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論文大面積抄襲,靠什麼矇混過關

2020-11-22 騰訊網

[摘要]只要檢測系統中的論文數據未能及時更新,只要被抄襲的論文沒來得及收入系統,就沒法識別出提交檢測的論文是否抄襲。

作者 馮翊

近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被曝出碩士論文大面積抄襲事件。該校學生陳振寫於2013年的論文《檔案開放利用與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以下簡稱陳振論文),與安徽大學劉俊玲寫於2012年的《檔案開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高度雷同,摘要、關鍵詞、目錄近乎一致,正文部分也難以區分,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論文的致謝部分,差別只在導師的名字。

目前山東大學已經承認陳振論文抄襲,陳振將被撤銷學位,而其導師可能會停止招生。

調查正在進行,公眾疑慮未消,有過論文寫作經驗的人都知道,文章提交答辯前,必須讓機器查重,陳振論文能夠順利通過,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查重系統為什麼沒有查出來?

一、即便論文全盤抄襲,順利通過查重系統並非沒有可能

1、論文資料庫如果更新滯後,就難以判斷新提交論文是否抄襲

陳振當年的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劉旭光說,他也納悶為何當時查重系統沒有查出來。

不妨先了解一下查重系統。簡單來說,國內的論文查重系統主要是知網、萬方、維普三大論文資料庫開發的檢測系統或軟體。這些系統將提交檢測的論文與其收錄的海量文章比對,識別出二者相同的字句、段落,算出重複率。各學校規定不同的重複率,是文章抄襲的判定依據。

2013年,山東大學規定,論文超過30%-60%的重複率,即需進行學術不端行為認定,據澎湃新聞報導,用萬方資料庫、PaperPass等多個論文檢測系統進行查重後發現,陳振論文與劉俊玲論文重複率達60%以上。劉旭光說查重系統沒有查出來,是沒有查出這麼高的重複率,還是根本就沒有查出重複率?

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頁面,該系統僅對單位開放,個人沒有自助系統。

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姑且放下人為幹預的懷疑。其實,即使所有程序都合規,全盤抄襲的論文也是有可能混過查重系統的。原理很簡單,只要檢測系統中的論文數據未能及時更新,只要被抄襲的論文沒來得及收入系統,就沒法識別出提交檢測的論文是否抄襲。好比新病毒遇到舊版的殺毒軟體,就能免疫一樣。

2、資料庫與高校之間的版權利益博弈,又會延緩論文上線時間

論文資料庫收錄論文的工作流程,又足以讓論文趕在被抄襲論文收入之前查不出重複率。以論文數量最多的知網為例,一篇未能在線出版的碩士論文要收錄進去,首先要取得該校或該學生的授權,籤約、並支付版權費。而籤約雙方又並非一下子就能談攏,特別是涉及知網給多少錢的博弈,就比較耗時間。再者,知網只收錄優秀碩士論文,是否優秀由學校說了算,學校又有一套評優流程——這又會耗去一段時間。如果加上紙質碩士論文掃描、製作鏡像等技術工時,論文從提交之日起要實現完整收錄,沒一兩個月的時間很難辦到,有的甚至更久。

某博士論文版權授權書。

知網每年都會公布優秀博碩士論文的上線預告,今年1月22日,知網羅列了一大批即將上線的論文。以山東大學為例,近期將上線106篇論文:

不難看出,按照時間順序,前10篇中,有2篇各寫於2010年(授予學位時間應與論文寫作時間不會隔太遠)、2015年,寫於2011年、2013年的各1篇,4篇寫於2014年。也就是說,從畢業論文提交到上線,最久的也有5年以上。如果有人拿著該校2010年某一篇未上線的論文去檢測,哪怕不變化名字,也可以騙過系統。

我們不妨作這樣的假設,2013年某一天,陳振從某種渠道(現在論文抄襲產業如此發達,請自行腦補)拿到劉俊玲的論文去查重,此時寫於2012年4月的論文尚未收錄到資料庫,機器找不到任何與它重複的文章,查重失敗,陳振論文矇混過關。當然,假設要能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陳振明知劉俊玲論文沒有上線。

