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臨不知知網
"論文造假"或"論文抄襲"一直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只是以前主要受圈內人關注,圈外人可能關注度沒有那麼高,自從上次出了"翟天臨不知知網"一事後,現在這些話題都成了全民關注的對象,很多2019年6月份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應該能深切地感受到學校對於畢業論文的審核要求提高了。很多網友紛紛發文:"一個娛樂圈的人硬生生撬動了學術圈"。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人,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忽然發現兩篇論文很像,看一下論文發表的日期,就很容易判斷誰抄襲誰,隨手發個朋友圈、微博或者頭條,於是"某某大學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大學教授的論文抄襲某某大學某某人"這樣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最近令大家關注的就是"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免疫學家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事件了,"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這些頭銜足以讓大眾更加關注此事,現在大家都在坐等審查結果。此事一出,看到論文圖片截圖,估計圈內人早已有判斷了。論文造假或抄襲直接影響的就是當事人,多半涼涼,在這個圈子肯定混不下去了。如果是普通畢業論文或者普刊學術論文等造假或抄襲,對於學校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但是如果是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涉嫌造假,比如《Nature》、《Cell》和《Science》等,那麼對於學校的學術聲譽影響是極大的。
學校對於論文投稿要求
有投稿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學校層次不同,發表論文的難度不同。同一篇論文,假設質量還不錯,如果是北大學生投A期刊,要比一個雙非大學生投A期刊命中率高很多。大學本身的名氣和實力就是期刊編輯評價的一部分,尤其是國際頂刊更加看重通訊作者單位,一旦論文有問題,下一次這個學校的學生或老師投稿的時候編輯就會特別嚴格,一個編輯想拒一篇論文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比如:你的論文不適合發表在我們的期刊上。而且你找他理論也沒用,話語權在編輯手裡。道理很簡單,就像企業去某大學招聘一樣,連續招了兩屆,但是這兩屆學生表現都不好,第三次這個企業估計就不會去這個學校招聘了,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控制應屆生畢業前解約率的原因。
所以很多大學為了避免學術聲譽受損,對於學生學術論文投稿有很多要求。比如接下來要說的中山大學。2019年1月17日,中山大學發布通知,要求學生投稿前必須填寫《中山大學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導師審核表》,學生籤字承諾論文沒有違反《中山大學學術道德規範》,通俗講就是保證沒有造假,然後
導師審核籤字。到10月29日,投稿要求再次升級,要求論文署名作者全部籤署《中山大學學術論文(專著)投稿登記表》,保證論文沒有造假,《登記表》要上交單位備案,如果不籤字,即便是作者之一,日後在研究生畢業、申請學位、獎助學金評選、博士後出站、教師選聘、職務晉升、崗位聘任、學術評價、考核評估、人才選拔、科研項目申請等過程中將該學術論文(專著)作為個人業績使用的,不予認可。而且,如發表的學術論文(專著)出現違反學術規範的行為,所有在《登記表》中簽名確認的作者均應承擔責任,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承擔主要責任,按照《中山大學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等相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理。
早在10年前,2009年浙江大學就要求學生投稿要填寫《浙江大學學術論文投稿登記單》,所有人都要籤名,而且也是與申請獎學金,職務晉升等掛鈎!
個人評述
首先,從學術求真和學術聲譽的角度,學校對論文投稿有要求這是應當的,表明了學校的態度,論文出問題時作者要承擔責任,能一定程度遏制學術造假。其次,很多作者都是"被掛名",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經共同發表過這樣一篇論文,可能等這篇論文被爆造假的時候才知道。論文作者全部籤名,責任到人,會讓大家重視論文的質量,共同監督。再者,出發點是好,關鍵在於一線人員的執行力度,尤其是論文撰寫人、實驗操作者和導師。最後,論文造假和評價制度也是分不開的,這個問題早就暴露出了,如何平衡評價標準也是首先要考慮的。
此外,有的人覺得論文被拒是常事,如果每次重新投稿之後或者修改,都要全部作者審核,再次籤字報備,會給一線科研人員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籤字畫押,責任到人"會增加一線人員恐慌,不利於科研進展等。那麼,大家對於"高校要求學生投論文之前要登記審核"這一舉措怎麼看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