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2020-11-23 AI 科技評論

作者 | 陳彩嫻

編輯 | 青暮

今天,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的計算機系教授Gautam Kamath在推特上發文,談到ICLR 2021拒絕了三篇論文投稿,原因是:一稿多投。這三篇論文的作者將投稿至ICLR 2021的同篇論文也投到了AAAI 2021。

註:「Desk-Rejected」(直接拒稿)指沒有經過送審給同行而被編輯直接拒稿。

ICLR 20201直接拒稿頁面連結:https://openreview.net/group?id=ICLR.cc/2021/Conference#desk-rejected-submissions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體的不同作者,在編輯和審稿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試圖或已經在兩個或多個會議同時或相繼發表內容相同或相近的論文。

嚴禁「一稿多投」/「雙重提交」(no dual-submission rule)是各個頂會的硬性規定,但每年仍有許多投稿作者會犯同樣的錯誤。

事實上,嚴禁「一稿多投」不僅是頂會的規定,也是絕大多數正式會議、期刊投稿的規定。

據AI科技評論了解,各個出版期刊之間、頂會之間的資料庫都是共享的,類似於國內的知網查重(當然操作要高級很多~)。

除了「一稿多投」,在同一個頂會/期刊投多篇內容重合度與相似度很高的文章,也有可能會遭到直接拒稿,被編輯列入黑名單。

有些人是因為同時在多個頂會提交了abstract,在決定最終投稿會議後忘記撤下其他會議的摘要提交,但也另一些人是抱有「投機取巧」的心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1

為什麼嚴禁「一稿多投」?

除了為阻止投機取巧的現象,也是為了減輕審稿人的工作壓力。

換個角度看世界:你上學時覺得寫作文很辛苦,有考慮過要改全班作業的老師有多累嗎?

當下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頂會論文投稿數量逐年增加,但合格的審稿人數量卻不足,論文評審者的工作量自然也在加大。

據統計,NeurIPS 2020的論文投稿數量為9467篇,比上一年增長了約38%;CVPR 2020的論文投稿數量為6656篇,比上一年增長了約29%;AAAI 2020的論文投稿數量為8843篇,比上一年增長了約12.4%;ICML 2020的論文投稿數量為4990篇,比上一年增長了約45.7%。

為此,除了因重大違規行為(例如非匿名或超出頁數限制)而被拒絕的研究之外,NeurIPS組委會也在「提前拒稿」階段僅根據「論文摘要」就刷掉了大批論文。

在NeurIPS 2019的論文審核上,便出現了大量評審者推遲提交評審,甚至在DDL最後一刻選擇退出評審者行列的情況。DDL過去36個小時之後,只有73%的論文獲得了至少3個評審結果。

在評審的過程中,僅僅是找出一稿多投或內容重合度極高的論文,便已為評審者增加了許多工作量。頂會之間的資料庫共享自然應勢而生。

早在2019年,NeurIPS便與其他學術會議如BMVC、ECML-PKDD、EMNLP-IJCNLP、ICCV等建立合作,由流程管理人員運行相應腳本,將提交至NeurIPS的論文與其他學術會議的論文進行對比。

2

當審稿人有多累?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答是:做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是怎樣的體驗?

港中文助理教授@周博磊分享了自己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方向,作為邀請審稿人審核論文投稿(包括TPAMI、IJCV、CVPR等會議)的心得體會,簡而言之,是「吃力不討好」。

原因是:目前絕大多數會議的評審者是無償審稿。學者一般是出於學術職責,為了更好地服務學術社區,而接受會議的審稿邀請。審閱一篇論文+寫審閱意見的時間大約需要花4-5個小時。不僅沒有任何物質回報,還要花費大量時間。

另一位知友@Mikoyan Y也分享了自己在國際各種期刊會議(包括IEEE Trans)的感受:

作為審稿人,要求通讀全文並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貢獻和技術細節,這樣下來一篇文章的評審一般需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審稿一般是無償工作,但審稿人卻是期刊/會議文章質量控制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所以總的來說,審稿是個責任重大、費時費力的工作,是需要「情懷」的工作。

但同時,他也提到,審稿可以更快獲得自己的研究領域裡最新的進展,可以學到許多知識。

在這種「審稿壓力大、同時又要把控稿件質量」的情況下,周博磊對頂會投稿論文內容也給出了幾點建議(AI科技評論作了不修改原意的整理):

1、注重論文的第一印象,圖表弄漂亮些,錯詞少一些,語句流暢些。

2、用LaTex進行論文排版。

3、做圖表能用矢量圖就不要用標量圖。pmatlab可以導成eps或者pdf,從而得到矢量圖。

3

優雅「避雷」:一篇論文只投一個頂會

一般情況下,均需要在明確被拒稿or主動撤稿的情況下,才能投稿至其他頂會。

針對嚴禁「一稿多投」的規定,有些人持有反對意見,認為:如果會議/期刊的審稿時間延長(比如長達一年),那麼會對作者的研究造成拖延。

與期刊相比,學術會議一般可以在rebuttal期間撤稿,算下來每次投稿一般耗費不過3個月左右。

ICML 2020便曾試過推遲整整一個月發布最終結果。當然,為了減少最終結果延期所帶來的影響,ICML 2020也在投稿政策中添加了:允許一稿雙投、允許撤稿兩個原則。

