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從沒有人告訴過你,論文被拒了怎麼辦?

2020-12-07 騰訊網

原文作者:Lucy A. Taylor

Lucy Taylor說,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如數數自己擁有的祝福,列出自己的優點,慶祝一下自己已取得的成就。

來源:Getty

我的第一次被拒稿經歷來得讓我猝不及防。投稿的時候,我非常自信,因為我的導師和合作者們都對它很滿意。我們不可能都錯了,對不對?8年過去了,我仍然記得我獨自一人在蘇黎世的辦公室裡打開拒稿信的那一刻。當時的我感覺自己失敗了。但我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論文被拒只是一次挫折,不是一場失敗。你仍可以把它投到其它地方,或者繼續完善它。

我在學習接受被拒時所面臨的問題是,其他人的被拒幾乎總是不為人知。我最近的一篇論文——第八篇——未經同行評議被拒5次、經過同行評議後被拒1次、申訴被拒1次、做了重大修改,之後才最終被我們嘗試投的第7本期刊接受。但是如果你去看那些已經發表的論文,它們毫無任何曾經被拒的跡象。每一份光鮮亮麗的簡歷和個人網頁也是這樣。很少有研究人員會分享他們論文被拒的消息,但是現實是,對於許多期刊而言,你被拒的可能性要大於被接受的可能性。即使那些後來被接受的論文通常也會收到一個「但是」:「我們喜歡你的論文,但是你需要做所有這些修改,而我們無法保證修改後的論文一定會被接收。」

雖然論文被拒是常態,但這絲毫不會減少你承受的痛苦。總會有某一次或好幾次被拒的經歷給你造成沉重的打擊——無論你已經在學術界摸爬滾打了多久。那麼,要如何應對這些重擊呢?以下是一些對我有幫助的小貼士。

善待自己

論文被拒令人沮喪,也讓人受傷(有研究可證)。認清自己的情緒。要記住,只是論文被拒了,不是你這個人被拒了。數數自己的優點,想想值得感恩的事情,或者回顧一下曾經取得的小成就,給自己打打氣。大家很容易忽視自己每個月所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在被拒之後。嘗試給自己一定的空間和時間,治癒自己。以我為例,去公園裡面隨便走一走就能讓我感覺好過一些,但是如果我需要更長時間的休息,我也會給自己放假。長期來看,給自己時間休息和平復,更有利於你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反思自己的目標

思考一下,你能從這種經歷中學習到什麼。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是我感興趣的研究嗎?提醒自己你的內在動機可以推動你前進。當你感覺準備好了,問問自己會有哪些收穫?能讓我的研究更有力、表達更清晰嗎?能激發我的新想法嗎?或者更簡單——能讓我學會如何不成為第二位毒舌審稿人嗎?別把它變成一種自我批評。被拒意味著你在挑戰自我。如果你完全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不冒任何險,那麼你也不會被拒,但是也不會進步。看看大的方面,而不要迷失在細枝末節中。我經常等上一兩天後再去看審稿人的詳細評論,尤其是一些措辭嚴厲的拒稿:在還沒有準備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沉浸在這些評論中,會適得其反。同行評議是一個了不起的流程,但在本質上也是主觀的,這意味著有時候被拒可能只是運氣不好。

分享個人經歷

論文被拒後,很容易感覺孤立無援。和同行同事分享自己的經歷,不僅有助於你應對拒稿,也有助於其他人應對自己被拒稿的情況。簡單地喝喝咖啡聊聊天,或是分享一下曾幫助你振作起來的建議或資源,也許能給別人的工作生活帶來一些不同。你可能無法一次性恢復,但是會慢慢變好的。如果沒有,那麼開口求助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你的朋友、家人、同事和心理輔導服務都能幫助你。就我來說,我當初寫了一篇談論被拒稿的職業專欄文章,以幫助我應對一系列被拒的情況,然後那篇文章被拒了。這是我的第二次嘗試(第25版),希望它對你有幫助。

原文以 Three ways to turn the page after your first paper rejection為標題發表在2020年4月28日的《自然》職業版塊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20-01166-2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英文原文

