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2021-01-08 網易

2020-07-16 18:38:34 來源: 阿魚編輯

舉報

  國內學術界一直存在弄虛作假、行為不良的風氣,前幾年學術不端風氣愈加猖狂,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醜惡現象。自2011年起,教育局開始嚴打學術不端風氣,一時之間,怨聲四起。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如此多行業的論文寫作需求,難免會出現論文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裡,這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奇。大學生一旦論文被發現造假,就會被學校下達撤銷學位的懲令,碩士和博士論文被查出來數據造假,也會被吊銷文憑,而且這個汙點會一直跟隨你的一生。學歷是邁向社會的基石,固然是重要的,沒了基石就很難攀上巔峰。

  研究結果應該建立在確鑿的實驗、試驗、觀察或調查數據的基礎上,因此論文中的數據必須是真實可靠的,不能有絲毫的虛假。如果研究人員沒有做過某個實驗、試驗、觀察或調查,卻謊稱做過,無中生有地編造數據,這就構成了最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之一--捏造數據。

  Summer

  

  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2009年3月,浙江大學賀海波論文造假,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

  2009年8月,武漢理工大學64歲的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2009年院士候選人周祖德及其學生謝鳴一篇抄襲論文收錄在"第二屆全國智能製造學術會議"第一版論文集中,後被查出抄襲後,會議又推出"正式版",刪除了該文。

