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被拒稿後,全世界都在教你怎麼寫論文

2021-01-13 網易

  最近看了一篇名為《到底是誰在逼我們「一稿多投」》的文章深受啟發!

  小袁這裡就不再對一稿多投的性質進行贅述,只是通過這篇文章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全世界都在教學怎麼寫論文,而大多數作者依舊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從字面意思來看,應該很快就有人反駁:能力不行怪誰?

  可從小袁了解的現實情況看,即使實驗數據好,創新創意方法都足夠,論文也按照期刊格式嚴格修改,依舊會在特定的時間巧妙的被拒稿!

  那麼拋開大多數期刊約稿、側重、不符合收錄要求、潛規則等一切含糊不清的理由之後,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需求即是把柄

  任務指標。不管是畢業也好評職也罷,論文都是剛需中的剛需。

  就算今年明確指出論文不能再作為評價的唯一指標,但從大多數考核單位的表現來看,他們都不敢相信這種事能被完全執行。

  而小袁參與了很多名師教授的論文寫作課程都發現,在末了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教你怎麼投稿論文的方法,而大多數人對於論文寫作的事表現遠遠都沒有這個興趣高昂!

  同時,網絡上也有很多自主成立的評價網站,有過投稿經歷的人都會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目的就是讓後人能夠少踩坑。

  而有趣的是,在大多數經歷中,他們把期刊的反應效率跟編輯的態度放在的描述的首位,論文本身的價值則描述較少或者乾脆不提。

  小袁絕對不相信雜誌社或者編輯不知道這些負面評論,而事實也的確是這樣!

  一次與某編輯的閒聊中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有論文指標,我們是最終目的,所以他們的把柄就是我們的工作!

  這樣看來,指標真的是罪魁禍首,那為什麼這種打擊科研人員的東西沒有辦法被取締呢?

  往下看!

  帽子得戴高的

  高校是如何排名的?很明顯,重大成果是目前高校排名的最終評價方式。那麼重大成果怎麼來的呢?當然是由高校內部人員自己研發的!

  我們知道,在一些普通高校中,會有自己的優勢科目,而這些優勢科目會像一個誘餌一樣吸引全世界的同僚矚目,當然更重要的是能吸引更多的經濟收入。

  如果你覺得高校是一個孕育後代的聖地,那你就錯了,實際上,一所高校就像一個強大的產品部門,通過研發各種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產品而存在,這些產品的製造需要經費,後期也會產生相應的盈利,所以,能讓高校興奮的就是所帶來的經濟效果。

  所以各種項目,各種成果會被相當重視。就像企業不養閒人一樣,現在大多數高校實行「飛升即走」政策,如果高校研究人員不產出成果,直接等於不產生經濟效應,結果就是下課!

  而高校不產生效益的結果則是一個巨大的鏈式反應,沒有經費建設校園,無法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當然這些只是基礎,沒錢寸步難行是一個現實問題。

  如此看來,論文指標更像是一個求生欲強烈的表現。戴高帽則是完成指標的第一步!

  可這對於普通的高校老師來說,是他們該關心的事嗎?明顯不是,畢竟普通的作者寫論文可以在各個方面帶來收入才是第一動力。

  結合以上兩點,不管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提升,論文都是揮之不去的,那麼你會選擇主動還是被動呢?


不敢說的話

  回到開頭再看「一稿多投」,是不是發現突然特別能理解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唯一可以反駁的是,一稿多投侵害了所有人可能擁有的權力,可這又算什麼?

  之前某乎上有一個問題讓人耐人尋味,問題是這樣的:怎麼樣判斷一個人有學術潛力?

  下面有的人說看他的論文、看他人品、看他性格。。。唯獨一個資料顯示博士的人說了這樣一段話:


  當然,小袁並不是鼓勵大家一稿多投,借用一個粉絲的留言就是:在你沒有長出羽毛時你必須努力在同伴中存活下來,等你可以翱翔時,你要記得保護自己的羽毛!

  前一陣一位粉絲說,學校為了讓大家可以好好發表論文,專門聘請了某核心期刊的主編為全校老師開論文指導座談。

  小袁聽完後心裡一直憋著一口氣,如何去寫好一篇論文哪裡都可以學到,除了建設公平的體系之外,收斂人性中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寫在最後

  有時候,看多了那些九塊九的知識付費課程會讓人感覺到頹廢!我相信誰到了要在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程度都不至於去花那個冤枉錢,而去的人最多是緩解了一部分焦慮而已。

  這是個努力了都不容易有結果的時代,小袁從事這個行業多年,當你在分析自己被拒稿的原因時,不妨大膽一點。沒錯,編輯在審稿時就是你心中腦補的畫面!

  還是我看到的那篇文章,學術圈有人發起了一封呼籲信,信中是學術界基層最真實的心聲。雖然小袁非常明白,這個呼籲就像是當臂擋車,但卻好過九塊九的論文課!


