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2020-11-28 高校網大秀

論文工廠再次被證實

2020年春節剛過,美國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伊莉莎白·畢克通過大數據對比,發現超過400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其中僅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有101篇論文涉嫌其中。而最近伊莉莎白·畢克再次在網絡曝光中國科研學者的造假論文,再次印證了中國有專門助推科研造假的論文工廠,因為有8篇論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癌症種類,不同的蛋白表達,結果卻做出一模一樣的結果,發表了8篇科研論文,被網友稱為喪心病狂,簡直能讓人窒息,並且希望這些論文的作者不是中國人,結果這8篇科研論文全部出自中國,分別是南京醫科大學、河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2篇、鄭州醫科大學、青島大學、山東大學。8篇不同作者,不同癌症,不同蛋白表達,卻有同樣的結果,這樣的科研論文造假,為中國科研工作者抹黑,而且這8篇科研造假論文,中國醫科大學和青島大學3篇造假科研論文涉及國家科學自然基金項目,其他幾篇論文,多涉及地方和高校支持的科研項目基金。

花錢買丟人

科研造假論文被曝光,這是屬於花錢買丟人的事情,此次中國8篇神奇的科研論文,更是成為國際笑話。國內的論文工廠一般不去挑戰SCI,畢竟SCI論文關注度更高,科研造假難度非常大,國內中文核心期刊已經能滿足大部分職稱提升的需求,因此想要發表科研造假的SCI論文的成本非常高,一則國內論文工廠中介的價格表顯示,SCI期刊是根據分值區分收費的,僅僅一篇四區0~1分的SCI期刊就需要4.8萬元的報價,因此通過對曝光的8篇SCI造假論文的期刊雜誌影響因子自來計算,很多人的花費都在6萬+,甚至花費更多,特別是中國醫科大學和青島大學的三位科研工作者,不僅花錢買丟人,而且還面臨國家基金委的審查和處罰,畢竟拿著買來的科研論文充數,說明他們拿到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根本沒有去做實驗,嚴格意義上屬於科研詐騙!

倒賣實驗數據的中介

其實這8篇科研論文能被發表,其實都有一定的科研數據做支撐,畢竟SCI期刊的評審也不全是傻子,如果實驗數據和結果太不專業,一眼就會被識破。SCI期刊造假的成本要比國內中文核心期刊要難很多,因此收費也會高很多。SCI造假論文的數據來自哪裡?主要是一些專門出售實驗數據的科研工作者,他們已經沒有了職稱評定的需求,因此會拿著自己實驗室做出來的數據進行兜售,如果遇到這類專業素養高的中介,那麼非常幸運,不僅論文可以順利被發表,而且也經得起打假和檢測,就害怕遇到一味追求利潤的無良中介,一份數據可以做成多篇論文進行兜售,這就會出現很多看著很類似的論文,甚至是8篇完全編撰的虛假論文!

