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6日),科學技術部官網通報了九起科研違規行為,其中七起涉及論文買賣問題,醫院成為「重災區」。
作者|夏依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6家醫院科研違規被通報
今天(9月16日),科學技術部官網通報了九起科研違規行為,其中七起涉及論文買賣問題,醫院成為「重災區」。
此次通報中,有六起論文違規發生在醫院,五起是論文購買,一起違反論文署名規範。涉及醫院包括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從文章署名來看,作者包括一線醫生、主任副主任醫師、醫院副院長等,還有多篇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根據通報結果,以上涉事醫院相關責任人受到終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責令退回項目資金,取消申報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等處罰。
具體情況如下:
一、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購買論文問題。經查,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張睿為通訊作者、閆曉菲為第一作者的論文「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colon cancer through B-catenin suppression」,系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中國醫科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終止張睿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責令退回項目資金,取消其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等;取消閆曉菲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格5年。
二、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購買論文問題。經查,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於韜為通訊作者、劉宏旭為第一作者的論文「Reduced mir-125a-5p level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ur progression」,系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中國醫科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終止於韜承擔的遼寧省科學事業公益研究基金計劃項目、責令退回項目資金,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取消劉宏旭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5年,停止其研究生招生資格。
三、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購買論文問題。經查,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張堅為第一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青島大學張建立為第二通訊作者的論文「 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colon cancer progression」,系張堅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張建立監管不力並使用該論文申領科研獎勵。青島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張堅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終止或撤銷其依託論文獲得的科研項目、學術獎勵、榮譽稱號等;對張建立給予警告處分,並追回已發放的科研獎勵。
四、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蔡麗生購買論文問題。經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蔡麗生為通訊作者、蔡銘智為第一作者的論文「Epigenetic silenced mir-125a-5p could be self-activated through targeting Suv39h1 in gastric cancer」,系蔡麗生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蔡銘智使用該論文申報研究生招生資格。福建醫科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蔡麗生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5年,暫停其研究生招生資格3年;取消蔡銘智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資格3年,暫停其研究生招生資格2年。
五、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王貞購買論文問題。經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王貞為通訊作者的論文「Interleukin-36 receptor antagonis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cell carcinoma」,系王貞委託第三方代寫、代投。南京醫科大學對王貞予以解聘,免去其腎內科主任,撤銷其腎內科黨支部書記,追回引進人才經費,取消其申報科技計劃項目、獎勵資格5年。
六、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明飛違反論文署名規範問題。經查,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雙林為通訊作者、孫明飛為第一作者的論文「Interleukin-35 Exp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umor Progression」,系由孫明飛完成並投稿。孫明飛未經張雙林同意將其署名為通訊作者,並自行註冊通訊作者郵箱與期刊聯繫。張雙林對論文撰寫、投稿不知情,但在獲悉論文發表後未向期刊提出撤銷其通訊作者署名。河南大學對相關責任人員作出處理,取消孫明飛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評優評先資格3年,撤銷其依託論文獲取的相關項目、獎勵、榮譽,並追回獎金;取消張雙林申報科技計劃項目、評優評先資格1年。
醫院為何淪為論文造假重災區?
實際上,早幾個月前,科學網就報導了知名「打假鬥士」Elisabeth Bik博士揭露8篇中國醫學界學者的論文涉嫌學術造假的事件。《看醫界》發現,Elisabeth Bik博士揭露的8篇論文造假所涉及的醫院,與此次科技部通報的醫院高度重合。
Elisabeth Bik博士已經多次揭露中國學者造假,今年2月,她就曾公開質疑我國三甲醫院的400多篇論文是「論文工廠」代寫。據揭示,這412篇論文是由同一家「論文工廠」批量複製拼接而成,論文作者全部來自中國的醫院,涉及山東、吉林、河南的數十家三甲醫院。
據《看醫界》了解,近年來醫療界論文造假醜聞屢見不鮮。2017年甚至發生過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一次性撤回的事件,涉及504名全國名校名院醫生。科技部表示,該事件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和廣大科技人員的尊嚴。
對於愈演愈烈的論文造假風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唯論文論的評審體系分不開,醫生對此也苦不堪言——既要忙臨床,又要寫論文,身心俱疲之下。
胡大一曾表示,我國近年來SCI論文數量出現了「大躍進」,即使不是造假,也有相當數量發表的SCI論文也是為SCI而SCI,真正轉化為有實用價值的成果幾乎為零,至少寥寥無幾。
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曾表示,職稱評審的唯論文傾向「毀掉」了一批年輕人才,年輕醫生把過多精力用在發表論文上,不好好學臨床;甚至有人為了發文章,寫假文章或買文章,被發現後前途盡毀。
總理呼籲破優化醫師職稱評定體系
在近日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批評了我國醫學教育「重論文、輕臨床」的現狀。
李克強表示:據我了解,現在醫師職稱評定沒有論文是過不了關的,這是一個「硬槓槓」。所以醫生們為了評定職稱,把相當多的精力用於寫論文上,臨床實踐反倒少了。而臨床醫學和其他學科不一樣,臨床實踐和臨床病例非常重要。
當天會議就提出,要開展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評價改革,推進突出臨床實踐的職稱評定。
實際上,社會各界對破除論文「SCI至上」的呼聲一直十分強烈。今年的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提出了優化職稱評審制度的相關議案、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原浙江大學副校長羅建紅表示,目前我國高級職稱的評審標準都把科研項目和論文作為必要條件,相對忽視了醫生的臨床診治水平、能力。晉升「唯科研」傾向,導致醫生片面追求科研指標,而忽視了「治病救人」的職業本質。醫療系統要破除「唯論文、唯科研」傾向,相關制度要明確規定不能把科研項目和論文作為臨床醫生晉升的必要條件,而應該把重點放在綜合評估醫生的臨床服務能力、水平和貢獻上。
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需要規範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鼓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並明確要求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在職稱(職務)評聘中,要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考察重點是人崗相適,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
2020上海醫交會參會參展報名了!
超千人規模的全國醫界年度合作交流盛會:「2020上海醫交會(第三屆全國醫交會)暨第三屆中國共享醫療大會、2020中國醫生集團技術合作大會 、2020中國醫院診所賦能大會」將於10月24-25日在上海舉行,大會展區將開設品牌醫生集團、醫療機構、共享醫療、智慧醫療|藥械設備等展區,為您對接優質合作資源,歡迎報名參會、設展。(長按下方圖片二維碼諮詢登記)報名方式: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連結了解詳情及提交報名信息,會務組將及時與您取得聯繫!您也可以直接點擊上方圖片識別二維碼了解詳情。
【誠邀】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看醫界」 。投稿郵箱vistamed@126.com / 小編微信:kanyijie2020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及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