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術界一直存在弄虛作假、行為不良的風氣,前幾年學術不端風氣愈加猖狂,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醜惡現象。自2011年起,教育局開始嚴打學術不端風氣,一時之間,怨聲四起。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如此多行業的論文寫作需求,難免會出現論文造假的情況,尤其是在學生的畢業論文裡,這是無所不有,無所不奇。大學生一旦論文被發現造假,就會被學校下達撤銷學位的懲令,碩士和博士論文被查出來數據造假,也會被吊銷文憑,而且這個汙點會一直跟隨你的一生。學歷是邁向社會的基石,固然是重要的,沒了基石就很難攀上巔峰。
研究結果應該建立在確鑿的實驗、試驗、觀察或調查數據的基礎上,因此論文中的數據必須是真實可靠的,不能有絲毫的虛假。如果研究人員沒有做過某個實驗、試驗、觀察或調查,卻謊稱做過,無中生有地編造數據,這就構成了最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之一--捏造數據。
Summer
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2009年3月,浙江大學賀海波論文造假,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
2009年8月,武漢理工大學64歲的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2009年院士候選人周祖德及其學生謝鳴一篇抄襲論文收錄在"第二屆全國智能製造學術會議"第一版論文集中,後被查出抄襲後,會議又推出"正式版",刪除了該文。
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學術規範,在科研資源、學術地位方面造成不正當競爭。受造假者最直接危害的往往是同一實驗室、同一研究領域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