相關焦點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412 篇論文涉嫌造假,上百家醫院淪陷,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論文工廠浮出水面 論文工廠是專門按需生產科學論文的公司,他們把這些論文賣給中國的醫生,因為這些醫生需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科學論文才能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和職位晉升。
  • 比107篇造假論文更可怕的,是SCI論文都能買
    近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決定撤回107篇同行評議造假的論文,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學者。學術不端再一次成為焦點。評職稱、晉升、加薪、評選各類稱號都與論文掛鈎的體制,催生了一系列灰色產業。甚至有人對「冰點」的記者直言,在SCI上發文章,「不過就是完成一件流水線上的產品」。
  •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
    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高嗎?sci期刊屬於金字塔頂尖的期刊,對於錄用論文的標準非常高,導致論文投稿sci期刊相比較其他刊物來說,錄用率更低一些。至於具體到某一篇論文投稿sci期刊錄用率是高還是低,與該篇論文的學術質量有關,質量越高,錄用率往往會越高。
  • 代理中介自揭論文發表期刊「版面買賣」內幕
    一篇又一篇論文「生產」後,學生、導師們開始竭盡全力地為論文能夠在全國核心期刊、權威期刊爭得一席之地而努力奔波。然而,令這些學子尷尬的是,來自市教育科學研究部門的信息顯示,目前僅上海從事人文學科的就有1.6萬餘人,一年需要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2.1萬篇,要擠上期刊版面似乎難上加難。
  • 論文造假潮背後:SCI 與中國科研三十年|大象公會
    如今,SCI(科學引文索引)在中國科研界已無處不在。中國的 SCI 論文數量從寥寥無幾,增加到了全球第二。另一方面,SCI 論文灌水、造假也層出不窮。今年 2 月,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發布通知,針對科研評價中的 SCI 論文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要求矯正。SCI 收錄和影響因子、H 指數等文獻計量標準進入中國,如今已非議甚多。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科研大佬背後的學術不端,高產教授背後的幾種科研論文造假的行為
    ,失去了對科研發現開始的初衷,各種的學術不端給違背了科學精神和學術道德,也讓很多期刊雜誌失去了權威性,因此為了應對各類的學術不端行為,科研圈內開始淨化行為,對於學術有問題的教授進行批判,對於有問題的論文進行退稿,學術不端不僅造成學術界的混亂,同時也會浪費很多科學家的時間,例如著名韓春雨事件,因為韓春雨的科研論文被國際頂級期刊刊登,科研影響力巨大,造成全球無數科學家進行試驗重複,結果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後
  • 大學論文背後的「生意經」:代寫代發催生利益鏈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這讓大學生論文「摻水」的話題再度被聚焦。是誰催生了論文代寫買賣市場?網上名目繁多的「論文賣家」,其背後有哪些操作潛規則?買到的論文,真的能如願為學生們換來一張畢業證嗎?
  • 從400篇集中造假到7萬次自我引用,讓國內很多SCI論文淪為水貨
    400篇來自」同一工廠「的論文近日,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出臺文件,劍指廢除唯SCI論文,作為中國延續多年的SCI論文數據論,讓無數的教師混為」教授「,讓無數的科研人員混為」研究員「,然而中國的SCI論文真的很強嗎?
  • SCI從雲端跌落,頂級期刊同樣存在造假嫌疑,其中的原因異常複雜
    SCI不是一本期刊,簡單說SCI論文是被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凡影響因子大於某一臨界值的刊物,則可以進入SCI系統。全世界大概有8000多本期刊發表的論文被收錄到SCI中。這些論文都可以被稱作SCI論文。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這並非第一次出現論文造假被曝光的情形,2015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物集團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大陸作者);同年8月,斯普林格撤回旗下10個學術期刊64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大陸作者;同年10月,荷蘭愛思唯爾出版社集團撤銷旗下5本雜誌9篇論文,作者亦全部來自中國大陸。雖然,輿論高度關注,然而造假仍在繼續。
  • 賣掉兩篇論文就是一輛車 副教授的生意經 背後是研究生的不景氣
    近日,有媒體報導發表「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NgAgo論文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因論文發表一年多仍未有機構實現「重複實驗」而在2017年8月主動向期刊撤回論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官網公布於2017年8月啟動的學術評議及相關程序的結果,稱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同時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而後,在該媒體在獲得的一份錄音資料中,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表示,博士畢業後,因為「沒錢掙」,他與人一起代寫論文,「一個博士論文收費7000元,一個碩士論文收費是4000-5000元」,直到到了高校工作後仍然「還有人找」。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如今他雄踞個人撤稿篇數榜首,遭撤稿的文章有驚人的183篇之多,一個人就佔了從1980年到2011年撤稿總篇數的7%。這個爬得高又摔得痛的故事還開啟了學術出版的新紀元:誕生了用於搜尋學術造假的統計學工具,以及樂意用它們尋找造假的「學術警察」。2009年,史蒂夫·伊恩提斯(Steve Yentis)成為《麻醉》(Anaesthesia)雜誌的主編。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如果最近你打開知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一定會頻頻看到這個期刊:Bioscience Reports。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Bik博士新發現:中國412篇論文或來自一家「論文工廠...
    Elisabeth Bik多年頑疾,我國醫學領域是"論文工廠"重災區根據我國現有的政策,中國醫生群體(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研究人員)的晉升基本都取決於發表的論文,醫學生也必須在國際期刊上發paper才能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但實際上很多人沒時間搞科研,特別是臨床類醫生
  • 大學論文背後生意經:本科千字200元 幾小時就完成
    原標題:大學論文背後生意經:本科千字200元 幾小時就完成  日前,教育部發文嚴打學位論文代寫、買賣,這讓大學生論文「摻水」的話題再度被聚焦。是誰催生了論文代寫買賣市場?網上名目繁多的「論文賣家」,其背後有哪些操作潛規則?買到的論文,真的能如願為學生們換來一張畢業證嗎?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又一件令人寒心的論文造假事件,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近年來的論文造假大事件:一、賀海波論文造假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的一封檢舉信,將自己的學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個月後,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