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南審兩副教授涉學術不端 校方:剽竊尚待調查

2021-01-12 東方網

  東方網11月18日消息:昨天,有網友在南京多家論壇發帖爆料,稱南京審計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兩位副教授,發表的多篇論文疑有剽竊和一稿多投的行為。快報記者就此展開採訪,同時該校的紀委也正在調查此事。

  網曝:

  兩名副教授多篇論文

  涉嫌剽竊、重複發表

  幾乎在一秒之間,披露南京審計學院外國語學院兩位副教授涉嫌學術不端的帖子,突然大規模地出現在南京的十多個論壇內,標題都是《世風日下,南京審計學院高校副教授又見學術不端》,發帖人網名都叫「袁怡君」。

  帖子稱,南京審計學院外國語學院的副院長鄭建新在擔任副教授期間,以第一作者共發表9篇文章,其中4篇屬於重複發表和一稿多投,另有4篇存在抄襲現象。同時,該校外國語學院大外部主任梁文青在擔任副教授期間,以第一作者共發表1篇文章,與他人合作7篇,其中1篇屬於重複發表,另有4篇存在抄襲現象。

  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袁怡君」還貼出了一張表格。在這張表格中,一共列舉了7篇論文,其中鄭建新單獨署名的有兩篇,梁文青單獨署名的有一篇,另外4篇都是兩人合署,鄭建新為第一作者。

  被列舉的7篇論文,都是關於英語語法等方面。其中,鄭建新與梁文青合寫的《英語歧義的修辭效果》被反映為「重複發表」,在2005年的11月份,兩人的另一篇論文《英語歧義的語用效果》發表在南京審計學院學報上,而在2006年的2月份,標題變成《英語歧義的修辭效果》後,又發表在武漢科技大學的學報上,兩篇文章的相似度高達94%。

  另一篇鄭建新署名的論文《輸入理論和情感過濾理論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也被反映一稿多投,這篇論文於2007年6月,分別在廣西社會科學期刊和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上同時發表,兩篇文章的相似度也高達91%。

  在網帖中,除了這份表格之外,還貼出了所涉論文《英語歧義的修辭效果》和《輸入理論和情感過濾理論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影印件,以證明發表在這四份期刊上的四篇論文,其實只是兩篇論文而已。記者對比了一下,相似度確實很高,有的段落甚至完全一樣。

  調查:

  網帖所指被剽竊者

  並不知情

  還有5篇論文被指剽竊。「袁怡君」反映,鄭建新、梁文青在2006年4月發表在武漢科技大學學報上的《英語語用歧義的美學功能》,是剽竊2002年株洲工學院學報上朱芙蓉等人的一篇論文,標題為《英語歧義的美學功能》,相似度達到41%,還有另外三篇論文,分別剽竊黃雪英、戴煒棟、劉練、唐燕玲等人的論文。相似度最高的達到了47%,最低的37%。而據記者了解,只要兩篇論文的相似度達到20%,基本可以認定為剽竊。

  那麼,「袁怡君」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呢?記者發現,在「被剽竊」的作者名單中,有一些是知名的學者,如戴煒棟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前校長,在學術界和教育界享有比較高的威望,還有唐燕玲是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教授。

  昨天,記者聯繫上其中的一位作者朱芙蓉。根據網帖的反映,鄭建新和梁文青的論文《英語語用歧義的美學功能》,就是剽竊了朱芙蓉的《英語歧義的美學功能》。朱芙蓉現在是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的副教授,她聽完記者的複述後,非常生氣:「作為學者,怎麼能做這種事情?這是搞學術的大忌!」朱芙蓉說,2002年發表的這篇論文她還有很深的印象,是和其他的同事一起合寫的,論文涉及英語語法和美學,角度非常新穎。隨後,朱芙蓉向記者要鄭建新兩人的電話,「我要好好核實一下!」朱芙蓉說。

  發表鄭建新和梁文青論文的期刊是否知情?昨天,記者致電他們論文發表最多的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編輯部,一位編輯表示,一稿多投和剽竊,是他們最忌諱的事情,每篇來稿他們都會進行核實,不過在幾年前,由於條件的限制,有些剽竊的論文可能會漏網,「現在專門有檢測學術不端的軟體,把上世紀80年代以來所有的論文都匯入到了這系統中,再把新投來的論文輸入進去,相似度高的話,就有可能是剽竊,非常好查。」

