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止論文造假,中山大學一年內兩次提升學生學術論文投稿要求

2020-12-04 修哥嘮大學

翟天臨不知知網

"論文造假"或"論文抄襲"一直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只是以前主要受圈內人關注,圈外人可能關注度沒有那麼高,自從上次出了"翟天臨不知知網"一事後,現在這些話題都成了全民關注的對象,很多2019年6月份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應該能深切地感受到學校對於畢業論文的審核要求提高了。很多網友紛紛發文:"一個娛樂圈的人硬生生撬動了學術圈"。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媒體人,在閱讀文獻的時候,忽然發現兩篇論文很像,看一下論文發表的日期,就很容易判斷誰抄襲誰,隨手發個朋友圈、微博或者頭條,於是"某某大學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大學教授的論文抄襲某某大學某某人"這樣的新聞幾乎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最近令大家關注的就是"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免疫學家曹雪濤涉嫌論文造假"事件了,"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院院士"這些頭銜足以讓大眾更加關注此事,現在大家都在坐等審查結果。此事一出,看到論文圖片截圖,估計圈內人早已有判斷了。論文造假或抄襲直接影響的就是當事人,多半涼涼,在這個圈子肯定混不下去了。如果是普通畢業論文或者普刊學術論文等造假或抄襲,對於學校的影響可能沒有那麼大,但是如果是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的論文涉嫌造假,比如《Nature》、《Cell》和《Science》等,那麼對於學校的學術聲譽影響是極大的。

學校對於論文投稿要求

有投稿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學校層次不同,發表論文的難度不同。同一篇論文,假設質量還不錯,如果是北大學生投A期刊,要比一個雙非大學生投A期刊命中率高很多。大學本身的名氣和實力就是期刊編輯評價的一部分,尤其是國際頂刊更加看重通訊作者單位,一旦論文有問題,下一次這個學校的學生或老師投稿的時候編輯就會特別嚴格,一個編輯想拒一篇論文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比如:你的論文不適合發表在我們的期刊上。而且你找他理論也沒用,話語權在編輯手裡。道理很簡單,就像企業去某大學招聘一樣,連續招了兩屆,但是這兩屆學生表現都不好,第三次這個企業估計就不會去這個學校招聘了,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控制應屆生畢業前解約率的原因。

所以很多大學為了避免學術聲譽受損,對於學生學術論文投稿有很多要求。比如接下來要說的中山大學。2019年1月17日,中山大學發布通知,要求學生投稿前必須填寫《中山大學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導師審核表》,學生籤字承諾論文沒有違反《中山大學學術道德規範》,通俗講就是保證沒有造假,然後

導師審核籤字。到10月29日,投稿要求再次升級,要求論文署名作者全部籤署《中山大學學術論文(專著)投稿登記表》,保證論文沒有造假,《登記表》要上交單位備案,如果不籤字,即便是作者之一,日後在研究生畢業、申請學位、獎助學金評選、博士後出站、教師選聘、職務晉升、崗位聘任、學術評價、考核評估、人才選拔、科研項目申請等過程中將該學術論文(專著)作為個人業績使用的,不予認可。而且,如發表的學術論文(專著)出現違反學術規範的行為,所有在《登記表》中簽名確認的作者均應承擔責任,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承擔主要責任,按照《中山大學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等相關規定給予相應處理。

早在10年前,2009年浙江大學就要求學生投稿要填寫《浙江大學學術論文投稿登記單》,所有人都要籤名,而且也是與申請獎學金,職務晉升等掛鈎!

個人評述

首先,從學術求真和學術聲譽的角度,學校對論文投稿有要求這是應當的,表明了學校的態度,論文出問題時作者要承擔責任,能一定程度遏制學術造假。其次,很多作者都是"被掛名",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經共同發表過這樣一篇論文,可能等這篇論文被爆造假的時候才知道。論文作者全部籤名,責任到人,會讓大家重視論文的質量,共同監督。再者,出發點是好,關鍵在於一線人員的執行力度,尤其是論文撰寫人、實驗操作者和導師。最後,論文造假和評價制度也是分不開的,這個問題早就暴露出了,如何平衡評價標準也是首先要考慮的。

