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碩博論文被指抄襲,還涉及一稿多投

2021-01-15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陸寧玥)7月初,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在微博舉報稱,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碩博論文存在嚴重抄襲。事發後,湖南大學及益陽市委組織部介入調查。今日(7月12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黎石秋多篇文獻還存在一稿多投的情況。

吳丹紅公布在微博的材料顯示,黎石秋碩士論文存在抄襲行為。微博截圖

6月30日,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吳丹紅在微博舉報稱,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董嵐在湖南大學就讀時的博士論文存在抄襲行為,其後在微博發布知網論文查重報告顯示,在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部分的情況下,董嵐抄襲率達44.7%。

事發後,有網友發現董嵐博士論文存在大量抄襲「師兄」黎石秋博士論文的情況。新京報記者在益陽市政府網站查詢到,黎石秋中共黨員,湖南瀏陽人,曾先後擔任中共寧鄉縣委書記、政府縣長等職務,現任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董嵐曾擔任益陽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等職務。

吳丹紅表示,其對黎石秋的博士論文也進行了知網查重,在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部分的情況下,黎石秋博士論文抄襲率達37.1%,碩士論文抄襲率達75.4%。

此外,新京報記者今日以「黎石秋」為關鍵詞,在知網共搜出38條他發表的文獻結果,七篇文獻涉及一稿多投。其中,2003年至2004年,黎石秋圍繞安全生產撰寫的一篇文獻,以四個不同的標題發表在四份雜誌上。2007至2008年,黎石秋撰寫的《以「不同」促和諧》一文,以相同的標題分別發表在《中國人才》《民營科技》《中國·城鄉橋》和《領導科學》四份雜誌上。