點擊圖片閱讀熱門文章

去過月球後,她可能會去火星:行星地質學家Jessica Watkins的工作也太酷了吧

疾病與罪汙:身處阿片危機中心的精神病學家

開了190年,有些科學會議再也不一樣了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China@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歡今天的內容嗎?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論文不斷被拒?Science Nature告訴你該怎麼辦
    作者給了一個極其恰當的比喻,這時候的審稿人就像正在跟你生氣的女朋友一樣,「你錯了,但我不說你錯在哪。你現在好好反省,如果想不出來,我就一直不理你。」拒你的稿子是我做過最英明的決定:審稿人有權批評你工作中的不足,這是他們的職責,但有時候審稿人明明可以說:「論文結論沒有有力的證據支撐。」但他們非要說成:「這個結論讀起來像是我那隻去世的貓寫的。」
  • sci論文被拒該怎麼辦,早發表小編告訴你
    國內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都將發表論文作為晉升職稱、崗位競爭、研究生畢業等工作的主要評價標準。可以說,撰寫科研文章是一個科研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基本功。科研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總結、研究、探討,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論文。
  • 被拒稿怎麼辦?Virchow告訴你答案
    如果你被雜誌方拒稿,怎麼辦?應對方法有很多。其中,Virchow提供了一種思路。1847年,Virchow在柏林大學作為病理解剖學部任職,他可是1821年出生的,時年才26歲,正值創造力的鼎盛時期的他,雄心勃勃地寫了很多文章。但大部分都被當時德國醫學雜誌編輯們拒稿了,他們認為這位作者過於激進。Virchow這一下子怒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 你的論文被拒稿?原因都在這兒了!
    論文投稿後,有的論文順利進入同行評審階段,而有的論文則被拒稿了。不少作者會問,為什麼有些論文可以順利進入同行評審階段呢?其實,抓住編輯的審稿關注點很重要。一般來說,期刊編輯在收到稿件後,會先關注幾個重點項目以利儘速做出審稿決定是否讓論文進入同行評審階段。
  • 論文被拒稿後,全世界都在教你怎麼寫論文
    不管是畢業也好評職也罷,論文都是剛需中的剛需。  就算今年明確指出論文不能再作為評價的唯一指標,但從大多數考核單位的表現來看,他們都不敢相信這種事能被完全執行。  而小袁參與了很多名師教授的論文寫作課程都發現,在末了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教你怎麼投稿論文的方法,而大多數人對於論文寫作的事表現遠遠都沒有這個興趣高昂!
  • 一篇論文被拒11次是什麼體驗?
    文章被拒稿,再正常不過了!通常情況下,一篇普通的文章大概會有70%以上的機率被拒,學霸姐姐曾經看過一個小調查:平均一篇文章會被拒4-5次。你的文章被拒過幾次?你準備放手還是繼續投?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 被拒稿要腫麼辦?睡上一大覺!
    當被拒稿之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搞神馬?編輯們難道沒有看到我的論文有多麼重要麼?是不是瘋掉了! 用這個來形容我第一次被拒稿的經歷真得一點都不誇張。幸運的是,我記得期刊Genome Biology的編輯Louisa Flintoft在一場BMC的Roadshow裡邊就告訴過年輕的科研人員,當面對拒稿時,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睡一大覺!
  • 《Nature》:論文被拒,如何翻篇?
    作為科研人員,每一篇論文的誕生猶如生孩子般:從實驗設計到數據採集,從奮筆疾書到刪除大改,終於完成的作品卻不能保證投稿即中,因此拒稿難以避免,Reject或許是每個科研人最痛恨的一個單詞。來自牛津大學的Lucy A. Taylor在《Nature》撰文,分享了如何去面對被拒稿的三種方法。
  • 論文投稿還要看日曆?研究表明:周末被拒稿率最高
    發表SCI論文,從構思到寫作,再到成文修改潤色,每一步都費盡心思。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最後的投稿日期也是有很多學問滴~想知道什麼時候投稿接收率最高嗎?下面這些數據會告訴你答案英國萊斯特大學的 Marcel Ausloos發表了一篇題為「Day of the week effect in paper submission/acceptance/rejection to/in/by peer review journals」的文章,主要是研究期刊投稿事件與命中率關係的。
