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工廠!162篇文章被撤!這本3分期刊竟讓中國學術界全面淪陷?

2021-01-08 Ms六先生

今天,咱們要看下最近再次登上風口浪尖的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雜誌,以下簡稱為ERMPS。

首先,ERMPS雜誌霸佔了上周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26本醫學雜誌中的高危首位。其次,ERMPS雜誌近期又撤稿了162篇國人學者的文章(199篇中重複37篇),這也是繼2017年Tumor Biology雜誌撤稿107篇以來,最大的一次國人文章撤稿。

撤稿文章的作者所屬單位,幾乎遍布全國各個省份,具體有:

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安徽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大連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大連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陝西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南大學湘雅三院、海軍總醫院、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山東省立醫院、濰坊市人民醫院、濟寧第一人民醫院、煙臺山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東南大學附屬江陰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徐州醫科大學徐州市中心醫院、河南大學淮海醫院、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廈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溫州醫科大學附屬新昌醫院、湖南省人民醫院、邢臺市人民醫院、廣西百色市人民醫院、深圳市寶安區中心醫院、佳木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南通大學附屬吳江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市中醫院等等。

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大多為作者對論文的被質疑問題不予回應。據論文打假大佬Eliesbik分析,這些論文中,至少有100多篇論文的圖像來自同一圖庫,相同的圖像經過旋轉、鏡像、裁剪拼接、調色等,最後被放到不同的文章中。涉嫌嚴重造假,有論文工廠批量生產之嫌。

下面咱們來看下ERMPS雜誌的詳情:

義大利藥學期刊ERMPS,創辦於1997年,以半月刊的形式出版,一年24期,由不知名出版公司Verduci Editore出版發行,其ISSN、eISSN號分別為1128-3602、2284-0729。

ERMPS雜誌的主編為義大利天主教聖心大學的內科學教授A.V. GRECO, MD及A. GASBARRINI,在學術界的影響力並不算高。高級編委會成員中的國人學者,僅有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的江山平教授。

ERMPS雜誌的JCR分區:近兩年上升到藥學Q2區,在2014年之前均是Q4區。最新SCI影響因子為3.024分,在271本藥學雜誌中排106位,位置略靠前。

中科院分區:2020年12月最新基礎版相比往年版本沒有變化,均是大區醫學3區,小區藥學3區。而在2020年12月最新升級版中,大小區均降到了4區。

ERMPS雖然名字裡帶Review,但其實接收醫藥領域的各類文章,未限定具體方向。自2007年起,WOS已收錄了7681篇論著、243篇綜述、286篇信件、60篇社論等。

ERMPS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上的更新似乎出現了問題,都2021年1月份了,才更新到2020年6月份的卷期,後續說不準再會爆雷。

而在ERMPS官網上,已更新到了2020年度的最後一期論文。

1、影響因子

近十年來,ERMPS的影響因子整體呈現逐年小幅上漲的趨勢,終於在今年突破了3分線,和其較高的自引率也有一定關係。不順的是,也恰巧在2020年出現了一系列爆雷事件,負面影響遠大於3分門檻帶來的正向關注。

2021年有被剔除SCI的可能。如果未被剔除,影響因子還會維持在3分以上嗎?

2018-2019年,ERMPS共發文2528篇(包括2453篇論著與綜述文章),截至2021年1月6日,在2020年已被引用7627次,即時SCI影響因子已達到:7627/2453=3.109分。

2、歷年發文量

2007年-2020年6月,ERMPS 雜誌的年刊文量基本呈階梯式上漲,具體統計如下:

2019年已達到上千篇的刊文量,基本已經達到該刊的承受上限了。2020年前六個月已發表1300餘篇文章,2020年的總刊文量預計近3000篇,這其中勢必會包含不少低質量論文或問題論文,對期刊未來的發展影響相當不好。

