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開始寫一篇論文的人來說,最快最直接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模仿。看看別人怎麼寫的,自己可以進行借鑑和模仿。注意,這裡的模仿不是說抄襲,因為模仿主要指的是學習借鑑別人想法,從而結合自己的思想進行寫作,這也是在學術寫作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思考新的創意或獨創的觀點時,模仿別人的思考方式,是一種最簡單而基礎的方法。
你可以借鑑與模仿,但也不是指一味地模仿。那麼具體要怎麼模仿呢?
一.模仿之前,確定自己的方向和內容
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寫什麼內容。這個地方就是把文章的大綱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只有明白了確定了自己的內容和方向後,才比較好找模仿對象。這個步驟其實還挺有必要的,因為很多時候,研究者仔細考慮過之後,可能會發現自己其實不是特別清楚想寫什麼內容,也可能寫的內容太少或太多。或者仔細想過之後,才發現自己一開始想寫的,並不是最有意思的內容。在寫之前,把這些東西仔細想清楚,再動筆開始寫,這樣可以使寫作的時間更好得到利用,不至於寫到一半不知道如何進行下去,導致浪費時間。
二.前期先確定好要借鑑和模仿的2-3篇已發表的高質量文章
1.對於什麼是高質量文章,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並不是所有發表的文章都是高質量的,很多並不值得借鑑,這個判斷標準和你個人的閱讀數量和理論修養有關。閱讀的多了,你的欣賞和寫作質量就上去了。
2.不一定非找同一個課題的。你找這些範文的目的,並不是抄襲,而是去學習他們寫作的思想,所以這個跟內容並沒有很大的關係。
三.仔細研究這些高質量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手法
仔細研究的目的是熟悉」遊戲規則」。每一行都有這一行的規則,遵守規則是為了你寫作的論文和學術圈處於「同一頻率」,會讓溝通變得更加便利,也就是說你說的話別人能聽得懂也願意聽。寫作也是這樣,當你仔細研究過這些高質量文章之後,你會發現大家都在遵循同一個規則。比如說,不同部分的寫作順序是類似的,甚至不同部分的長短都是類似的,前言大概多少字,怎麼寫;理論回顧要多長,要用什麼結構等等,很多都很相似。
四.借鑑別人文章的同時,既要學習他人優點,也要反思其不足。
每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優缺點。一篇好的文章你至少要讀三遍,第一略讀,粗略感知。第二,帶著欣賞的眼光去讀,找優點。第三,帶著挑刺的心態去找缺點。以後在自己寫作的過程中盡力避免。
五.在借鑑的基礎上創新
模仿高質量文章一定程度上可以幫你很多忙,但是你不應該只是滿足於借鑑和模仿。在借鑑的同時,要考慮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比如你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在哪些地方可能做得並不好。而這個時候,就是你創新的地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