  • IJCAI 2020 好狠,還未終審就拒掉 42% 投稿論文!被拒作者:一臉懵逼...
    我知道大家在沒有任何其他反饋的情況下收到拒稿通知,可能會非常失望,尤其是了解到幾位高級 PC 和一位領域主席認為你的論文無法被 IJCAI-PRICAI 2020 接收。我鼓勵你繼續尋找能夠發表工作的平臺。沒有反饋就被拒了?近一半的論文還沒走一半就撲街?諸位收到拒稿通知的同學此時的心情,可以說是心態炸裂啊!
  • 論文查重沒過怎麼辦?怎麼修改?
    不同高校對大學生論文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有的學校對於學生所交論文會有較高的標準,自然,重複率不能太高,而有些高校在論文這方面要求的就不是那麼嚴格。如此一來,大多數大學生在畢業之際會為了論文方面的事情而抓耳撓腮,苦惱不已。話說,論文查重沒過怎麼辦?我們要怎麼修改呢?
  • 只花5-10分鐘評審,還不提供拒稿理由,IJCAI就「槍斃」42%論文
    我知道大家在沒有任何其他反饋的情況下收到拒稿通知,可能會非常失望。我鼓勵你繼續尋找能夠發表工作的平臺。之前便有流言說,今年的IJCAI為了提高自己在頂會的地位,會有大動作。但萬萬沒想到,在summary-reject階段的拒稿率就高達42%,確實是一波神操作。
  • 畢業不知道怎麼寫論文?參考文獻找不到?讓過來人告訴你怎麼辦
    臨近畢業季,相信很多大學生們或研究生們已經開始為自己的畢業論文頭疼了。想不出題目怎麼辦?老師要求的參考文獻數量為五十篇,找不夠怎麼辦?所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我寫畢業論文的經驗,希望會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 SCI論文被拒稿的所有問題都在這裡
    作為師兄師姐,作為經歷過大風大浪的「過來人」,我們紛紛給他打了好幾遍預防針:沒事,放心大膽地投吧小老弟!就算真被拒稿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呢!結果,師弟的文章剛投出去兩小時秒被拒,感覺他整個人瞬間都不好了。雖然早已有心理防備,但是被拒稿搞的就像失戀,師弟的心情還是碎成了渣渣。
  • 學術分享|審稿人談審稿與投稿:從2篇拒稿說起
    時間充足的時候可以試一試,但如果對論文見刊有要求,選擇與論文內容相匹配的期刊,無疑「性價比」是最高的。 兩篇論文都通過了期刊編輯的初審,卻被審稿人高速拒稿。原因在於,兩篇論文看起來像那麼回事,仔細一看,經不住推敲。具體拒稿原因下文單獨討論。
  • 畢業論文太虐了,查重率太高怎麼辦?
    正值畢業季,每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要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從十二月份的開題,到寒假準備,到三月份的開始寫,到現在改,已經經過了好幾個月了,小編不禁想問一句,怎麼樣了?改好了嗎?畢業論文大家都要經歷查重環節,是不是用過很多查重軟體了?但是看到那降不下去的重合率,真的頭大,別著急,迷途來支招啦!
  • 一稿多投被拒稿,確實是你的錯
    註:「Desk-Rejected」(直接拒稿)指沒有經過送審給同行而被編輯直接拒稿。ICLR 20201直接拒稿頁面連結:https://openreview.net/group?換個角度看世界:你上學時覺得寫作文很辛苦,有考慮過要改全班作業的老師有多累嗎?當下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頂會論文投稿數量逐年增加,但合格的審稿人數量卻不足,論文評審者的工作量自然也在加大。
  • 被學校認定論文抄襲!我該怎麼辦?
    在英國寫論文,一定會講究追本溯源,也就是我們的文章必須要配備quotation, reference, bibliography。如果什麼都沒有,那就等待學院請你喝茶吧!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學術文獻支撐你的理論才行。 想像一下,被學院的老師們團團包圍,其中還包括你的導師。
  • 三十年前Nature拒稿信你見過嗎?拒的還是諾貝爾獎成果
    來源:如沐風科研維修站搞科研除了要有紮實的實驗技能,心理素質也要過硬,不僅要扛得住來自導師的各種嫌棄,還要在被拒稿n次後依舊堅強。但實際上,很多諾獎級別的研究,在發表初期大概率也會被審稿人懟得很慘,跟很多新手小白的遭遇也是一樣的拒稿信甚至更為扎心。
  • 學不來的狠人:論文被拒稿後,他怒幹一瓶病菌液
    此時一種叫「審稿人」的「Boss」往往會出現在你幻想通關的關鍵途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之勢讓你分分鐘回到夢醒時分。當然,如果他們心情好的話,可能你只需要回到電腦前做一下修改,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是讓你感到絕望的一招 KO—— 直接拒稿。披星戴月、聞雞起舞的研究成果不被同行認可,直接被拒稿想必是科研生涯中最為痛苦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