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總編「自報家醜」:中國論文抄襲率達31%

2021-01-19 搜狐網

   上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在「通信」欄目刊登了《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主任張月紅的一封來信,標題為「中國某期刊發現31%的投稿存在抄襲」。短短幾天,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了熱烈議論。

  「論文抄襲率31%」是否真實?國內期刊的總編為何要在國外期刊上撰文「自爆家醜」?有人說作者「有譁眾取寵,取悅國際輿論之嫌」;也有人認為,作者勇氣可嘉,敢於直面中國學術界的現實困境。面對國內同行的種種猜測與質疑,文章作者張月紅昨天終於打破沉默,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採訪。

  因為被「深深刺痛」,所以要「自揭家短」

  在國內學術圈,論文抄襲本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不過,此前誰都拿不出具體數據指出涉嫌抄襲的論文究竟是多少。這筆「糊塗帳」,最近被一種名叫「CrossCheck」的反剽竊軟體「算」了出來,答案是「31%」。這種軟體由國際出版連結協會牽頭研發,全球6家國際出版集團共同參與實驗。

  當然這僅僅是一項個案分析。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期刊項目的資助下,《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包括A、B、C三輯)於2008年10月申請成為中國第一家CrossCheck的會員,開始把它作為學術審稿的「第三隻眼睛」。兩年來,編輯部利用CrossCheck對國內外2233份投稿論文,在國際審稿和即將發表前,先後進行兩次檢查,結果發現約有31%的論文存在不合理引用和抄襲的情況。

  許多人不明白,張月紅為何要「自揭家短」。因為,以抄襲、剽竊、造假為代表的學術不端行為已屢屢觸痛全球科學共同體的敏感神經,作為期刊總編,她理應更能體會被戳到痛處的滋味。然而,張月紅說,這恰恰是她致信《自然》的初衷。

  近一年來,《科學》、《自然》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多次以社論或評論形式討論中國科研的學術不端問題。在今年4月舉行的美國科學院院士年會上,一批美國科學院院士專門召開半天會議,討論中國科研人員的學術道德問題。這些信息深深刺痛了張月紅:「你知道嗎,國際期刊在評審中國科學家論文時,或多或少都戴著有色眼鏡。寫這封信是想告訴國際同行,中國學術界正在與地球村的同行們一起努力,致力於學術誠信,預防和抵制學術不端。」

  為此,在她寫給《自然》的信中,特別提及了由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和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研製的「學術文獻不端檢測系統」,「自2008年以來,大多數中國中文學術期刊已廣泛使用該系統,來查對和遏止學術抄襲現象。」

  據了解,《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於2000年,2003年起實行嚴格的國際同行評審,A、B、C三輯分別於2007年和2010年被收入SCI(科學引文索引)。在其目前的稿源構成中,浙江大學、國內科研單位和國際稿源的比例約為2∶2∶1。

  「被潤色」的標題,奪人眼球又戳人心窩

  張月紅的「責任感」,看來並沒有得到國內大多數同行的理解。在「科學網」上,就此事件已經發表的20多篇學者博客和幾百條中,對她的短文表示不滿,抑或擔心「受牽連」的情緒略佔上風。一些學者和期刊主編認為,文中披露的「31%抄襲率」有誤導輿論之嫌,無法代表國內科技期刊的整體現狀;更多人則揣測,「自爆家醜」的做法別有用心,「就像老謀子的電影,把中國人描述得越寒磣,越能在國際上獲大獎。」

  最讓國內學者感覺「很受傷」的,是這封來信的標題,既奪人眼球,又戳人心窩。但是,這個具有轟動效應的標題並非張月紅的本意。

  在她向本報提供的她的短文校樣上,記者 看到,原標題為「創新軟體幫助中國應對抄襲」。「是《自然》編輯在雜誌付印前的最後一分鐘把標題改成了現在的樣子。」張月紅曾在第一時間致信《自然》申訴,希望將標題改回來,結果被告知「雜誌已經印刷,來不及了」。

  刺眼的「31%」使本不起眼的《自然》「通信」欄目的「影響因子」飆升,也令張月紅壓力倍增。記者發現,浙江大學至今未在其網站上刊登《自然》雜誌的這則「讀者來信」。而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9月7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浙江大學校長楊衛院士在演講中特意提到了張月紅的短文,以此印證浙江大學處理學術不端的勇氣與決心。不過當時,校長的PPT裡顯示的仍是校樣,在原標題的引導下,讀者尚能心平氣和地讀下去。

  此刻,張月紅已能冷靜地看待這個「被潤色」了的標題。她希望壞事變好事,「如果這種"歪打正著"能喚醒大家的自省,對我倒也是件值得一"冤"的事情。」

  國內學者常常誤讀「剽竊」的定義

  此起彼伏的爭論聲中,充斥著大量對技術細節的探討。比如,反剽竊軟體的檢測是否靠譜,不合理引用算不算抄襲,等等。張月紅髮現,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使國內學者對於「剽竊」的認識存在偏差,很容易在無意間「觸雷」。