  不過,這位編輯表示,他們沒有接到任何一方的通知,因此鄭建新和梁文青沒有被列入黑名單,如果有論文投過來,只要質量過硬,還是會給他們發表。

  校方回應:

  重複發表屬實

  剽竊還需要調查

  記者在南審的官方網頁上發現,在梁文青的先進事跡中寫道:「梁文青同志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實踐,注重教學研究,歷年來,撰寫並發表了科研論文十餘篇,並參加編書4部。」

  對網帖揭露的內容,兩位當事人又是如何看待?昨天,梁文青的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的狀態中。隨後,記者打電話給大外部辦公室,一位姓範的工作人員接聽了電話,記者讓她代為轉述採訪要求,並留下了自己的號碼,但截至發稿時,梁文青都沒有回應。

  記者聯繫上了鄭建新。「我還沒看到帖子,無法回答你。」鄭建新在電話中說,他很忙,還要開會,暫時沒空去看這種網帖,「你不應該來採訪我,你應該去採訪發帖的人,文責自負,誰發帖,就由誰來負責!」隨後,鄭建新掛掉了記者電話。

  昨天下午,南京審計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朝國主動打電話給記者:「我們學校看到網帖之後,非常重視,下午就把兩位老師叫來,進行了初步調查。」吳朝國告訴記者,根據學校的初步調查,一稿多投和重複發表的情況確實存在,不過據這兩位老師反映,也有客觀原因,這是因為投稿過去後,期刊的回覆周期實在太長,他們以為不會再發表了,又投給了另外的期刊,結果造成了這種現象。

  至於是否剽竊,吳朝國表示,這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因為這需要專家的鑑定,僅靠相似度多少還不夠。吳朝國表示,如果調查屬實,會根據學校的學術委員會章程嚴肅處理。

