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一教授涉嫌一稿多投、一稿多發,在同一刊物同一期發文...

2021-01-15 騰訊網

文:地京 編輯:學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管學院安海忠教授一稿多投,學術不端行為非常嚴重。

在《資源與產業》2013年第6期上,有安海忠署名的文章,共計 23篇。一期雜誌同時收錄23篇同一作者署名的文章,儘管一作寥寥,但也真的是聞所未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有心人去看看這個由我校主辦的中文核心期刊的編委成員,就會恍然大悟!《資源與產業》淪為少數人的自留地,學術公器幾盡喪失!

其他一稿多投的問題還有:

Web-based ver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mining right trade,分別在200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和6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兩個會議上一稿多投,甚至連文章名字都沒有修改。

還有Research on AAES Spatial-Temporal Data Model Based on Business Process of Resource Management這篇文章,也分別投到2008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和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和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2008.

現在國家對師德師風問題如此重視,不知道我們學校的領導還能否容忍這樣的老師做博導,指導學生?

公號推薦

SCI論文指南

提供專業的SCI論文寫作與發表經驗

精細的論文發表指導

讓你的論文寫作水平不斷提升

點亮「在看」

相關焦點

  • 從「一稿多投」談起
    不知從何時起,「一稿多投」似乎已然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於是,新老學者在投稿時必須遵守此項規則,只有等到對方說「不」時才可另投。有些學刊耍大牌,不發退稿函,僅告知作者三個月杳無音信便可另投。一些學子不堪等待,便暗中多投,那心態也是竊竊的,不勝惶恐。
  • 湘潭大學教授論文一稿十投遭質疑
    同題論文一稿十投日前,一封質疑湘潭大學商學院一名教授一稿十投的信件,顯示在校長信箱「科研產業」板塊的網頁上。發信人「外校人員」的單位為「清華大學」,他在信件中羅列了10篇論文的信息,題目均為《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基於金融深化視角的實證研究》,都於2008年發表在10家不同的學術刊物上。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比較行業標準中的「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條款,可以發現,其實這兩個條款之前缺少一個中間的可銜接之處,即禁止對同一篇文章不加改動的在其他期刊重複發表;「一稿多投」條款中的f條,也用的是重複「投」而不是重複「發」。因此,我猜測,該標準的制定者,實際上是在某種程度上將一稿多投等同於一稿多發了。他們認為,「多投」就是「多發」。這顯然是錯誤的。
  • 一稿多投但不發表_arxiv 不違背 一稿多投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河南大學教授3年發表273篇論文 一稿多投18次
    昨日,《南方日報》報導了河南大學副教授王浩斌3年發表273篇論文一事,眾多網絡媒體轉載,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昨日,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王浩斌不僅「論文高產」,同時還存在著大量的「一稿多投」、「重複發表」行為。
  • 李志民:論文一稿多投是否學術不端值得商榷
    在治理的過程中,關於學術不端的範疇也在逐漸由概況到具體,從模糊到明晰,但其中關於一稿多投是否屬於學術不端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有人將學術論文一稿多投比作一女兩嫁,一房多賣,也有人認為一稿多投並不像剽竊、篡改他人學術成果那樣非黑即白,它既是現實情況下不得已的手段,也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
  • 「一稿多投、一文多發」有利於科研成果廣泛快捷的交流
    這是基本事實,是探討「一稿多投、一文多發」問題的出發點。 作者發表論文是促進人類科學進步的重要環節,所以發表的渠道越多越有利於學術成果的交流,因而也就越有利於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一篇論文同時發表在多個期刊上,可以讓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篇論文,這對科學事業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 一稿多投了解一下,有人把批評一稿多投的文章發表了四次
    兩篇論文的收稿日期分別是2007年3月15日和2007年3月16日,原來是傳說中的「一稿多投」啊。一稿多投就是作者為了提高發表的可能性,將自己相同或相似內容的稿件同時投給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刊物。其中最具諷刺意義的是有個人寫了篇一稿多投的文章,然後一稿四發,這個人叫趙亞山,同樣的內容,他同時在《新聞採編》1994 年第 1 期以《一 「女」嫁多 「郎」的悲喜劇——一稿多投現象巡視和思索》為名發表,在《編輯之友》1994 年第 2 期以 《一稿多投現象透視》為名發表,在 《新聞愛好者》1994 年第 4 期以 《一 「女」嫁多 「郎」的悲喜劇———對一稿多投現象的剖析》為名發表,在《三月風》1994
