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技術難絕抄襲 呼喚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2021-01-12 科學網

 

又到答辯時節,又聞複製粘貼忙,畢業論文審查讓許多學子在炎日中變得更加焦慮。

 

6月22日,吉林大學商學院一位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證實,該商學院有30名研究生被推遲答辯到12月,原因是論文檢測系統查出這些學生的論文涉嫌抄襲率高達40%。

 

早在三四月間,中國政法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已為畢業論文「打假」而憂心忡忡,學生在校園BBS熱烈討論論文檢測,多名學生被檢測出程度不同的抄襲嫌疑,更有學生稱其論文被檢測出78%具有抄襲嫌疑。

 

大段落地引用他人作品在中國學子的畢業論文中並非新鮮事。不過,近兩年這種「複製粘貼」畢業論文遭遇了狙擊。

 

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諸多高校,以及部分學術期刊和科研機構自2008年開始,陸續推行基於電腦程式的文獻檢測系統來反抄襲。

 

「當要藉助技術來杜絕抄襲時,可見抄襲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說。「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的研發背景正是中國的學術不端問題嚴重,其中尤以抄襲剽竊為甚。

 

不過,論文檢測系統的應用者對此系統褒貶不一,更多人表達的是對國內論文制度和對抄襲行為缺乏有效處罰的不滿。

 

審查捷徑與處罰無力

 

文獻檢測系統操作簡單,使用者向系統提交需要檢測的文章,與其資料庫中的文獻進行比對即可。使用者可以直觀地看到比對結果,如重合文字來源的文獻信息等。諸多高校正是以此來審查學生畢業論文,從本科生到博士生概莫能外。

 

但是,在檢測系統推行一年之後,2009年底,信息靈通的學生就發現,在淘寶網上,論文檢測服務比比皆是,其價位亦隨畢業時間的臨近而提升,從幾十元到200元不等,這些服務給學生提供了「先見之明」,賣家還會為客戶提供「檢測原理說明及修改寶典」,如此,提前進行檢測和修改的學生大都逃避了被懲罰的處理。

 

一位自稱來自北京某高校的淘寶賣家告訴記者,碩士論文檢測費用為每篇150元,且晚上限時折扣價每篇142元。

 

當然,文獻檢測系統還是受到一些學術期刊編輯的歡迎,這為他們節省了防止抄襲的工作時間。

 

河南新鄉醫學院主辦的《眼科新進展》編輯部的董建軍,自2009年11月開始試使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先後檢測的260篇論文中,只有94篇論文未檢測出有複製現象,而被檢測出的抄襲嫌疑最大論文達到90%的複製比例。

 

董建軍告訴《財經》記者,一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的研究論文同樣存在抄襲,而該基金支持的研究一般來說是有研究實力的。

 

邱均平說,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所屬的幾本期刊檢測出涉嫌不端行為的論文,一經發現,一般也只是不予刊發,並不再過多追責。

 

在《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管理辦法》中規定:抄襲、剽竊不超過論文全文10%的,責令修改論文一周後答辯;抄襲、剽竊佔論文全文10%-20%的,根據抄襲、剽竊性質,酌情給予責令修改論文一周後或延期一學期答辯的處理;抄襲、剽竊佔論文全文20%以上的,根據抄襲、剽竊性質,酌情給予責令修改論文延期一學期或一學年答辯的處理。

 

吉林大學也於2010年引進論文檢測系統,規定檢測標準為:文字複製比例在25%以內可視為合格論文,超過25%才被視為不合格論文。

 

而在實際操作中,只有達到40%的複製比例才會責令學生推遲答辯。

 

據當地媒體《新文化報》報導,該校一位教師對此解釋說,複製率在20%-40%的可以修改,而40%以上與其他文章雷同的論文,在短期內是改不好的,因此需要推遲論文答辯時間。

 

2004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下稱《條例》)明確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對於已經授予的學位,如發現有舞弊作偽等嚴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情況,經學位評定委員會複議,可以撤銷。」

 

檢測漏洞

 

學術期刊編輯利用文獻檢測系統來初審稿件,可以快速進行檢測,以提高審稿的效率和質量。但使用者很快發現,文獻檢測系統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

 

《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編輯部的崔潔說,「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對文章的有標註引用,不能與抄襲重複明確區分,因此是否抄襲及其程度還要靠編輯分析判斷。