其中,一稿雙投的前提是你要提交的會議的論文提交截止日期在2020年5月9日(原始通知日期)之後。

ACL 2020允許作者將在審論文提交到其他會議(但需要那些會議允許重複投稿)。但如果你的論文被ACL錄用並打算在ACL會議上展示,你需要將論文從其他會議撤回。

各個會議每年接收論文投稿的規定或許會略有不同,因此,大家在投稿之前,第一件事應該是:仔細閱讀會議投稿要求。

此外,不可避免的是,會議的評審者可能會誤判「一稿多投」。

只上傳了摘要的會議文章、會議文集沒有刊號的、發表在內部刊物上的會議文章均不算作一稿多投。

前言中,Gautam教授所指的ICLR 2021 三篇「因一稿多投」被直接拒稿的論文中,其中一篇被拒論文的作者(即將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巴斯金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回復澄清,稱他們被拒稿是因為:在AAAI也建立了一個佔位符(place holder),上傳的是論文摘要,而非整篇論文,因此,這篇論文在10月1日(ICLR投稿截止的前一天)也已被AAAI拒稿。

但ICLR還是將這篇論文默認為「已向AAAI投稿」。

經反映,目前問題已解決。

科研之路艱辛,審稿亦艱辛。

在投資上,很多人都會建議: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但在會議論文投稿上,小編誠心建議:一篇論文只投一個會議;記得撤place holder。

祝大家投稿順利~

參考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81545/answer/135398804https://mp.weixin.qq.com/s/G6UNGSL08FRaXlNE9QP1dwNeurIPS 2020論文接收列表已出,歡迎大家投稿讓更多的人了解你們的工作~