相關焦點

  • 博士生曝蘇州大學教授剽竊論文:涉事教授否認
    校方稱正在調查  業內人士稱學生應獲得署名權  一起「師徒口水仗」近日在網絡上如火如荼。廈門大學博士生戈鋆在人人網發布4篇日誌,直指其本科畢業論文指導老師、蘇州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惲自求教授剽竊其學術成果發表論文。
  • 網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涉嫌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7月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李兆申院士,他表示事情通過組織在處理,「論文絕對沒問題。」
  • 華北電力大學回應教授孫玉兵涉嫌學術不端:正調查-孫玉兵 華北電力...
    原標題:華北電力大學回應網傳教授孫玉兵涉嫌學術不端:校方正在調查  上為李豐伯於2018年發表的論文圖片採訪對象供圖針對網傳「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孫玉兵等人被指涉嫌團隊論文造假」一事,華北電力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吳素華4月12日回應澎湃新聞稱:「我們學校很重視這件事,目前正在調查中,學術委員會的專家在提審,因為這涉及學術論文的認定,可能還有一個過程。如果有結果,我們會第一時間在公開平臺發布。」
  • 江蘇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校方:正在調查 對此「零容忍」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北京時間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和公式摘取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西南交大副校長涉抄襲論文 校方已上報教育部
    事件調查  -兩年前有人舉報,西南交大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慶此前公開發表的兩篇署名論文涉嫌抄襲或過度引用,舉報材料被發上網後引多方熱議  -其中一篇論文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因此有人提出該論文是「學生抄襲論文時用了老師的名字」,黃慶的過失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失察
  • 教授被曝抄襲匈牙利本科生論文!校方:「正在鑑定」
    開先河,國內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近幾年,國內教授涉嫌抄襲本科畢業論文事件並不鮮見。就在上月底,鄭州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某畢業生實名舉報導師剽竊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且複製比高達90%。對此,學校回應稱:正在進行調查,但結果不會公布。
  • 請回答2020:學術不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經所楊輝研究員被指控學術剽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返樸》收到一位生醫領域任教多年的教授的投稿,現原文登出。學術道德建設任重道遠,歡迎讀者朋友通過投稿或留言參與討論。撰文 | 焦宇學1. 老師,知乎上又爆出了大瓜,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楊輝研究員學術剽竊,各種微信公眾號都傳開了,您怎麼看?
  • 美國大學教授實名舉報中科院明星教授學術不端
    近日網傳: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學系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中科院上海神經所80後明星教授楊輝學術抄襲、造假。在此寫信實名舉報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楊輝剽竊和涉嫌造假等學術道德不端行為, 同時希望借這一事件懇請國家科技管理高層關注和重視當前國內學術界日益凸顯和 嚴重的科學誠信和學術道德問題,以維護中國科學界的聲譽。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翟天臨被學術打假事件持續發酵,2月16日,北大發布對此事的調查結果,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同意光華學院2月13日對翟天臨作出退出該院博士後流動站的處理。 不過,上述調查結果並未提及翟天臨學術不端的細節。此前,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的翟天臨在微博上曬出北大博士後錄用通知書,但其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
  • 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論文涉學術不端 被撤碩士學位
    4月2日,湖南大學官微發布關於劉夢潔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調查及處理說明,稱決定撒銷涉事的劉夢潔碩士學位,給予其導師洪源警告處分,取消其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說明稱,2019年3月21日,湖南大學成立專門工作組,對學校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經查,劉夢潔的碩士學位論文《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存在抄襲現象,構成學術不端行為。
  • 校方讓韓春雨事件謎團加深:不提學術不端但疑似按其標準處理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調查中發現,校方對韓春雨是否「學術不端」並未做明確認定,但是相關的「終止或者撤銷相關的科研項目,撤銷學術獎勵、榮譽稱號」,實際上是按照《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第五章處理部分對學術不端行為責任人作出的處理之一。
  • 請回答2020:學術不端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老師,知乎上又爆出了大瓜,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楊輝研究員剽竊和涉嫌造假,各種微信公眾號都傳開了,您怎麼看?答:發生了這樣的事當然很遺憾,從現有的公開信息看,我個人認為楊的行為屬於學術不端。如果楊只看過付已發表的論文,沒聽過那個報告,不知道付已經取得但未發表的實驗結果,而是獨立地進行實驗,可以認為是正常的競爭。
  • 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校方回應「正在鑑定」
    開先河,國內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近幾年,國內教授涉嫌抄襲本科畢業論文事件並不鮮見。就在上月底,鄭州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某畢業生實名舉報導師剽竊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且複製比高達90%。對此,學校回應稱:正在進行調查,但結果不會公布。涉事教師也未作出正面回應。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隔兩年,臺灣醫學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曝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的多達10篇論文遭臺「科技部」認定造假,規模不亞於當年郭明良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經過臺「科技部」、臺大及臺大醫院調查,認定以陳昆鋒為主的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造假,這10篇論文都有申請或取得臺「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劃。
  • 蘇州大學教授被舉報剽竊學生論文
    2011年10月15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的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上,兩院院士黃伯雲、姚守拙、劉筠、劉業翔呼籲「堅守科研道德與誠信、抵制學術腐敗和不端  同時,該論文的摘要中稱,這是「第一個關於最優多覆蓋問題的直接答案」,這激怒了戈鋆,他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剽竊和非常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出於諸多考量,戈鋆當時並未及時反映這一情況。直至2014年5月初,他意外發現惲自求向工程領域著名的《IEEE/ACM 網絡彙刊》投了一篇論文,已被錄用,即將正式發表。戈鋆發現這篇論文與會議論文「內容幾乎完全一致」。
  • 教育部明確六類學術不端情形 包括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
    教育部明確六類學術不端情形,包括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等。新京報訊 (記者沙璐)日前,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明確了六類學術不端情形,包括: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篡改他人研究成 果,偽造數據或捏造事實,不當署名,提供虛假學術信息,買賣或代寫論文等。
  • 天大教授被學生123頁材料實名舉報事件後續!所涉期刊回應
    通過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顯示, 在2011年到2020年間,「張裕卿至少造假了30到40篇碩士畢業論文,還有至少50篇學術期刊論文。」
  • 南京大學已正式調查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
    據中青在線10月24日消息,針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4日下午向記者證實,南京大學校方已正式介入調查,責成有關部門依照程序和規定,一定會有一個結果。對學術不正之風,南京大學不會護短。
  • 從不知知網到學術不端,打假學霸涉嫌學術造假
    既是小鮮肉又是剛被北京大學錄取為博士後的翟天臨可謂是十分優秀,但是造化弄人,最近翟博士卻被四川大學官網作為學術不端案例。中國知網是面向海內外讀者提供中國學術文獻、外文文獻、學位論文、報紙、會議、年鑑、工具書等各類資源統一檢索、統一導航、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的知識發現網絡平臺。是大學生寫論文的必備工具!
  • 天津大學研究生實名舉報導師學術不端,涉事導師已被...
    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教授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目前,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其他相關問題正在進一步調查」。 同時,天大化工學院主頁的師資隊伍裡確實也沒有了張裕卿教授的名字,解除聘用合同應該確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