 

另外,如果兩篇前後發表的文章同時引用某部著作中的一段話,而該著作未被資料庫收錄的話,則後發表文章會被錯誤地標識為抄襲之前發表的文章。

 

各個文獻檢測系統多遭遇的尷尬還在於,由於圖書數位化率低,因此對於抄襲圖書的段落無法檢測對比。這個盲區只有通過增加資料庫中的圖書檢測數據才有可能完善,而將大量的圖書數位化不但是一個浩瀚的工程,且版權問題多有糾葛。

 

也有不少期刊和大學並不青睞文獻檢測系統,而更看重自我約束。北京一家醫學期刊的曾姓編輯告訴記者,其所在期刊實行嚴格的專家審稿制度,依據學術質量取捨稿件,且編輯時常與作者溝通,強調學術名譽的重要性,加之該期刊編輯部在細節方面做得較細,如統計方面有相關編委把關,英文摘要有專門教授把關。而是否用稿均由編委會來決定,這就避免了人情稿,保證了稿件質量。

 

談到國內期刊審稿不嚴格的狀況,該編輯感慨:把關不嚴格或用人情稿的編輯部用文獻檢測系統是一個悖論,更主要的還是人來解決審稿問題。

 

北京大學對學位論文也沒有應用該系統,其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北大研究生院至今還應用2002年的《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抽查制度》,相關內容僅有一句話:需要重點抽查有抄襲和引文不當等學術失範嫌疑的學位論文。

 

該工作人員認為,判斷不夠準確是其不使用該系統的主因,而專家評審仍是最值得信賴的途徑。他表示,對本科學位論文沒有必要抽查,因為本科的畢業論文僅是一項科研訓練。

 

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業內對依靠檢測系統來杜絕抄襲普遍缺乏信心,而近兩年不斷曝光影響惡劣的涉嫌抄襲案例,也印證了國內外都難以依賴電腦技術查處學術不端。

 

2009年初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論文造假事件,涉及剽竊內容、編造實驗數據等,卻順利在國內、國外多家著名醫學雜誌發表。這些剽竊、造假論文的另一位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根據中國工程院的調查認定也只「負有管理不嚴的連帶責任」。

 

而2010年發生的清華大學教授汪暉涉嫌博士論文抄襲事件,引發學術圈內口沫橫飛,但最終在如何認定抄襲、剽竊這一定義上都無定論,更遑論懲處。

 

國內高校的抄襲行為究竟到何種程度,由於各院校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鮮有將文獻檢測系統的總體統計數據公開者。

 

但從2009年7月發布的《第二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報告》或可見一斑,分別有43.4%、45.2%和42.0%的科技工作者認為,當前「抄襲剽竊」「弄虛作假」和「一稿多發」現象相當或比較嚴重。超過55.5%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確切知道自己周圍的研究者有過至少一種學術不端行為。

 

雖然中國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技部均曾發布過加強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建設的管理辦法和意見,但學術打假人方舟子認為,因為中國缺少制度性的管理打擊學術腐敗,學術界大部分抄襲剽竊行為都不會受到懲處。

 

美國學術界亦發生過多起學術不端事件,美國公共衛生服務部下屬的「研究誠實辦公室」,是一家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專門機構,該機構會隨時公布違規者的姓名、單位、違規情節和處置決定。一經認定從事了學術不端行為,造假者在一定年限內將不得參與任何由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也不能在美國公眾與衛生服務部設立的任何諮詢委員會、評審委員會任職。

 

不但學生畢業,學者職稱晉升也與論文發表息息相關,因此論文抄襲泛濫有了更廣泛的註腳。

 

天津師範大學教授譚汝為建議,應儘快取消非研究人員評審職稱需要論文的規定,同時取消非研究性專科生、本科生和碩士生論文答辯及論文發表要求,採取自願答辯制度。

 

而對於水分更大的學生畢業論文,方舟子認為本科生甚至碩士研究生都沒有必要寫畢業論文,因為本科、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應該是掌握知識,而不是從事學術研究。同時,即使有獨立從事學術研究的能力,僅用一年半載的寫畢業論文時間也無法做出原創性的發現。

 

應該是一方面改變不合理的制度,取消對本科、碩士畢業論文的要求,一方面加強學術規範的教育。

 

