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篇論文涉批量造假,為何這次都是在數學領域?

2021-01-10 新京報

▲資料圖 圖文無關 。圖/視覺中國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近日,德國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的消息稱,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根據其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

國際媒體爆出中國學者批量性學術造假,這並不是新鮮話題了。不過,像以前披露出來的幾起重大學術造假事件,絕大多數都在醫學生化材料等領域,尤其醫學領域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造假重災區。但是與以往有很大差別的是,本次被曝光的65篇論文,卻全都在數學領域。

長期以來,學術界有一種觀念,認為數學與生化環材等學科不同,數學不需要大量重複實驗,證明和計算過程就擺在那,所以造假很難不被發現,公式造假即使能繞過評審,也會很快被同行發現。因此,數學往往被認為是一個不大可能造假的領域。

顯然,這次媒體爆出的消息刷新了人們的既有認識,也給學術界敲響了警鐘。它提醒我們,如果學術風氣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利益誘惑面前,學術腐敗之風會不斷瀰漫擴散,從文科到理工科、從普通地方院校到全國知名高校、從國內走向國外,不會有哪個領域、哪個角落能夠倖免。

特別是,近年來國際化成為中國許多高校的既定發展戰略,國際發表成為各高校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在許多時候,舉凡項目、職稱、獲獎等評審,如果能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成果,都已經是基本的門檻,而很多高校為了提升國際發表數量,每年都會斥巨資獎勵。這一系列舉措,一方面當然會大大鼓勵中國學者國際發表的數量和質量,但另一方面,無疑加劇了學術腐敗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的風險。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的過程中,高等教育當然有必要堅定不移地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儘管和我國科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相比,和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高速成長相比,這些學術造假事件,只是日月之蝕。但必須正視的一個問題是,在國際學術界屢屢曝出來自我國一些學者的學術造假醜聞,確實損害到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形象。因此,打擊學術腐敗,也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過程中必須正視的國際責任。

有必要指出,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高校科研院所學風建設,重拳打擊學術腐敗,有效地遏制了學術造假之風的擴張。而在中國高校推進國際化戰略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一些學者造假歪風在走出國門,而國際學術界一些不良風氣也在影響國內。

在這樣一個國際化環境中,學術領域的反腐,就應該加強國際間合作,一方面,需要國內各校高加強國際學術規範的引進與教育,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與國際學術共同體,包括像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這樣國際學術新聞網站多種形式的合作。

學術腐敗是國際學術界共同的敵人,國際學術共同體對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學術造假現象的揭露和批評,有利於中國高校克服與國際學術界由於國別、語言等形成的信息不對稱,也能降低中國高校發現學術造假的成本。因此,對中國學術風氣的建設,是一種正向的建設性力量,只有通過充分全面的國際合作,才能有效剷除學術腐敗造成的障礙,高速推動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

□王天定(中國海洋大學教授)

編輯 胡博陽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學術界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的身影再一次被捕捉,這一次批量生產的論文進入到了數學領域,在以往,這被認為是相對 「純淨」 的學科,而作者則主要來自國內。署名為 Smut Clyde 的學術打假人在關注學術誠信的網站 For Better Science 上發文爆料,一批數學領域的論文顯示出一致的造假痕跡,包括虛構國外作者、論文內容出現虛假數學公式,且問題論文之間頻繁相互引用、抄襲。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 記者/李明子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楊樂院士:科研根本內涵被忽略
    中國科學報7月13日消息,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6月15日,德國獨立科學記者列昂尼德·施耐德在其主辦的科學新聞網站For BetterScience上發布了中國數學領域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的報導。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原標題: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這已經不是國內學術圈在國際發表上的第一次集體出醜了。2017年4月,施普林格集團旗下的《腫瘤生物學》雜誌一次性撤銷10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等臺灣媒體25日報導,去年11月,臺大生命科學院生化科學研究所教授郭明良的研究團隊被爆出涉嫌多篇論文數據造假,引發輿論關注。臺大有關方面隨後對此展開調查。  臺大教師評審委員會24日經過8小時的會議,於當晚10時許就調查結果和懲處決議發布聲明。  教評會稱,本案共調查17篇論文,其中包括2篇撤稿論文。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漫畫圖原標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截至2011年,藤井已發表文章200多篇,在他的研究領域可算非常高產了。2011年12月,他在《麻醉學期刊》(Journal of Anesthesia)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成了他所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隨後的兩年裡,他在大部分研究中造假的事實露餡了。
  • 超400 篇論文被疑造假:曾質疑曹雪濤院士的 Bik 博士再出手
    回到此次事件,那 400 多篇被 Bik 質疑可能造假的論文又是咋回事呢? 涉及多篇核心期刊、多家中國三甲醫院 據 Elisabeth Bik 在其博客所述,這 400 多篇文章可能都來自於批量生產論文的 The Tadpole Paper Mill ,即論文工廠,特指那些批量按需生產科學論文,並將論文賣給那些有需求的科研人員的機構。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嚴格律己的曹雪濤為何被質疑?中國科研團隊結構讓造假防不勝防!
    流式細胞儀的圖譜也PS生物醫學實驗造假的深水區一名荷蘭微生物學家Elisabeth Bik是一位職業學術打假人,作為微生物領域的科研學者知道發一篇好的科研論文需要大量和多年的實驗數據,相對於化學領域,需要大量的核磁圖譜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據澎湃新聞報導,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領域2007屆畢業生賈桂林2007年11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CAN總線的汽車組合儀表研究》和武漢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2007屆畢業生付勝波2007年4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CAN總線的汽車組合儀表研究》,兩篇論文高度雷同,相關高校已啟動調查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隔兩年,臺灣醫學界龍頭臺大醫院再曝論文造假醜聞,臺大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陳昆鋒的多達10篇論文遭臺「科技部」認定造假,規模不亞於當年郭明良案。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經過臺「科技部」、臺大及臺大醫院調查,認定以陳昆鋒為主的研究團隊有10篇論文造假,這10篇論文都有申請或取得臺「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劃。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0篇!領域「地震」要來了嗎?
    前幾天,他收到學生發來的一條微信文章,稱塞門扎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塞門扎最早幾篇奠基性的文章不會有事吧?」震驚之餘,他的第一反應是擔心這會引起整個領域的危機。「上世紀90年代初,塞門扎發現並探究低氧誘導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是整個領域的基石。可以說,沒有塞門扎對HIF的發現,後續的研究都無從談起。」
  • 一個天津一個廈門,同屆碩士生論文雷同,標題都一樣,原因曝光!
    「要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假論文』,違者必究,把風氣徹底扭正。並且,還要為打擊『假論文』找到一個明確的執法主體,像藥監局打擊假藥、消保委打擊假商品一樣明確。」丁奎嶺如此形容。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小保方造假事件所涉美方科學家辭職—資訊—科學網
    新華網華盛頓8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震驚科學界的小保方晴子論文造假事件餘波仍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