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抄襲 算清「糊塗帳」還得靠制度和執行力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治理學術不端路上 我們離制度化還有多遠

近日,據澎湃新聞報導,澎湃新聞再度接獲舉報,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土木工程2008屆碩士畢業生李瑞鋒的碩士學位論文《BP神經網絡在現場混凝土強度預測中的應用研究》,涉嫌大面積抄襲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水土工程2005屆碩士畢業生武欣慧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普通混凝土強度預測的研究》。經仔細比對後發現,兩篇論文從目錄到正文內容都高度雷同,74條參考文獻從書名、出版時間到引用的頁碼都毫無差別。李瑞鋒的培養單位、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表示,此前對李瑞鋒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不了解,將向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及時展開調查。

這一事件與之前的幾個熱點事件,跟學術不端多少都有關聯。這些事件中也有「造假沒被查處,大家很失望的」,還有「這事為什麼定為抄襲」而引來爭議的。看起來,鑑定學術不端這個事還真是一門大學問,松、緊把握起來可不容易。

拋開熱點事件中的是是非非不談,問題的核心是:抄沒抄,誰說了算?確定學術不端,該以何種程序進行?有沒有一種處理方式可以做到不偏不倚,令人服氣?

實際上,在專家們看來,不管是鑑定學術不端,還是處罰弄虛作假,「松或者緊」都是不該出現的概念,讓一切問題制度化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然而光有制度並不夠,好的制度如何落實也是關鍵問題。

爭執頻發引出「鑑定問題」探討

5月31日,復旦大學物理系教授施鬱訴科普作家張軒中和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博士生黃宇傲天發表在《大學物理》的文章中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抄襲了自己早前發表的科普文章一事,被北師大物理系定為抄襲,並發布在北師大物理系的官方網站上。在學界引發了什麼情況算抄襲,以及誰有資格認定抄襲的廣泛討論。

這樣的事件並不是頭一次發生。若是留意網絡輿論,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每一次事件的具體情況又或許各有不同。就在一年前,另一起引發廣泛爭議的抄襲事件也曾引發廣泛關注。在師生間口碑極好的「網紅校長」——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校長仲偉合博士論文被指抄襲。事件被寫成網貼在各論壇傳播。不久,仲偉合離開廣外,但原因如何仍未可知。

更有北京大學女博士於豔茹因涉嫌論文抄襲被母校撤銷博士學位一事被訴上法庭,法庭認為:北京大學作出的撤銷於豔茹博士學位決定程序違法,亦缺乏明確法律依據。此案成為我國首個因涉嫌論文抄襲導致博士學位被撤銷的行政訴訟案件。

這些爭議歸根結底是科研誠信鑑定程序問題。在一個抄襲事件中,鑑定工作應該由哪個機構來進行,學術委員會,道德委員會,行政管理機構,還是臨時組建的專家組?對不同的抄襲事件處理的標準和規定又是什麼?

這些各個維度的爭議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目前在科研學術不端認定方面的一些問題。

在中國社科院哲學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段偉文看來,不管是學術文章還是科普文章,對智慧財產權的尊重都是必須的,但抄襲怎麼定確實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算清「糊塗帳」還得靠制度和執行力

學術不端事件中因為各方的衝突比較激烈,每當發生類似事件時,總是服眾的少,吵成一團的多。人為因素總是在事件中起到不小的作用。為此,專家呼籲大家更多地關注我國科研誠信體系制度化的建設。

香港大學教授金冬雁早年曾撰寫一篇對剽竊和抄襲如何認定的文章在業內廣為流傳。他提出,無論是由學術圈內個別有勢力人士隻手遮天,還是通過媒體和網絡進行炒作和輿論審判,都是完全錯誤的,也正是科技水平及科技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現。

段偉文很早前就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思考。幾年前,他曾經寫過一篇《從媒介化學術打假到制度化學術批評》在網上有不少的支持者。在這篇文章中,他提出,制度化對科研誠信管理和學術批評的良性發展都極為重要。

段偉文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當抄襲或學術不端行為發生時是有一套相應的處理程序的,學術道德或科研倫理委員會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發揮作用。

這邊專家提出了問題,那邊政府的文件就已經出臺了。五月下旬,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我國科研誠信建設整體上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提出了解決方案,其中就包括完善科研誠信管理工作機制和責任體系。簡而言之,權利和義務更加明確了。

如果說看到《意見》的出臺就歡欣鼓舞,覺得科研誠信建設制度化已經就在眼前,那未免有點過於樂觀。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曾頒布《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然而現實是,兩年過去了,學術不端問題並沒見因此變少,處理學術不端的程序並沒見比以前更科學。不少老毛病還依然存在。