博士生則不同,他們是作為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的,必須寫學位論文,而且應該用嚴格的學術規範來要求。對老師的要求更要嚴格,他們沒有理由不懂學術規範,其造假的危害也更大,學術地位越高,造假的危害就越大。他們才應該是學術打假的關注對象。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嚴查論文抄襲把好畢業出口關
    ● 所謂論文查重,是指查詢論文內容的重複率,目的在於應對學位論文學術不端和學術論文抄襲複製● 部分學校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從原來的30%以內降低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論文查重也被稱為論文檢測,主要是指查詢論文內容的重複率,目的在於應對學位論文學術不端和學術論文抄襲複製。論文檢測查重率,即論文查重字數佔總字數的百分比。還有一部分已經畢業了的人,因為論文抽檢,被抽上要再次查重。已經碩士畢業的劉山(化名),因為所在地方的教育廳抽查學位論文,學院抽到了他,「只能抽空填了各種表,委託學弟幫忙找導師籤字」。
  • 抄襲泛濫成災,碩士畢業論文可以取消
    被曝抄襲的論文只是冰山一角,「查重」機制也難掃雷翻開這些涉嫌抄襲的論文,真是花樣百出:有的結構類似,有的立意相同,有的除了致謝外,其他部分幾乎全部照搬,有的則明目張胆,後記也一併抄去,唯一的區別就是最後感謝的導師名字不同
  • 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李家俊:開展畢業論文抽檢,扣好本科生學術規範的...
    高校也普遍嚴格了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過程管理,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得到了一定遏制。但近年來,本科畢業論文抄襲、買賣代寫等問題仍時有發生。調研發現,部分學校對畢業論文過程管理不嚴,教師疏於指導,一些本科生學習能力不強,在畢業論文上心存僥倖、鋌而走險。
  • 高校教師發現論文被抄襲後致力學術打假(組圖)
    對於目前引起熱議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等反剽竊系統,周澤表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的學術不端行為已經比較嚴重。他認為,這會對高校學生起到警示作用,但技術不可能徹底解決對智慧財產權的侵犯和對學術道德培育的問題。並且,如果學生只是為了通過檢測而做論文,反而可能使反剽竊系統淪為一種「稻草人」般的擺設。
  • 畢業論文檢測抄襲(重複)率太高怎麼辦?
    論文,是每位大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的學術研究,是大學生到畢業通道的必經之路,所以,論文對大學生的重要性,相當於打開畢業之門的金鑰匙。如果沒有金鑰匙,將會與畢業證書失之交臂。對於許多大學生而言,畢業論文寫作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這不是因為他們寫不好,而是因為有太多人在寫同一主題。
  • 本科生畢業論文這樣抽查,抄襲撤銷學位……
    近日,教育部公布《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2021年1月1日起,本科畢業論文每年抽檢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如查實畢業論文存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將撤銷已授予學位,並註銷學位證書。
  • 法學專家搞不定學術打假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侯懷霞的博士論文一共16萬多字,按照姚洪軍的算法,這些雷同的部分起碼佔到這篇論文的36%。侯懷霞畢業的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頒布了《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其中第10條寫明:整段雷同內容佔整篇學術成果30%以上,或將他人的學術成果作為自己學術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實質性部分,構成重度抄襲行為;佔10%且非主要創新點,也構成輕度抄襲行為。
  • 教育部發文明確,本科畢業論文將每年抽檢一次——本科畢業論文抽...
    此前,多起畢業論文代寫、抄襲、造假等學術不端事件引發公眾關注,此時正值大四學生畢業論文開題高峰,《辦法》出臺將給畢業生論文寫作帶來哪些影響,又將如何推動高校加強培養過程管理、把好畢業出口質量?抽檢重點是「合格性」考察在指導本科畢業生論文寫作過程中,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李名梁發現,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有待提高,錯別字、語義不通順以及邏輯混亂俯拾皆是。
  • ...本科畢業論文將每年抽檢一次——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查什麼、怎麼查
    此前,多起畢業論文代寫、抄襲、造假等學術不端事件引發公眾關注,此時正值大四學生畢業論文開題高峰,《辦法》出臺將給畢業生論文寫作帶來哪些影響,又將如何推動高校加強培養過程管理、把好畢業出口質量?抽檢重點是「合格性」考察在指導本科畢業生論文寫作過程中,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李名梁發現,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有待提高,錯別字、語義不通順以及邏輯混亂俯拾皆是。
  • 本科生畢業論文這樣抽查,抄襲撤銷學位...
    近日,教育部公布《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2021年1月1日起,本科畢業論文每年抽檢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如查實畢業論文存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將撤銷已授予學位,並註銷學位證書。
