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人丟大了!山東6篇醫學論文造假被外國網站曝光

2021-01-09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並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雜誌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在曝出的造假論文裡,有6篇出自山東濟南、煙臺、日照等地醫院。為什麼醫學界論文造假現象頻出?「現在我經常會接到論文代寫公司的電話,也正在考慮是否花錢用他們來代寫論文,因為沒有論文晉不了職稱。」濟南一位臨床醫生如是說。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500元就能代寫論文,期刊給錢就發

&nbsp&nbsp&nbsp&nbsp趙鑫(化名)是濟南某醫院急診科醫生,工作至今已有12年時間,目前是一名主治醫師。按照規定,工作超過5年就可以晉副高職稱,晉職稱需要3篇核心期刊論文、科研成果以及職稱外語等條件。「外語已經考過了,但平時臨床工作就已經很忙了,實在沒精力再寫論文。我正打算找槍手給代寫論文。」趙鑫坦言。

&nbsp&nbsp&nbsp&nbsp趙鑫說,其實她經常會接到論文代寫公司的電話,她也不知自己電話是怎麼被這些公司知道的。之前接到此類電話,都是一掛了之,但最近之所以動了心思,是因為身邊有一名同事已通過「花錢」不費吹灰之力就發表了5篇論文。「他發表了5篇論文,花了一萬多塊錢吧。發表在國家級期刊上的好像花了3000多元,發表在省級期刊上的花了2000多元。這些錢包括代寫和代發表的『一條龍』服務。」

&nbsp&nbsp&nbsp&nbsp趙鑫所在的急診科平時工作非常繁重,不但要上夜班出急診,還有病房,平時還要參加學術活動,焦頭爛額。她坦言這是她拿不出論文的主要原因。「其實即使自己寫論文,也是自己東拼西湊材料,我們科凡是自己寫論文的醫生,很多是拿出自己上碩博時導師的文章改改數據、名字發表,換湯不換藥。而且現在凡是發表論文就要拿錢,代寫公司要的錢,代寫其實只佔500元,其實都是代發表費,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寫,也只是省500元,那還不如花錢省事。」趙鑫透露,其實在評職稱時,論文寫得質量如何基本沒人看,只要量夠就行。不僅是論文,科研成果也有很多醫生是花錢買的,讓別人幫加個名字就行。

&nbsp&nbsp&nbsp&nbsp[代寫公司] 論文代寫只需將已發表論文改改說法即可

&nbsp&nbsp&nbsp&nbsp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在大醫院,醫生的升職普遍與論文發表掛鈎,這間接導致部分對科研不感興趣、或者其業務與科研關係不大的醫生,寧願造假也要發表論文。在山東,如想晉副高職稱,需要核心期刊論文3篇以上,且為第一作者;如想晉正高職稱,需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上,其中第一作者的論文至少有3篇。這只是全省的普遍要求,根據每個醫院情況不同,有的醫院要求會更高。

&nbsp&nbsp&nbsp&nbsp這就衍生出了論文代寫的灰色產業鏈。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家濟南的論文代寫公司,假稱需要代寫論文。在其出示的價格表上,發表在《醫藥衛生》《中國衛生產業》等國家級、省級論文的價格從800元到5000多元不等,工作人員稱這是按照期刊社規定的版面收費,根據期刊的收錄情況等原因價格高低不等。收錄在知網的一般價格較高,收錄在維普則價格很低。在這家代寫公司所收費用裡,代寫費只需 300元。「我們的論文都是專業的碩博團隊整理稿件,保證原創,質量有保證,包過發表。」該工作人員稱。

&nbsp&nbsp&nbsp&nbsp除了這家論文代寫公司,記者發現很多代寫論文的商家都宣稱「資深編輯,誠信專業」,有的甚至稱手下有「百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碩士或者博士畢業生」,「部分擁有副教授職稱」。但記者隨後又在網上查詢到一家招聘兼職論文寫手的公司,與其聯繫暗訪發現,寫手的工作只是對已經發表過的論文進行修改,改改數據,換換說法,不出現抄襲率,不讓重查軟體查出來即可。對於記者自稱是一名醫學生的身份,招聘人員也沒設置障礙。

