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被指「一稿多投、學術不端」? 回應:署名與內容有所不同

2021-01-15 百度新聞

北京青年報消息,近日,有網友指出南京大學教授張曄、劉志彪「一稿多投,學術不端」。兩位教授均對北青報記者做出了回應,張曄稱,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第二、三篇新農保的完全是不同研究對象,無需解釋;第五、六篇《加工貿易模式》一文是我的研究領域,當時投了其中一個期刊,很久沒有回應,以為不發表了,就重寫了一遍投了另外一個期刊。沒想到後來兩期刊都發了。所以兩篇文章觀點一致,但內容前後有所不同。

昨日,有網友發帖稱,南京大學教授張曄、劉志彪「一稿多投、玩弄學術不端」。在網友貼出的文章截屏中,顯示「一稿多投」的文章有六篇,其中,兩篇文章的內容關於「政府干預、經濟自由與企業家精神」,另兩篇內容關於「新農保與農村養老質量」,還有兩篇內容則關於「沿海地區外資加工貿易模式(以蘇州地區為例)」。

北青報記者看到,網友提供的截圖中只有論文的標題、摘要,但並未給出文章全文。在論文的摘要中,作者的觀點是一致的,但幾篇文章的署名均有所不同,有的文章為張曄獨立署名,有的文章為共同署名,並非同一作者「兩投」文章。

隨後,北青報記者下載了六篇文章。對於網友爭議的《政府干預、經濟自由與企業家精神》兩篇,該網友認為兩篇文章內容雷同。北青報記者發現,其中一篇文章為「優化南京創業環境加速富民強市進程高層論壇」收錄的論文,後被發表在《南京社會科學》中,這一信息在論文的頁眉有所顯示。而內容重複度較高的為第五、六篇《加工貿易模式》,標題一致。

今天上午,北青報記者聯繫了張曄和劉志彪。張曄回應,「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所以那本增刊非常厚。正式論文發表在《南京大學》校刊當中;第二、三篇新農保的完全是不同研究對象,無需解釋;第五、六篇《加工貿易模式》一文是我的研究領域,當時投了其中一個期刊,很久沒有回應,以為不發表了,就重寫了一遍投了另外一個期刊。沒想到後來兩期刊都發了。所以兩篇文章觀點一致,但內容前後有所不同。」而劉志彪對此回應,請看清文章署名差異和內容再判斷。