ScimagoJR網站對ERMPS雜誌在醫藥領域的評價一般,近些年主要為Q2、Q3。

3、審稿速度

該刊無論是在網站上論文的界面裡,還是具體的PDF論文中,都沒有給出文章的具體審稿接收時間。只是給出了兩個審稿通道:

標準通道:保證6周內完成審稿。

快速通道:收取的費用相對高些,可保證快速同行審稿,但不保證接收。一旦接收,安排40天內正式發表。

網友的評價比較負面:

① 審稿很快,大概一周給了修改意見。對格式和語言要求嚴格,反覆讓修改了語言三次後直接接收。

② 很破的一個雜誌,雜誌刊登的文章的質量很差。編輯只是為了收錢而存在。交錢就可以優先審稿,不交的話就拜拜了。

③ 國外報導了這個雜誌100多篇造假論文丑聞,生命科學學院,藥學院,化學學院的投稿他們還真不不收。就愛醫生稿子。不免讓人懷疑背後有中國論文公司操縱這個雜誌嫌疑。90%以上稿子來自中國,並且來自中國醫院。大家投稿慎重。免得明年被踢出sci。

從網友評價來看,該刊的審稿接收速度很快,可能這也是為了遮瑕而不註明文章審稿接收時間的原因之一。但在審稿質量上,很可能並不嚴格,也不夠專業,甚至有商業操控嫌疑。

4、版面費

該刊的版面費對應上述兩個審稿通道,收費標準制定得很有商業氣息,不過也沒有很貴,可能更喜歡走量,分以下兩種情況:

標準通道:

① 免費:全文包括參考文獻和空格在內的字符數在11000以內,圖片0-1張,不超出半頁的表格0-1個(每個不超出半頁);

② 500歐元:全文包括參考文獻和空格在內的字符數在25000以內,圖片0-2張(每張不超出半頁),表格0-2個(每個不超出半頁),相當於人民幣4000元左右;

③ 900歐元:全文包括參考文獻和空格在內的字符數在45000以內,圖片0-4張(每張不超出半頁),表格0-4個(每個不超出半頁),相當於人民幣7200元,標準通道的多數作者可能會在這種收費情況下繳費;

④ 額外加收:無論是正文還是補充材料中,每增加一個表格加收100歐,每增加一個的圖片加收50歐。正文中限制每個表格或圖片在半頁篇幅內,補充材料未限制。

快速通道:

快速的價格可是翻了一番,基礎費用1800歐,相當於人民幣14300元左右。補充費用如下:

① 當字符數在30000-45000時,0-4張圖片(每張不超出半頁),0-4個表格(每個不超出半頁),加收200歐元。

② 超過45000個字符,圖片或表格超出4個,在加收200歐元的基礎上,圖片表格的加收費用情況同標準通道的額外加收費用標準一致。

5、國人學者文章佔比

統計ERMPS雜誌近2018-2020年6月刊出的3846篇文章,刊文量排在前十位的國家或地區如下:

回顧2020年的期刊撤稿爆雷事件,不用多想,國人學者發文量肯定第一,3107篇,佔比80.785%。然而在出事後,這一佔比其實有了少許下降。這3107篇文章中,肯定有部分不錯的文章,但除了被撤稿的162篇,想必還有部分漏網的造假之魚。另外,義大利學者第二,511篇,佔比13.287%。美國學者第三,73篇,佔比1.898%。

具體刊文量排名靠前的國內院校,主要有:

青島大學(151篇)、山東大學(141篇)、吉林大學(107篇)、南京醫科大學(94篇)、山東第一醫科大學(94篇)、首都醫科大學(84篇)、蘇州大學(67篇)、鄭州大學(67篇)、煙臺山醫院(62篇)、濟寧醫學院(63篇)、濟寧第一人民醫院(59篇)、重慶醫科大學(54篇)、上海交通大學(54篇)、南方醫科大學(53篇)、中山大學(52篇)。

6、自引率

近幾年,ERMPS雜誌的自引率一直較高。自2015年起,一直在20%以上,2018-2019年度最高,達到了33%,2019-2020年度下降到了26%。但依然較高,還在危險的邊緣試探。