  比如「自我抄襲」。「國內學者認為,既然是自己的文章就可隨意摘抄,不打引號也沒關係。但按照西方學界的認識,大段摘錄之前已發表文章的內容,就說明新的論文原創性不足,就是抄襲。」張月紅說,許多作者並未意識到自己錯了,被退了稿,仍覺得對方沒道理。為此,她常常要花費大量精力與作者溝通、解釋,希望他們理解並遵守國際規則。

  目前,「中國製造」的論文約佔全球研究出版物論文發表總量的8%,預計到2013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論文產出國。然而,中國科技論文的單篇引用率僅排名全球第42位,78%的論文為零引用。

  不可否認,中國論文量多而影響力偏低的尷尬,與種種學術不端行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好在,敢於正視問題的學者不止張月紅一人。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許小可在其博文中指出:「不管這封信的題目是否有問題、31%的數據是否合理,它確實能促使我們開始重視國內期刊存在的問題。在中國,敢於講自己期刊存在什麼問題的人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而是比鑽石都稀缺。」

  兩天前,美國科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薩佩給張月紅寫來一個很長的郵件。他認為,目前的爭議對於中國科學的長遠發展是一件好事,呼籲中國科研管理者重視科研原創力,關注學術腐敗問題。末了,薩佩頗為語重心長地寫道:「9年前,在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我曾預測,21世紀對於全球科學發展的最大貢獻很可能來自中國;但同樣顯而易見的是,剽竊和所謂的"捷徑"可能會延遲中國科學走向成功的時間,因為國際上已經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

  眼下,有關「論文抄襲率31%」的爭論還在繼續。記者想問,面對國內如此尷尬的學術處境和這般脆弱的科研道德,一味糾纏於「31%是否科學而精確」之類,這樣爭下去是不是偏題了?

(責任編輯:蘇燕)

