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lisabeth Bik博士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一群志願者團隊發現:
至少有412篇(還在持續增加)來自中國醫院的論文可能出自同一個「論文工廠」!這些論文全部來自中國的幾十家醫院,其中三甲醫院就有數十家。
其中涉及部分三甲醫院: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三甲): 101篇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三甲): 59篇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三甲): 23篇
臨沂市中心醫院(三甲): 16篇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三甲): 16篇
濟寧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三甲):12篇
菏澤市立醫院(三甲):9篇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三甲):7篇
點擊播放 GIF 0.0M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涉及100多篇論文,但作者之間幾乎沒有重疊。其中:兒科(15篇),心臟病學(6篇),內分泌學(6篇),腎病學(6篇)和血管外科(5篇)
其中,多家出版社和期刊是重災區:
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Taylor & Francis):76papers IF=4.462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Wiley):57papersIF=3.448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Elsevier):45papersIF=3.743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Karger):26papers已被踢出SCI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Elsevier):26papersIF=2.350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Wiley):21papersIF=4.522
自去年11月以來,因連續揭露我國多位權威大佬學術不端、論文造假,職業學術「打假人」,前史丹福大學助理研究員Elisabeth Bik博士,在中國學術圈幾乎家喻戶曉。
其實並不是BIK博士特意針對我國,Elisabeth Bik博士可不是一般人,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2016年起,我就就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不止揭露國內的學術不端,BIK博士舉報起國際大牛時更是毫不手軟,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國際學術界的「紀委」。
她曾在bioRxiv雜誌發文指出:目前有大約35000篇生物醫學領域文章可能存在圖片造假問題需要被撤回!
Elisabeth Bik
多年頑疾,我國醫學領域是"論文工廠"重災區
根據我國現有的政策,中國醫生群體(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研究人員)的晉升基本都取決於發表的論文,醫學生也必須在國際期刊上發paper才能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但實際上很多人沒時間搞科研,特別是臨床類醫生,也缺乏專業的培訓,一個簡單迅速的方法就是直接買論文,所以他們也成了「論文工廠」的主要客戶。
雖然屬於「地下」性質,但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有論文代寫明目張胆的廣告
2013年,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曾發表了一篇題為China’s Publication Bazaar《中國的出版集市》,作者Mara Hvistendahl在文章中稱,很多已經寫好了準備提交,或已經被接受的論文,會以高價賣給中國醫學生。論文中涉及的實驗,你根本不知道是否真的做過。有一部分實驗圖像的確是真實的,但這些圖像可能會一圖多售,作為不同的實驗,賣給多個不同的作者。因此,這些論文中的數據往往是偽造或捏造的。
400餘篇論文中,
無論從條帶、圖形、還是標題來看,都高度雷同
截止目前,發現的412篇文章中(還在陸續增加),最早的論文發表於2016年,大部分論文發表於2018-2020年。這些論文基本都具備下面特徵。
1.Western blot 條帶相似,背景幾乎一樣且過於乾淨,可能是直接複製或PS的
增強對比後,可以發現Western blot 條帶間隔都非常有規律,呈啞鈴狀或蝌蚪狀,幾乎沒有一般情況下常見的汙跡,所有條帶段具有相同的背景。
2.流式細胞圖用70年代動畫片的圖?
你知道下面這些,出現在這批很多篇論文裡的圖,原始出處是哪嗎?
說出來嚇你一跳,這些圖其實是《星球大戰4》動畫版本的中的某些幀,是在1970年代,用一臺老式行式印表機繪製的!
圖片描述:象限Q3下方的死亡之星正在通過象限Q4向右發射能量,而叛軍聯盟X翼星際戰鬥機正在Q1和Q2俯衝。
但有作者聲稱這是通過實驗繪製的FACS散點圖,其中每個點是一個細胞,通過其表面蛋白測量來定位,但讓人驚訝的是,在這些獨立的不同的實驗中,產生的細胞值,許多卻都是一樣的!
3.論文中的圖形設計非常相似
這些論文中的柱狀圖看起來也非常相似。一般都是純灰色,左邊是黑色。光圖形相似還不能說明問題,也有可能是用的同樣的模板,但是,如果來自不同機構的100多篇論文出現幾乎一樣的版面設計時,還說沒問題就有點掩耳盜鈴了。
4.標題雷同
同樣的,這些論文的標題結構的基本都是雷同,但僅憑此,似乎也不能說明問題,特別是這些論文作者的母語都不是英語,這400篇文章的題目都有類似的結構特點,舉個例子:
單獨看,以上的雷同好像都能說的通,但是,當這麼多雷同大批量同時出現在不同機構、不同作者、不同時期的論文時,你就會恍然大悟!
paper工廠標題生成器
狼狽為奸
部分期刊與「論文工廠」存在利益勾兌
以上400多篇論文,還是Bik博士和她的志願者小團隊根據文章標題,關鍵字和布局的相似性找到的。這些還是相對容易找到的。Bik博士推測:還有其他「論文作坊」製作的更隱蔽、更不容易識別的假論文,估計有數千篇。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有些期刊甚至積極主動的和這些「論文工廠」合作,偽造論文,然後把這些論文賣給大批的渴望完成學位的醫學博士,目前,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但令人震驚的是,期刊上發表的幾十篇相似的論文,期刊編輯能沒有絲毫察覺?
近年,我們經常聽說國外雜誌,甚至一些老牌SCI被「國人攻陷」的新聞,一些期刊雜誌在中國作者的投稿過程中漸漸嗅出了「人傻錢多」,也就自然而然地「瀆職、默許、縱容、甚至鼓勵、歡迎」這些「論文工廠」,三方狼狽為奸,在損害中國學術聲譽、騙取國家經費的路上一路同行和狂奔。
科技部:
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
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鼓勵發「三高」論文
2月23日, 科技部正式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通知,措施共計9大方面27條。明確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導向,打造中國高質量科技期刊。論文評價和考核實行代表作制度,由「量」轉變到「質」,提高高質量論文考核評價權重。明確指出不允許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不把論文作為主要的評價依據和考核指標。
通知明確了許多新的評價考核標準,如基礎研究類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其中,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於1/3。鼓勵發表「三類高質量論文」,高質量成果的考核評價權重最高可增加到50%的權重。
三類高質量論文(首次提出):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業界公認的國際頂級或重要科技期刊的論文;
在國內外頂級學術會議上進行報告的論文。
每年,我們都會聽到SCI」正毀掉一批年輕醫生。但無論如何,都不能成為造假的藉口。
期待以後能各自回歸本源,「無須灌水」,也「灌不了水」……
任重道遠,希望我們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並且越走越遠。
1.https://forbetterscience.com/2020/01/24/the-full-service-paper-mill-and-its-chinese-customers/
2.https://scienceintegritydigest.com/2020/02/21/the-tadpole-paper-mill/
3.https://fe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1873-3468.13201
4.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1177271919829162
5.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B5D48700144142EC185E1800F86FD8
版權聲明
本文由科研大匠原創,涉及名單版權屬Elisabeth Bik博士,僅用於學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