  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學術規範,在科研資源、學術地位方面造成不正當競爭。受造假者最直接危害的往往是同一實驗室、同一研究領域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學術論文造假不能一撤了之
    近來,學術論文撤稿成為媒體報導的熱詞,先是相關部門宣布《腫瘤生理學》集中撤稿事件事實已經查清,接著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一時間,網友關於學術期刊撤稿討論熱烈。  四川網友船夫:撤稿就一定意味著造假嗎?
  •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造假有什麼後果?
    自考本科畢業論文造假有什麼後果?關於這個問題中國教育在線自學平臺小編就簡單為大家說一下。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學術造假態度調查報告》:89%認為學術造假行為應列入刑法範圍
    今年11月,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被實名舉報涉嫌學術造假;2019年,博士畢業的演員翟天臨在直播互動中稱不知知網為何物,隨後被爆出學術不端;再往前幾年,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被爆剽竊論文;東北財經大學統計學專業研究生袁新的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等等一系列違反學術道德的事件等被一一揭露。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其實早在今年3月,一封以該博士生導師林國強院士的名義發表的「公開信」,就在網絡上流傳。信中披露,林院士發現自己的一名女博士生在畢業論文數據中造假,於是撤回了這篇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ACS)上的論文,並提請國務院學位辦撤銷女博士的學位。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位於上海,被認為是中國在該領域「最牛」的一個科研單位。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先說學二代吧,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壞詞,國外有很多學二代,學三代,甚至學n代,比較熟悉的國外就有居裡夫人母女雙諾貝爾獎,中國近代也有錢學森錢老和他的侄子。作為一個掌握科研機會的家庭,讓孩子更早的接觸科學,無可厚非,這樣的孩子更有機會在科研上做出成就,可是現在的學二代不用做實驗,躺著就能水論文,仿佛一出生就自帶兩篇scl。網友說的好,真科研,還得看小學生。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又一件令人寒心的論文造假事件,今天我們就扒一扒近年來的論文造假大事件:一、賀海波論文造假2008年10月16日,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的一封檢舉信,將自己的學生、浙江大學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一個月後,因涉嫌抄襲、剽竊原博士生導師實驗數據,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浙江大學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教資格,並將其開除。
  • 天大教授學術造假,舉報信居然是一篇123頁的論文,不愧為科研人才
    博士畢業從事科研,發表了多篇論文,且有著20多項的專利。 然而,這位同學的舉報卻讓人大吃一驚。舉報人指出,這位張教授已經不是涉及一點點學術不端了,而是明目張胆的造假。 同學想做實驗,張教授不給機會,所有的實驗記錄和數據全靠造假。其所有的實驗,發表的論文幾乎全部是造假得來的,且還多次幫助其女兒發表論文。
  • 浙大論文造假事件迷霧:利益之爭還是學術腐敗
    看上去並不算太特殊的一起學術造假事件,卻因為涉嫌「院士」而折射出中國科研領域的一系列問題  本刊記者/嚴冬雪  2008年10月11日,中國藥科大學藥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接到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國際心臟病學雜誌》,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論文抄襲造假的後果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學術論文抄襲造假會有什麼後果?01 公眾人物論文抄襲曝光說起翟天臨,如今人們的印象除了是優秀的演員以外,更對他多了一層人物濾鏡——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的北大博士後。
  • 翟天臨如果真的學術造假,後果將會如何?
    最近網上鬧的沸沸揚揚的演員翟天臨學術造假事件,讓小編不得不出來說兩句。事件的導火索是翟萌萌在直播的時候說了一句「知網是什麼」,身為職場老油條的我,除了知網,我還知道維普、萬方、龍源等等,這些可都是學術期刊論文大平臺,他身為一名北大博士後怎會不知道呢?
  • 為了防止論文造假,中山大學一年內兩次提升學生學術論文投稿要求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人,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忽然發現兩篇論文很像,看一下論文發表的日期,就很容易判斷誰抄襲誰,隨手發個朋友圈、微博或者頭條,於是"某某大學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大學教授的論文抄襲某某大學某某人"這樣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
  • 從小保方晴子事件看,在日本學術造假的後果
    在各國,學術造假的事件都不少見,但像這次一樣造成巨大輿論反響的卻不多見,日本人對學術造假的決絕和學術道德的重視從中可見一斑。據谷歌近日公布的年度話題人物排行榜,小保方晴子成為年度搜索量最高的女性話題人物,這與日本媒體對她學術研究和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挖掘和報導有很大關係。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如果造假沒什麼代價,它當然會成為一種學術圈的流行病。在嚴懲學術造假上,中國的確要好好向歐美學習。 截止到目前,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面對外界質疑,曹雪濤回應稱,「查完了,我會給大家一個回復」。同時,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會針對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大學教授被曝論文造假,光撤論文不回應,「抗癌神藥」後果堪憂!
    但近幾年卻常常出現著名專家學術論文造假等新聞,讓我們大為震驚。難以置信這些深受人們尊重的專家,在他們引以為傲的學術上會抄襲他人的作品,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Mark J Smyth教授頻頻被舉報涉嫌學術造假,涉嫌學術不端論文多達12篇。這位Mark J Smyth分別於1983年和1988年獲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學士和博士學位。
  • 明目張胆的造假?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每經記者:陳星 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今日(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饒毅在信中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GV-971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
  •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黃立華發聲 翟天臨論文學術造假事件始末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發聲  翟天臨論文原文作者說了什麼?翟天臨因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被疑「博士學位摻水」。讀博期間,翟天臨公開發表的一篇題為 《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遭論文作者黃立華譴責,「我十幾年前(發表的論文),被其整段整段抄襲,事實勝於雄辯」。》》
  • 震驚的論文造假事件 「一場與SCI有關的醜聞」
    記者 來揚製圖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鍾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並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文章稱:「這些報告的作者在2006年至2008年間僅憑修改一套原始強度數據而發表系列文章。」
  • 《自然》雜誌稱官僚幹預學術推動中國科研造假
    文章說,由武漢大學進行的調查估計,中國買賣論文等造假行為的市場在2009年達到近10億元人民幣。文章使用兩個自然段介紹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的論文買賣估算方法和結論,在另一自然段強調了瀋陽的研究結論。  獲悉《自然》雜誌刊文介紹瀋陽買賣論文研究,記者昨日採訪了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