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2020-11-25 騰訊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學術頭條

近日,因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

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特別點名

這 400 篇文章中,最早的論文發表於 2016 年,大部分論文發表時間在 2018-2020 年。且大多數發表在這六家期刊:

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76 篇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57 篇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45 篇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6 篇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26 篇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21 篇

而且許多論文的作者單位都是各大院校機構的附屬醫院或醫學院,其中以下醫院l論文數量較多: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101 篇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 59 篇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23 篇

臨沂市中心醫院: 16 篇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6 篇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12 篇

其中,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這 101 篇論文涉及兒科 (15 篇論文),心臟病學 (6 篇),內分泌學 (6 篇),腎臟病學 (6 篇),和血管外科 (5 篇)。

截止目前,涉及醫院、作者和期刊尚未對此作出回應。學術頭條也將持續跟蹤此事進展,支持學術打假,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

文末附有全部 412 篇論文詳細信息及涉及醫院名單。

細扒造假痕跡

具體而言,在這所有 412 篇論文中,Elisabeth 團隊發現免疫印跡實驗(Westernblot)條帶都是非常有規律的間隔,呈啞鈴狀或蝌蚪狀,沒有任何通常的汙跡。所有的條帶都放置在相似的背景上,這表明是從其他來源複製粘貼的,或者是電腦生成的。

增強對比後,可以發現所有條帶段具有相同的背景。

除了 Westernblot 條帶的問題,這些論文中的流式細胞結果和柱狀圖看起來也非常相似。

一般來講,這種圖形布局的相似性不一定是問題。但是,不同機構的 100 多篇論文出現相同的版面設計,這就是一個值得深挖的信號了。

同樣,標題結構的雷同也並不一定存在問題。然而經過比對,這 400 多篇文章的題目都有著共同的結構特點,比如

Bilobalide alleviate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ancreatic beta‐cell MIN6 apoptosis and dysfunction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miR‐153

mir-488 inhibits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targeting hMgn5

Baicalein retards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deposition by activating p38MAPK‐JNK via microRNA‐29

當把這些所有的巧合放在一起的時候,明眼人都能發現問題所在!

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論文工廠是專門按需生產科學論文的公司,他們把這些論文賣給中國的醫生,因為這些醫生需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科學論文才能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和職位晉升。

2013 年,Mara Hvistendahl 在《科學》雜誌撰文稱,那些準備提交或已經被接受的論文的作者名額,會以高價賣給醫學生。

這些論文中描述的實驗是否真的進行過,也沒人清楚。有些論文工廠可能會有實驗室作出真實的實驗結果或圖像,但這些圖像可能會賣給多個作者,以代表不同的實驗。因此,這些論文中包含的數據往往是偽造或虛構的。

2018 年,圖像數據完整性分析師 Jana Christopher 在她發表於 FEBS Letters 的論文《科學圖像的系統性加工》(Systematic fabrication of scientific images revealed) 中,就描述了這樣一個論文工廠加工論文的細節。

在當時的這篇報告中,Christopher 描述了一組提交給不同期刊的 12 份手稿,這些手稿都使用了 Western blot 技術,而這些實驗結果都具有非常規則的間隔、特別形狀的條帶,且讓人驚訝的是都沒有圓點、汙點,以及擁有幾乎完全相同的背景。

雪梨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 教授 Jennifer A Byrne 也開始關注這些出自論文工廠的欺詐性研究,尤其是那些描述基因敲除研究的論文。在她 2019 年發表的一篇報告中,她描述了一組基因敲除論文,其中的圖形布局和順序非常相似。

最近,Byrne 和 Christopher 還合作發表了另一篇關於論文工廠造假髮表論文的文章。

Byrne 和 Christopher 描述的這些造假論文,也引起了 Elisabeth Bik 團隊的注意,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裡,Elisabeth Bik 的圖像取證偵探小組一直在研究這些論文。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大約 400 份論文,而且這一數字仍在增長。

全方位服務中國客戶

在中國,臨床醫生如果想要得到晉升,就需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研究論文。而發表一篇研究論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付錢給一家論文工廠,他們能夠提供全套服務:一篇英語研究論文,包含 photoshop 生成的虛假研究數據,發表在一份受人尊敬的同行評議期刊上,論文作者是你的名字。甚至,這些論文工廠甚至能夠解決提交論文的同行評審。

這是一位論文工廠的客戶發給論文工廠曝光者的信息:

「Hello teacher, yesterday you disclos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octors having fraudulent pictures in their papers. This has raised attention. As one of these doctors, I kindly ask you to please leave us alone as soon as possible.