  公眾號香樟經濟學術圈截圖

  最後,我就不再嘮叨論文的重要性了,但是我依舊希望你可以明白,與其被指標逼迫,選擇主動提升是更兩全其美的辦法。小袁可以很負責的提供援助。

  所以當你想要發表論文時,你只需要告訴自己,每天夜深人靜的讀文獻寫論文,就是你全新的開始!

  我是小袁,論文發表指導行業8年,合作多家期刊雜誌社,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收藏,如果你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你的論文被拒稿?原因都在這兒了!
    論文投稿後,有的論文順利進入同行評審階段,而有的論文則被拒稿了。不少作者會問,為什麼有些論文可以順利進入同行評審階段呢?其實,抓住編輯的審稿關注點很重要。一般來說,期刊編輯在收到稿件後,會先關注幾個重點項目以利儘速做出審稿決定是否讓論文進入同行評審階段。
  • SCI論文被拒稿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
    「我的文章第2天就被乾淨利落地拒了。」「我的文章被拒了5次,導師都說我衰,我都不知道要不要繼續投了。」「投出去毫無原因的被拒,鬱悶中……」「這算啥,我的文章返修後又被拒了,我沒地兒哭呢。」首先,我們來溫習一遍稿件送審的流程:我們可以把論文被拒分為三個部分:①論文未送審被拒②論文送審後被拒③論文返修後被拒為什麼文章投稿後
  • 學不來的狠人:論文被拒稿後,他怒幹一瓶病菌液
    作為一名研究僧,當你嘔心瀝血,皓首窮經,花費數以月計的寶貴青春年華,終於把自認為完美無缺、筆酣墨飽的論文滿懷希望投遞出去時,你看著投稿成功的郵件,抑制不住內心的激情澎湃,幻想著論文印成鉛字時的夢想成真,仿佛自己能夠評傑青、爭長江、當院士,未來一馬平川,人生從此巔峰……
  • 網絡教育學生管理論文怎麼寫?
    網絡教育學生管理論文怎麼寫? | 來源:網絡 https://www.eol.cn/ceici/ 想拿學位證書的小夥伴們還要留意了,要拿學位證書你的畢業論文考試成績要超過優質
  • 論文投稿還要看日曆?研究表明:周末被拒稿率最高
    發表SCI論文,從構思到寫作,再到成文修改潤色,每一步都費盡心思。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最後的投稿日期也是有很多學問滴~想知道什麼時候投稿接收率最高嗎?一周內,稿件接收概率與拒稿概率走勢圖周二投稿的接收率最高,周六、周日拒稿率居前兩位看完以上研究數據,是不是感覺又漲姿勢了~周二投稿,不要選擇周末投稿,不然論文千辛萬苦寫好,折在最後的臨門一腳,那豈不是很虧?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據分析可能會有以下3個原因。
  • 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的修成記,我被拒稿4次後終被錄用
    和大多數研究生的擔憂一樣,我也一直懷疑自己的論文到底能不能發表到核心期刊,尤其是當論文一次又一次地被意向的期刊拒稿之後,發表論文的信心一次又一次地被打擊。然而,堅持就是勝利,在一次又一次地努力之後,我終於發表了第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回想論文從選題、構思、收集數據到開始寫初稿、反覆修改、投稿的全過程,我覺得當初的所有努力都值得了。
  • 是不是從沒有人告訴過你,論文被拒了怎麼辦?
    投稿的時候,我非常自信,因為我的導師和合作者們都對它很滿意。我們不可能都錯了,對不對?8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我獨自一人在蘇黎世的辦公室裡打開拒稿信的那一刻。當時的我感覺自己失敗了。但我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論文被拒只是一次挫折,不是一場失敗。你仍可以把它投到其它地方,或者繼續完善它。 我在學習接受被拒時所面臨的問題是,其他人的被拒幾乎總是不為人知。
  • 只花5-10分鐘評審,還不提供拒稿理由,IJCAI就「槍斃」42%論文
    基於高級PC的投票和評論,負責該論文的領域主席最終決定該文論是否將進入全面審核階段。經過summary-reject階段,在接收的5147篇論文中,有2191篇被拒稿。通過瀏覽領域主席的評論,我注意到他們有些評論並不是以論文作者能夠閱讀的形式寫下的,所以我決定不向被拒稿的作者提供領域主席對論文做出的任何評價。
  • 《Nature》:論文被拒,如何翻篇?
    作為科研人員,每一篇論文的誕生猶如生孩子般:從實驗設計到數據採集,從奮筆疾書到刪除大改,終於完成的作品卻不能保證投稿即中,因此拒稿難以避免,Reject或許是每個科研人最痛恨的一個單詞。來自牛津大學的Lucy A. Taylor在《Nature》撰文,分享了如何去面對被拒稿的三種方法。
  • SCI拒稿原因有哪些?被拒後還能挽回嗎?
    學術研究人員或研究生在學術生涯中最常見的挫折之一就是被期刊拒稿,每次的論文投稿難免都會伴隨多次的拒稿。這的確令人沮喪,沒有成功投稿還是其次,主要是自己的研究想法和熱情無法被審查委員所認可,如果一直無法成功刊登甚至會懷疑自己做研究的能力。這個過程有長有短,全都取決於自己怎樣去處理情緒的問題,以及後續的改正進步措施。
  • 網絡營銷論文怎麼寫?