「我們的理想效果和真實現狀之間會有一些差距。」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陽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古生物學家周忠和也注意到了《意見》的發布,對他來說,期待是真的,擔憂也是真實存在的。他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制度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但是光有制度不執行也是沒用的,好的制度必須嚴格執行才有意義。」

科研誠信制度化的攔路虎不少

「行政管理人員該不該參與學術鑑定?學術委員會該有多少外請專家?外請專家請誰不請誰?是目前真實存在的問題。」王陽說。

缺乏標準、程序不清、權責不明、過分糾結於人情圈子,卻疏於對制度的規範,都是我國科研誠信管理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王陽是科研誠信研究專家,對中西方科研文化的交流和比較有很多研究和思考。

他介紹,西方國家,主要由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學術委員會來承擔這一工作。但學術委員會的成員主要由外來專家構成,人員的組成也是有講究的。當學術不端行為發生時,首先就到了學術委員會。

但我國的現實情況有一些不同。雖然有學術委員會的存在,但專家組成以本校或本機構專家為主,導致不作為或是內部保護情況時有發生。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員可能會以專家的身份存在於學術委員會中,行政與學術交織在一起,影響學術判斷的公正性。

坊間一直有傳言,已有不少專家對科學共同體中存在的圈子問題、行政化問題、學術委員會不作為問題提出意見,但這其中存在的利益糾葛和文化陋習讓變革並不容易。

對此,王陽也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國的科研誠信管理和制度化還有一些值得完善的地方。(李豔)

(責編:王小豔、王珩)