(老師您好,昨天您披露了一些醫生在他們的論文中有造假的圖片。這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作為這些醫生中的一員,我懇請您儘快放棄調查此事。)

Being as low as grains of dust of the world, countless junior doctors, including those younger me, look down upon the act of faking papers. But the system in China is just like that, you can't really fight against it. Without papers, you don't get promotion; without a promotion, you can hardly feed your family. I also want to have some time to do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it's impossible. During the day, I have outpatient surgeries; after work, I have to take care of my kids. I have only a little bit time to myself after 10 pm, but this is far from being enough because scientific research demands big trunks of time.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is like that.

無數年輕的醫生,包括那些比我年輕的人,都瞧不起偽造論文的行為。但在中國,你沒辦法,沒有論文,你就得不到晉升,沒有晉升,你幾乎不能養活你的家人。我也想有一些時間做科研,但這是不可能的。白天,我有門診手術,下班後,我得照顧我的孩子。晚上 10 點以後,我只有一點點時間,但這遠遠不夠,因為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時間。

You expose us but there are thousands of other people doing the same. As long as the system remains the same and the rules of the game remain the same, similar acts of faking data are for sure to go on. This time you exposed us, probably costing us our job. For the sake of Chinese doctors as a whole, especially for us young doctors, please be considerate. We really have no choice, please!」

你揭露了我們,但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只要遊戲規則保持不變,偽造數據的類似行為肯定會繼續。這次你暴露了我們,可能會讓我們丟掉工作。為了所有的中國醫生,尤其是我們這些年輕的醫生,請大家多多體諒。我們真的別無選擇,拜託!)

更多的警示

人們現在只能猜測,到底還有多少論文工廠偽造的論文已經發表。此外,令人震驚的是,所有這些論文都是在同行評審後發表的,顯然沒有什麼編輯質量控制。

正如 Christopher 和 Byrne 在上述文章中所建議的,對圖像和其他數據的嚴格篩選,應該是科學論文發表前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出版商在接受論文發表前,應該更好地對論文進行篩查,而不應該僅僅依靠無償的、未經訓練的同行審稿人或發表後的志願者工作來檢測是否存在偽造的數據。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特定的論文工廠似乎已經成功地「感染」了某些特定的期刊。一位匿名人士甚至暗示,其中一些期刊可能正在與這些論文工廠積極合作,推動虛假論文的產生,並將這些出版物出售給渴望獲得博士學位的大批人群。

儘管這一謠言尚未得到證實,但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期刊的編輯們似乎並沒有注意到他們期刊上發表的數十篇論文之間的相似性。

號稱女版方舟子、先後舉報過曹雪濤院士、周德敏教授論文造假的「打假偵探」Elisabeth Bik,曾是一名微生物學家,2019 年 5 月正式轉型為全職的圖片打假人,而且還是免費的那種。同時,Bik 還是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同時也是多家期刊的審稿人。

對於這一亂象,Elisabeth Bik 表示,作為科學界的一員,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地去檢測這些造假的論文,找到這些偽造的圖像不應該僅僅依靠無償志願者的工作。

412 篇論文(論文連結、作者機構)全部名單:

Excel 版: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KXqTAyl4j-jVorFPMD2XRpr76LcIKJ0CVyIvRj0exYQ/edit#gid=0

PDF 版:

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files.wordpress.com/2020/02/tadpole-papermill-list.pdf

參考資料:

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2020/02/21/the-tadpole-paper-mill/

https://forbetterscience.com/2020/01/24/the-full-service-paper-mill-and-its-chinese-customers/