&nbsp&nbsp&nbsp&nbsp[政協委員] 醫生晉升指標,科研論文佔比確實太重

&nbsp&nbsp&nbsp&nbsp不僅是臨床醫生,其實多年來很多醫療界人士已經對職稱評定中不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唯論文等傾向詬病不少。早在2013年山東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山東省立醫院冠心病科主任崔連群就曾表示,目前臨床醫生晉升規定的指標中,科研、論文和學歷量化計分佔比例太重。臨床工作能力佔的比重較少,臨床工作能力的量化指標也不具體。

&nbsp&nbsp&nbsp&nbsp「這種模式下,很多真正有能力和有水平的醫生,平時一心一意為患者服務,臨床沒時間做動物試驗和寫文章,晉升時處於劣勢地位。部分醫生更注重做動物試驗和寫論文,對臨床工作沒興趣且缺少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甚至不會看病。晉升時卻非常佔優勢,很快晉升到正高和副高級職稱。」崔連群曾表示。

&nbsp&nbsp&nbsp&nbsp醫生職稱晉升過於側重論文和科研,也造成一些醫院存在醫生職稱高、能力低的狀況。今年3月底,省物價局下文指定從事臨床工作累計滿20年的兩院院士等九類名醫可入選「知名專家」,提高診療費。當時就有醫院專家表示,其實醫生的名頭、職稱並不與臨床能力成正比,一些科研能力很強的醫生臨床能力卻不行,也不給患者看病。一些職稱高的醫師因一心想著「發論文、找項目」,反而忽略了病人。

&nbsp&nbsp&nbsp&nbsp(濟南時報)