其實,陳振要知道這一規則不需費勁打通各種關節,百度一下就知道了。2011年就有人在百度知道上詢問相關問題,而且獲得了極為肯定的答覆:

這位仁兄說,如果只是抄一年內提交的碩士論文,文章包過。焦慮的陳振,看到這兒,是不是大喜過望,覺得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二、查重機制背了鍋,但出現如此高度雷同的論文,導師難辭其咎

1、很難想像兩個素不相識的導師會指導出一模一樣的文章

稍具碩士論文寫作經驗的人,即便有心抄論文,大概也不會像陳振那樣照抄的。網上流傳的各種防查重的攻略、各色論文抄襲大法表明,陳振論文的抄襲水平是最低端的,他之所以這樣做,肯定是明白了什麼,不光是明白機器查不了「重」,也明白,導師這關也能過去。

我們知道,一篇碩士論文,從定題到寫作,正常情況下,導師必須幹預。只要稍具責任心,論文的框架、目錄、材料組織、以及邏輯梳理,導師至少會過一眼,敦促修改幾遍,起碼達到合格水平。這一過程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一兩年。然而,陳振的論文,摘要、關鍵詞、目錄、正文、答謝語,竟然與劉俊玲論文如此相似,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不差。這實在不符合寫作常理,除非抄襲,否則天底下怎會有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相隔千裡,寫出一模一樣的題目,一模一樣的文字?而且,兩位陌生人的導師也想得一模一樣。

很顯然,導師並沒有真正履行指導的義務。或許正如實名認證為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的@書-會-兒想像的那樣:「研究生玩消失,死活不見導師,導師也找不到他,就在答辯前,學生帶著『論文』來了,導師簡單看一眼,『還不錯』,就讓他答辯了,於是……」

2、導師指導不盡責,學生寫作不盡心,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論文作弊產業

跳開指導過程,論文直接進入答辯程序,說的就是導師與碩士研究生的不正常指導關係,其實這也並非新事,去年6月,中國青年報引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嚴純華的話說:「在北大,有些導師責任心不強,不關心學生的日常學習和思想狀況,論文指導不夠,博士學位論文抽查中還存在不合格的情況;有些導師沒有擔負起育人職責……。」而在2014年,四川師範大學甚至還發出專門通知:

碩士生有時也由於論文寫作,與導師的關係緊張。中國青年報去年10月報導稱:

該報導引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導師的話說:「現在研究生培養就像工廠流水線製造產品,師生之間沒有充分的交流與溝通,能不產生矛盾嗎?」而作為學生的季珊對導師的期待是:「只希望導師能儘快回覆郵件,不要總是再發簡訊提醒了。」碩士論文尚能與導師有所溝通,相比之下,本科生論文就挺慘:

這種不正常的論文指導關係,讓人心灰意冷,不光會將一批想寫好論文的學生拒之門外,也將更多人推向了「代寫論文」「抄襲」「修改包過」等市場的懷抱。

結語

論文抄襲已經是審醜疲勞,沒有更「醜」的事曝出,是不會登上頭條的,陳振同學這次做到了。在事件調查結果出來之前,不好妄下斷語。以上只是提供了兩種可能性:抄襲者可能鑽高校碩士論文與資料庫之間交易機制的空子,最終通過機器查不了「重」表現出來。這與查重技術無關的問題,又可能由於導師的不盡責,被無限放大。然而陳振論文出事不全是壞消息,他騙得了一時,卻沒有騙過3年,技術讓每個公眾都有檢索的權利,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者。更何況,論文已被資料庫和國家圖書館永久保存,一次作弊,終身跟隨,更多抄襲者現在沒有曝出,只是運氣好,舉報者或許正在路上……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原創稿件,請勿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一名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接獲舉報,天津大學一篇碩士學位論文與天津工業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的情況。這兩篇論文分別是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2屆碩士畢業生李慶昆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圖像處理技術纖維離線自動識別系統軟體的設計》(以下簡稱「李慶昆論文」)與天津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2007屆碩士畢業生劉琳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圖像處理技術纖維自動識別系統軟體的設計》(以下簡稱「劉琳論文」)。
  • 畢業12年,北京交大一碩士學位論文被發現大面積抄襲,校方回應
    >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顏勤2007年5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們注意到,北京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劉光耀2008年7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地下互通立交隧道上下層主隧道施工方案優化研究》,導師為劉保國。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顏勤2007年5月提交的碩士學位論文《互通式地下立交隧道施工力學研究及方案優化》,導師為靳曉光。顏勤碩士學位論文提交時間比劉光耀碩士學位論文早一年。
  • 博士論文被曝抄襲後,湖南大學董嵐碩士論文也涉嫌抄襲
    在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之後,在湖南大學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的董嵐又被指碩士論文也涉嫌抄襲。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實名舉報,稱湖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董嵐的碩士學位論文《票據市場的發展及其主要法律對策》一文涉嫌抄襲他人論文,複製比率為42.6%。
  • 西南財經大學一碩士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僅「後記」差異較大
    1月24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了「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疑似大面積抄襲」一事。1月25日,山東大學方面表示將徹查此事,並將儘快啟動對以往授予博士、碩士學位論文自查自糾工作。然而,疑似抄襲事件絕非孤例。
  • 抄襲泛濫成災,碩士畢業論文可以取消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被曝光的論文「抄襲痕跡」都非常明顯,而那些相對隱蔽的抄襲論文還乖乖躺在高校的檔案館裡,無人問津。與每年流水線生產的數量龐大的碩士論文相比,這些被偶然發現的抄襲案例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查重」機器,竟然還會出現大面積的抄襲現象讓人不可思議。
  • 黎石秋繼博士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其碩士學位論文也涉嫌抄襲
    繼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後,曾在湘潭大學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黎石秋又被舉報其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複製比例高達75.4%。經比對發現,黎石秋碩士學位論文大面積複製粘貼了《比較廣告法律規制的多維探討》和《論比較廣告的法律規制》兩篇論文中的內容。此外,其早年發表的《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並行不悖》、《安全不應是「亡羊補牢」》 、《樹立科學的安全觀》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 天津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大面積抄襲,校方:已成立調查組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接獲舉報,天津大學一篇碩士學位論文與天津工業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存在大面積雷同的情況。這兩篇論文分別是天津大學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專業2012屆碩士畢業生李慶昆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圖像處理技術纖維離線自動識別系統軟體的設計》(以下簡稱「李慶昆論文」)與天津工業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2007屆碩士畢業生劉琳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圖像處理技術纖維自動識別系統軟體的設計》(以下簡稱「劉琳論文」)。
  • 湖南大學博士被曝論文抄襲後,碩士論文也有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 高宇婷在博士學位論文被曝涉嫌抄襲之後,在湖南大學先後取得碩士、博士學位的董嵐又被指碩士論文也涉嫌抄襲。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實名舉報,稱湖南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董嵐的碩士學位論文《票據市場的發展及其主要法律對策》一文涉嫌抄襲他人論文,複製比率為42.6%。
  • 安大兩名碩士論文被曝高度抄襲 將啟動碩博論文自查自糾
