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一群中國醫生被「圍獵」,「零號」抄襲造假論文被發現

2020-08-27 艾普蕾

近5年來,SCI論文抄襲屢見不鮮、造假花樣層出不窮,中國科學似乎已然成為了國外學術打假人士的「重點照顧對象」。近日,又一群中國醫生「甘願」被圍獵,8篇相互抄襲造假論文被國外學者發現,且經艾普蕾系統檢測和人工核實。

國外學術打假人士「一石激起千層浪」

2020年5月25日,密西根大學印度籍博士後Nirmalya Saha發現2篇中國學者論文極度相似,遂請求著名的職業學術打假人Bik予以「研究一下」。

Bik博士果然名不虛傳,通過數天的研究,5月28日公布發現總共有8篇來自中國不同單位、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者論文呈現出相互抄襲造假。Bik博士採用人力挖掘出這8篇論文已經是相當厲害的了,但其依然未找出零號造假論文。當採用艾普蕾英文論文查重系統篩查後,我們輕鬆地找到了「零號」抄襲造假論文,也就是Bik博士尚未發現的第9篇抄襲造假論文。但最終涉及多少論文,限於時間成本不能繼續深挖。

該「零號」抄襲造假論文來自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學者,經艾普蕾系統檢測後發現其有高達64%的文本相似比例:

通過艾普蕾系統繼續篩查發現這篇論文的圖1B剽竊自原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的學者論文圖1C(10.1186/s13046-016-0293-3),但進行了剪裁翻轉掩飾。

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


(圖片來源:https://forbetterscience.com/)

由於這些粗製濫造的SCI論文作者來自天南海北的不同單位,能批量製造這批相互抄襲造假論文的可能性只有一個:那就是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這些論文工廠採用暴力盈利模式,完全不顧作者、作者單位和中國國家的聲譽,瘋狂的將抄襲造假論文傾瀉到國外SCI雜誌。

熱烈歡迎中國投稿的國外SCI雜誌

刊發這批論文的雜誌影響因子在論文發表當時幾乎都在3分以上,3分似乎是中國學者迫切需要的一個數字,而不是質量和聲譽。當同一批抄襲論文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投稿,論文查重系統的確有可能漏掉。但這批論文時間跨度從2016年到2020年,瘋狂的抄襲造假都未被雜誌發現,是否匪夷所思?但版面費是肯定收了的,也絕無可能退還的。

論文工廠或第一作者急需提高節操

通訊作者或非第一作者必須核實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剽竊,以免被拖下水、玷汙自己的學術聲譽。可是中國作者太過善良、太過相信論文工廠或第一作者的「職業操守」了。我們採用艾普蕾英文論文查重系統全面檢測這8篇論文後發現最高相似比例72%,平均相似比61%。如此高比例的文本相似竟然逃過了作者、通訊作者、雜誌、科研和經費管理部門的眼睛,的確說不過去。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學者論文72%相似比)

(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學者論文72%相似比)

(鄭州大學等學者論文72%相似比)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學者論文72%相似比)

除了文本相似外,這些來自不同單位的抄襲造假論文還呈現出關於病人特徵圖表的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

國家經費資助、結題順利

這些論文均標註有各級基金項目資助,其中4篇涉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這4篇論文中有的甚至已將抄襲造假論文用於結題並位列結題成果列表中的首位。其餘3篇是否會用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或用於再次的經費申請我們無法知曉。

文本重複是中國學者撤稿原因中的頭號罪魁禍首,也最容易防範。儘管很多人認為文本重複在所難免,但逐字逐句的大量文本重複是難以用「表述手段有限或碰巧表述一樣」來解釋的。當通訊作者或科研經費管理部門發現論文呈現高比例的文本重複後務必提高警惕、謹慎排查是否存在抄襲造假的可能。