相關焦點

  • 畢業論文:技術難絕抄襲 呼喚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各個文獻檢測系統多遭遇的尷尬還在於,由於圖書數位化率低,因此對於抄襲圖書的段落無法檢測對比。這個盲區只有通過增加資料庫中的圖書檢測數據才有可能完善,而將大量的圖書數位化不但是一個浩瀚的工程,且版權問題多有糾葛。 也有不少期刊和大學並不青睞文獻檢測系統,而更看重自我約束。
  • 論文目錄一樣算抄襲嗎?
    很多同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寫論文沒有頭緒,然後在網上看到了論文選題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論文,覺得寫作思路很清晰,所以就直接抄襲了他人的論文目錄,但是論文中除了目錄外的其他內容,都是自己創作的,那麼論文目錄一樣算抄襲嗎?
  • 找準提升制度執行力的著力點
    之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進一步提升制度執行力作出了明確部署,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領導幹部要切實強化制度意識,帶頭維護制度權威,做制度執行的表率,帶動全黨全社會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必須堅定製度自信,把提升制度執行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高校:我們有論文反抄襲系統
    這兩年,河南不少高校啟用了論文檢測反抄襲系統,防止學生論文「剽竊」。一旦查出後,將影響論文答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項名為「論文反反抄襲檢測」的服務在網上受熱捧,系統可提前檢測出論文哪些部分涉嫌抄襲,「保證不被查出問題」。
  • 碩士論文大面積抄襲,靠什麼矇混過關
    簡單來說,國內的論文查重系統主要是知網、萬方、維普三大論文資料庫開發的檢測系統或軟體。這些系統將提交檢測的論文與其收錄的海量文章比對,識別出二者相同的字句、段落,算出重複率。各學校規定不同的重複率,是文章抄襲的判定依據。
  • 畢業論文抄襲頻出 論文怎樣算抄襲?應如何正確引用?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東北師範大學2005屆和2006屆兩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高度相似,兩名學生不僅是同一專業,還是由同一位導師指導。前後相差一年,同一師門抄襲,成為媒體報導的熱點。  被媒體爆出抄襲的論文,是東北師範大學2006屆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張立明的畢業論文,題目是《魏氏三祖詩歌特色研究》。
  • 期刊論文查重的重複率達到多少算抄襲?
    對於期刊的查重率多少會被算作抄襲很多的作者還不是很清楚,那麼期刊的查重率在多少才算標準呢?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對學術不端行為的不斷改善,現在我國學術不端行為已經每年在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了。
  • 被學校認定論文抄襲!我該怎麼辦?
    面對接踵而來的deadline,不少同學抱著僥倖心理,以為自己的論文可以逃得過學校的「火眼金睛」。 沒想到的是,直到有一天,自己收到了來自學院的Meeting郵件! 那麼,Meeting的時候,到底是死不認錯,還是主動承認錯誤呢?
  • 學術論文重複率高達94%還不算抄襲?
    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的教師反映,院長雷裕春的九篇論文和一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都「不涉及抄襲」。(1月23日 央廣網)   我讀了此新聞,感到無比震驚!重複率高達94%的學術論文都不算抄襲,究竟重複率多高才算抄襲,難道重複率要達到100%才能認定是抄襲?
  • 學報總編「自報家醜」:中國論文抄襲率達31%
    因為被「深深刺痛」,所以要「自揭家短」  在國內學術圈,論文抄襲本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不過,此前誰都拿不出具體數據指出涉嫌抄襲的論文究竟是多少。這筆「糊塗帳」,最近被一種名叫「CrossCheck」的反剽竊軟體「算」了出來,答案是「31%」。這種軟體由國際出版連結協會牽頭研發,全球6家國際出版集團共同參與實驗。
  • 射鵰英雄傳:曾經的貴妃,而今的瑛姑,神算子的一筆糊塗帳
    《射鵰英雄傳》中有一個很厲害的女人,周伯通聽到她的叫聲就能嚇得大小便失禁,一溜煙地跑個無影無蹤。這個女人就是當年大理國的劉貴妃,而今的神算子瑛姑。瑛姑躲在湘西黑泥潭裡,每日研究五行八卦,能掐會算,也是小有所成,故而被人稱為神算子。然而她卻有一筆糊塗帳,怎麼也算不清。
  • 媒體:靠查重軟體防論文抄襲?只是治標不治本
    (原標題:靠查重軟體防論文抄襲?一些學校和期刊甚至對不同論文設定了所謂的容許「重複率」,從5%到30%不等,似乎把防抄襲交給查重軟體就萬事大吉了,即可省了領導、導師、編輯檢查的麻煩,又對論文作者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事實真是如此嗎?非也!浮躁的風氣必然影響到高校每一個人。
  • 靠查重軟體防論文抄襲?只是治標不治本
    作者 | 李東風論文查重率是近年來為防止學生畢業論文和期刊投稿論文發生抄襲現象的一種事前預防措施
  • 論文模仿算抄襲嗎?
    對於剛開始寫一篇論文的人來說,最快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模仿。看看別人怎麼寫的,自己可以進行借鑑和模仿。注意,這裡的模仿不是說抄襲,因為模仿主要指的是學習借鑑別人想法,從而結合自己的思想進行寫作,這也是在學術寫作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
  • 又見抄襲,又是學術不端的教授!95%的論文抄襲,如何教導學生?
    開啟的學術調查網絡舉報的反饋2019年7月6日,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發布《關於啟動對「徐承彬涉嫌抄襲他人論文」問題調查的說明》,主要是國內某知名媒體記者接到網絡舉報,發現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副教授徐承彬涉嫌嚴重的學術不端
  • 認定論文抄襲何以比登天還難?
    看到查重報告顯示,論文的文獻複製比超過50%的時候,姚洪軍一度覺得自己要舉報的抄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這位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的副教授,關注本院院長侯懷霞涉嫌「抄襲」已經9年。比如有人堅持認為,「侯的博士論文是2008年發表的,舉報人是2015年用知網的查重軟體檢測,這是用現在的軟體和標準去檢測過去的文章」。二是高校裡的「學術委員會」,其獨立性能否勝任裁判員的角色?有個現象是耐人尋味的——長期以來,高校教授被指存在「抄襲」行為交由校學術委員會評審後,得出的結論多是「過度引用」或不規範,這也曾被人質疑是「降級處理」。
  • 論文抄襲,別關關失守
    2016-02-02 09:07:33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湖北武漢 楊朝清   最近,論文抄襲事件再次被推上輿論風口
  • 寫畢業論文的你需要注意:哪些行為算「抄襲」?
    文字抄襲的比例按照抄襲篇幅計算,抄襲篇幅越多,論文重複率也就越大,想複製粘貼的學生黨們還是早早醒悟吧!並且,很多學生在論文查重時,想當然地認為檢測平臺以句子為「最小檢測單位」,只要沒有連續相同的兩段話,都不能認為是抄襲。
  • 談談學位論文抄襲的治理問題
    基於學術道德誠信的視角,遏制學位論文抄襲在內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需要構建社會和高校學術誠信道德懲處的制度底線。  一方面,學校要將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制度化、常態化。高校可以通過開設研究生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教育的學分課程,讓剛入學的研究生了解學術規範,確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將學術道德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形成學術道德教育的長效機制。
  • 博士論文被曝抄襲後,湖南大學董嵐碩士論文也涉嫌抄襲
    在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之後,在湖南大學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的董嵐又被指碩士論文也涉嫌抄襲。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實名舉報,稱湖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董嵐的碩士學位論文《票據市場的發展及其主要法律對策》一文涉嫌抄襲他人論文,複製比率為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