    日前,安徽大學2007屆碩士研究生劉某某、魏某的2篇學位論文被翻出,這兩篇成文於2007年的碩士論文,被曝與2篇成文於2006年,由曲阜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孔凡華、孔宇撰寫的碩士論文高度雷同,涉嫌大面積抄襲。奇葩的是,涉嫌抄襲論文的劉某某、魏某是安大同屆同門,同屬於一個導師,且兩人在畢業時還同在青島廣電大學任職,其中劉某某目前已是該校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 安徽大學一碩士學位論文涉大面積抄襲 難找不同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此前曾報導了山東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多起論文涉嫌抄襲事件。日前,澎湃新聞記者再度接獲爆料,一篇安徽大學歷史系一名2007屆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與另一篇曲阜師範大學2006屆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內容高度雷同,從題目到參考文獻幾乎完全一致。
  • 陝師大一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被指涉嫌抄襲:論文題目都一樣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日前接到網友反映稱,陝西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田曉飛2017年5月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我國高校專業結構優化研究——基於生態學的視角》,涉嫌大面積抄襲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譚鵬2016年5月完成的碩士學位論文《高校專業結構優化研究
  • 山東大學承認一名碩士論文抄襲 或撤銷其學位
    視覺中國 資料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疑似大面積抄襲」一事後,山東大學啟動了相應調查處理程序。2016年1月25日,山東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向澎湃新聞回應,經調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文秘檔案學系檔案學專業碩士畢業生陳振的學位論文《檔案開放利用與信息安全保障研究》確為抄襲,其他相關調查仍在繼續。
  • 論文抄襲 算清「糊塗帳」還得靠制度和執行力
    《BP神經網絡在現場混凝土強度預測中的應用研究》,涉嫌大面積抄襲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水土工程2005屆碩士畢業生武欣慧的碩士學位論文《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普通混凝土強度預測的研究》。經仔細比對後發現,兩篇論文從目錄到正文內容都高度雷同,74條參考文獻從書名、出版時間到引用的頁碼都毫無差別。李瑞鋒的培養單位、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表示,此前對李瑞鋒碩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一事不了解,將向學校有關部門進行反映,及時展開調查。 這一事件與之前的幾個熱點事件,跟學術不端多少都有關聯。這些事件中也有「造假沒被查處,大家很失望的」,還有「這事為什麼定為抄襲」而引來爭議的。
  • 「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調查
    學術造假的新聞、論文抄襲的故事咱也聽多了看多了,但看到這樣抄襲的還是第一次,這可是碩士論文啊……」    「也不帶這麼抄襲的吧?」    發帖人小蕭所指的「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是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
  • 廈大、天大兩碩士畢業論文高度雷同!如何預防論文被認定為抄襲?
    通過對比兩篇碩士論文,我們不難發現,除了「第三章」略有不同之外,其餘部分的結構及內容幾乎完全一致,且兩名作者都籤署了學位論文原創性聲明,均聲明「該學位論文不存在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天津大學劉宇宸的論文(左)和廈門大學林鯉的論文(右)的第四章部分內容對比,內容完全一樣。
  • 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 致謝都部分一樣
    擁有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等多個頭銜,蔡建春近日再次被舉報:其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  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
  • 廈大一院長博士論文被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新聞—科學網
    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其中,正文近一半與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雷同,就連致謝也部分一致。 據兩名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記載,他們的論文指導老師皆為蔡建春。蔡建春在致謝中提到,「特別感謝兩位同學對本研究的幫助和支持。」
  • 廈大中山醫院院長博士論文抄襲學生碩士論文:連致謝也抄
    擁有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等多個頭銜,蔡建春近日再次被舉報:其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涉嫌抄襲。 據中國青年報10日報導,被「抄襲」的文章來自於他的兩名碩士生。記者將蔡建春的博士論文和這兩名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比對,發現蔡建春的論文內容與後兩者內容大面積重合。
  • 研究生論文無敵抄襲:一字不差!
    近日,「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疑似大面積抄襲」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個別學術不端行為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該事件餘溫尚存,1月29日,又有兩篇論文陷入了疑似大面積抄襲的尷尬境地,其中一篇時間為後的碩士論文作品,聲稱「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卻被曝從標題到參考文獻清單幾乎一字不差,而被指涉嫌抄襲者,是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一位研究生。
  • 東北師大再曝碩士論文抄襲 中文摘要完全雷同
    隨後,澎湃新聞從中國知網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找到了這兩篇碩士學位論文,分別是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2004屆碩士畢業生王清春的《二月河及其帝王歷史小說》(以下簡稱「王清春論文」)和東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專業2006屆碩士畢業生李宏的《二月河及其帝王歷史小說》(以下簡稱「李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