相關焦點

  • 加入允許一稿多投……
    前幾天突然冒出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學術界允許一稿多投會怎麼樣呢? 對於作者而言,論文完成之後,自己喜歡的期刊都可以試一試,甚至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但,如果論文質量確實得不到眾多期刊的青睞,那麼即便一稿多投了,這篇文章最後還是會無疾而終。
  • 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
    02、為什麼會產生一稿多投這種現象?我們現來分辨一下一稿多投和一稿多發的區別,一稿多投顧名思義是一篇論文投稿給多個期刊,一稿多發則是同一篇論文在不同的期刊不同的時間發表出版。原則上這兩者的行為都屬於學術不端,但是後者的後果更為惡劣。打個比方,一稿多投 好比同時和好幾個對象談戀愛,最後哪個結婚算哪個。
  • 論文被拒稿後,全世界都在教你怎麼寫論文
    最近看了一篇名為《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的文章深受啟發!  小袁這裡就不再對一稿多投的性質進行贅述,只是通過這篇文章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教學怎麼寫論文,而大多數作者依舊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從字面意思來看,應該很快就有人反駁:能力不行怪誰?
  • 一稿多投了解一下,有人把批評一稿多投的文章發表了四次
    一、一稿多投現象層出不窮今天,筆者在思考《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存廢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在97刑法頒布以來就一直在討論,真的很不合理嗎?二十多年過去了,《刑法修正案》都出了10個了,該規定依然沒有改,所以你覺得是存是廢呢?
  • 一稿多投,都是作者惹的禍?
    本人確實曾經接到貴刊的徵稿通知,然後將該文投給了貴刊。但貴刊後來給本人的回覆中要求本人提供一定的版面費(回復還保留著),因此本人就放棄了在貴刊發表該文的打算,改將該文投給了另外一家專業學術期刊。該文已經於2005年在該刊第四期刊出,不想貴刊竟然在沒有用稿通知等相關程序的情況下又刊登了該文,而且既沒有通知本人,也沒有給本人寄來載有本人論文的貴刊雜誌,因而使一稿兩投的錯誤,長期未被本人發覺。
  • 嚴禁一稿多投:NeurIPS 2019剛剛斃掉了19篇論文
    昨天,本屆 NeurIPS 程序主席、谷歌大腦研究員 Hugo Larochelle 等人發出了一篇公告,宣布大會剛剛因為一稿多投拒掉了 19 篇論文。這讓人們的神經再次緊張了起來。改一改再投也不行?NeurIPS 的程序主席們表示他們還在審查一些疑似與其他 AI 學術會議投稿雷同的論文,未來拒稿的數字可能還會增加。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按:如果「3個月」的初審回復期限不變,那麼,禁止一稿多投,便不過是一種學術界/期刊界的霸權主義!《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作為行業標準,於2019年5月29日發布,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明確將「一稿多投」定性為學術不端。註:在上面的規定中,f條實際上是作者以一稿多發為目的進行的一稿多投。當在禁止之列。
  • 一稿多投與編輯只認「牛人」有關
    兼愛  《中國青年報》11月15日刊登「青年話題編輯部」文章《時評人的責任與操守》,批評一稿多投,訴說編輯選稿的苦衷,言懇意切。筆者每見被稱為「大牛」的名寫手們八面風光,以「此稿不幸只中了一家」為憾,對照此文,頗多感慨,就此對「一稿多投」現象妄言數句。
  • 周俊生:抵制一稿多投,成名作家更要自律
    但是,45家文學期刊提出的抵制一稿多投,卻在文壇內外引起了一定的爭議。詩人、小說家葉耳表示,一篇小說投給刊物,一般需等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都不會有結果,「你要作家不搞一稿多投,可是編輯們做到快速處理來稿和回復作者了嗎?」葉耳的這個意見很有代表性,因此這份聯合聲明也承諾將儘快處理來稿。但是,文學刊物普遍人手緊張,尤其缺少優秀的文學編輯,要求其快速處理來稿可能難以做到。
  • 從「一稿多投」談起
    不知從何時起,「一稿多投」似乎已然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於是,新老學者在投稿時必須遵守此項規則,只有等到對方說「不」時才可另投。有些學刊耍大牌,不發退稿函,僅告知作者三個月杳無音信便可另投。一些學子不堪等待,便暗中多投,那心態也是竊竊的,不勝惶恐。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重申原創首發原則
    原標題:45家文學期刊聯合抵制一稿多投   45家文學期刊近日聯合發布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抵制聲明。   聲明提到,原創首發稿源是文學期刊品牌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石,稿件的原創性更事關作者信譽,抄襲和一稿多投的發生會極大破壞行業規則和創作生態。
  • 一稿多投但不發表_arxiv 不違背 一稿多投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一稿多投」往事
    我那時學習篆刻才四五年,臨創之餘,學著寫一些談論篆刻的文章四處亂投,雖然發表了一些,但命中率還不是很高,因此常常一稿多投,《青少年書法》雜誌是我「進攻」的重點目標之一。有一次,我寫了一篇論文《肖形印布局藝術初探》,文字約6000,加上圖例,足有8000字上下的篇幅。當時書法類刊物的《稿約》中都會聲明:三個月未接採用通知,或半年內未見刊用者,可另投他刊。
  • 關於一稿多投,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最近,南大教授張曄、劉志彪被指「一稿多投、玩弄學術不端。」對此,教授回應道:張曄回應,「第一篇《企業家精神》是投的會議論文,後來被《南京社會科學》全部收到了增刊當中。所以那本增刊非常厚。關於一稿多投,你可能還不知道這些什麼是一稿多投?
  • 一紙聲明能遏制「一稿多投」嗎?
    》,文學作品「一稿多投」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一稿多投」何至於如此泛濫?一紙聲明就能遏制「一稿多投」嗎?青年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青年報記者 酈亮  「一稿多投」僅僅是因為想多賺點稿費嗎?  這發布聲明的45家文學期刊,幾乎囊括了中國目前最重要的文學雜誌,可見「一稿多投」已經到了何等泛濫的地步。
  • 「一稿多投」的法律屬性
    2003-03-31 13:16:18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溫毅斌   我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細則都沒有對作者一稿多投的這一民事行為進行法律性質的分析和界定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聲明抵制抄襲和一稿多投
    編者按:許多的文學期刊都遭遇過某些作者一稿多投,或將自己舊作、別人作品改頭換面之後,再轉投其他雜誌。由於編輯們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行為,再加上抄襲的概念難以界定,此種行為仍在繼續。近期,深受其擾的《花城》雜誌聯合其他四十四家文學期刊,草擬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聯合抵制聲明。
  • 遭遇一稿多投,該不該告訴對方期刊主編
    前兩天,作為某期刊編委,協助處理了一篇稿件,不到半小時的功夫,被我痛快地拒稿。   首先,我收到了期刊編輯的邀請信,讓我評估一篇論文。那篇文章,一共有30多頁。
  • 拒絕「一稿多投」能救文學雜誌嗎?
    文學雜誌一向獨立運營,像這樣大規模聯合整治的舉措不多見,這說明它們的確很為這些事傷腦筋。抄襲不用解釋,大家都懂。「一稿多投」則是相對陌生的概念,指的是作者把一篇稿子投給多家雜誌的行為。「一稿多投」之所以要被禁止,是因為它打擊了文學刊物的原創性與首發性,理論上是知錯犯錯。「一稿多投」一旦被發現,作家就面臨身敗名裂的危險。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一稿多投,顧名思義,就是一篇稿子同時或者先後投給多個期刊社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學術刊物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特別是核心期刊,同一學科的期刊社都為了下一屆能進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和統計源核心期刊目錄而在用論文的質量上下功夫,方式很多:約稿著名專家,拓寬徵稿來源,加快審稿速度,以爭取第一時間錄用到好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