相關焦點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而最近伊莉莎白·畢克再次在網絡曝光中國科研學者的造假論文,再次印證了中國有專門助推科研造假的論文工廠,因為有8篇論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醫院,不同的癌症種類,不同的蛋白表達,結果卻做出一模一樣的結果,發表了8篇科研論文,被網友稱為喪心病狂,簡直能讓人窒息,並且希望這些論文的作者不是中國人,結果這8篇科研論文全部出自中國,分別是南京醫科大學、河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2篇、鄭州醫科大學、青島大學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漫畫圖原標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被曝涉嫌論文造假!
    201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聯合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Sir Peter J. Ratcliffe和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們「對細胞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近日卻有消息稱,Gregg L.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Pubpeer 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PubPeer 網站建立於 2012 年,它是一個鼓勵科研人員匿名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評論的網站,相當於一個科學論壇,只要學者擁有 PubPeer 的帳號,都可以對已發表過的論文進行評論,評論內容可以是批評、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自2015年斯普林格撤稿64篇論文以來,累計撤稿造假論文數目已有450篇之多,但這並不意味著結束,發言人表示,他們還會繼續追查和這些評審專家相關的其他文章。那些曝光的醫學論文丑聞其實,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爆出醫學論文丑聞,僅在2016年9月,《醫學界》就曾經發文曝光一起中國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 400多篇論文被曝造假,集中在中國山東,數十家醫院涉事,「論文作坊」真面初現?
    大數據文摘出品400篇醫學論文,實驗圖片高度相似,這是醫學界近年來被爆出的最大規模學術造假事件,而這些論文集中在中國山東地區。,根據Bik的統計,這些論文集中在山東地區,尤其是濟寧,並且都是附屬醫院,Bik表示,「這並不奇怪,因為至少有一篇論文是中國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要求之一。」
  • 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PubPeer 網站建立於 2012 年,它是一個鼓勵科研人員匿名對已發表的論文進行評論的網站,相當於一個科學論壇,只要學者擁有 PubPeer 的帳號,都可以對已發表過的論文進行評論,評論內容可以是批評、質疑、改進建議等。因其網站上討論的多半是論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數據,或是有抄襲他人論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稱為學術打假網站。
  • 中國又有121篇醫學論文被曝學術造假!實驗圖像高度相似,被疑出自「論文作坊」
    繼今年2月,中國400多篇醫學論文被曝造假後,近日《華爾街日報》又報導,中國至少有121篇發表在經同行評審的國際期刊上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據悉,這些有問題的論文發表時間超過四年,涉及不同的主題,作者來自中國多所大學。而且這些論文中出現的實驗圖像均與其他至少一篇論文中的雷同。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3名院長級人物牽涉其中在這些問題論文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大數據學院講師閆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數學期刊《差分方程進展》公布消息,撤回閆振海2015年在該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理由是與另外兩篇文章出現「明顯的內容重疊」,且一名外國通訊Beatriz Ychussie身份無法核實,論文中Beatriz所屬的丹麥羅斯基勒大學表示「查無此人」。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有18篇論文涉嫌造假,論文實驗圖片也存在PS痕跡,一時引發熱議。
  • 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論文造假,艾普蕾相似性檢測:重複比42%!
    復旦大學頻曝學術醜聞2019年是中國科研圈最熱鬧的一年,受到翟天臨明星光環效應的影響,學術論文造假受到廣泛關注,教育部明確各大高校嚴抓研究生畢業生質量關,並且每年撥款專項經費800萬元對各大高校的博士生論文進行抽查,復旦大學、天津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不斷被曝光碩士論文抄襲造假的醜聞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隔兩年,臺灣醫學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曝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的多達10篇論文遭臺「科技部」認定造假,規模不亞於當年郭明良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經過臺「科技部」、臺大及臺大醫院調查,認定以陳昆鋒為主的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造假,這10篇論文都有申請或取得臺「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劃。
  • 5分SCI,被多家醫院拉黑,又被曝36篇論文造假
    、山東勝利油田中心醫院(5篇)、臨沂市人民醫院(1篇)、濟南市中心醫院(1篇)、山東省立醫院(1篇)、淄博市臨淄區人民醫院(1篇)、青島市中心醫院(1篇)、寧波第二醫院(2篇)、陝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1篇)、唐都醫院(1篇)、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篇)、盤錦職業技術學院醫療護理分院(1篇)、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1篇)。
  • 造假 臺灣多位「大咖」因掛名而捲入論文造假風波
    記者:臺海網  薛洋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而後更是牽出了賀海波的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李連達,隨著更多消息的曝光,李連達院士小組在2006年以後發表的論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竊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賀海波署名的僅佔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連達署名,李院士以不知情為由想置身事外。不少質疑者稱賀海波的造假並不是個人行為,而是課題組造假,浙江大學對賀海波的處罰為捨車保帥,而李連達院士也有可能參與其中。
  • 國內多篇醫學論文被指涉假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美國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PlagiarismWatch  論文抄襲監察網站報告稱,有論文代寫公司與SCI期刊合作,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回應稱正在核實  新京報訊 (記者戴軒)近日,國外一家知名論文抄襲監察網站發表報告稱,中國多篇醫學論文涉嫌抄襲,並推斷有論文代寫公司與部分SCI(科學引文索引)雜誌勾結,通過發表造假論文牟利。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 24 篇論文造假,本人回應:基本排除惡意...
    作者 | 蔣寶尚編輯 | 叢末學術造假年年有,不知為啥今年特別多,而且大多還集中在醫學生物等以實驗為主的學科。例如,5月份,跨國論文打假王lisabeth Bik揭露出的:8篇文章,不同作者,不同醫院,不同癌症種類,不同蛋白表達,愣是完全一樣的結果,竟然發了8篇論文。
  • Bik博士質疑北大藥學院院長周德敏教授6篇文章涉嫌造假,本人已回應
    質疑者Elisabeth Bik博士通過仔細比對周德敏教授的論文,發現有6篇論文疑似存在學術造假問題,並在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上公開質疑。周德敏教授課題組:http://sklnbd.bjmu.edu.cn/k/e/action/ListInfo/?classid=19
  • 65篇論文涉批量造假,為何這次都是在數學領域?
    圖/視覺中國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近日,德國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根據其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國際媒體爆出中國學者批量性學術造假,這並不是新鮮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