    網絡營銷是以網際網路為核心平臺,以網絡用戶為中心,並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營銷方式,很多朋友在寫這類網絡營銷論文的時候不知道從何下手,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網絡營銷論文怎麼寫。網絡營銷論文怎麼寫?1、題名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得出的涉及到論文範疇與水準的第一個重要信息,論文題目十分關鍵,務必認真掂量選中。許多人敘述其必要性,有一句話說的好「論文題目是文章內容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規定是:精確得當:簡潔明了精練和內涵恰到好處顯眼。
  • 本科畢業論文不會寫?不用怕!老師教你怎麼寫論文
    結合最近幾天新聞上關於某學校老師在論文答辯時怒扔學生論文這一事件,給各位本科生談一談本科畢業論文該怎麼寫。主要包括論文的字數,論文的查重率,論文的字體要求,論文對頁眉頁腳和頁碼的要求,以及論文參考文獻的引用時間及格式要求。第二,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先在知網上搜集相關的文獻資料,看看別人都研究了些什麼,尋找自己研究的創新點在哪裡,然後對近年來的文獻進行歸類,可以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也可以從研究的方法角度來對文獻進行歸類,這其實已經在完成文章的文獻綜述了。
  • SCI論文被直接拒稿?原因可能出在這裡,實驗數據很關鍵!
    但是在如今的科研文獻中,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有很多理工科的數據、特別是化學、物理、醫學、材料學領域,很多研究數據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是因為當初實驗不嚴謹造成的,但是後人也很少進行重複的驗證實驗,導致這些錯誤的數據被大家引用,導致新論文也出現了錯誤。
  • 研究生為什麼發表小論文?小論文怎麼寫?小論文怎麼發表?
    小論文對於很多研究生來說是一個相當頭疼的問題。首先是不明白什麼是小論文,或者是知道小論文但不知道具體含義是什麼。二是只知道需要寫小論文,不知道怎麼寫,寫什麼。三是發表論文的途徑是什麼,怎麼發。越想越煩,越想越覺得不想寫,還不如混混日子,甚至僥倖的想:最後在師兄師姐哪篇文章上掛個名字,說不定能過學校這關。這些都是困惑他們的地方。
  • 論文不斷被拒?Science Nature告訴你該怎麼辦
    科研人員的科研生涯中應該都有過被拒稿的經歷,並且我相信大部分會說一篇工作被拒一兩次不是家常便飯嗎,但是如果你是第一次經歷被拒,或者你一直處在一種被拒稿的狀態下,你該怎麼辦呢?當你感覺準備好了,問問自己這次拒絕會有哪些收穫?能讓研究更有力、表達更清晰嗎?能激發新想法嗎?別把它變成一種自我批評。被拒意味著你在挑戰自我,如果你完全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不冒任何險,那麼你也不會被拒,但是也不會進步。著眼大局,而不要迷失在細枝末節中。作者就經常等上一兩天後再去看審稿人的詳細評論,尤其是一些措辭嚴厲的拒稿: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沉浸在這些評論中,會適得其反。
  • 三十年前Nature拒稿信你見過嗎?拒的還是諾貝爾獎成果
    來源:如沐風科研維修站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心理素質也要過硬,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還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在發表初期大概率也會被審稿人懟得很慘,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
  • 一篇論文被拒11次是什麼體驗?
    文章被拒稿,再正常不過了!通常情況下,一篇普通的文章大概會有70%以上的機率被拒,學霸姐姐曾經看過一個小調查:平均一篇文章會被拒4-5次。你的文章被拒過幾次?你準備放手還是繼續投?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註:「Desk-Rejected」(直接拒稿)指沒有經過送審給同行而被編輯直接拒稿。ICLR 20201直接拒稿頁面連結:https://openreview.net/group?據AI科技評論了解,各個出版期刊之間、頂會之間的資料庫都是共享的,類似於國內的知網查重(當然操作要高級很多~)。除了「一稿多投」,在同一個頂會/期刊投多篇內容重合度與相似度很高的文章,也有可能會遭到直接拒稿,被編輯列入黑名單。
  • SCI期刊拒稿看看什麼原因?
    當辛辛苦苦寫作的SCI文章被期刊拒稿的時候;當你滿心期待卻收到期刊編輯拒稿信的時候;當大大小小修改無數次之後依舊被拒稿的時候。或許你會覺得很委屈,明明自己都盡力做好了,為什麼還是會被拒?那麼,你是否想過為何你的稿件會被拒?
  • sci編輯拒稿原因
    論文投稿sci期刊後,被編輯拒稿是難以避免的一種審稿結果。sci編輯拒稿,有一定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是作者需要了解,並在以後投稿發sci過程中要避免的。關於sci編輯拒稿原因,很多很多,常見的主要是以下幾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