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雜誌一次性撤回70篇來自中國涉嫌造假論文,河南佔30篇

2021-03-04 金水路7號站

元芳:知名大學的附屬醫院裡的臨床大夫半年不幹活,也許坑坑巴巴能寫一篇,市級醫院以及非大學附屬醫院的臨床大夫,一輩子也難寫出一篇SCI來。不要說是SCI文章,就是稍微有點質量的論文,如果不造假,也難。何況一般的省級醫院市級醫院和縣級醫院?非要政策性人為逼著他們造假,然後又嫌這事給中國抹黑,真夠可惡的。

來自大木蟲:

2021年1月20日,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簡稱RSC)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撤回68篇可能出自「論文工廠」的文章,但當時並沒有公布這68篇文章的詳情。

在2020年期間,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對一些論文進行了廣泛的調查,並與獨立的圖像完整性專家和科學家合作,諮詢了其他受影響的出版商。最終確定了這些論文的共同特點:主要是生物醫學領域、涉嫌圖像複製和人為修改結果。這些文章儘管沒有共同的作者,但這些論文中有許多是用非常相似的結構或模板寫的。這些論文在單獨觀看時通常看起來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比較多篇論文時才會發現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最終發現有70篇文章存在問題並被撤稿。

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有些涉嫌操縱數據,有些論文圖片直接拷貝自其它論文,撤稿理由可謂各種各樣,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查看。

以下是我們整理的撤稿論文詳情:


如果想撩小編,可以點擊下面的二維碼:





 深耕河南!在這裡,讀懂河南醫療

相關焦點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數據造假、論文高度重複,這個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被一次性撤回
    近日,《The Saudi Journal of Anesthesia》期刊一次性撤回了印度一個麻醉學研究團隊的10篇論文,原因是「文章的重複性很高,以及大量數據造假」。文章的通訊作者為 Anjan Das。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這批論文集中出現了十餘個國外作者,聲稱來自多個多個不同國家的高校,但兩人進一步調查卻發現,這些位於國外的作者無一例外都是被虛構出來的。同時在論文內容方面,頻頻出現虛假數學公式和反覆抄襲,論文之間互相引用,操作手法如出一轍。這批論文牽涉到 44 個國內高校,分布廣泛,上到浙江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樣的中國一流學府,下到普通專科院校,統統出現在了名單當中。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又一件令人寒心的論文造假事件,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近年來的論文造假大事件:一、賀海波論文造假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的一封檢舉信,將自己的學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個月後,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
  • 比克博士再揭121篇涉嫌造假論文,113發表在同一雜誌;還在等之前400餘篇處理結果
    ;SCI論文2020年7月5日 ,華爾街日報刊出Eva Xiao的文章,揭露來自中國的121篇論文涉嫌造假。而本報告的原始數據分析,正是來自於知名學術打假學者Elisabeth Bik(伊莉莎白·比克)博士的報告。同一天,在伊莉莎白·比克博士的博客裡,亦提供了這造假鏈條,並總結了這些文章詳細的造假方法。比克博士認定這些文章涉嫌造假,並且來自於同一「造假論文工廠」,依據是這些論文使用的圖片來源於同一組圖片,或在此基礎上做的修改;另外,這些論文的寫作和描述也存在雷同。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本文來源:科研大匠整理自PubPeer,科研圈、bioworld,hanson臨床科研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以及塞門扎所就職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校長丹尼斯·維爾茨(Denis Wirtz)。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去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竟有32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 上,其中29篇都是近兩周新掛出來,文章大多涉嫌「一圖多用,圖片PS」。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8年(2001 年- 2018 年)。目前只有一篇文章的作者在 PubPeer 作出回復,其中涉及到中國、日本、韓國的合作團隊。據科研圈查證,其中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國內某高校在職教授,並且曾獲得傑青資助。
  • 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原標題:南開大學校長40篇論文被疑造假   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截止發稿時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論文工廠再次被證實2020年春節剛過,美國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伊莉莎白·畢克通過大數據對比,發現超過400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其中僅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有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合作者包括關西醫科大學教授廣田喜一、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張華鳳等中日韓的學者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其中騙子之王更是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達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也因此誕生了有名的「學術警察」。學術界可能是這世界上僅以「自我審查」作為主要行為監督方法的群體之一。
  • 美知名出版機構撤銷41篇涉造假中國醫界學術論文
    南都訊 記者劉素楠 近日,美國知名學術出版機構BioMedCentral(簡稱BMC)撤銷了43篇偽造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其中41篇出自中國作者之手,作者單位涉及38家國內知名醫科院校及三甲醫院。而且偽造的模式如出一轍:論文作者之間並無任何明顯關聯,但他們推薦的評審員卻是相似的。這意味著,在這種造假的背後,可能有一個第三方組織在進行系統性的操作。「這並非中國的問題」這得到B M C的重視,他們聯合美國出版倫理委員會及其他出版機構對此進行調查。
  • Nature:「涉嫌造假」,闡述轉基因有害的文章被撤回
    2016年1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最近,幾篇報導「動物食用經過遺傳改造的莊稼後產生危害後果」的文章因數據造假正在接受檢查。有趣的是,這篇涉嫌造假的研究結果此前還在國會參議院關於"審議轉基因作物種植許可"的聽證會上被拿來作為參考。"這個案子十分重要,因為這類文章是反轉者的'有力武器'"。義大利參議員、米蘭大學神經學家Elena Cattaneo說到。隨著參議院聽證會的召開,Elena Cattaneo開始進一步地調研這些反轉者提供的"證據"。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這本國際醫學期刊,一次性被曝36篇論文造假,全部來自國內醫院
    >期刊的36篇論文。其中最多的地區為山東省,共計12篇,佔據綜述的1/3。 這些被質疑的研究論文,幾乎全部為非編碼RNA研究,尤其是miRNA。被質疑的原因也幾乎都是論文圖片的一圖多用、翻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