  • 論文抄襲 算清「糊塗帳」還得靠制度和執行力
    經仔細比對後發現,兩篇論文從目錄到正文內容都高度雷同,74條參考文獻從書名、出版時間到引用的頁碼都毫無差別。李瑞鋒的培養單位、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表示,此前對李瑞鋒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不了解,將向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及時展開調查。 這一事件與之前的幾個熱點事件,跟學術不端多少都有關聯。這些事件中也有「造假沒被查處,大家很失望的」,還有「這事為什麼定為抄襲」而引來爭議的。
  • 貴州遵義師範學院一副教授全文抄襲本科生畢業論文
    近日,一則舉報貴州省遵義師範學院副教授趙井春抄襲安慶師範大學2012屆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金鵬論文的網帖,在網上引起關注。  今年28歲的金鵬,是安慶師範大學2008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8月5日,金鵬在網上發帖舉報趙井春抄襲自己的本科畢業論文。
  • 本科生畢業論文這樣抽查,抄襲撤銷學位……
    近日,教育部公布《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2021年1月1日起,本科畢業論文每年抽檢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應不低於2%。如查實畢業論文存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將撤銷已授予學位,並註銷學位證書。
  • 名校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學術成速成品?抄襲之殤何時休
    題記---學術興科研興則民族興,學術強科研強則民族強!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還抄到了國外本科生。時隔4年多,期刊發聲明撤稿。校方:「正在鑑定」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比高考更苦逼的是論文抽檢取消學位?「水論文」一去不返!畢業難
    論文的抽檢最早始於2010年,到2014年1月才正式形成規章制度,印發了《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辦法》,以隨機抽取論文的形式來檢查。那個時候還只是抽檢博士學位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這不,就在近日,教育部又印發了《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辦法(試行)》,從2021年的1月1日開始實行。
  • ...2%,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
    原標題:每年抽檢一次,抽檢比例不低於2%,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教育部啟動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近日,教育部印發《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啟動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簡稱本科畢業論文)抽檢試點工作。
  • 畢業論文查重背後風險高 有人竟"抄襲"了自己的論文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明明自己做好了保密措施,但辛辛苦苦寫好的學術論文卻被他人搶先發表了。  隨著高校畢業季的來臨,不少畢業生早已經開始為畢業做準備,而提交一份符合要求的學術論文是不少學生在畢業前的頭等大事。為了降低自己論文的「重複率」保證順利畢業,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論文查重」就成了多數畢業生在論文提交前的必經環節。
  • 清華出狠招,論文抄襲可開除學籍,大學生抄襲習慣是如何養成的?
    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校園清華大學修訂了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規定說,學生有抄襲行為,最高可以將處罰升級為「開除學籍」,而在此之前,清華的校規只是將抄襲行為定為「記過」。其實,無論是課程作業,還是畢業論文,大學生抄襲作弊是屢見不鮮的現象。
  • 誰來判定論文抄襲?
    姚洪軍將侯懷霞的多篇學術文章放進了知網查重。其中,侯懷霞的博士畢業論文《私法上的環境權及其救濟問題研究》在知網查重報告中顯示,與25篇已公開發表的論文內容有重合。侯懷霞畢業的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頒布了《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其中第10條寫明:整段雷同內容佔整篇學術成果30%以上,或將他人的學術成果作為自己學術成果的主要部分或實質性部分,構成重度抄襲行為;佔10%且非主要創新點,也構成輕度抄襲行為。
  • 論文防抄襲檢測軟體走俏 教授:取消本科畢業論文
    論文防抄襲檢測軟體走俏 教授:取消本科畢業論文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再有一個月就到了畢業季,目前這個階段有很多的畢業生都在準備論文。為了規範論文管理,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避免抄襲剽竊,「論文查重」也就是通過軟體來檢測抄襲率,已經成為學校論文檢查審查的重要一環。教育部出臺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於去年1月實施,其中就規定,論文查重率高者,將會面臨取消學位申請資格、註銷學位證書、開除學籍等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