相關焦點

  • 《科學》總編:中國論文拒稿率非常高
  • 翟天臨論文抄襲?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
    翟天臨論文抄襲?重複率達40%,本科生笑了!近日,關於翟天臨論文涉嫌抄襲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的一番熱議,四川大學也在自己的官網上宣布了翟天臨論文抄襲的問題,將翟天臨列入了學術不端的案例,據了解,翟天臨的論文的查重的結果顯示,40%的內容都是重複的,本科生看到之後,都笑了!
  • 畢業論文:技術難絕抄襲 呼喚改革學術管理制度
    6月22日,吉林大學商學院一位工作人員向《財經》記者證實,該商學院有30名研究生被推遲答辯到12月,原因是論文檢測系統查出這些學生的論文涉嫌抄襲率高達40%。 早在三四月間,中國政法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就已為畢業論文「打假」而憂心忡忡,學生在校園BBS熱烈討論論文檢測,多名學生被檢測出程度不同的抄襲嫌疑,更有學生稱其論文被檢測出78%具有抄襲嫌疑。 大段落地引用他人作品在中國學子的畢業論文中並非新鮮事。不過,近兩年這種「複製粘貼」畢業論文遭遇了狙擊。
  • 論文抄襲率檢測原理及問答
    問題二:論文檢測自查後,怎樣才算通過了學校的檢測?論文檢測通過自查後結果達到了學校的要求,只能算是自己認定論文通過,所以這個結果是需要學校統一進行審核後的結果。也就是說自查的目的只是為了修正重複部分,達到學校控制的重複率要求而已。
  • 廣西財經學院一院長論文重複率90% 學校認定「不是抄襲」
    央廣網南寧1月23日消息(記者任夢巖)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論文查重是如今每個大學生在畢業答辯前的必經步驟,根據各個學校不同的標準,論文的重複率在10%-25%不等,基本可以被認定為抄襲,無法參加畢業答辯。
  • 論文抄襲率過高會怎麼樣?
    繼翟天臨事件後,微博,朋友圈,關於知網論文查重的字眼就多了起來,很多學校因為此次學術不端行為,對學生的論文查重定位的越來越嚴格了,但是你的論文只要不是抄襲的,都可以順裡通過論文查重這一關,如果你的論文存在大面積抄襲,那麼你就要自己想辦法,在提交論文之前,就要把自己的論文重複率降到最低,不然你是沒有辦法拿到一次答辯機會的
  • 為什麼要進行論文抄襲率檢測?
    高校學生或者學術科研工作者,對論文抄襲率檢測應該並不陌生,無論是職稱論文還是畢業論文以及學術論文,在提交給學校或者發表之前,要求一定要通過查重檢測,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原創標準,這樣做的目的也有效地避免了論文抄襲的現象,有效避免大量引用文獻內容的論文,淨化了學術環境,杜絕克學術不端的行為
  • 論文90%重複率還不是抄襲,那是啥
    【閱讀提示】廣西一高校院長論文重複率90% 學校認定非抄襲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月23日)有媒體報導說,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院長雷裕春的9篇論文和1部專著,經查重後的結果顯示,其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竟然高達
  • 學術論文重複率高達94%還不算抄襲?
    近日有廣西財經學院法學院的教師反映,院長雷裕春的九篇論文和一篇專著,經知網檢測,重複率有的在30%,有的甚至高達94%,而該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所有論文都「不涉及抄襲」。(1月23日 央廣網)   我讀了此新聞,感到無比震驚!重複率高達94%的學術論文都不算抄襲,究竟重複率多高才算抄襲,難道重複率要達到100%才能認定是抄襲?
  • 大學老師和論文二三事:抄襲本科生、花錢買版面、年產數十篇
    大學教授抄襲本科生論文2010年年底,北京體育大學在讀碩士生盧迪發現一篇署名洛陽某高校體育部張麗教授的文章,涉嫌抄襲自己的論文,95%以上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遂起訴張麗,索賠10萬元。之後,經法院一審判決認定張麗抄襲,要求其賠償1000元。
  • 談論文抄襲率修改
    重複性畢業論文的修改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不要改變原文的意思,句子流暢,使文章更具原創性。二是不改變原創的結構,不改變原創的內容,尊重客戶的創作成果。三是嚴格保障物品安全。交易完成後,我們會儘快刪除這篇文章。第四,志旺或萬方測試,全部拿出來,直接抄襲。
  • 自招考生:我知道抄襲論文不對,可不抄就進不去校門,我能怎麼辦
    據悉,此次事件中,共有九名學生捲入這場抄襲風波當中,並且抄襲手段不是直接抄襲、多文拼湊就是明顯匪夷所思的聯合署名。其中,以聯合署名獲得第一作者的方式,造假的實際證據最難被掌握,被查出學術不端的機率幾乎為零,可一個高中生發表的論文話題竟然涉軍涉密內容,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吧。
  • 職稱論文抄襲(重複)率要求低於多少合格?
    期刊論文在發表前是需要經過論文檢測的,抄襲(重複)率只需要達到期刊編輯的標準就可以發表了,但是職稱評選單位對抄襲(重複)率的標準和期刊是不一樣的,從整個行業看來,30%的抄襲(重複)率算是非常高的了,但每個職稱單位的抄襲(重複)率標準不同,實際上應該以本單位為檢測標準。
  • 畢業論文抄襲率檢測網站集合報導啦!
    為了讓你們的論文順利通過抄襲率檢測,貼心的點兒特收集了幾個抄襲率檢測的網站,祝你們早日過關呦!fighting!1.維普通達檢測系統http://gocheck.cn個人註冊後,可以免費檢測三次。維普通達檢測系統是繼中國知網和萬方後,又一個擁有海量期刊文獻系統支持的論文防抄襲檢測系統,他的檢測結果較其它網站,更為權威。
  • 畢業論文檢測抄襲(重複)率太高怎麼辦?
    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學習同一學科,所以論文內容裡的專業術語高度重複將不可避免,通俗點說,就是一篇論文的檢測報告飄紅的字數太多,很多論文導師在檢查學生畢業論文時,一定會用論文檢測軟體對學生的論文進行重複率的檢測,一旦抄襲率過高,並且某些論文和網上收錄的內容高度相似,那麼該論文將被判定為抄襲。如果不降低重複率,論文是不會通過的。
  • 官方:傅明論文未抄襲 2篇論文複製率分別為0與2%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許文豪)中超裁判傅明被指論文抄襲一事持續引發關注,今日(3月14日),新京報記者從首都體育學院宣傳部了解到,傅明到該校應聘時提供的碩士論文不存在抄襲情況,並且在該校任教期間表現良好,校方仍繼續聘傅明
  • 「論文查重檢測」畢業論文檢測抄襲率規定和範圍
    如果在學校檢測的範圍內就通過檢測,如果沒有通過就要返回重新寫論文,如果畢業論文延期的話就會影響畢業。和學位證書等。論文檢測的抄襲率多少算過了?學校具體的規定是怎麼樣的了?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對於論文的抄襲率要求,很多學校也是不一樣的。有的比較寬鬆,在20%-30%左右,超過的需要導師籤字;有的則要求論文的抄襲率控制在5%-10%以內。
  • 論文檢測存在盲區 研究生論文疑抄襲網文—新聞—科學網
    回應 導師稱學生欲讀博急發論文 將依規調查處理不護短 北青報記者聯繫了將此事發在網上的貼吧管理員,該管理員稱,自己和一些歷史愛好者也發現了論文疑似抄襲現象。「在中國知網上看到那個題目就知道不對,因為以前翻過相關的東西。
  • 職稱論文如何進行抄襲率檢測?
    論文這類學術研究聽起來很複雜,然而事實上只要自我能夠靜下心來,一篇完美的論文很快就能寫完,論文的抄襲率應該是在論文初稿完成後最讓人擔心的事情了,很多人不懂快捷的論文檢測方式。以前有個讀理工科的男生問我論文怎麼檢測類的問題,他和我說他的同學是把論文一句句地複製到百度搜索框裡看哪裡飄紅了。聽完我就笑出聲了,難道同學們不知道論文檢測的權威軟體知網檢測系統嗎?
  • 期刊論文查重的重複率達到多少算抄襲?
    對於期刊的查重率多少會被算作抄襲很多的作者還不是很清楚,那麼期刊的查重率在多少才算標準呢?近年來,隨著教育領域對學術不端行為的不斷改善,現在我國學術不端行為已經每年在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了。