新京報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陸寧玥

編輯 白馗 校對 陸愛英

相關焦點

  • 湖南益陽市委副書記再被曝碩士論文抄襲 複製比75.4%
    7月11日,湖南省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被指碩士論文系抄襲,總文字複製比高達75.4%,一篇28340字的論文重複字數21366。而就在數日前,有網絡媒體曝出黎石秋博士論文涉嫌抄襲,總文字複製比37.1%,15餘萬字論文重複字數5萬餘字。
  • 兩湖南廳官博碩士論文均被指抄襲,兩單位均回復仍在調查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陸寧玥)湖南省高院政治部主任董嵐和益陽市委副書記黎石秋,兩名湖南廳官雙雙被指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抄襲。今天(7月12日),新京報記者分别致電兩人工作單位的宣傳部門:湖南省高院宣傳處和益陽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均表示,此事仍在調查。
  • 黎石秋繼博士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涉嫌抄襲
    繼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曾在湘潭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黎石秋又被舉報其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複製比例高達75.4%。經比對發現,黎石秋碩士學位論文大面積複製粘貼了《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的多維探討》和《論比較廣告的法律規制》兩篇論文中的內容。此外,其早年發表的《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安全不應是「亡羊補牢」》 、《樹立科學的安全觀》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 淮安市委黨校講師劉東傑多篇論文涉一稿多投被舉報
    據悉,事件當事人劉東傑為江蘇淮安市委黨校一講師,他對北京青年報記者回應稱,因為之前對相關的學術規範、學術道德的認識較淺,加上對自己的學術能力不自信,為了稿件能發表,才幹出一稿多投和重複發表的事。劉東傑稱,他現在已經在改正錯誤,願意為此事承擔責任。同一論文曾在不同期刊發表16次引關注近日,有媒體對劉東傑一稿多投的現象進行了曝光。
  • 南大教授論文被撤 涉及抄襲一稿多投等問題
    原題:南大教授論文「蒸發」:數據刪得掉,學術臉面撿不回科學精神論場寫論文也好,寫文章也好,入行第一課,老師都會講: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名字。要知道,即便有一天你人已經不在了,你的名字連著你曾經寫過的文章還留在報紙上、雜誌上、書上。
  • 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被指學術不端 存在一稿多投
    現代快報訊 近日,有學生在網上舉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分黨委書記、院長,長江青年學者鄧大才存在一稿多投、論文重複、抄襲等學術不端的問題。5月14日,鄧大才就此事向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早年因素養不高,確實存在一稿多投的現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的一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目前校方已成立調查組對此事進行調查。
  • 上海交大:論文抄襲事件系「擅自更改題目並一稿多投」
  • 一稿多投了解一下,有人把批評一稿多投的文章發表了四次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兩篇論文換湯不換藥,基本上一模一樣,只是少許句子增刪而已。筆者這裡也不作冗餘的對比分析,暫且把兩篇論文的第一頁貼出來供大家參考。兩篇論文的收稿日期分別是2007年3月15日和2007年3月16日,原來是傳說中的「一稿多投」啊。一稿多投就是作者為了提高發表的可能性,將自己相同或相似內容的稿件同時投給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刊物。
  • 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論文拼湊,涉一稿多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蔡紅英的兩篇論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發表的論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間發表的專著也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同時,蔡紅英的兩篇文章還涉嫌一稿多投。公開履歷顯示,蔡紅英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曾被評為全國金融系統優秀教師。她還是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享受湖北省政府專項津貼。
  • 專家談論文:「一稿多投」不違法 「克隆」原作應註明
    針對浙大博士後賀海波涉嫌論文造假一事,中國社科院智慧財產權專家李順德認為———  【新聞事件】  據2月6日《人民日報》報導,近日,浙江大學一個由院士牽頭的課題組多篇論文涉嫌造假一事,引起輿論關注。浙大藥學院博士後賀海波被指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涉嫌數據抄襲、一稿多投等。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一稿多投但不發表_arxiv 不違背 一稿多投 - CSDN
    案例分析: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 我本以為一稿多投(Duplicate Submission)與重複發表(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的是同一回事, 可仔細回想和分析一下,發現有些「一稿多投」的作者還真的沒有「重複發表」的動機。
  • 繼查出裁判沈寅豪抄襲後,馬寧一稿多投也遭舉報
    繼裁判沈寅豪執法京魯大戰首回合,因一點球涉嫌誤判,引發魯能球迷憤怒後,竟被揭發出學術論文與碩士畢業論文皆有涉嫌抄襲行為。可令馬寧或未想到的是,上海德比才結束,就有山東球迷再次揭發並舉報:馬寧的論文,存在一稿多投現象,並認為這是嚴重的學術不道德、學術不端問題!原來,山東球迷通過公開的資料進行搜索後,發現作為某大學副教授的馬寧的論文,分別在2006年和2007年發布了一致性極強的兩次,更甚的是,論文中還有幾處錯別字,也被細心的球迷給揪了出來。
  • 發表論文可以一稿多投嗎?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一稿多投,顧名思義,就是一篇稿子同時或者先後投給多個期刊社這種情況下,有的人為了更迅速地發表文章就一稿多投,採用這種廣撒網的方式去投稿,想著這麼多期刊社總有一個會錄用。 學術刊物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特別是核心期刊,同一學科的期刊社都為了下一屆能進北大中文核心、CSSCI、CSCD和統計源核心期刊目錄而在用論文的質量上下功夫,方式很多:約稿著名專家,拓寬徵稿來源,加快審稿速度,以爭取第一時間錄用到好論文。
  • 45家文學期刊聯合聲明抵制抄襲和一稿多投
    編者按:許多的文學期刊都遭遇過某些作者一稿多投,或將自己舊作、別人作品改頭換面之後,再轉投其他雜誌。由於編輯們無法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行為,再加上抄襲的概念難以界定,此種行為仍在繼續。近期,深受其擾的《花城》雜誌聯合其他四十四家文學期刊,草擬一份對抄襲和一稿多投行為的聯合抵制聲明。
  • 「70後」女廳官被指碩博論文均抄襲 複製比趕超翟天臨
    7天後,董嵐再被曝出,碩士論文亦為抄襲。↑據知網檢測數據,董嵐涉事碩士論文總文字複製比52.3%據知網檢測數據,董嵐2002年1月上傳的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文票據市場的發展及其主要法律對策》總文字複製比52.3%,去除本人已發表文獻複製比42.6%。
  • 李志民:論文一稿多投是否學術不端值得商榷
    在治理的過程中,關於學術不端的範疇也在逐漸由概況到具體,從模糊到明晰,但其中關於一稿多投是否屬於學術不端至今仍然爭論不休,有人將學術論文一稿多投比作一女兩嫁,一房多賣,也有人認為一稿多投並不像剽竊、篡改他人學術成果那樣非黑即白,它既是現實情況下不得已的手段,也是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
  • 湘潭大學教授論文一稿十投遭質疑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商學院學報》、《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經濟與管理》3家刊物是集中在2008年1月5日和6日收到論文稿件的。在黃旦看來,一稿多投的現象多見於研究生。當前的評價機制下,研究生在某種程度上比教授更需要發表論文。有些教授常常為了自己的學生而跟刊物維持一種關係,「這可能也會造成一稿多投。」
  • 45家文學期刊抵制一稿多投 刊物與作者需互相尊重合理共生
    「原創首發稿源是文學期刊品牌得以確立的重要基石,稿件的原創性更事關作者信譽,抄襲和一稿多投的發生會極大破壞行業規則和創作生態。」5月20日,《花城》《人民文學》《十月》《收穫》等國內的45家文學期刊,共同發布一份《關於作品抄襲與一稿多投問題的聯合聲明》,希望作者和刊物互相尊重、共同自律。
  • 禁止「一稿多投」是合理的嗎?
    其次,在期刊資源本就有限的情況下,一稿多發不僅使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擠佔了他人發表學術論文的機會。此外,幾乎很難舉出一稿多發對於學界會有什麼益處來。因此,反對一稿多發,應當會取得人們的一致同意。但是,在禁止一稿多發的時候,為什麼要連一稿多投也加以禁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