2019年,其他雜誌對ERMPS的引用率均在2.5%以下,由高到低依次為: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OncoTargets and Therapy、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Oncology Letters等,幾乎都是預警名單上的熟刊。

ERMPS

影響因子:較低

發文量:高

審稿速度:快

版面費:可選

國人文章佔比:極高

自引率:高

相關焦點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學術腐敗始終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然而近日,一則國內學者因涉嫌抄襲而導致文章被撤的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一時間,群眾譁然。據了解,相關報刊、雜誌在2020年4月,撤回了中國學者31篇文章,涉及數十家高校、單位及公司。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美國「減肥雞湯」專家被撤13篇論文,辯稱「沒有主觀謊報」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宣布一次性撤回萬辛克的6篇論文,使其被撤文章總數上升至13篇。康奈爾大學隨即公布了調查結果:萬辛克教授存在學術不端,將於本學年結束後(即明年6月)辭職。萬辛克就此向《科學》雜誌等媒體表示「並沒有造假、主觀謊報、抄襲或濫用行為」。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集體淪陷!Bik博士新發現:中國412篇論文或來自一家「論文工廠...
    近日,Elisabeth Bik博士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一群志願者團隊發現:至少有412篇(還在持續增加)來自中國醫院的論文可能出自同一個「論文工廠」!但有作者聲稱這是通過實驗繪製的FACS散點圖,其中每個點是一個細胞,通過其表面蛋白測量來定位,但讓人驚訝的是,在這些獨立的不同的實驗中,產生的細胞值,許多卻都是一樣的!3.論文中的圖形設計非常相似這些論文中的柱狀圖看起來也非常相似。一般都是純灰色,左邊是黑色。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SCI 107篇文章造假被撤 全部來自中國!
    4 月 20 日,著名出版商 springer 旗下沉寂數月的 Tumor Biology (影響因子 2.926)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 107 篇文章,他們絕大多數都被證實同行評議造假,而且都來自中國!
  • 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但論文署名作者均未給出個人回應。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Life Sciences雜誌官網聲明顯示,該篇論文是應雜誌主編要求撤回的,撤回原因是該文章與其他7篇文章的圖片存在重複使用的情況,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雜誌為在審稿過程中未發現此類問題向讀者致歉。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 Euxanthone可誘導卵巢癌細胞的細胞保護性自噬,對其抗腫瘤活性產生不利影響。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第一作者嚴重操縱實驗數據;4.8分期刊上13篇中國學者論文被同一人...
    2020年8月17日,該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包含了操縱和捏造數據。 另外,《德國應用化學》一篇涉及性別和種族歧視以及詆毀中國學術界的觀點文章,引發眾怒。論文作者被質疑歧視女性和少數族裔,並且暗示中國論文發表量的快速增長導致國際期刊平均質量下降。此外,作者還提倡「學生應絕對服從於導師」。
  • 已有30多篇COVID-19論文被撤,來看各論文撤稿原因
    表1 COVID-19臨床試驗總結已有30多篇COVID-19論文被撤稿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有19篇關於COVID-19的期刊發表文章和14篇預印本文章被撤稿或被標記為「 expression of concern」(表2、表3)。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在撤稿聲明中,作者解釋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原因與實驗室搬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據交接不暢有關。
  • 107篇論文被撤 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原標題: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並無新意。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學術頭條 近日,因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 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漫畫圖原標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 山東大學文章因一稿多投及內容同質被撤
    昨日,Retraction Watch 推送了中國山東大學的文章因一稿多投被撤下的消息,消息寫到,「在 2011 年 11 月,一個以中國山東大學公衛學院為主的作者團隊將一篇論文投稿到了《婦產腫瘤學》雜誌上。但是在這之前兩個月,文章的第一作者決定將這篇論文,在去除了其他三名研究者(包括通訊作者)後,投稿到了《分子生理學雜誌》上。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全方位服務中國客戶的論文...
    近日,因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