  • 黃金大米事件中方停職研究員涉嫌論文一稿多發—新聞—科學網
    此外,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蔭士安涉嫌在以前的科研工作中「一稿多發」,把相似度極高的論文分別投給中外學術期刊。 ■美國雜誌展開調查 《美國臨床營養雜誌》是世界上最權威的營養學雜誌之一。記者此前曾經聯繫該雜誌編輯,了解「黃金大米」論文刊發的背景和審稿程序。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作者 | 陳彩嫻編輯 | 青暮今天,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計算機系教授Gautam Kamath在推特上發文,談到ICLR 2021拒絕了三篇論文投稿,原因是:一稿多投。這三篇論文的作者將投稿至ICLR 2021的同篇論文也投到了AAAI 2021。
  • 45家文學期刊抵制一稿多投 刊物與作者需互相尊重合理共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翻看雜誌時,發現不同的雜誌出現了相同的文章,你不禁想問,「為什麼要花兩份錢看同一篇文章」?  「原創首發稿源是文學期刊品牌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石,稿件的原創性更事關作者信譽,抄襲和一稿多投的發生會極大破壞行業規則和創作生態。」
  • 周俊生:抵制一稿多投,成名作家更要自律
    妥善的解決辦法應該是作者和刊物達成某種諒解,作者不要在作品完成的第一時間即一稿多投,而刊物對於因自身出版周期過長而導致某位作者作品在另家刊物上先行發表的情況,也要視不同情況做出不同處理。    一稿多投,其性質雖然不像抄襲一樣嚴重,但同樣是一種投機取巧行為,對文壇空氣也會產生汙染作用,同時也是對刊物編輯和讀者的不尊重。
  • 一稿多投,都是作者惹的禍?
    「尊敬的某學術期刊編輯部:我是上海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偶然發現,貴刊2006年第一期登載了我撰寫的一篇文章。本人確實曾經接到貴刊的徵稿通知,然後將該文投給了貴刊。但貴刊後來給本人的回覆中要求本人提供一定的版面費(回復還保留著),因此本人就放棄了在貴刊發表該文的打算,改將該文投給了另外一家專業學術期刊。
  • 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 存在一稿多投
    現代快報訊 近日,有學生在網上舉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分黨委書記、院長,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存在一稿多投、論文重複、抄襲等學術不端的問題。5月14日,鄧大才就此事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早年因素養不高,確實存在一稿多投的現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一稿多投,顧名思義,就是一篇稿子同時或者先後投給多個期刊社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學術刊物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特別是核心期刊,同一學科的期刊社都為了下一屆能進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和統計源核心期刊目錄而在用論文的質量上下功夫,方式很多:約稿著名專家,拓寬徵稿來源,加快審稿速度,以爭取第一時間錄用到好論文。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拒絕「一稿多投」能救文學雜誌嗎?
    文學雜誌一向獨立運營,像這樣大規模聯合整治的舉措不多見,這說明它們的確很為這些事傷腦筋。抄襲不用解釋,大家都懂。「一稿多投」則是相對陌生的概念,指的是作者把一篇稿子投給多家雜誌的行為。「一稿多投」之所以要被禁止,是因為它打擊了文學刊物的原創性與首發性,理論上是知錯犯錯。「一稿多投」一旦被發現,作家就面臨身敗名裂的危險。
  • 「一稿多投」往事
    30年前,全國書法類專業刊物不到10家,查仲林先生在河南美術出版社旗下的《青少年書法》雜誌當編輯,負責篆刻方面的稿子。  我那時學習篆刻才四五年,臨創之餘,學著寫一些談論篆刻的文章四處亂投,雖然發表了一些,但命中率還不是很高,因此常常一稿多投,《青少年書法》雜誌是我「進攻」的重點目標之一。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重申原創首發原則
    原標題: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45家文學期刊近日聯合發布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抵制聲明。   聲明提到,原創首發稿源是文學期刊品牌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石,稿件的原創性更事關作者信譽,抄襲和一稿多投的發生會極大破壞行業規則和創作生態。
  • 關於一稿多投,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最近,南大教授張曄、劉志彪被指「一稿多投、玩弄學術不端。」對此,教授回應道:張曄回應,「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所以那本增刊非常厚。正式論文發表在《南京大學》校刊當中;第二、三篇新農保的完全是不同研究對象,無需解釋;第五、六篇《加工貿易模式》一文是我的研究領域,當時投了其中一個期刊,很久沒有回應,以為不發表了,就重寫了一遍投了另外一個期刊。沒想到後來兩期刊都發了。所以兩篇文章觀點一致,但內容前後有所不同。」而劉志彪對此回應,請看清文章署名差異和內容再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