相關焦點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先說學二代吧,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壞詞,國外有很多學二代,學三代,甚至學n代,比較熟悉的國外就有居裡夫人母女雙諾貝爾獎,中國近代也有錢學森錢老和他的侄子。作為一個掌握科研機會的家庭,讓孩子更早的接觸科學,無可厚非,這樣的孩子更有機會在科研上做出成就,可是現在的學二代不用做實驗,躺著就能水論文,仿佛一出生就自帶兩篇scl。網友說的好,真科研,還得看小學生。
  • 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 抄襲他人著作
    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發現了舉報背後更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論文抄襲造假的後果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學術論文抄襲造假會有什麼後果?01 公眾人物論文抄襲曝光說起翟天臨,如今人們的印象除了是優秀的演員以外,更對他多了一層人物濾鏡——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的北大博士後。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如此多行業的論文寫作需求,難免會出現論文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裡,這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奇。
  • 又見抄襲,又是學術不端的教授!95%的論文抄襲,如何教導學生?
    開啟的學術調查網絡舉報的反饋2019年7月6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發布《關於啟動對「徐承彬涉嫌抄襲他人論文」問題調查的說明》,主要是國內某知名媒體記者接到網絡舉報,發現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副教授徐承彬涉嫌嚴重的學術不端
  • 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據悉,這批造假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都來自中國(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科大學等知名院校)。@小小小醫生:我今年準備考副高,但論文把我攔住了。。。沒什麼好寫的。也要去造假。。。為什麼???@岸芷汀蘭:中國制度不行,不能總怨醫生。沒有好的科研環境,病人超多~升職稱又強制論文~不畸形才怪@悠然清歡:居然還這樣做,也真是無恥之極啊!
  • 醫學論文造假再被通報!醫生評職稱要改了
    實際上,早幾個月前,科學網就報導了知名「打假鬥士」Elisabeth Bik博士揭露8篇中國醫學界學者的論文涉嫌學術造假的事件。《看醫界》發現,Elisabeth Bik博士揭露的8篇論文造假所涉及的醫院,與此次科技部通報的醫院高度重合。
  •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抄襲論文被取消碩士學位,學術造假何時休?
    撤銷學位公告其實早在今年2月便有華中科技大學校友爆料其涉嫌論文抄襲,發表的論文知網查重複制比高達81.5%!與校方要求的原則上複製比不超過15%相差甚遠。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個抄襲也很隨意,原本碩士學位畢業論文題目為《湖北省普通高校籃球隊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是與籃球相關的論文,但是文中卻頻繁出現「踢球」,這也難怪其論文與2008年內蒙古師範大學朱燁撰寫的碩士論文《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校足球隊發展模式研究》有22.1%的重複比。
  • 大數據時代讓造假無處可藏,復旦大學研究生抄襲華科研究生論文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上網用戶最多的國家,特別是行動網路的快速發展,讓信息傳媒的速度變得更加快速和及時,然而在大數據時代的背後卻有很多尷尬,例如,商家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同樣的產品曾現給客戶是兩種不同的價格,曾經的微商和傳銷組織被曝光的速度加快,實名制的電商郵寄服務,讓個人隱私安全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在科研學術方面,中國學術造假由於網絡的不斷曝光,已經起到了約束的作用,從翟天臨式的造假博士被網絡曝光,
  • 日本多次出現重磅級論文造假,卻為何仍頻頻斬獲諾獎?
    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的問題圖片文章數佔總的問題圖片文章數的49.52%左右,換句話說,兩篇圖片造假論文中就有一篇來自中國。; Disease雜誌發表了一篇全球學術不端研究報告:再次證明來自中國的論文圖片造假最多,並且與中國在其他學術不端類型比如抄襲中的表現一致。
  • 「可疑論文」作者:簡單檢索就懷疑抄襲?
    採寫:榮洲標 蔡純琳近日,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發表了一篇題為《代售:在權威科學雜誌上掛上你的名字》的調查文章,揭露國際科學期刊上學術論文造假的現象,文章指出,有100篇以上的中國作者發表的醫學相關論文可疑性較大,可能是由「論文工廠」批量「生產」出來的。
  • 山東6篇醫學論文造假被外國網站曝光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並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雜誌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在曝出的造假論文裡,有6篇出自山東濟南、煙臺、日照等地醫院。為什麼醫學界論文造假現象頻出?
  • 臺大醫院重點栽培新星爆論文抄襲
    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與臺灣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長蕭崇瑋都被認定論文抄襲,臺大醫院表示,這是2016年舊案,臺大曾進行調查,經校評會做出陳昆鋒5年內不得再向臺大提出研究計劃申請的處分,並扣減研究獎勵金,他是院內少數栽培的重點研究型醫生,也是臺灣肝癌治療新藥研發新星,對他論文造假,臺大感到失望。
  • 論文可以抄襲嗎?夠膽就試試?
    我在這裡給所有學生、教師以及家長提個醒:論文絕不可以抄襲!因為抄襲的論文一旦發表就成了永遠抹不掉的黑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田佳良保研廈大事件。當初年少無知為了過自主招生的初審而抄襲的論文,直接抹殺了你今後的學術道路,給你的人品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是一輩子的事,你可能要為這一篇抄襲的論文夾著尾巴過日子而高調不起來。(高調試試看,想想田佳良)所以論文絕不可以抄襲!論文絕不可以抄襲!論文絕不可以抄襲!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這批論文集中出現了十餘個國外作者,聲稱來自多個多個不同國家的高校,但兩人進一步調查卻發現,這些位於國外的作者無一例外都是被虛構出來的。同時在論文內容方面,頻頻出現虛假數學公式和反覆抄襲,論文之間互相引用,操作手法如出一轍。這批論文牽涉到 44 個國內高校,分布廣泛,上到浙江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這樣的中國一流學府,下到普通專科院校,統統出現在了名單當中。
  • 中科院院士被指抄襲論文 模仿國外樣機獲專利費
    【「院士造假遭舉報」事件真相之一】 院士遭舉報 論文造假專著抄襲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他的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記者經過一個多月的明察暗訪,發現了舉報背後更多鮮為人知的秘密。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王正敏申報院士的時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書,目睹了王正敏為當上院士論文造假的全過程。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
  • 翟天臨論文抄襲?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
    翟天臨論文抄襲?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近日,關於翟天臨論文涉嫌抄襲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一番熱議,四川大學也在自己的官網上宣布了翟天臨論文抄襲的問題,將翟天臨列入了學術不端的案例,據了解,翟天臨的論文的查重的結果顯示,40%的內容都是重複的,本科生看到之後,都笑了!
  • 北大博士抄襲國外論文被曝光 北大:查實後將處理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幾年,學術造假事件屢屢見諸於媒體。往遠了說,2010年知名企業家唐駿被舉報其論文、學歷,以及數項發明專利涉嫌造假;同年,學者朱學勤1992年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2013年到今年,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被學生王宇澄舉報學術抄襲、科研剽竊,相關部門隨後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