此前,張曄、劉志彪曾因發表「生育基金」一文引發網友熱議。

轉自封面新聞

相關焦點

  • 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 存在一稿多投
    現代快報訊 近日,有學生在網上舉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分黨委書記、院長,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存在一稿多投、論文重複、抄襲等學術不端的問題。5月14日,鄧大才就此事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早年因素養不高,確實存在一稿多投的現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 關於一稿多投,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最近,南大教授張曄、劉志彪被指「一稿多投、玩弄學術不端。」對此,教授回應道:張曄回應,「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所以那本增刊非常厚。正式論文發表在《南京大學》校刊當中;第二、三篇新農保的完全是不同研究對象,無需解釋;第五、六篇《加工貿易模式》一文是我的研究領域,當時投了其中一個期刊,很久沒有回應,以為不發表了,就重寫了一遍投了另外一個期刊。沒想到後來兩期刊都發了。所以兩篇文章觀點一致,但內容前後有所不同。」而劉志彪對此回應,請看清文章署名差異和內容再判斷。
  • 李志民:論文一稿多投是否學術不端值得商榷
    在治理的過程中,關於學術不端的範疇也在逐漸由概況到具體,從模糊到明晰,但其中關於一稿多投是否屬於學術不端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有人將學術論文一稿多投比作一女兩嫁,一房多賣,也有人認為一稿多投並不像剽竊、篡改他人學術成果那樣非黑即白,它既是現實情況下不得已的手段,也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
  • 陝西將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行為列入學術不端
    公示明確將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等9類行為列入學術不端行為,並提出根據性質和情節,給予當事人警告、解職直至開除公職等處理。《細則》明確,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及學生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存在抄襲、剽竊、侵吞、篡改他人學術成果;偷換署名或改動署名順序,或將合作研究成果以個人署名發表;提供虛假的學術成果、證書、偽造不實的專家鑑定意見或其他證明學術能力的材料;偽造或者篡改試驗數據、結果、文獻或統計資料,捏造事實;一稿多投重複發表,或將已有成果改頭換面多次發表;偽造注釋;未參加創作,在他人學術成果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
  • 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論文拼湊,涉一稿多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蔡紅英的兩篇論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發表的論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間發表的專著也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同時,蔡紅英的兩篇文章還涉嫌一稿多投。公開履歷顯示,蔡紅英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曾被評為全國金融系統優秀教師。她還是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
  • 高校一稿多投屬學術不端 情節嚴重者開除公職
    據了解,這是我省首個關於高校學術道德建設的實施細則,適用於從事高校教育教學活動和學術研究的所有教師、專職科研人員和學生等。  「一稿多投」讓位「槍手代寫」  《細則》中認定的學術不端行為共九條(附後)。
  • 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科學精神論場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
  • 南大教授梁瑩回應被指學術不端:犯過錯但後來很努力,已提出辭職
    據澎湃新聞10月26日報導,10月26日晚,深陷學術不端輿論旋渦的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梁瑩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已向學校提出辭職。 「這件事對我傷害太大了。媒體的炒作,個別同事、學生和群眾非常惡毒的攻擊,(給我)造成了非常大的人身傷害。所以現在也是生病了,覺得也沒有必要再這樣(繼續工作),覺得太累。」梁瑩稱,鑑於這些,自己向學校提出了辭職。
  • 中國地質大學一教授涉嫌一稿多投、一稿多發,在同一刊物同一期發文...
    文:地京 編輯:學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管學院安海忠教授一稿多投,學術不端行為非常嚴重。 在《資源與產業》2013年第6期上,有安海忠署名的文章,共計 23篇。
  • 既被撤稿又被定為學術不端!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
    一方面是頻繁出現的一稿多投、一稿多發造成的學術不端,給期刊社和作者單位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是漫長的投稿周期,快節奏高強度的科研論文考核壓力之下,學術論文投稿處於絕對劣勢的地位,那麼可以深入的分析一下,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01、現階段的投稿主要是哪些渠道?
  • 南大女教授百餘論文404 當事人: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原標題:南大調查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事件 當事人:自己在學術圈待不久了)
  • 淮安市委黨校講師劉東傑多篇論文涉一稿多投被舉報
    據悉,事件當事人劉東傑為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他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稱,因為之前對相關的學術規範、學術道德的認識較淺,加上對自己的學術能力不自信,為了稿件能發表,才幹出一稿多投和重複發表的事。劉東傑稱,他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願意為此事承擔責任。同一論文曾在不同期刊發表16次引關注近日,有媒體對劉東傑一稿多投的現象進行了曝光。
  • 網曝南審兩副教授涉學術不端 校方:剽竊尚待調查
    東方網11月18日消息:昨天,有網友在南京多家論壇發帖爆料,稱南京審計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兩位副教授,發表的多篇論文疑有剽竊和一稿多投的行為。快報記者就此展開採訪,同時該校的紀委也正在調查此事。
  • 湘潭大學教授論文一稿十投遭質疑
    同題論文一稿十投日前,一封質疑湘潭大學商學院一名教授一稿十投的信件,顯示在校長信箱「科研產業」板塊的網頁上。發信人「外校人員」的單位為「清華大學」,他在信件中羅列了10篇論文的信息,題目均為《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基於金融深化視角的實證研究》,都於2008年發表在10家不同的學術刊物上。
  • 從「一稿多投」談起
    不知從何時起,「一稿多投」似乎已然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於是,新老學者在投稿時必須遵守此項規則,只有等到對方說「不」時才可另投。有些學刊耍大牌,不發退稿函,僅告知作者三個月杳無音信便可另投。一些學子不堪等待,便暗中多投,那心態也是竊竊的,不勝惶恐。
  • 論文降重|從韓春雨到翟天臨,學術不端層出不窮,應該如何避免?
    (三)偽造科研數據、資料、文獻、注釋,或者捏造事實、編造虛假研究成果;(四)未參加研究或創作而在研究成果、學術論文上署名,未經他人許可而不當使用他人署名,虛構合作者共同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註明他人工作、貢獻;(五)在申報課題、成果、獎勵和職務評審評定、申請學位等過程中提供虛假學術信息;(六)買賣論文
  • 論文一稿多發被指學術不端!專業人士:不會追究
    剛在上海灘德比吹出一場精彩比賽的馬寧,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媒體球迷的讚譽,他就遭遇了晴天霹靂:來自網友「阿彌陀佛-呵呵噠」曬出的截圖,他實名舉報馬寧存在論文一稿多發的不端學術行為,希望相關領導查處。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按:如果「3個月」的初審回復期限不變,那麼,禁止一稿多投,便不過是一種學術界/期刊界的霸權主義!《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作為行業標準,於2019年5月29日發布,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明確將「一稿多投」定性為學術不端。註:在上面的規定中,f條實際上是作者以一稿多發為目的進行的一稿多投。當在禁止之列。
  • 論文查重須知,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有哪幾種?
    當前知網在國內比如學術、科技期刊等使用十分廣泛,有賴於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幫助,能快速查出在學術研究中存在的抄襲、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根據檢測結果,有關的編輯出版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制止。那麼在初審環節,存在的學術不端行為主要有哪幾種?
  • 哪些情況下論文會被知網判定為學術不端?
    在此期間,有些同學已經在努力撰寫學術論文了,那麼我們很有必要注意自己的論文在什麼情況下會被知網查重檢測系統判定為學術不端。以中國知網的AMLC系統為例,在用該系統(數據來自:www.cnkiorg.cn)在線檢測論文時,可以發現不端文獻主要有重複發表、文獻複製比過高和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