此外,有的人覺得論文被拒是常事,如果每次重新投稿之後或者修改,都要全部作者審核,再次籤字報備,會給一線科研人員增加很多工作量,而且"籤字畫押,責任到人"會增加一線人員恐慌,不利於科研進展等。那麼,大家對於"高校要求學生投論文之前要登記審核"這一舉措怎麼看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論文抄襲造假的後果
    論文查重要求更為嚴格,畢業生「禿頭痛哭」:學術論文抄襲造假會有什麼後果?01 公眾人物論文抄襲曝光說起翟天臨,如今人們的印象除了是優秀的演員以外,更對他多了一層人物濾鏡——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的北大博士後。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作為一個掌握科研機會的家庭,讓孩子更早的接觸科學,無可厚非,這樣的孩子更有機會在科研上做出成就,可是現在的學二代不用做實驗,躺著就能水論文,仿佛一出生就自帶兩篇scl。網友說的好,真科研,還得看小學生。其次,對於學術造假的事情很難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舉報個不做事的官員簡單,可是分辨一篇文章的好壞就難了。正經人誰去知網看文獻啊,作為一個大學生除非百度抄不到,要不然誰去翻文獻啊。
  • 計算機審查難擋論文造假
    如果說論文抄襲、成果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是高校的陳年頑疾,那麼,近日媒體揭露出論文造假已形成規模化產業鏈,這種觸目驚心的黑幕,則象徵著這一陳年頑疾開始癌變,對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治理學術腐敗的努力構成極大的威脅。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及高校為打擊論文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做了多種努力,採取了種種舉措。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中山大學學報》編輯:目前國內論文造假、論文買賣現象比較嚴重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論文買賣生意「風生水起」,代寫代投機構卻成法外之地》,大體意思如下:最近,科技部通報了已經調查處理的9個論文代寫、買賣、造假的違法案件,其中還涉及不少985、211名校,特別是一些有名的醫學院,例如
  • ...物理學院 本科畢業論文 論文造假 應用物理學專業 四川大學物理...
    7月29日,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錢思進的博客上,刊登一篇長達6500多字的名為「教育界剽竊造假的另一惡劣案例」的文章,還將打假論文抄襲原稿全部貼出。文章稱,2007年9月從四川大學畢業並保送北大就讀碩士研究生的胡震,本科生畢業論文造假,而錢思進歷時一年進行學術打假。
  • 學術論文投稿與返修(Rebuttal)分享
    以筆者近期的幾篇論文投稿為例,分享論文學術論文投稿與返修(Rebuttal)的經驗。講座目的:希望能夠給大家論文投稿和Rebuttal帶來一些幫助。主要目的: 1)了解期刊、會議投稿和審稿流程 ;2)了解論文Rebuttal常見問題和常用表達;3)了解論文投稿的一些建議和經驗。
  • 論文造假生意依舊 中國亟需打造自己的SCI
    「今天又收到了中介公司代發、代寫論文的郵件,基本每天都有。造假仍會繼續的,負責造假的中介公司並沒有收手,甚至不會出現一點停頓。」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對第一財經1℃記者說。從課題申請、實驗、論文撰寫、審稿到發布,一條完整的造假鏈條充斥在醫療領域。業內人士表示,論文造假的行為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時間。中國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此設定了嚴格的審查程序,但因何會屢禁不止?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教育部動真格的了,倒查5年碩博學位畢業論文,看誰還敢論文造假
    即將大學畢業的學生們,你們是不是也在為大學的畢業論文而煩惱。對於面臨畢業季的大學生來講,都要面臨寫畢業論文的這一個過程,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經過不斷的學習和改變來完成一個屬於自己的論文。而這個論文就是大家在進行各個學術領域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個文章,可以說學術論文就是對大學生學生生涯的一個檢測。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一步一步查,小組反覆開會,甚至把上海附近的學生都召集過來,林院士還存有一線希望——萬一她不是造假呢?我們不會怪錯人吧?事情上網後怕她自殺查證清楚後,林院士在3 月15 日給JACS的主編去信,要求撤銷JACS上的那篇論文。顯然,這一事件給黃欣欣本人也帶來嚴重的後果。
  • 畢業論文:技術難絕抄襲 呼喚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諸多高校正是以此來審查學生畢業論文,從本科生到博士生概莫能外。 但是,在檢測系統推行一年之後,2009年底,信息靈通的學生就發現,在淘寶網上,論文檢測服務比比皆是,其價位亦隨畢業時間的臨近而提升,從幾十元到200元不等,這些服務給學生提供了「先見之明」,賣家還會為客戶提供「檢測原理說明及修改寶典」,如此,提前進行檢測和修改的學生大都逃避了被懲罰的處理。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自2011年起,教育局開始嚴打學術不端風氣,一時之間,怨聲四起。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
  • 浙大教授建議學生不必寫論文 稱造假丟導師面子
    本周,教育部公布《關於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暫行處理辦法》,7月16日至8月16日期間,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該《辦法》規定,論文造假者,學位將取消,3年內不得再申請學位。  《辦法》同時對指導教師提出了要求:未盡到學術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論文指導和審查把關等職責,將視情況獲暫停招生、取消指導資格、處分直至解聘等處理。也就是說學生造假,還會「連坐」導師。
  • 天大教授學術造假,舉報信居然是一篇123頁的論文,不愧為科研人才
    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工系副教授張裕卿被學生實名舉報學術造假。該學生還是這位教授自己帶的研究生。 這位同學的舉報信和其他人不同,分了整整7個章節,從簡介到最後的結論,一共123頁的內容,還附上了參考文獻。
  • 一篇學術論文投稿的所有流程是怎樣的?
    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和關鍵詞等,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絡,是目前世界上科學與技術領域內常用的學術文獻體系。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教育部發文: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工作!學術不得造假!
    近日,教育部關於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的通知一出,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評論說:「 這事還得從一個叫翟XX的人說起!」有次直播時候大家在彈幕問翟一般在哪查資料,知網嗎?翟就說:「知網是什麼?」到後來承認論文造假也是鬧了一場笑劇。
  • 中文論文投稿查重率要低於多少?
    作者:新風學術網 成功投稿發表類期刊論文,對於需要職稱評定的朋友來說非常重要,而雜誌社、學報等為了打擊學術造假行為,都會對投稿論文進行查重,檢測合格者才有機會發表論文,那麼中文論文投稿查重率要低於多少才算合格呢?降低中文投稿論文查重率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 浙大論文造假事件迷霧:利益之爭還是學術腐敗
    以下簡稱IJC)副主編的函件,指戴德哉實驗室投至該刊的一篇論文與另一本期刊上已發表的論文十分相似,要求解釋。在IJC雜誌編輯部發現的造假論文中的作者一欄,李連達的名字赫然在列。  導師揭發學生  情況嚴重。2008年10月15日,戴德哉將IJC的函件與兩篇論文的pdf格式全文,一併轉發給浙大藥學院常務副院長,要求對方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