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醜!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2020-05-11 上觀新聞
出醜!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

這已經不是國內學術圈在國際發表上的第一次集體出醜了。2017年4月,施普林格集團旗下的《腫瘤生物學》雜誌一次性撤銷10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2015年8月,該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出醜!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為什麼總是有如此讓人尷尬的學術撤稿事件?究其原因,首先當然是

之所以有這麼多單位、這麼多人敢於一次次鋌而走險,那是因為國際發表背後有極其誘人的利益。幾乎所有單位都會對國際發表進行獎勵,在國際發表量較少的單位,更是會對此重獎,一篇論文幾萬元不在話下。不僅如此,國際發表還可以讓作者獲得職稱晉升、人才帽子、科研項目、基金資助等各種好處,可以「一魚多吃」。實事求是地講,國際學術發表確實很重要,而且,為提高科研水平,為提高科研國際化水準,為提升中國科研的國際話語權,適當鼓勵國際發表無可厚非,

就像沸沸揚揚的「韓春雨事件」,單位對石破天驚的國際學術發表竟然沒有一點點核查審查機制,就開始向韓春雨懷裡猛塞各種頭銜和項目,最終竟然是依賴外部力量通過網絡打假來矯正,不能不說是一種機制性缺失。而且,從懲罰力度上講,家醜少外揚,不少醜聞最終不了了之。即使轟動了國內外學術圈的「韓春雨事件」,結論中竟然措辭為「不存在主觀造假情況」,實在令人大跌眼鏡。因此,既然有足夠大的利益誘惑,再輔以不足夠大的懲罰力度,自然會有人想冒險投機。不過,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要求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規範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也是在2月,科技部會同財政部研究制訂並印發了《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矯正在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的不良導向。

(作者:任孟山,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導、研究生院副院長)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光明日報/任孟山

相關焦點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199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據公眾號「艾普蕾 iplagiarism」爆料,期刊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在其 24 卷批量撤稿了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筆者吃驚之餘,在期刊官網進行了查詢,發現確有其事,洋洋灑灑十幾頁都是撤稿的信息。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撤稿了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撤稿理由五花八門具體到本次事件,199 篇論文因何原因撤稿,無疑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儘管被撤稿論文都帶著一個「withdrawn」的標籤,但是其實大部分被撤稿論文應該被打上「retraction」的標籤。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涉及多家知名醫院,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據公眾號「艾普蕾 iplagiarism」爆料,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在其 24 卷批量撤稿了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 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c撤稿30餘篇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
  • 聚焦 | 中國學術界出醜聞,107篇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集中撤稿!
    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107篇論文被集體撤回,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撤回的主要原因是評審做假。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8天之後,這篇論文被撤回;與此同時,新的分析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發,但結論與之前相似。這次事件被稱為「一個誠實的錯誤」,雜誌和作者都受到了好評,算是一次極為和風細雨的「醫學論文撤稿事件」。然而事實上,說起撤稿,往往伴隨的是腥風血雨。回想一下近期的中國醫學論文撤稿事件,更是令人瑟瑟發抖。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其中騙子之王更是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達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也因此誕生了有名的「學術警察」。學術界可能是這世界上僅以「自我審查」作為主要行為監督方法的群體之一。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學術界臭名昭著的論文工廠的身影再一次被捕捉,這一次批量生產的論文進入到了數學領域,在以往,這被認為是相對 「純淨」 的學科,而作者則主要來自國內。署名為 Smut Clyde 的學術打假人在關注學術誠信的網站 For Better Science 上發文爆料,一批數學領域的論文顯示出一致的造假痕跡,包括虛構國外作者、論文內容出現虛假數學公式,且問題論文之間頻繁相互引用、抄襲。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浙大北航等學者被國外期刊撤稿30餘篇
    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Springer)旗下期刊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其中39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來自中國。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23篇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