相關焦點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全方位服務中國客戶的論文...
    近日,因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的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 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 集體淪陷!Bik博士新發現:中國412篇論文或來自一家「論文工廠...
    近日,Elisabeth Bik博士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一群志願者團隊發現:至少有412篇(還在持續增加)來自中國醫院的論文可能出自同一個「論文工廠」!其中涉及部分三甲醫院: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甲): 101篇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三甲): 59篇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三甲): 23篇臨沂市中心醫院(三甲): 16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甲): 16篇濟寧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三甲):12篇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論文工廠再次被證實2020年春節剛過,美國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伊莉莎白·畢克通過大數據對比,發現超過400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其中僅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有
  • 英國一雜誌一次性撤回70篇來自中國涉嫌造假論文,河南佔30篇
    不要說是SCI文章,就是稍微有點質量的論文,如果不造假,也難。何況一般的省級醫院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非要政策性人為逼著他們造假,然後又嫌這事給中國抹黑,真夠可惡的。來自大木蟲:2021年1月20日,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簡稱RSC)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撤回68篇可能出自「論文工廠」的文章,但當時並沒有公布這68篇文章的詳情。
  • 比克博士再揭121篇涉嫌造假論文,113發表在同一雜誌;還在等之前400餘篇處理結果
    ;SCI論文2020年7月5日 ,華爾街日報刊出Eva Xiao的文章,揭露來自中國的121篇論文涉嫌造假。同一天,在伊莉莎白·比克博士的博客裡,亦提供了這造假鏈條,並總結了這些文章詳細的造假方法。比克博士認定這些文章涉嫌造假,並且來自於同一「造假論文工廠」,依據是這些論文使用的圖片來源於同一組圖片,或在此基礎上做的修改;另外,這些論文的寫作和描述也存在雷同。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生理與醫學諾獎得主被涉嫌論文造假 近日,有外媒報導稱,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學術大家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門扎問題論文已經達到40篇。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學術界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的身影再一次被捕捉,這一次批量生產的論文進入到了數學領域,在以往,這被認為是相對 「純淨」 的學科,而作者則主要來自國內。署名為 Smut Clyde 的學術打假人在關注學術誠信的網站 For Better Science 上發文爆料,一批數學領域的論文顯示出一致的造假痕跡,包括虛構國外作者、論文內容出現虛假數學公式,且問題論文之間頻繁相互引用、抄襲。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Bik 的團隊發現,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在標題、圖片,特別是 Western blot 的圖版上極其相似,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極有可能存在偽造數據的情況,論文發表單位涉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又一件令人寒心的論文造假事件,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近年來的論文造假大事件:一、賀海波論文造假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的一封檢舉信,將自己的學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個月後,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達40篇
    Semenza)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持續發酵。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這些論文被質疑一圖多用或圖片PS,少數文章還被質疑存在倫理問題。一位業內學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早兩年曝出這種情況,塞門扎很可能不會獲得諾貝爾獎。」
  • 諷刺,清華大學董晨院士涉嫌論文造假
    近期著名學術質疑網站Pubpeer爆出了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2019年 新院士董晨有21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被舉報的論文檔次很 高,有多篇Nature,Immunity, Nature immunology等雜誌的論文,從國外單位 發表的論文到近年來以清華大學醫學院發表的論文,時間跨度十餘年。
  • 論文工廠!162篇文章被撤!這本3分期刊竟讓中國學術界全面淪陷?
    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大多為作者對論文的被質疑問題不予回應。據論文打假大佬Eliesbik分析,這些論文中,至少有100多篇論文的圖像來自同一圖庫,相同的圖像經過旋轉、鏡像、裁剪拼接、調色等,最後被放到不同的文章中。涉嫌嚴重造假,有論文工廠批量生產之嫌。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醫學論文造假再被通報!醫生評職稱要改了
    涉及醫院包括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從文章署名來看,作者包括一線醫生、主任副主任醫師、醫院副院長等,還有多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根據通報結果,以上涉事醫院相關責任人受到終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責令退回項目資金,取消申報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等處罰。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楊樂院士:科研根本內涵被忽略
    中國科學報7月13日消息,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比107篇造假論文更可怕的,是SCI論文都能買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決定撤回107篇同行評議造假的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學術不端再一次成為焦點。評職稱、晉升、加薪、評選各類稱號都與論文掛鈎的體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產業。甚至有人對「冰點」的記者直言,在SCI上發文章,「不過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線上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