海忠教授一稿多投,學術不端行為非常嚴重。 在《資源與產業》2013年第6期上,有安海忠署名的文章,共計 23篇。
  • 一稿多投但不發表_arxiv 不違背 一稿多投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李志民:論文一稿多投是否學術不端值得商榷
    在治理的過程中,關於學術不端的範疇也在逐漸由概況到具體,從模糊到明晰,但其中關於一稿多投是否屬於學術不端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有人將學術論文一稿多投比作一女兩嫁,一房多賣,也有人認為一稿多投並不像剽竊、篡改他人學術成果那樣非黑即白,它既是現實情況下不得已的手段,也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